日本俳句,写成这样,也叫诗?

 我来答
清宁时光17
2022-06-21 · 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50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4.6万
展开全部
短诗以其精巧绝妙的结构和立意,轻易就能打动人们的诗心,一直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日本的俳句也通常被视为一种短诗,其中的一些名作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最著名的应该是松尾芭蕉的这句:“古池——青蛙跃进:水之音。”这个俳句通过视听上的简单描摹,向我们展现了一副动静结合的画面:青蛙扑通一声跳进了池塘。像这样的句子也算诗吗?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明白俳句是怎么出现的。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从形式上来看,每首三句,通常由“5——7——5”共十七个音节组成。其前身是日本连歌。日本连歌来源于由中国古代乐府诗歌演变而成的日本和歌,多人合咏和歌,就有了连歌,形式为五句三十一音,分为发句、胁句和结句。连歌的内容和风格都是古典的,有人把讽刺、笑话和日常生活内容融入其中,便形成了俳谐。之后又有人把俳谐的发句当成独立的一首诗来创作,便有了俳句。

如此说来,俳句的形成与我国古诗中绝句的形成方式如出一辙。绝句的 “绝”原本是“断”的意思,也就是分段。从《诗经》开始,诗就是四行一绝。晋宋之后,四行诗大量出现,就形成了绝句。俳句和绝句本来只是原有诗体中的一个部分,从中孤立出来后,就成了一个新的诗体。但俳句的整体性似乎不如绝句,绝句的结构更加完整,大都有起承转合,而俳句更像是碎片。

从语言上来看,俳句因为有较为严格的音节限制,所以用语自然就很简洁,不会很复杂。有时为了用有限的文字尽可能多地传达出内心的感受,俳句还会呈现出巨大的跳跃性,只是进行意象的罗列,看似前言不搭后语,就像刚学会说话的小孩只会一个词一个词地说,很不连贯。但这些正是俳句的语言特色。简洁的语言呈现出来的内容表面上看是具体明朗的、有限的,如日本现代美学家大西克礼所言:“对鉴赏者来说,俳句所写的素材只是一种‘半素材’。”

那么,这种看似碎片的“半素材”能否成为诗呢?我觉得关键要看它有没有营造出意境,也就是取决于俳句的语言是否蕴涵着意。用中国古代文艺美学原则中的“得意忘言”来阐释俳句的言意关系,应该十分合适。《庄子·外物》中说:“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语言能够说出的是有限的,只需把语言作为得意的工具,而不必拘泥于言。这一观点影响到文学创作领域,就形成了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传统。

俳句的语言就正好契合了言有尽这一点,但是否能够做到意无穷呢?这就要从创作和接受两方面来看。俳人高滨虚子曾说:“俳句是表达悟性的文学。”不光创作者要有悟性,能捕捉灵感,并通过描写情景把它暗示出来。读者也要在阅读时明白意在言外,并联系自身情感和经验进行想象和体会。俳句有它自身的格式,再加上言有尽而意无穷,有意象,应该算得上诗。

就拿开头提到的那句“古池——青蛙跃进:水之音”来说,我们想象一下这幅画面,就不难感受到一种幽深寂静的意境。松尾芭蕉的 “水鸟嘴,沾有梅瓣白”(《梅林》)更是一绝,寥寥两笔,却诗意无限。小林一茶的“喝醉后,连说话都颠三倒四,像重瓣的樱花”,又是多么的巧妙。但如果你根本不曾见过青蛙跳进池塘、梅林中的水鸟、重瓣的樱花,这些句子对于你来说,便很难是诗。

我们可以发现,俳句的语言是直观的,勾勒出的形象是直观具体的,背后的情感有时偏于作者的内心隐秘。从形象的展现上看,俳句都是“不隔”的,但其意有时却是“隔”的,有时是让人觉得毫无意义的。这样的话,至少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就会出现一些非诗的俳句。比如松尾芭蕉的“哎呀,幸好没事!昨天喝了河豚汤”、小林一茶的“老鼠啊,不要把尿撒在我的旧棉被”,你会觉得这是诗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