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

 我来答
手机用户58116
2023-03-26
知道答主
回答量:2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900
展开全部
1、培养学生的兴趣要使学生快乐地学习,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之中,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强烈的兴趣时,他们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才会真正地学习,牢牢地记住,灵活地使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活动之中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组织几项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数学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2、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快乐学习
在教学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巩固知识,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之中感到快乐。在这个过程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调查,亲自进行实际的统计活动,引导学生使用各种符号记录数据,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记录、整理和分析数据,让他们充分享受统计的快乐3、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感受学习的乐趣
毕竟,小学生是成长之中的孩子。数学课堂教学必须适合学生的口味,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要有一颗童心或童心,感受数学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孩子喜欢的活动,从孩子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4、正确评价学生,让他们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学生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之中的变化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
匿名用户
2023-03-25
展开全部
孩子有的时候会表现出一点也不喜欢上学、不爱写作业、不喜欢考试和学习,因为他们还太小,并没有主动去学习的能力,可到底怎样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呢?一、给孩子留下一个对学习的好印象。我们家长是过来人,我们都明白,枯燥的学习是没有一点乐趣的,我们小的时候是家长逼着学习的,那个时候有这样一个说法,叫不打不成才,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不是这样的,这种方式已经行不通,也是不可取的。孩子这个刚开始学习的阶段十分重要,给孩子留下一个对学习的好印象,那么以后就会有很多好处,以后学习起来便也显得轻松许多,如果在这个时候释放了他们爱玩的天性,给他们脑海里留下不好的印象的话,那么对他以后的学习生活就更加没有好处了,所以现在我们就一定要给孩子留下一个对于学习的好印象。二、善于发现孩子的情绪。我们大人有时候做事情还得要看心情,孩子们的控制力更加的不如我们,那他们就更加得看心情了,那就是说要让我们求着孩子学习吗,好说好劝?不,并不是这样,看心情意思就是要让我们调节他们的情绪,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你想,孩子玩游戏或者在外面和小朋友玩的正开心的时候,我们突然叫他们回家,然后让他们学习,他们有这个学习的心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我们就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情绪,选择一个适合孩子学习的时间地点来让他学习,所以说学习氛围很重要,这左右着孩子的情绪。三、提升孩子的自控力。1、计划性约束。所谓的计划性约束,更多的是对家长做出了要求。为孩子做一份合理性的计划,也是为孩子树立一份榜样。一个自控力很强的人,往往都有比较强的计划能力。通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不仅可以提升孩子的自控力,同时也能够提升孩子的做事效率。“自控力”其实就是“毅力”“坚持”,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不单单是培养的一种能力,更是为孩子们的未来着想,是为他们未来的成功埋下一个好的伏笔,让孩子的未来之旅,光明之路走的更加顺畅。2、避免和孩子的正面冲突,用说“是”的方式训练孩子的自控力。孩子们的自制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好的,家长们要有耐心去对待孩子。孩子和孩子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自制力强一些,有的孩子自制力差一些,希望爸爸妈妈们能重视起这个问题,与优果妈多进行沟通,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有效方法,以便为孩子以后的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3、让孩子看到、体验到控制的“好处”,以及不控制的坏处,留孩子自己去内化、习得自控力。建议父母多陪孩子玩儿一些简单的亲子小游戏,在游戏中制定一些规则,然后陪孩子玩到开怀大笑,那样孩子就会在一种非常愉悦的氛围中懂得,尝试去等待、遵从一些规则,没有那么面目可憎,它是和快乐划等号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揭帽法师92
2023-05-03
知道答主
回答量:4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万
展开全部
如何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关心的事情,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来教育,这样才能发挥孩子最大的潜能,教育孩子要科学,把握好尺度,这样孩子才会优秀的成长。
快乐教育是让孩子劳逸结合,而不是放飞自我,家长要做到这三点

第一点、尊重学生是独立的个体
其实那位提出快乐教育的教育学家的理念跟我们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异曲同工。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中认为,学生是具有自我意识的独立个体,并且每个学生之间他们的个体差异明显。在学校里,老师应当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孩子的差异对孩子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

而作为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能用自己个人意识去支配孩子。在为孩子选择培训班,兴趣班时,为何不询问孩子的意见。参考孩子的喜好去为孩子选择兴趣班,让孩子不那么抗拒去学习。当然这时的孩子比较爱玩,家长应当鼓励、督促孩子坚持下去。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第二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应当耐心陪伴孩子成长。不能揠苗助长,让孩子在对应的时期做对应的事情。比如在孩子刚会翻身,家长便急着督促孩子走路。这岂不违反孩子的自然生长规律,学习阶段也是同理。

第三点 ,孩子出生到一岁时,他的智力发育速度最快。父母应当把握时机在这个阶段多与孩子交流互动,刺激他的大脑发育。作为家长要尽量把握孩子的黄金发展阶段,及时给予孩子教育。
“快乐教育”并不是大众误解成的无为而治的教育。而是让孩子的教育贴合孩子的成长,遵循孩子成长的心理规律。让孩子在受教育中收获快乐,并且培养孩子的兴趣、求知欲望和陶冶性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星星快快星星
2023-01-08 · TA获得超过5170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96%
帮助的人:445万
展开全部
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可分为:

1.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们由某种需要而引起的对一定事物的向往(意向或愿望)。

儿童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通过对儿童的动机内容表现特点的调查,发现儿童学习的内部动机可分为四类:①为了好分数,不落人后,或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而学习;②为履行学校、家长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集体争光而学习;③为了个人前途而学习;④为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而学习。调查结果表明,在小学阶段,主导的学习动机是第一和第二类,低年级以第一种学习动机居多。这表明小学儿童一般不善于把学习和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其学习动机往往是直接与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

2.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

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推动力。在教学的影响下,在知识经验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虽然每个儿童的兴趣并不完全相同,但又有共同的年龄特征。

①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最初对学习的过程、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

②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性兴趣。调查表明,这种对学科兴趣的分化时间一般从三年级开始,小学儿童对学科兴趣的分化是很不稳定的,引起小学儿童学科兴趣分化的原因既有客观的(如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科的难度),又有主观的(如觉得有用,能到脑子,好玩等);

③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

④游戏因素在儿童的学习兴趣上作用逐渐降低;

⑤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

⑥对社会生活的兴趣逐步在扩大和加深。

2.小学儿童的学习态度

(1)对教师的态度

低年级儿童对教师怀有特殊的尊敬和依恋之情,由于自己尚不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因而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是影响儿童学习态度的主要因素。而中年级儿童逐渐对教师产生选择性的、怀疑的态度,只有那些思想作风好,教学好,对儿童有耐心、公正的教师,才能赢得儿童的信任,对儿童的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

(2)对集体的态度

初入学的儿童还没有形成班集体,同学之间彼此很少互相关心,在教师的组织和教学的影响下,儿童开始互相关心,互相交往,互相帮助,并在此的基础上开始形成班集体,从中年级开始,儿童开始具有比较有组织的自觉的班集体生活,开始把自己看成是集体中的一员,重视班集体的舆论和评价作用,进一步提高自己对学习、对集体的责任感,从而不断地提高学习质量和行为品质。

(3)对评分的态度

从小学开始,儿童开始认识到评分的意义,并对其心理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正确教育影响下,低年级儿童逐渐了解分数的客观意义,并树立对分数的正确态度,从中年级起,儿童才开始了解学习是一种社会义务,因而把优良的分数看作高质量地完成这一社会义务的客观表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