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与竹林七贤有何区别?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展开全部
“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是魏晋南北朝时的两个著名的文人群体。
“建安七子” 指汉魏之际建安年间的七位名士:孔融、阮瑀、陈琳、王粲、徐干、应瑒、刘桢。因这“七子”与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交往较多,并创作大量有质量的文学作品,后人称他们为“邺下文人”。又因其作品大都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独特风格,后人称其作品是“建安风骨”。
“竹林七贤”继“建安七子”之后,指西晋时期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其中的阮籍为阮瑀之子。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崇尚玄学,主张老庄的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常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写诗作赋,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被后人称为“竹林七贤”。
其不同之处为:“建安七子”是为了共同的政治目标而聚到一起的,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人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富贵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已,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
“竹林七贤则相反,他们是是为了避开政治旋涡,消极抵抗司马氏的“名教之治”才选择携手入竹林的,以喝酒清谈为乐,以逃避现实为趣,这实际是道家推崇的“出世”精神。“竹林七贤”与时政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建安七子” 指汉魏之际建安年间的七位名士:孔融、阮瑀、陈琳、王粲、徐干、应瑒、刘桢。因这“七子”与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交往较多,并创作大量有质量的文学作品,后人称他们为“邺下文人”。又因其作品大都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独特风格,后人称其作品是“建安风骨”。
“竹林七贤”继“建安七子”之后,指西晋时期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其中的阮籍为阮瑀之子。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崇尚玄学,主张老庄的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常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写诗作赋,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被后人称为“竹林七贤”。
其不同之处为:“建安七子”是为了共同的政治目标而聚到一起的,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人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富贵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已,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
“竹林七贤则相反,他们是是为了避开政治旋涡,消极抵抗司马氏的“名教之治”才选择携手入竹林的,以喝酒清谈为乐,以逃避现实为趣,这实际是道家推崇的“出世”精神。“竹林七贤”与时政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