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是什么意思

 我来答
轻灵触动o
高粉答主

2019-02-27 · 解决片荒,专注发现趣味电影
个人认证用户
轻灵触动o
采纳数:360 获赞数:47345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二十弱冠

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2、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

3、六十花甲

花甲即一甲子。由天干、地支组合,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为一循环。因干支名号错综参互,故称花甲子。后称年满六十为花甲。花甲也指年月、时代、年纪、年岁。

4、七十古稀

古稀,指七十岁。古稀的意思是原有古来稀少,由于古代医学技术不发达,能够活到七十岁的老年人比较少见,因此用古稀来形容七十岁。唐·杜甫 《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5、八十耄耋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

七十曰耄,头发白耄耄然也。 八十曰耋;耋,铁也。皮肤变黑色如铁也。后用耄耋指代八九十岁。

扩展资料

最早的出处: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三条桥聚星
2019-02-27 · TA获得超过2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3
采纳率:42%
帮助的人:23.7万
展开全部

二十弱冠:古代中国男子二十岁算成年,行“加冠之礼”,以示成人。在此之前都是梳发髻,也称“总角”,《诗经·氓》中有云: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这里的“总角”就是代指小时候,儿童时期。等到二十岁加冠之后,行冠礼,就成为成年人了,故称“二十弱冠”。

三十而立:对于“三十而立”这句评语,后人给出的解释有很多,比较受认同的说法是“30岁人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自己应承受的责任,并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初二年级语文书:30岁做事和于礼。简单一句话,30岁,人应该能坦然地面对一切困难了。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有一种没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

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 

六十花甲:六十在阴历来算,已经天支地干一个轮回了,要认老了。

七十古来稀:七十就已经是糟老头了,人生快到头了。

八十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诠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扩展资料:

年龄旧称: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男孩7岁称韶年,男孩10岁以下称黄口,男孩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男孩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7岁称髫年,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女孩16岁称碧玉年华,女孩20岁称桃李年华,女孩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摽梅之年 。

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50岁又称杖家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60岁又称杖乡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 (70岁又称杖国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耄耋之年,100岁称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弱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十而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xybi艾
2019-02-27 · TA获得超过232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1、二十弱冠

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2、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

3、六十花甲

花甲即一甲子。由天干、地支组合,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为一循环。因干支名号错综参互,故称花甲子。后称年满六十为花甲。花甲也指年月、时代、年纪、年岁。

4、七十古稀

古稀,指七十岁。古稀的意思是原有古来稀少,由于古代医学技术不发达,能够活到七十岁的老年人比较少见,因此用古稀来形容七十岁。唐·杜甫 《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5、八十耄耋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

七十曰耄,头发白耄耄然也。 八十曰耋;耋,铁也。皮肤变黑色如铁也。后用耄耋指代八九十岁。

扩展资料

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

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年龄称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梁景红色彩与设计
高粉答主

2018-05-01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7万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1008万
展开全部
  • 二十弱冠:古代中国男子二十岁算成年,行"加冠之礼",以示成人。在此之前都是梳发髻,也称"总角",《诗经·氓》中有云: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这里的"总角"就是代指小时候,儿童时期。等到二十岁加冠之后,行冠礼,就成为成年人了,故称"二十弱冠"。

  • 三十而立:是一个汉语成语,来源于《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所说"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做事合于礼,言行都很得当 。

    出自《论语·为政》这是孔子的自我报告,他说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作学问,经过十五年,根据他丰富的经验,以及人生的磨炼,到了“三十而立”。

  • 四十不惑:汉迄清为止,历代大儒传统解释:立就是做事合于礼,做事能够考虑周到了,但是这时候还有迷惑,还有摇摆的现象,“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才不迷惑。

  • 五十知天命: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叙述方法。"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后,虽然仍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

  • 岳州夜坐》作者:张说 (唐)

    炎洲苦三伏,永日卧孤城。赖此闲庭夜,萧条夜月明。

    独歌还太息,幽感见馀声。江近鹤时叫,山深猿屡鸣。

    息心观有欲,弃知返无名。五十知天命,吾其达此生。

  • 六十花甲子:是古代汉族最早、最大的发明创造,其最古老的用途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用天干和地支搭配,循环组合成的60个干支。花甲: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 七十古来稀:稀:稀少。七十岁高龄的人从古以来就不多见。指得享高寿不易。

  • 满庭芳·辛丑春日作》作者:洪适 (宋)

    华发苍头,年年更变,白雪轻犯双眉。六旬过四,

    七十古来稀。问柳寻花兴懒,拈筇杖、闲绕园池。曾中有,

    青州从事,无意唤琼彝。人生,何处乐,

    楼台院落,吹竹弹丝。奈壮怀销铄,病费医治。

    漫道琴弦绿绮,游鱼听、山水谁知。盘洲怨,盟鸥闲阔,

    瘗鹤立新碑。

  • 耄耋(mào dié): 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耄耋之年,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六十曰耆;耆,指也。不从力役指事使人也。 七十曰耄,头发白耄耄然也。 八十曰耋;耋,铁也。皮肤变黑色如铁也。 九十曰鲐背;背有鲐文也。或曰黄耇,鬓发变黄也。耇,垢也。皮色骊悴,恒如有垢者也。或曰胡耇咽皮如鸡胡也。或曰冻梨皮有斑黑如冻梨色也。或曰齯,齯大齿落尽更生细者如小儿齿也。 百年曰期颐;颐,养也。老昏不复知服味善恶孝子期於尽养道而巳也。 老,朽也。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dongzhei
2018-05-02 · TA获得超过7.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492
采纳率:37%
帮助的人:3089万
展开全部
答:“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当而立感叹弱冠,当不惑感叹而立...”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五方去世称:丧偶。
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受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