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国外大多数的研究分别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供给以及供求匹配等几个角度来透视大学生就业的内在原因
对个人而言,就业能力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资产,取决于他们使用和配置这些资产与向雇主展示这些资产的方式及他们寻找工作的特定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在于就业信息不对称,缺乏针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体系和专业的职业顾问等就业服务 。
接受了4年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依旧将自己划分到一级劳动力市场,高不成低不就,未能考上大学的少部分高中毕业生依旧进入二级劳动力市场,而市场上因大学扩招挤占的潜在技工人口缺失现象,就形成了“用工荒。
家庭背景对毕业生就业有很强的影响。唐红洁等在《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调查及思考》中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女大学生面对就业,普遍存在压力过大、过度焦虑等不良心理。
通过文献阅读并总结前人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外对于毕业生就业难的研究基本都是将理论建立于成熟的劳动力市场的基础上再进行研究。相比而言,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还未成熟,巨大的人口、极其有限的资源再加上特有的社会文化经济环境使得我国的就业情况具有特殊性。
2,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影响因素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扩招是就业难的根源之一、实习难堪比就业难和家庭环境在就业当中发挥作用显著。
21扩招是就业难的根源之一。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高校开始快速扩招,当时毕业生的招生规模为100多万,2004年大学生毕业数量增至280万。2009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首次突破600万人,达611万。2010年达630万,2011年达660万,2012年达680万,2013年达699万人,2014年达749万人。高校毕业人数的快速增长导致就业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高中生毕业人数、普通本专科招生数、普通本专科毕业数、研究生招生数以及研究生毕业人数在近几年呈现出了逐年增长的趋势,按照招生人数可知接下来几年的高校毕业生依然会逐年增多,可以估计接下来几年中国的就业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2,实习难堪比就业难
。 前人有研究发现,除了性别、成绩、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有相关实习经历可以提高学生在找工作当中的竞争力。于是在上学期间即便学业很重,但高校学生不得不挤出时间去寻找实习,提前步入社会。找实习本身腊斗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只为得到一份体面的实习,学生也需挤破头。实习生待遇低,且工作认真努力,又不需要给予任何社会保障,即便未毕业,但大多数在校生已经足够胜任实习单位所安排的工作。对于用人单位,招聘实习生的成本远远大于招聘正式员工的乎局皮成本,所以出现有岁差的企业大量招聘实习生的现象,同时减少了招聘正式员工的数量。
3,家庭环境在就业当中发挥作用显著
。近期有实证分析[1]表明,亲友数量、互访频率、父母最高职务、家庭收入水平、亲友财富状况、父亲文化程度这六项因素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获取产生影响,且其中家庭收入水平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获取的影响力最大。目前,在我国,通过家庭、亲戚、朋友等各种关系来调动和支配社会资源,尤其是社会的公共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愈演愈烈的隐形竞争,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不再是大学生个人的事,而成为了一种家庭背景的较量。显然,靠关系来找工作在无形中破坏了就业市场的公平性。
3,高校不可继续大量扩招
。连续多年的高校毕业人数不断创新高,在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有了较大提升的同时,就业市场出现的“无业可就”以及“有业不就”的普遍现象让人担忧。虽然大众教育对于国民整体素质提高会带来一些帮助,但社会要真正进步,离不开因材施教的理念。扩招虽然降低了学生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门槛,但我们不应该一厢情愿地期待社会选择人才标准的门槛也会降低。
学校应多与用人单位接洽,为学生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平台,对于学生个人而言,通过学校出面为学生争取更多更好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要比学生个人去做容易得多。同时,如果学校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习,会更有助于减少学生在找实习单位中投入的过多的成本,学生会有更多时间去看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更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
真正形成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竞争机制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今出现了一种怪状,在学校努力学习且成绩优异的很多同学在毕业时却不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而部分成绩和表现都不好的同学在毕业后却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到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女生在求职就业时受到性别歧视。农村毕业的学生比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更难找到工作。有的时候,甚至户籍和姓名都是毕业生找工作入职前的标准。所以政府应建立一套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竞争机制,这样才能在提高高校入学门槛的同时,毕业生进入精英平台的门槛并不因此而降低。
近几年来国内的实证研究也渐渐多起来,未来,相信会有更多学者对就业难产生的原因逐一进行深入研究论证,并能针对我国国情提出更为有效和实际的解决方案。
就业乃民生之本,大学生更是劳动力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就业难所带来的问题不容忽视。就业难早已成为全世界面临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影响因素多样而复杂。然而,像性别歧视、姓名歧视这样的因素是可以通过真正改变国民的意识和素质来逐步解决的。如果我们意图通过大众大教育来提高全民的素质,却让性别歧视、姓名歧视、户籍歧视、有家庭背景才是硬道理等并不合理的现象看似趋于合理的话,不得不说,我国的教育是不够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