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留学生的海外生活
展开全部
资料显示,我国学生海外留学正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在这股留学新潮中,十几岁的初高中生成为主力。小小少年求学海外,他们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前不久,浙江电视台播出了一部反映中国少年留学生在澳大利亚留学生活的纪录片《少年留学走天涯———中国中学生留澳纪实》,引起观众强烈反响,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们通过该片,对少年留学问题多了一份了解和理智
电视纪录片《少年留学走天涯———中国中学生留澳纪实》是由澳大利亚籍华人陈静女士自费30万澳元投资拍摄的,陈静从事澳中文化交流多年,据她介绍,2001年到澳大利亚留学的中国学生比2000年猛增了70%,新增的大多是来澳读11、12年级的小留学生,这些小留学生都是准备在澳读过中学后,通过考试直升澳洲的大学。目前在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约15000名左右,由一个国家一下子来这么多留学生,在澳洲历还是第一次。
尽管很多中国家庭将送子出国读书视为接受教育的方式,但到一个完全陌生、无亲无故的地方读书毕竟不是件简单的事儿,除了学习,孩子们还要独立应对生活、人际交往等诸多问题。为此,陈静从2000年开始对几十名在澳中国小留学生进行了一年多的跟踪采访,作了大量细致的调查,同时走访了与少年留学相关的人士,拍摄了8集电视纪录片《少年留学走天涯———中国中学生留澳纪实》。该片记录了在新环境中惜时如金、努力学习,最终取得骄人成绩、实现个人理想的少年留学生楷模,也讲述了由于自控能力差而荒废学业,最后被澳移民局遣送回国的个例;片中更多展示的,是中国小留学生由于习惯差异,在澳大利亚生活学习过程中遭遇的种种冲突。这些资料,对于国内家庭认识少年留学,相信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澳大利亚政府明确规定:赴澳就读中学的海外学生必须与当地没有犯罪记录的家庭生活在一起。
西方人一般都比较注重私人生活,愿意招租海外学生入住的家庭通常都不很富裕,招收小留学生入住只是他们补充家庭收入的手段。而对于小留学生们来说,在新的家庭中只是一个房客,生活习惯都要顺应房东,是他们始料未及的———
16岁的王典来自长沙,在出国前,她想像中的留学生活是这样的:住在一栋漂亮的小别墅里,屋外是大片的草坪,外国人举止彬彬有礼、待人宽厚,自己将与他们开心地生活在一起。所以当汽车把她送到一座灰暗老旧的房子前,看到房前不是什么草地而是一条因繁忙而嘈杂不堪的铁路时,王典最初的梦打破了。她的房东翠西是个单身老太太,在王典入住翠西家一个月后,双方的矛盾开始清晰起来。翠西对王典父母总是半夜来电话抱怨不断,她觉得自己岁数大了而且第二天还有事要做,需要好好地休息,可王典的父母打扰了她的清静。翠西还对王典洗澡时间长也很不满,翠西说:王典洗一次澡要一个小时,有时甚至是一个半小时,我真不知道她在洗手间里干什么,而通常我洗澡只要五到十分钟。对这些指责,王典非常生气,她说:我真不明白,我父母和这儿本来就有时差,他们下了班就赶紧给我打电话关心我有什么不对?再说国际长途是很贵的,这个老太太为什么不理解?在国内,父母怎么会管我洗澡呢,可她却经常在我洗澡时敲门催我快一点。我觉得特别不公平,我住在她家里是付钱给她的呀,每星期要180元澳元,差不多合人民币900多元,我洗个澡她还这么多话?我觉得我付这么多钱住这样的房子都划不来。两个星期又过去了,王典与翠西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王典对老太太不按时给她做晚饭无法忍受。她说,有时都晚上9点了她还不回来给我做晚饭,我觉得外国人在表面上很友好,实际上内心很冷,根本不会为你着想。我已经向学校提出更换房东。
两天之后,在王典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翠西限令她第二天就搬走,最后是王典的监护人临时把她接走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中国独生子女的特有个性,使小留学生们几乎在踏上澳大利亚之初都要遭受房东这当头一棒,有的小留学生适应不了就频换房东,甚至一年换过四五个。是顺应现实还是逃避?
王典最后选择了顺应。起初她与第二家房东也处不好,但慢慢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家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当然不会因为我的到来而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只能我来适应他们。于是,王典开始了全新生活。她用自己的钱在自己房间里装了电话,谁什么时候来电话都不会影响别人。洗澡时她会带一只表去卫生间,每次都不会超过5分钟。学习晚了,也不会到厨房去吃房东的东西,而是吃自己买的饼干。随手关灯,自己做中饭。没事时,还会主动与房东聊会儿天。在留澳8个月后,王典已经与第二个房东相处得非常好,每天晚饭后她都会为一家人冲咖啡,还做其它家务。顺应现实不仅改变了王典的生活状态,还让她有了新的感受。她说,我第一次为大家冲咖啡时心里在想,爸妈为我做了那么多,我在国内却从来没有给他们泡过一次茶,真是很后悔,等他们来澳洲时我一定要为他们泡一次茶。
王典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房东的心,现在她已经从一个陌生人变成房东家的一员,在假日里,房东还会邀她一同去美丽的海边散步。
-究竟是外国人太不近人情,还是我们的小留学生独立能力太差?
顾丽萍与澳大利亚单身母亲费奥娜在一起生活的故事,恐怕很能说明问题。18岁的顾丽萍来自无锡,她正在墨尔本的惠灵顿中学上12年级,而她的房东费奥娜与她年龄相仿,也在上学,而且她是位已经有个4岁女儿的单身母亲了。中外两国同龄人站在同一屋檐下,彼此之间的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费奥娜是顾丽萍的第三个房东,在学业之余,为了挣钱养家她还要干两份工作。每天白天,费奥娜在学校上课,下了学就直奔打工的地方。她有着一份非同寻常的工作——开校园大巴,这份工作在澳大利亚少有女性问津,但为了生活费奥娜不但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开完校车,费奥娜就去接女儿,回家忙着给顾丽萍和女儿做晚饭,打理家务。在自家的园子里,费奥娜开辟了一小块菜园种些新鲜蔬菜。当顾丽萍进入梦乡时,忙碌了一天的费奥娜才可以安心坐下来开始白天的功课。每逢星期天,费奥娜还要到老人院进行另一份工作——为一位96岁的老人做饭,陪他聊天。
相形之下,顾丽萍就差了许多,连熨衣服这样的小事顾丽萍也不会做,每次都是由费奥娜代劳。顾丽萍想做一个带饭盒的小袋,可是她一点不会针线活儿,只能买来布料向费奥娜求援。在与费奥娜相处的日子里,这位异国同龄人的独立生活能力与爱心深深打动了顾丽萍,也让她思考了很多以前从未想过的事儿———
在国内时,总觉得父母照顾我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既然父母乐意把我生下来,就有义务抚养我。结果是到了国外,还觉得自己应该受照顾。可费奥娜也比我大不了多少,却已经开始独立承担起一个家庭,要上学、打工,还要照顾我这样的外来人,这点中国的孩子真不能比。中国的孩子好大了,父母还捧在手里,供你上学,结婚还给买房子,有了孩子父母还给带,真是太幸福了。从费奥娜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如何自立和怎样爱别人、照顾别人,是她教会了我很多人生的东西。以前在中国,我有很多东西不吃,到了费奥娜家后她看出我这点,做饭时就不断变口味来迎合我,我看到她这样体谅人,从此,费奥娜做什么我就吃什么,也从不会说做得不好吃。我觉得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和尊重,能懂得这些,我很高兴。
-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自律成为自立之外又一重要的素质。
据长期在澳的华人观察,新来的小留学生们自律能力并不都强,总体上强弱各占一半。但这种差距导致的结果却大不一样,强者能够创造出令外国人都佩服的成绩,而弱者的结局则可能比在国内还要差。这里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龙龙(化名)与黄健都来自上海,同于1999年赴澳留学,同在墨尔本泰勒中学上学。黄健寄宿在姑妈家里,龙龙则住在他父母的澳籍华人朋友雪利家中。
在雪利家中只住了半年,龙龙就借口要练口语搬到了一个当地家庭中,但不久又说这个家庭是穷人,吃饭只买两个比萨饼,自己实在难以下咽,于是又回到了雪利家中。再次回到雪利家中的龙龙变得十分诡秘,平时就把自己关在屋里,别人叫他,他只是开个门缝,不让看到里面。在自己的屋里,龙龙没完没了地抽着烟,心情非常烦躁,电脑一开就到后半夜,而后又一觉睡到次日下午,开学后天天迟到,有几次还旷课。雪利见情况不妙,让丈夫与龙龙谈谈心,龙龙只是说他失恋了,所以精神不好。
而同来的黄健一踏上澳洲的土地就开始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他只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本需要6个月的语言强化训练,又用9个星期修完了11年级的全部课程。黄健心中有个目标,就是要在自己所在州的高考中进入全州前十名。他在电脑上写下“惜时如金分秒必争”八个字,激励自己不断进取。暑假来临时,很多同校的小留学生们都回国探亲去了,可他却用这段时间留在澳洲,将12年级要学的五门课程全部预习了一遍。在从居住地到学校的几十分钟车程上,黄健也是埋头苦读。短短几个月时间,黄健迅速适应了国外的教学方式和节奏。
2000年12月维多利亚州高考发榜,龙龙称自己已经被大学录取,国内家人知道后非常高兴,让他回国过春节并说亲戚都在准备为他庆祝。就在回国的前一夜,龙龙终于不得不向雪利夫妇说出自己在澳大利亚赌输了两万澳币,已经没钱买机票回家,他承认一直以来烦躁就是因为这件事。龙龙还说,去*的不只他一个人,有一个小留学生赌掉了三万澳元,最后被其父母押回武汉;另一个把生活费都输了进去,出*时只剩下两块钱;最可悲的一个小留学生不但输掉了所有钱,还染上了毒瘾。正在雪利夫妇想办法帮龙龙解决问题时,龙龙突然神秘地失踪了。雪利夫妇费尽周折终于得知,龙龙不但输掉了生活费而且根本没有考上大学,他在中学里严重缺课并欠下7000多澳元的学费,移民局已经两次发出取消其签证的通知。原来,龙龙一直生活在自己编织的谎言中,当谎言即将被揭穿时,他害怕了,选择了逃避。龙龙最终被送回了国内。
而此时,龙龙的同学黄健则以总成绩99.85分的高分获得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海外学生高考第一名,他同时获得维多利亚州长奖这一令人羡慕的荣誉,州长亲自向黄健颁发了奖牌。黄健终于如愿以偿,迈入了澳大利亚一流大学———墨尔本大学计算机系并获得高额奖学金。
以上三个故事,只是《少年留学走天涯———中国中学生留澳纪实》一片中众多实例中的几个,同时也只反映了在澳小留学生生活学习现状的一小部分。这些故事可能会令不少正准备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庭或振奋,或担忧,或无所适从。笔者想说的只是,少年留学本身不是件坏事,但也绝非如很多人想像的那样,把孩子送出去就万事大吉了。
-家长、孩子,你们准备好了吗?
现在的小留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过惯了衣食、一门心思读书的日子,所以几乎所有的小留学生在海外都会经历因自立能力差而带来的窘况———女孩子不会缝纫和烹饪,有些连衣服都不会自己洗,而男孩子则更差一些,房间总是乱七八糟,用品坏了不会修理。
其实,中国小留学生生活能力差的问题与他们的父母有着直接关系,正是由于父母把一切生活琐事全包下来了,我们的小留学生们才缺少了学习生活技能的机会。而孩子人格上的缺陷,父母更是不能推卸责任。片中有这样一个事例让人深思:一位澳籍华人接待了一位初到澳大利亚的小留学生,为了减轻小留学生的经济负担,她把房费降得非常低,而且天天不怕麻烦为他做中餐,可没有几天小留学生还是走了。这位华人后来才知道,当这位小留学生告诉国内的父母房东希望他能做些家务时,父母对他说:我们是付了房费的,房东应当做一切。这不仅深深伤害了这位华人,更令她对国内的家庭教育产生了质疑。
在澳大利亚,有些小留学生非常愿意住在华人家中,因为生活习惯比较接近。但即使是在澳华人也对中国的新生一代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看法。一位华人房东直言不讳:小留学生们普遍缺乏爱心,为他人考虑得很少。我经常忙碌了一天赶回家给他们做饭,可他们看着我手里拎着一大堆东西进屋却没有一个人站起来帮我,只顾看电视。主动帮我做家务的人很少,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干,垃圾满了都是由我来倒。像洗完澡应该把卫生间收拾干净这样最基本的事儿,也要指出来他们才干。
在《少年留学走天涯———中国中学生留澳纪实》一片中,有两位房东向中国的父母建议,在送孩子出国之前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基本生活技能的培训,哪怕是自己会蒸米饭,这对小留学生也非常有用。
还有相当一部分父母认为,经济实力才是孩子出国专心学习的关键,但现实的情况却与这种想法背道而驰。据调查,凡是整日流连于游戏厅和娱乐场所的小留学生,大多来自家境殷实的家庭。那位被送回国的龙龙家境就十分好,他的父亲赴澳看他时留了一大笔钱,恰恰是这笔钱把龙龙送入了*。
对国外教育方式的适应能力也是一个问题。在澳大利亚,高考的成绩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高考成绩,另一部分是在中学的平时成绩,两者的比例为4∶6.这给许多习惯于临阵磨枪的中国学生提出了新课题———只有养成一贯认真学习的习惯,才能最终取得好成绩。在澳大利亚中学里,考试内容也与国内完全不同。片中一位小留学生介绍,她遇到的考试题目竟是设计一个香水瓶!注重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海外教育最突出的特点,而这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正是软肋。
孩子一旦远在他乡,父母的关爱和约束都鞭长莫及。《少年留学走天涯——中国中学生留澳纪实》再次给准备把孩子送出去留学的家庭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想清楚、准备好了吗?
电视纪录片《少年留学走天涯———中国中学生留澳纪实》是由澳大利亚籍华人陈静女士自费30万澳元投资拍摄的,陈静从事澳中文化交流多年,据她介绍,2001年到澳大利亚留学的中国学生比2000年猛增了70%,新增的大多是来澳读11、12年级的小留学生,这些小留学生都是准备在澳读过中学后,通过考试直升澳洲的大学。目前在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约15000名左右,由一个国家一下子来这么多留学生,在澳洲历还是第一次。
尽管很多中国家庭将送子出国读书视为接受教育的方式,但到一个完全陌生、无亲无故的地方读书毕竟不是件简单的事儿,除了学习,孩子们还要独立应对生活、人际交往等诸多问题。为此,陈静从2000年开始对几十名在澳中国小留学生进行了一年多的跟踪采访,作了大量细致的调查,同时走访了与少年留学相关的人士,拍摄了8集电视纪录片《少年留学走天涯———中国中学生留澳纪实》。该片记录了在新环境中惜时如金、努力学习,最终取得骄人成绩、实现个人理想的少年留学生楷模,也讲述了由于自控能力差而荒废学业,最后被澳移民局遣送回国的个例;片中更多展示的,是中国小留学生由于习惯差异,在澳大利亚生活学习过程中遭遇的种种冲突。这些资料,对于国内家庭认识少年留学,相信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澳大利亚政府明确规定:赴澳就读中学的海外学生必须与当地没有犯罪记录的家庭生活在一起。
西方人一般都比较注重私人生活,愿意招租海外学生入住的家庭通常都不很富裕,招收小留学生入住只是他们补充家庭收入的手段。而对于小留学生们来说,在新的家庭中只是一个房客,生活习惯都要顺应房东,是他们始料未及的———
16岁的王典来自长沙,在出国前,她想像中的留学生活是这样的:住在一栋漂亮的小别墅里,屋外是大片的草坪,外国人举止彬彬有礼、待人宽厚,自己将与他们开心地生活在一起。所以当汽车把她送到一座灰暗老旧的房子前,看到房前不是什么草地而是一条因繁忙而嘈杂不堪的铁路时,王典最初的梦打破了。她的房东翠西是个单身老太太,在王典入住翠西家一个月后,双方的矛盾开始清晰起来。翠西对王典父母总是半夜来电话抱怨不断,她觉得自己岁数大了而且第二天还有事要做,需要好好地休息,可王典的父母打扰了她的清静。翠西还对王典洗澡时间长也很不满,翠西说:王典洗一次澡要一个小时,有时甚至是一个半小时,我真不知道她在洗手间里干什么,而通常我洗澡只要五到十分钟。对这些指责,王典非常生气,她说:我真不明白,我父母和这儿本来就有时差,他们下了班就赶紧给我打电话关心我有什么不对?再说国际长途是很贵的,这个老太太为什么不理解?在国内,父母怎么会管我洗澡呢,可她却经常在我洗澡时敲门催我快一点。我觉得特别不公平,我住在她家里是付钱给她的呀,每星期要180元澳元,差不多合人民币900多元,我洗个澡她还这么多话?我觉得我付这么多钱住这样的房子都划不来。两个星期又过去了,王典与翠西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王典对老太太不按时给她做晚饭无法忍受。她说,有时都晚上9点了她还不回来给我做晚饭,我觉得外国人在表面上很友好,实际上内心很冷,根本不会为你着想。我已经向学校提出更换房东。
两天之后,在王典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翠西限令她第二天就搬走,最后是王典的监护人临时把她接走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中国独生子女的特有个性,使小留学生们几乎在踏上澳大利亚之初都要遭受房东这当头一棒,有的小留学生适应不了就频换房东,甚至一年换过四五个。是顺应现实还是逃避?
王典最后选择了顺应。起初她与第二家房东也处不好,但慢慢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家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当然不会因为我的到来而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只能我来适应他们。于是,王典开始了全新生活。她用自己的钱在自己房间里装了电话,谁什么时候来电话都不会影响别人。洗澡时她会带一只表去卫生间,每次都不会超过5分钟。学习晚了,也不会到厨房去吃房东的东西,而是吃自己买的饼干。随手关灯,自己做中饭。没事时,还会主动与房东聊会儿天。在留澳8个月后,王典已经与第二个房东相处得非常好,每天晚饭后她都会为一家人冲咖啡,还做其它家务。顺应现实不仅改变了王典的生活状态,还让她有了新的感受。她说,我第一次为大家冲咖啡时心里在想,爸妈为我做了那么多,我在国内却从来没有给他们泡过一次茶,真是很后悔,等他们来澳洲时我一定要为他们泡一次茶。
王典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房东的心,现在她已经从一个陌生人变成房东家的一员,在假日里,房东还会邀她一同去美丽的海边散步。
-究竟是外国人太不近人情,还是我们的小留学生独立能力太差?
顾丽萍与澳大利亚单身母亲费奥娜在一起生活的故事,恐怕很能说明问题。18岁的顾丽萍来自无锡,她正在墨尔本的惠灵顿中学上12年级,而她的房东费奥娜与她年龄相仿,也在上学,而且她是位已经有个4岁女儿的单身母亲了。中外两国同龄人站在同一屋檐下,彼此之间的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费奥娜是顾丽萍的第三个房东,在学业之余,为了挣钱养家她还要干两份工作。每天白天,费奥娜在学校上课,下了学就直奔打工的地方。她有着一份非同寻常的工作——开校园大巴,这份工作在澳大利亚少有女性问津,但为了生活费奥娜不但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开完校车,费奥娜就去接女儿,回家忙着给顾丽萍和女儿做晚饭,打理家务。在自家的园子里,费奥娜开辟了一小块菜园种些新鲜蔬菜。当顾丽萍进入梦乡时,忙碌了一天的费奥娜才可以安心坐下来开始白天的功课。每逢星期天,费奥娜还要到老人院进行另一份工作——为一位96岁的老人做饭,陪他聊天。
相形之下,顾丽萍就差了许多,连熨衣服这样的小事顾丽萍也不会做,每次都是由费奥娜代劳。顾丽萍想做一个带饭盒的小袋,可是她一点不会针线活儿,只能买来布料向费奥娜求援。在与费奥娜相处的日子里,这位异国同龄人的独立生活能力与爱心深深打动了顾丽萍,也让她思考了很多以前从未想过的事儿———
在国内时,总觉得父母照顾我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既然父母乐意把我生下来,就有义务抚养我。结果是到了国外,还觉得自己应该受照顾。可费奥娜也比我大不了多少,却已经开始独立承担起一个家庭,要上学、打工,还要照顾我这样的外来人,这点中国的孩子真不能比。中国的孩子好大了,父母还捧在手里,供你上学,结婚还给买房子,有了孩子父母还给带,真是太幸福了。从费奥娜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如何自立和怎样爱别人、照顾别人,是她教会了我很多人生的东西。以前在中国,我有很多东西不吃,到了费奥娜家后她看出我这点,做饭时就不断变口味来迎合我,我看到她这样体谅人,从此,费奥娜做什么我就吃什么,也从不会说做得不好吃。我觉得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和尊重,能懂得这些,我很高兴。
-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自律成为自立之外又一重要的素质。
据长期在澳的华人观察,新来的小留学生们自律能力并不都强,总体上强弱各占一半。但这种差距导致的结果却大不一样,强者能够创造出令外国人都佩服的成绩,而弱者的结局则可能比在国内还要差。这里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龙龙(化名)与黄健都来自上海,同于1999年赴澳留学,同在墨尔本泰勒中学上学。黄健寄宿在姑妈家里,龙龙则住在他父母的澳籍华人朋友雪利家中。
在雪利家中只住了半年,龙龙就借口要练口语搬到了一个当地家庭中,但不久又说这个家庭是穷人,吃饭只买两个比萨饼,自己实在难以下咽,于是又回到了雪利家中。再次回到雪利家中的龙龙变得十分诡秘,平时就把自己关在屋里,别人叫他,他只是开个门缝,不让看到里面。在自己的屋里,龙龙没完没了地抽着烟,心情非常烦躁,电脑一开就到后半夜,而后又一觉睡到次日下午,开学后天天迟到,有几次还旷课。雪利见情况不妙,让丈夫与龙龙谈谈心,龙龙只是说他失恋了,所以精神不好。
而同来的黄健一踏上澳洲的土地就开始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他只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本需要6个月的语言强化训练,又用9个星期修完了11年级的全部课程。黄健心中有个目标,就是要在自己所在州的高考中进入全州前十名。他在电脑上写下“惜时如金分秒必争”八个字,激励自己不断进取。暑假来临时,很多同校的小留学生们都回国探亲去了,可他却用这段时间留在澳洲,将12年级要学的五门课程全部预习了一遍。在从居住地到学校的几十分钟车程上,黄健也是埋头苦读。短短几个月时间,黄健迅速适应了国外的教学方式和节奏。
2000年12月维多利亚州高考发榜,龙龙称自己已经被大学录取,国内家人知道后非常高兴,让他回国过春节并说亲戚都在准备为他庆祝。就在回国的前一夜,龙龙终于不得不向雪利夫妇说出自己在澳大利亚赌输了两万澳币,已经没钱买机票回家,他承认一直以来烦躁就是因为这件事。龙龙还说,去*的不只他一个人,有一个小留学生赌掉了三万澳元,最后被其父母押回武汉;另一个把生活费都输了进去,出*时只剩下两块钱;最可悲的一个小留学生不但输掉了所有钱,还染上了毒瘾。正在雪利夫妇想办法帮龙龙解决问题时,龙龙突然神秘地失踪了。雪利夫妇费尽周折终于得知,龙龙不但输掉了生活费而且根本没有考上大学,他在中学里严重缺课并欠下7000多澳元的学费,移民局已经两次发出取消其签证的通知。原来,龙龙一直生活在自己编织的谎言中,当谎言即将被揭穿时,他害怕了,选择了逃避。龙龙最终被送回了国内。
而此时,龙龙的同学黄健则以总成绩99.85分的高分获得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海外学生高考第一名,他同时获得维多利亚州长奖这一令人羡慕的荣誉,州长亲自向黄健颁发了奖牌。黄健终于如愿以偿,迈入了澳大利亚一流大学———墨尔本大学计算机系并获得高额奖学金。
以上三个故事,只是《少年留学走天涯———中国中学生留澳纪实》一片中众多实例中的几个,同时也只反映了在澳小留学生生活学习现状的一小部分。这些故事可能会令不少正准备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庭或振奋,或担忧,或无所适从。笔者想说的只是,少年留学本身不是件坏事,但也绝非如很多人想像的那样,把孩子送出去就万事大吉了。
-家长、孩子,你们准备好了吗?
现在的小留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过惯了衣食、一门心思读书的日子,所以几乎所有的小留学生在海外都会经历因自立能力差而带来的窘况———女孩子不会缝纫和烹饪,有些连衣服都不会自己洗,而男孩子则更差一些,房间总是乱七八糟,用品坏了不会修理。
其实,中国小留学生生活能力差的问题与他们的父母有着直接关系,正是由于父母把一切生活琐事全包下来了,我们的小留学生们才缺少了学习生活技能的机会。而孩子人格上的缺陷,父母更是不能推卸责任。片中有这样一个事例让人深思:一位澳籍华人接待了一位初到澳大利亚的小留学生,为了减轻小留学生的经济负担,她把房费降得非常低,而且天天不怕麻烦为他做中餐,可没有几天小留学生还是走了。这位华人后来才知道,当这位小留学生告诉国内的父母房东希望他能做些家务时,父母对他说:我们是付了房费的,房东应当做一切。这不仅深深伤害了这位华人,更令她对国内的家庭教育产生了质疑。
在澳大利亚,有些小留学生非常愿意住在华人家中,因为生活习惯比较接近。但即使是在澳华人也对中国的新生一代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看法。一位华人房东直言不讳:小留学生们普遍缺乏爱心,为他人考虑得很少。我经常忙碌了一天赶回家给他们做饭,可他们看着我手里拎着一大堆东西进屋却没有一个人站起来帮我,只顾看电视。主动帮我做家务的人很少,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干,垃圾满了都是由我来倒。像洗完澡应该把卫生间收拾干净这样最基本的事儿,也要指出来他们才干。
在《少年留学走天涯———中国中学生留澳纪实》一片中,有两位房东向中国的父母建议,在送孩子出国之前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基本生活技能的培训,哪怕是自己会蒸米饭,这对小留学生也非常有用。
还有相当一部分父母认为,经济实力才是孩子出国专心学习的关键,但现实的情况却与这种想法背道而驰。据调查,凡是整日流连于游戏厅和娱乐场所的小留学生,大多来自家境殷实的家庭。那位被送回国的龙龙家境就十分好,他的父亲赴澳看他时留了一大笔钱,恰恰是这笔钱把龙龙送入了*。
对国外教育方式的适应能力也是一个问题。在澳大利亚,高考的成绩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高考成绩,另一部分是在中学的平时成绩,两者的比例为4∶6.这给许多习惯于临阵磨枪的中国学生提出了新课题———只有养成一贯认真学习的习惯,才能最终取得好成绩。在澳大利亚中学里,考试内容也与国内完全不同。片中一位小留学生介绍,她遇到的考试题目竟是设计一个香水瓶!注重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海外教育最突出的特点,而这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正是软肋。
孩子一旦远在他乡,父母的关爱和约束都鞭长莫及。《少年留学走天涯——中国中学生留澳纪实》再次给准备把孩子送出去留学的家庭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想清楚、准备好了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丁丁留学
2024-09-05 广告
2024-09-05 广告
上海丁丁学高是专业的留学服务机构,高考后想尽快赴美读大学的同学可以尽快咨询,很多大学都是与国内211大学排名齐名的大学,正规学校,学位可认证,费用较低、报价透明,机构老师认真负责,良心推荐。...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丁丁留学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