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聚焦课堂,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大幅度大面积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是巩固“普九”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更是镇中心学校的核心任务。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努力做到“聚焦课堂教学,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一、回顾过去,我镇教学工作的主要成绩
1、抓住一个中心:
长期以来,全镇中小学始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不放松,坚持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上好课程”。尽管教师学科不配套,教学设施不健全,但始终本着“因地制宜、尽力而为”的原则以兼职代替专职,以演示实验代替分组实验,以校内活动代替社会实践,确保低层次的课程标准不落空。坚持强化常规教学的过程管理。加强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检查与督导,加强起始年级和毕业年级的全程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真正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2、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实现教学思想的转变。绝大多数教师通过自身长期不懈的努力,基本做到:由过去的围绕考试打转转转变到今天的围绕素质搞教学,由过去的一门心思讲知识转变到今天的千方百计促发展。
二是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通过课改,教师有了学生意识和服务意识,由过去的只重视少数转变到今天的面向全体,由过去的拼命灌输转变到今天的启发诱导,由过去的冷面训斥转变到今天的民主平等和合作探究。
3、建设三支队伍:
首先是干部队伍的建设。通过上级党委和主管部门的选拔和培养,年轻的校长和主任正在不断成长,较高的管理水平有力地促进了我镇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
其次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多年以来,我们一直不遗余力、坚持不懈地通过加强校本培训、组织继续教育、鼓励在职进修和选派外出观摩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业务素养,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
第三是教研队伍的建设。以选拔和培养教研组长为切入点,以打造骨干教师群体为着重点,以课题研究为落脚点,全力编织镇、校两级教研网,为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提供组织保障。
4、推进四项改革: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变粗放为集约,重在一个“实”字。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注重课堂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化要求与教学实情、实效的统一;变压力为动力,坚持一个“恒”字。课堂教学改革最忌时冷时热、虎头蛇尾。滴水之所以能够穿石,靠的不是别的,靠的是目标专一,靠的是目标专一后的持之以恒。有了这个“恒”,所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都将变为教师在自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强大动力;变僵化为优化,追求一个“新”字。尽管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一套严格、统一的具体要求,但在管理和执行的具体过程当中还是尽可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情有别。变高耗为高效,落实一个“质”字。实实在在地向每一节课要质量。
○推进课程资源改革。积极主动地开发各种本土课程资源,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地方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例如利用自然条件,开发小种植、小养殖等校本课程。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学科实践结合起来。把校本课程作为学科教学的一个拓展与延伸,紧密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学生的特长发展结合起来。如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手工等兴趣类课程的开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卓有成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进师生评价改革。细化教师评价条款,变复杂为简单,客观、公正、简单明了地对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期的所有工作进行定量描述,减少人为因素,提高评价的公正性、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积极推行学生评价的等级制度,淡化分数壁垒,强化等级进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推进教师配备改革。从2005年开始,镇中心学校每年都从镇初中本部和分部选派了青年教师到边远的村小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同时将新分配的初中教师安排到小学工作,这样不仅有力地加强了边远小学的教学力量,更重要的是给边远小学带去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无穷的青春活力,有力地推动了边远小学课堂教学的全方位改革。
5、取得五项突破:
○取得省内知名品牌的突破。自“名师、名刊、名校、名校长”的“四名工程”实施以来,先后有1名教师参加参加省骨干教师的培训和学习,1名校长参加省首届骨干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和学习,校刊《花季》在安徽省首届中学校报校刊评比中荣获一等奖,中心小学被市文明委推荐参加省级文明单位的角逐,并有望获此殊荣。中心校网站《地平线教育网》自推出以来一直备受师生和网友的热捧。
○取得中考升学总量的突破。随着教学质量和高中招生总量的不断提高,我镇初中学生每年升入省、市示范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民办高中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以及五年制高职的人数逐年提高。五年来,仅镇初中本部每年中考升学率(特指升入公办高中计划类的学生)就以年均25%的幅度递增,从而获得社会各界普遍一致的好评。
○取得竞技、竞赛、论文评比质的突破。在每两年一届的金牛地区区域性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镇初中代表队蝉联三届女子团体第一、男子团体第三和多个单项冠军的好成绩。三年来全镇小学生共有40人在镇级以上各种竞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在校中学生共有12人在市级以上学科竞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小学教师共有44人次、初中教师共有30人次在县级以上教学园地发表文章或在县、市、省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学论文评比中分获一、二、三等奖。
○取得师生评价方式方法的突破。在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中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和教学实绩,三项权重达到0.8。在二级评价指标的定性描述上准确、精细、简单、明了,好界定,易操作,便于赋分。在学生评价方面全面推行等级制,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成长和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学生无论是在学校、班级、家庭,还是在老师、同学、亲友面前都能挺起胸膛做人。保证每一个学生的每一天都是阳光灿烂、笑容满面。
二、思考当前,我镇教学工作的主要症结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并不显著的成绩,但丝毫掩盖不了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确实存在的诸多不足和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宏观上的“牌子不亮,质量不高,旗子(特色)不艳”。微观上的“路子不明,法子不灵,点子不新”。究其原因不外乎:教育经费短缺、干部素质不高、教师素质偏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三级课程滞后、大众传媒渲染和不良风气影响等。
尽管影响教学工作的原因很多,但其主要症结还是在于我们的教师队伍以及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职业倦怠,漠视问题的存在。在农村绝大多数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工作、生活在一所偏远的学校,几乎从来没有走出去观摩过、学习过,外面的精彩世界对于他们而言似乎早已不复存在。长期偏安一隅,使得他们的思维逐渐迟钝,激情逐渐冷却,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变得熟视无睹。
2、功利之心,泯灭创新的激情。要检查,就突击备课、改作业。要统考,就加班加点、满堂灌。要职评,就拼凑材料,忙突击。甚至有人戏言:“堂堂课我都到,提到考绩我不要,大事小事要知晓,吃吃喝喝不能少”。
3、自我封闭,扼杀碰撞的智慧。许多农村教师早已习惯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少就教学问题与同行展开交流。总觉得与比自己小的讨论“没面子”,与比自己老的讨论“没兴趣”,与自己差不多大的讨论“没底气”。
4、体制滞后,制约质量的提升。由于农村小学七八个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朝夕相处抹不开情面,谁也不愿去和别人争那30%的浮工资,校长也因为学校拿不出富裕的经费补充进去,而将浮动放在一边,导致所谓的工资浮动制名存实亡。教师的进取心和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的调动,质量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
三、着眼未来,我镇教学工作的初步设想
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没有教学就没有学校。切实做好教学工作是各级各类学校永恒的主题。在未来永无止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中心,始终如一地突出一个核心,千方百计地降低一个重心,努力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实际又持续稳定且能大幅度大面积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素质地有效途径。
1、坚持“一个中心”——教学
不管教育怎样发展,如何改革,教学始终都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今后,我们将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积极推行“主动参与教学、合作学习教学、联系生活教学和321开放性教学”等策略。抓紧、抓细、抓实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做到“计划制订严实,领导示范落实,骨干培养扎实,执行方案求实,督查指导务实”。彻底杜绝在督查指导过程中“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的虚假现象。坚信成功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真正做到“严格督导、真诚指导、热情引导、耐心辅导”。使绝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能做到“六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方法为中介,以能力为目标。实现“六突六不”——突出重难点,不面面俱到;突出精讲精练,不以讲代练;突出思维训练,不满堂灌、满堂问;突出学法指导,不加重课业负担;突出教学效益,不搞全面补课;突出因材施教,不搞千人一法。使课堂教学少一点“预设”的刚性,多一点“生成”的弹性。
2、突出“一个核心”——质量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满意与否的“晴雨表”,事关教育的生死存亡。因此,我们将尝试建立“生死存亡的风险机制”——加大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实行以岗定人,竞争上岗,以岗定责,以绩定薪。适当拉大分配距离,以激励教师竟岗敬业,自觉提高教学质量,以不负各级党委、政府的重托,不负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逼师成材的投资机制”——明确规定学校每年必须拿出杂费收入的10%用于安排教师外出参观学习。45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到2010年必须全部达到本、专科学历,拿到毕业证后学校给予每人1000元的奖励。所有在职教师每年必须自费订阅1份教学刊物,每学期必须撰写不少于1万字的读书笔记,向镇中心校递交1篇不少于3000字的教学行动研究报告。“客观公正的激励机制”——镇中心校将尽快恢复设立“金牛镇人民教育奖励基金”,分设“课程改革成果奖、教学评比新星奖、教学质量进步奖、关爱学困园丁奖、自学成才鼓励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奖”,以表扬先进,激励后进,激发教师的专业激情,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3、降低“一个重心”——教研
教学研究重在教学反思,重在教师群体,重在问题解决。过去我们的教研盲目攀大求洋、过于追求标新立异、只图花哨好看,很少考虑问题的解决。往往劳命伤财,最终却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得不偿失。今后我们将切实降低教研重心,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本着“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求真务实精神,在教研课题的选项上就着手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课题选项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把问题当课题。把校本教研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赋予教学研究强大的生命力。二是阶段性研究与成果及时转化相结合,以细节决定成败。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研究成果与教学工作嫁接、教学研究成果向教学实际移植的问题,以追求成果效益的最大化。三是课题选项与学校资源相结合,逐渐形成富有本校的特色校本课程,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完整体系。在课例研究方面,本着“以课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的思想,推行“两段六环”的教研活动方式,即第一阶段:备课——说课——议课,第二阶段:上课——听课——评课。使校本教研既植根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又服务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从而引领教师专业水平得的提高。
一、回顾过去,我镇教学工作的主要成绩
1、抓住一个中心:
长期以来,全镇中小学始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不放松,坚持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上好课程”。尽管教师学科不配套,教学设施不健全,但始终本着“因地制宜、尽力而为”的原则以兼职代替专职,以演示实验代替分组实验,以校内活动代替社会实践,确保低层次的课程标准不落空。坚持强化常规教学的过程管理。加强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检查与督导,加强起始年级和毕业年级的全程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真正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2、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实现教学思想的转变。绝大多数教师通过自身长期不懈的努力,基本做到:由过去的围绕考试打转转转变到今天的围绕素质搞教学,由过去的一门心思讲知识转变到今天的千方百计促发展。
二是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通过课改,教师有了学生意识和服务意识,由过去的只重视少数转变到今天的面向全体,由过去的拼命灌输转变到今天的启发诱导,由过去的冷面训斥转变到今天的民主平等和合作探究。
3、建设三支队伍:
首先是干部队伍的建设。通过上级党委和主管部门的选拔和培养,年轻的校长和主任正在不断成长,较高的管理水平有力地促进了我镇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
其次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多年以来,我们一直不遗余力、坚持不懈地通过加强校本培训、组织继续教育、鼓励在职进修和选派外出观摩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业务素养,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
第三是教研队伍的建设。以选拔和培养教研组长为切入点,以打造骨干教师群体为着重点,以课题研究为落脚点,全力编织镇、校两级教研网,为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提供组织保障。
4、推进四项改革: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变粗放为集约,重在一个“实”字。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注重课堂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化要求与教学实情、实效的统一;变压力为动力,坚持一个“恒”字。课堂教学改革最忌时冷时热、虎头蛇尾。滴水之所以能够穿石,靠的不是别的,靠的是目标专一,靠的是目标专一后的持之以恒。有了这个“恒”,所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都将变为教师在自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强大动力;变僵化为优化,追求一个“新”字。尽管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一套严格、统一的具体要求,但在管理和执行的具体过程当中还是尽可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情有别。变高耗为高效,落实一个“质”字。实实在在地向每一节课要质量。
○推进课程资源改革。积极主动地开发各种本土课程资源,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地方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例如利用自然条件,开发小种植、小养殖等校本课程。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学科实践结合起来。把校本课程作为学科教学的一个拓展与延伸,紧密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学生的特长发展结合起来。如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手工等兴趣类课程的开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卓有成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进师生评价改革。细化教师评价条款,变复杂为简单,客观、公正、简单明了地对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期的所有工作进行定量描述,减少人为因素,提高评价的公正性、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积极推行学生评价的等级制度,淡化分数壁垒,强化等级进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推进教师配备改革。从2005年开始,镇中心学校每年都从镇初中本部和分部选派了青年教师到边远的村小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同时将新分配的初中教师安排到小学工作,这样不仅有力地加强了边远小学的教学力量,更重要的是给边远小学带去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无穷的青春活力,有力地推动了边远小学课堂教学的全方位改革。
5、取得五项突破:
○取得省内知名品牌的突破。自“名师、名刊、名校、名校长”的“四名工程”实施以来,先后有1名教师参加参加省骨干教师的培训和学习,1名校长参加省首届骨干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和学习,校刊《花季》在安徽省首届中学校报校刊评比中荣获一等奖,中心小学被市文明委推荐参加省级文明单位的角逐,并有望获此殊荣。中心校网站《地平线教育网》自推出以来一直备受师生和网友的热捧。
○取得中考升学总量的突破。随着教学质量和高中招生总量的不断提高,我镇初中学生每年升入省、市示范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民办高中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以及五年制高职的人数逐年提高。五年来,仅镇初中本部每年中考升学率(特指升入公办高中计划类的学生)就以年均25%的幅度递增,从而获得社会各界普遍一致的好评。
○取得竞技、竞赛、论文评比质的突破。在每两年一届的金牛地区区域性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镇初中代表队蝉联三届女子团体第一、男子团体第三和多个单项冠军的好成绩。三年来全镇小学生共有40人在镇级以上各种竞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在校中学生共有12人在市级以上学科竞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小学教师共有44人次、初中教师共有30人次在县级以上教学园地发表文章或在县、市、省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学论文评比中分获一、二、三等奖。
○取得师生评价方式方法的突破。在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中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和教学实绩,三项权重达到0.8。在二级评价指标的定性描述上准确、精细、简单、明了,好界定,易操作,便于赋分。在学生评价方面全面推行等级制,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成长和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学生无论是在学校、班级、家庭,还是在老师、同学、亲友面前都能挺起胸膛做人。保证每一个学生的每一天都是阳光灿烂、笑容满面。
二、思考当前,我镇教学工作的主要症结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并不显著的成绩,但丝毫掩盖不了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确实存在的诸多不足和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宏观上的“牌子不亮,质量不高,旗子(特色)不艳”。微观上的“路子不明,法子不灵,点子不新”。究其原因不外乎:教育经费短缺、干部素质不高、教师素质偏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三级课程滞后、大众传媒渲染和不良风气影响等。
尽管影响教学工作的原因很多,但其主要症结还是在于我们的教师队伍以及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职业倦怠,漠视问题的存在。在农村绝大多数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工作、生活在一所偏远的学校,几乎从来没有走出去观摩过、学习过,外面的精彩世界对于他们而言似乎早已不复存在。长期偏安一隅,使得他们的思维逐渐迟钝,激情逐渐冷却,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变得熟视无睹。
2、功利之心,泯灭创新的激情。要检查,就突击备课、改作业。要统考,就加班加点、满堂灌。要职评,就拼凑材料,忙突击。甚至有人戏言:“堂堂课我都到,提到考绩我不要,大事小事要知晓,吃吃喝喝不能少”。
3、自我封闭,扼杀碰撞的智慧。许多农村教师早已习惯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少就教学问题与同行展开交流。总觉得与比自己小的讨论“没面子”,与比自己老的讨论“没兴趣”,与自己差不多大的讨论“没底气”。
4、体制滞后,制约质量的提升。由于农村小学七八个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朝夕相处抹不开情面,谁也不愿去和别人争那30%的浮工资,校长也因为学校拿不出富裕的经费补充进去,而将浮动放在一边,导致所谓的工资浮动制名存实亡。教师的进取心和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的调动,质量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
三、着眼未来,我镇教学工作的初步设想
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没有教学就没有学校。切实做好教学工作是各级各类学校永恒的主题。在未来永无止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中心,始终如一地突出一个核心,千方百计地降低一个重心,努力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实际又持续稳定且能大幅度大面积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素质地有效途径。
1、坚持“一个中心”——教学
不管教育怎样发展,如何改革,教学始终都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今后,我们将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积极推行“主动参与教学、合作学习教学、联系生活教学和321开放性教学”等策略。抓紧、抓细、抓实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做到“计划制订严实,领导示范落实,骨干培养扎实,执行方案求实,督查指导务实”。彻底杜绝在督查指导过程中“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的虚假现象。坚信成功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真正做到“严格督导、真诚指导、热情引导、耐心辅导”。使绝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能做到“六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方法为中介,以能力为目标。实现“六突六不”——突出重难点,不面面俱到;突出精讲精练,不以讲代练;突出思维训练,不满堂灌、满堂问;突出学法指导,不加重课业负担;突出教学效益,不搞全面补课;突出因材施教,不搞千人一法。使课堂教学少一点“预设”的刚性,多一点“生成”的弹性。
2、突出“一个核心”——质量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满意与否的“晴雨表”,事关教育的生死存亡。因此,我们将尝试建立“生死存亡的风险机制”——加大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实行以岗定人,竞争上岗,以岗定责,以绩定薪。适当拉大分配距离,以激励教师竟岗敬业,自觉提高教学质量,以不负各级党委、政府的重托,不负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逼师成材的投资机制”——明确规定学校每年必须拿出杂费收入的10%用于安排教师外出参观学习。45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到2010年必须全部达到本、专科学历,拿到毕业证后学校给予每人1000元的奖励。所有在职教师每年必须自费订阅1份教学刊物,每学期必须撰写不少于1万字的读书笔记,向镇中心校递交1篇不少于3000字的教学行动研究报告。“客观公正的激励机制”——镇中心校将尽快恢复设立“金牛镇人民教育奖励基金”,分设“课程改革成果奖、教学评比新星奖、教学质量进步奖、关爱学困园丁奖、自学成才鼓励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奖”,以表扬先进,激励后进,激发教师的专业激情,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3、降低“一个重心”——教研
教学研究重在教学反思,重在教师群体,重在问题解决。过去我们的教研盲目攀大求洋、过于追求标新立异、只图花哨好看,很少考虑问题的解决。往往劳命伤财,最终却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得不偿失。今后我们将切实降低教研重心,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本着“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求真务实精神,在教研课题的选项上就着手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课题选项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把问题当课题。把校本教研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赋予教学研究强大的生命力。二是阶段性研究与成果及时转化相结合,以细节决定成败。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研究成果与教学工作嫁接、教学研究成果向教学实际移植的问题,以追求成果效益的最大化。三是课题选项与学校资源相结合,逐渐形成富有本校的特色校本课程,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完整体系。在课例研究方面,本着“以课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的思想,推行“两段六环”的教研活动方式,即第一阶段:备课——说课——议课,第二阶段:上课——听课——评课。使校本教研既植根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又服务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从而引领教师专业水平得的提高。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