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书写实效

 我来答
达人方舟教育
2022-10-22 · TA获得超过5084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78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31万
展开全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书写实效

书写是一个人书面表达和情感流露的主要方式,也是展示个人能力和魅力的地方。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手机的广泛使用,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交流模式也发生着巨大变化,导致学生书写能力降低。为此,语文老师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水平。教学中要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开设书法教程的重要意义,做到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与教学结合、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勤学苦练中不断磨练自我,在积极评价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培养和提高中他们的书写能力。
一 结合教学,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
兴趣往往是学生获得知识、获得技能、培养思维能力的强大动力。语文教师要尽可能地采取各种方法培养学生拉的书写兴趣,使其认识到语文书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组织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书法活动,如在教学《陋室铭》时,教师可以根据诗中的意境创设出一种特殊的氛围,让学生重点练习书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两句话,在进行书法练习中,不仅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句话的寓意,还加深他们对陋室主人娴静恬适生活追求这一主题的理解。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时,还可以围绕生活实践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欣赏唐人草书”这一活动课,让学生了解草书的发展过程,以及对创始人张芝、东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唐代的张旭与怀素等书法家的了解与认识,激发学生学习草书的积极性。
二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书写情感
语文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书写训练,唤起学生书写兴趣,让不同书写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与进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等字体,并且根据学生所擅长的字体因材施教,在对学生的激励和肯定的评价中让学生通过书写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培养他们的书写情感。例如,草书可以抒发自由奔放的情感,让学生们学习和借鉴书法家用书法表达情感的方法,用书写直抒胸臆、用笔画的轻重缓急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优美段落,指导学生进行抄写,在积累语言知识的同时,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让他们更好地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进而达到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三 巧用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书写训练,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临摹训练,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两本字帖,一本隶书,一本行书。让学生先练习隶书后练习行书,坚持每天练习,日积月累体会书写的快乐和神韵。又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写字水平的优劣做出分组,让写得不太好的学生继续临摹,让写得好的学生在临摹基础上发挥自身对书法的认识与理解,逐渐写出有自己风格的字体,教师要及时给予建议与指导,对学生的书写予以鼓励与肯定。让学生在基础训练、拓展训练中都能得到相应的进步与发展,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书写水平。
四 给予正面评价,培养学生的书写意识
书法课程的开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书写的兴趣,还能促使他们认识到书写一手好字的益处。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发挥自身艺术潜力的同时,树立强大自信心,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教学生学习生字、生词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字体的不同笔划指导学生如何把字写得更加端庄、大方。例如,“璨”这个字比较复杂,分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用笔和结构上注意轻重、松紧,对写得不好的学生要给予鼓励,激励他们可以写得更好;对写得好的学生则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赞美,促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书写意识。
五 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展示学生的书写水平
每名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得到赞扬与欣赏,都希望自己的一手好字得到展示。作为教师,有责任为学生提供展现才华的舞台,让学生有机会表现自我。因此,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开展手抄报比赛,组织学生以个人或是小组的形式参与手抄报活动,要求板报书写整洁大方,整体效果好,版面设计合理,色彩搭配新颖并富有创意。在整个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新意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书写能力,为练就一手好字奠定基础。
六 结束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教课文的知识内容,还要想方设法地提高中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在培养他们语文素养的前提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书写训练与教学结合,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让各个书写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和进步。让学生在对汉字的体味和感悟中学会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进而培养他们的书写情感。教师需要巧妙地运用各式各样的训练方法,让学生在基础训练与拓展训练中提高自身的书写水平,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使其树立自信心,进而培养他们的书写意识。同时,再结合开展一些课堂、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书写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前,中学生能写得一手好字的人很少,特别是乡镇学校,尚不以书法的标准来衡量,倘能写得工工整整就不错了。尽管在中考语文科中的作文对书写作了要求,并规定了分数,但仍未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笔者想就书写的话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学生书写的重要性
(一)书写是现实的需要
近年,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先后印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实施意见》,明确规定用2年左右时间在中小学开足开齐书法课,用3至5年时间建立一批书法教育示范学校,要求初中阶段通过语文及其他课程每周写字训练不少于一课时。可见,中小学生书写已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书写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之一。据参加中、高考语文科改卷的教师反映,作文的书写水平对作文的评分起了很大的决定作用。有人做过测试,同一篇作文,不同的人去抄写,同一评卷组的老师却给出不同的分数,且分差不小。确实,阅读书写好的作文能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受,这样的作文难免不高分。可以说,作文书写的好坏往往会成为影响评卷者的一个主观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书写势在必行。
(二)书写是学生未来的需要
一个能写得一笔好字的人,即使是回到乡村,邻近的人有什么大务小事都找他去帮抄抄写写,最起码也能找顿饭吃,在众人中树立自己的威望;在一个单位里面,有书写特长的人,绝大部分都得到单位领导的赏识重用。由此可见,学生练就一笔好字终身受用,真可谓“苦在现在,利在未来”。
由此可见,重视学生的书写不容忽视,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教师应该高瞻远瞩着眼学生的未来,想方设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提高学生书写水平的途径
(一)改变错误的观念和看法
现在有些师生对书写存在错误的看法,这成为写好字的“障碍”。其一,认为教学手段逐步现代化,办公网络化,将来学生可以用电脑打印,不再用手写,书写任务不大,无错别字、打字快即可,字写得好与坏无关紧要;其二,从学生本身来说,学习的任务重,作业多,没时间一笔一画地去写;其三,片面地认为文化素质的提高在于正确运用文化知识,评定教学效果也只是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又不以字写得好坏为依据。因此,不少师生在书写上陷入了误区。
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从语文科来说,认为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的表达,还包括读、说、写等方面,其中写就是写文章,写好字。中学生在书写上放浪形骸,马虎草率,文理不通,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那就会严重影响语言文字的交流、信息的传播,其本身就是语文素质不高的表现。因此,从提高语文素质的角度出发,师生都应该对提高书写能力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正确引导
针对目前中学生不注重书写这一现象,要引起足够重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从思想上入手,正确地加以引导,使学生懂得:写字与做人是一致的道理,看字如看人,一个人要认认真真地做人,就应该认认真真地把字写好,这样才能给人一个好的印象。在日常教学中,多强调书写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写好字的重要意义。
(三)各科教师要通力协作,从严要求
以教好学生为天职的人民教师,全面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责无旁贷。所以,不管哪一科,凡发现作业书写马虎潦草者,教师都要进行批评教育,正确引导。对书写较好的学生要进行公开表扬,必要时进行奖励。这样以点带面,树立典型,让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教师也应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

,无论是上课板书或者是批改作业都应该字迹工整,争做学生的楷模,在现实教学中发现,凡是语文教师书写好的,平时注意引导学生书写的,他的学生书写整体水平都比其他班的高。所以教师可通过自身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去感化学生。
(四)开设书法课,开展书法比赛,多渠道提高学生书写水平
学生书写水平的提高不能只靠课堂上老师讲,还应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来实现全面发展。例如,我校把每周开设一节书法课作为校本课程。学校还举办书法兴趣小组,由有一定书写水平的教师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辅导,满足学生兴趣的需要。每天晚上7:00—7:30定为书法练习时间,学校统一印发字帖给学生临摹,几位书写较好的教师分级深入到班去指导。班内和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书法比赛,人人动手参与,对好的作品进行展览,表彰优秀,激励全体。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学校营造了浓厚的练字氛围,学生练书法成为校园的一种风气,学生的书写水平显著提高。
希望对你有帮助!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中国式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国。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需要我们子孙给与继承,更需要我们发扬光大。尤其是当前形势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被格外关注。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应通过语文教育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只有通过小学语文教师的内涵熏陶,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教育本质。人文素养是精神素养的有效组成部分。因此,只有通过小学语文教育增强学生人文素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族文化层次。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夯实语文基础,进而促使教育良性循环。
二、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举措。
1 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了又快又好的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教师应从自身做起。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也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比如:在讲解某一课文时,教师在精准把握教材内涵基础上,通过深化课文内涵,增强学生热爱周围环境,然而这种单纯的说教难免苍白无力,此时,我们语文教师应严格规范自身言行,从自身做起,爱护周围环境,通过良好的上行下效,增强学生人文素质。
2 在活跃课堂氛围中进行人文呵护。人文素养,不仅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小学生的年龄偏小,他们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贯穿于学习过程始末。有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我们语文教师应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意识到自身学习主体性。比如:在进行美景题材的课文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美的享受,语文教师可以采取竞赛的形式进行。由此一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通过人文呵护。
3 积极构建适宜的人文情操氛围。学生人文素养提高除了和教师自身素质、课堂氛围和人文呵护以外,语文教师还应构建适宜的人文情操氛围。一般而言,小学课文不是记叙文便是说明文。假如一味的阐述,是远远无法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增强的。因此,语文教师应积极构建适宜的学习氛围。促使师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引导学生谈谈自身所想、所见和所悟,由此一来,学生更加深入课文内涵,进而实现提高人文素养的目的。
4 在积极构建发展评价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了又快又好的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学校应完善评价体系。将小学语文以评比的方式进行。比如:当半个学期结束后,不仅要以当前成绩做评比,更要把课堂氛围和学生综合能力作为评比内容。由此一来,学生人文素养不仅有效图稿,语文教学效果也日益多样化。

浅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注意力

 一是要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有人会说,教学内容是教材规定的,教师并没有选择权,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岂不是一句空话?其实不是这样的。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虽然是一定的,但教师可以从中挖掘出大量有趣味的东西。比如一篇散文,它的作者、时代背景,它中间涉及的知识点都有广阔的延伸空间。教师必须勤于查找资料,从中找到你所需要的内容。现在有了互联网,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没有边界的知识之窗。当然,必须注意的是,不能为了把趣味性做为教学的目的,而只能作为教学的途径,否则就是本末倒置。
二是要增强语言的趣味性。语言的趣味性包括语言的声调、色彩、情感等方面。说话是一种艺术。同样是一个内容,有的老师会说得声情并茂,引人入胜;而从有的老师口中说出,则毫无感染力,味如嚼蜡。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必须下功夫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精彩的口语,让学生想听、爱听,注意力水平也就提高了。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堂教学中增加趣味性,多增加活动,从活动中学习语文。
2、课下多和学生谈心,学会和学生交朋友。努力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有渊博的学识,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2、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有先进的教学方法,有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
3、有风趣幽默的语言,艺术性的语言。
4、有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能了解学生,理解学生,读懂学生。
5、教学时不能生搬硬套、照本宣科。
6、会赏识学生,表扬学生,批评时语言婉转,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7、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这种积极性能持久保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1.多让学生讲话
2.多与学生谈话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转变学困生

一、定好一个转化计划

一个班里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参差不齐的,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课堂表
现、
学习态度、
检测效果等综合表现确定学困生名单,
在此基础上,
从学生的学
习动机、
学习方法、
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
来自家庭的教育方法
乃至社会影响等方面逐个去分析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
然后因人而异帮助学困生
制定一学期的进步计划,使之“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

二、热爱学困生,关心学困生,及时了解家庭环境

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自由发展,
张扬学生的个性,
对学生进
行人文关怀。
“爱”
是教师转化学困生的感情基础,
打开学困生心灵的钥匙,
“精
诚所至,金石为开”
。只要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任何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
的,
这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
热爱学困生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和起点,
教师要赢
得学困生的信赖。
要对学困生倾入更多的爱心。
我班的学困生郭俊棋的情况是这
样的:
他爸爸和妈妈经常外出打工不在家,
爷爷和奶奶带他。
由于娇惯,
他不怕
爷爷奶奶,养成了很多坏毛病,学习很随意,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经常不
写作业,谎话连篇,学习成绩非常差。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从拉近距离入手,
用爱心鼓励他进步。课下,我经常找他谈心,告诉他,父母很爱他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师生通过运用语言、音乐和图画等教具进行渲染气氛,再现课文情景,发挥想象,领悟人物情感而进行的一种情景交融的学习方法。它能让学生有身临其景的感觉,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如《小音乐家扬科》,在小扬科把世界上一切声音都当作音乐时,配上一段轻快的乐曲进行朗读,让学生透过音乐就能感觉出小扬科是个“音乐天才”,为后面扬科的背悲惨命运做好了铺垫;而到小扬科偷偷走进厨房时,配上低沉、压抑的音乐,让学生们的心理上更容易产生共鸣,为小扬科担心、害怕,更为他的命运鸣不平,更痛恨那个黑暗的人吃人的社会。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背诵

摘 要:现在我们有一些学生,书读了许多年,可说起话来总是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有的学生不要说写文章了,连个小练笔都很成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认为主要是因为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抓好学生的背诵这一环节。北宋大学士苏轼背《汉书》如数家珍,现代作家茅盾背《红楼梦》一字不差,正是背诵的功夫造就一代又一代文学巨匠。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这个时期大量地读书和背诵课文,是小学阶段积累知识和掌握字、词、句,提高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记忆能力。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呢?下面介绍我的几点做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

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语言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不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便无从谈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的真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的朗读却收效甚微,学生读得盲目,读得无味,读得“有口无心”。主要体现在:朗读训练没有找准“着眼点”、朗读情感未激发、缺乏必要的朗读技巧指导等问题。下面就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 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要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确定训练的朗读目标。那么,教师要先备读,在字里行间阅读,在空白处阅读,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朗读指导就更加自如了。
1.把好文本的“脉”
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如果我们教师能把握好课文的情感基调,这样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读的“金钥匙”。语文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如人教版四年级年级上册课文《火烧云》,作者运用诗一般的语言,充满了对大自然无限向往与热爱的情感,朗读的时候应该带着轻松、喜爱的心情去读,语调应轻快、活泼,读出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而本册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则通过写周恩来立志的事,表达对祖国热爱的情感,朗读的时候应饱含深情、语速适中、语调铿锵有力。文章是作者情感意志的表达,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暗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只有做到文本细读,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在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才能做到运筹帷幄。
2.选好训练的“点”
“读”是一项被引领的创造,教师要细读文本,寻求朗读的最佳路径,因文而异,因情而异,因人而异。细观名师课堂,他们的过人之处也体现在能根据文路找到独特的角度,并形成自己的教路,从课文中抽出相关语句进行整合式的朗读指导和品读训练。我们在朗读指导过程中也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
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七月的天山》,在备课时,应重点设计问题来进行优美词句的品读训练:文章写七月的天山,描写了哪些景物?请你把觉得作者写得最美的句子划下来,好好读读,想想你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七月天山的美。学生通过理解、感悟之后,如果能读好这些描写雪山、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等景物的语句,课文的朗读也基本没问题了。
古人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胆、有效的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朗读训练也更有效。
二 感同身受酝酿情感
1.读书如见感同身受
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自古以来,阅读活动就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在作者的语言引导下,想象画面可以随之进入或久远或当下、或现实或虚幻的世界里,触摸人物的情感脉搏,聆听到作者藏匿于文字之下的心灵声音。可以这么说,语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这种对语言画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师引导学生由文字想象画面,可以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更加亲近人物,体会个性,更有助于有感情地朗读。
正所谓“我口读我心”,当学生的脑海里有了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时,朗读在不经意间也变得“栩栩如生”了。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读书如见”,去想象、感受文本背后的画面,学生感同身受,唤醒了沉睡的情感,自然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作者隐藏于字里行间的令人回味的感情。
2.静思默想酝酿情感
孔夫子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学生读书若是像小和尚念经那样——口到心不到,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因此,“朗读”要与“静思默想”结合,才能显现其独特的美丽。在阅读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慢慢地读,静静地读,边读边思考,遇到重难点可以反复读、细细品,还可以停下来思考一番,待明白后,再读下去。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
学生在读中把一颗颗稚气、晶莹、澄明的心灵放飞于语言的天空里,从而产生或喜或悲,或怒或乐,或爱或恨,或敬或憎的情感体验,为进一步感情朗读奠定情感的基础。因此,学生只有思考得充分了,感受得深了朗读才会散发出灵动的气息。
3.技巧指导,锦上添花
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主要是对重音、停顿、语速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朗读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在学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师纯技巧的指导是徒劳的。教师只有让学生感悟文本的精义妙理,在与作者感情共鸣的基础上,对特别能表达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点词句再进行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通过声音将作品中的“情”读出来。
学生在深入体会句子的含义后,教师再作朗读技巧上的指导,无疑对学生起到了引路的作用,学生能用朗读更好地表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径。”这便是语文课朗读所应追求的境界。若想要追求这一境界,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指导学生朗读上下工夫,寻找有效的方法,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