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古文《虎画》的译文

原文:予友人工画虎,其室四壁咸虎画:或腾或扑,或吼或奔,或挈幼或独行,形态各异,皆毕肖。吾尝乞得一轴,高二尺奇,宽二尺许。其二虎,雌雄各一。雄者踞于石,昂首远视,张口若呼... 原文:予友人工画虎,其室四壁咸虎画:或腾或扑,或吼或奔,或挈幼或独行,形态各异,皆毕肖。吾尝乞得一轴,高二尺奇,宽二尺许。其二虎,雌雄各一。雄者踞于石,昂首远视,张口若呼啸状;雌者伏于侧,足前伸,神情怡然。旁有奇石三四,似助威也。余县诸东壁,爱甚。
请按原文译,谢谢!
展开
睡影望空
高粉答主

2019-06-01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7万
展开全部

译文:

我的朋友擅长于画虎,他的房屋的四壁都挂着老虎的画:有的在翻腾,有的在扑跃,有的在吼叫,有的在狂奔,形态各不相同,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我曾经向他求得一幅画,高二尺超过一点,宽二尺左右。画中有两只老虎,雌雄各一只。

雄虎蹲在石头上,抬起头向远方望去,张开口做出咆哮的样子;雌虎趴在旁边,脚向前伸展,神情悠然的样子。旁边有三四块奇石,像给老虎助威一样。我把这幅画挂在东边的墙壁上,十分喜欢它。

原文:

予友人工画虎,其庐之四壁皆虎画:或腾或扑,或吼或奔,或挈幼或独行,形态各异,皆毕肖。吾尝乞得一幅,高二尺奇,宽三尺许。雄者蹲于石,昂首远视,张口若呼啸状;雌者伏于侧,足前伸,神情怡然。旁有奇石三四,似助威也。余县诸东壁,爱甚。

出处:出自西汉秩名的《虎画》。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中国有崇尚虎的文化传统。虎文化有丰厚、深远的积淀,渗透到审美与价值观念等许多方面。“虎虎有生气”、“龙腾虎跃”、“虎踞龙盘”,这些词语不仅象征着生气与活力,非凡的风范与气度,还表征着一种宏观气象。

中国人喜爱老虎,历来有许多画虎名家。大致有丁云鹏、张善子、徐悲鸿、刘奎龄、赵少昂、朱文侯、吴寿谷、何香凝、刘继卣、房毅、慕凌飞、汤文选、胡爽庵、冯大中、陆忠德、季则夫、孟祥顺、王墨臣、窦中亮、钟基明、谢呈祥、蔡育贤、龙文会等。

古代受条件制约,一般见不到真虎。到了近代张善子画的写意虎,把“虎”带到了一个高峰。张善子的虎造型、线条、笔墨富于时代感,充满了现代绘画的语言。悲鸿先生讲“写马必以马为师,画鸡必以鸡为师”。




谭银光
推荐于2017-11-25 · TA获得超过11.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8万
采纳率:13%
帮助的人:1.1亿
展开全部
试下。
我的朋友工于(善于)画虎,他的房间的四壁都挂着画有老虎的画:有的翻腾,有的扑跃,有的在吼叫,有的在奔跑,有的带着幼仔,有的独自行走,形态各不相同,都非常你真的老虎。我曾经向他请求而得到了一幅画,高二尺多,宽差不多有二尺。其中画有两只老虎,雌虎和雄虎各一只。雄虎蹲踞在石头上,抬起头向远方张望,张开口做出呼啸的样子;雌虎趴在雄虎旁边,足向前伸展,神态怡然自得。在两只老虎旁边有三四块奇石,像给两只老虎助威一样。我把这幅画悬挂在东边的墙壁上,我非常喜欢这幅画。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1574620841
2012-06-26 · TA获得超过334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4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01万
展开全部
原文  予友人善画虎,其庐之四壁咸虎画:或腾或扑,或吼或奔,或挈幼或独行,形态各异,皆毕肖。吾尝乞得一轴,高二尺奇,宽二尺许。其二虎,雌雄各一。雄者踞于石,昂首远视,张口若呼啸状;雌者伏于侧,足前伸,神情怡然。旁有奇石三四,似助威也。余县诸东壁,爱甚。   我的朋友善于画虎,他的房间的四壁都挂着老虎的画:有的在翻腾,有的在扑跃,有的在吼叫,有的在狂奔,有的带着幼仔,有的独自行走,形态各不相同,都像真的老虎一样,惟妙惟肖。我曾经向他请求并得到了一幅装成卷轴形的高二尺并超过一点,宽二尺左右的虎画。画中有两只老虎,雌虎和雄虎各一只。雄虎蹲在石头上,抬起头向远方望去,张开口做出咆啸的样子;雌虎趴在雄虎旁边,爪向前伸,神情悠然的样子。旁边有三四块奇石,像给两只老虎助威一样。我把这幅画挂在东边的墙壁上,并且十分喜爱这幅画。   1、予:同“余”,第一人称,我。   2、善:擅长,善于。   3、皆:都。   4、或:有的。   5、挈:带领。   6、尝:曾经。   7、乞:求、请。   8、庐:房子。   9、奇:超过一点。   10、许:大约,左右,光景。   11、状:状态,情形。   12、怡然:安然自在的样子。   13、毕肖:都像。   14、县:同“悬”,悬挂。    15、甚:很。   16、咸:都,全。   17、踞:蹲下。   18、甚:非常。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08-01-14
展开全部
[原文]
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

按:魏议郎董勋云:今正、腊旦,门前作烟火、桃人,绞索松柏,杀鸡著门户逐疫,礼也。《括地图》曰:“桃都山有大桃树,盘屈三千里,上有金鸡,日照则鸣。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垒,并执苇索以伺不祥之鬼,得则杀之。”应劭《风俗通》曰:“黄帝书称上古之时,兄弟二人曰荼与郁,住度朔山上桃树下,简百鬼,鬼妄〔扌骨〕人,援以苇索,执以食虎

。”
于是县官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虎画于门,效前事也。

[译文]
(正月初一)在纸帖上画只鸡,帖在门上,把苇索悬挂在画鸡上面,桃符树立在纸帖两旁,各种鬼都会害怕。

按语:魏朝议郎董勋说:现在正月初一和腊月的早晨,门前烧香纸,树桃人,把松柏树枝扭成绳索挂在上面,杀只鸡把鸡血洒在门户上,驱逐瘟疫,这是一种札俗。《括地图》上说:“桃都山上有颗大桃树,盘旋弯曲三千里,树上有只金鸡,太阳照在树上,金鸡就啼叫。桃树下有两个神人,一个叫郁,一个叫垒。他俩手里都拿着苇索在伺察为害作恶的鬼魅,抓到了这种鬼就将它杀死。”应劭的《风俗通》说:“据黄帝时的文字记载,上古时有兄弟二人,一个叫荼,一个叫郁,住在度朔山的大桃树下面,专门察管各种鬼魅,如有鬼魅胆大妄为,伤害人类,就用苇索捆住,抓去喂老虎。”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