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
2019-04-04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人生在世,烦恼似乎生生相随。生命中有死亡的悲痛,是因为它同时有生的喜悦;有衰老的无奈,是因为它曾有过青春的飞扬。
阿倾去找心理学教授,他对自己大学毕业之后何去何从感到彷徨。遂向教授倾诉诸多的烦恼:没有考上研究生,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发展;女朋友将去一个人才云集的大公司,很可能会移情别恋……
教授让阿倾把烦恼一个个写在纸上,判断分析后,将结果记在旁边。经过实际分析,阿倾发现其实自己的真正困扰很少,而自己不过是在无病呻吟罢了。教授笑了,他对阿倾说:“你曾看过章鱼吧?” 阿倾茫然地点点头。
“有一只章鱼,在大海中,本来可以自由自在地游动,寻找食物,欣赏海底世界的景致,享受生命的丰富情趣。但它却找了个珊瑚礁,然后动弹不得,呐喊着说自己陷入绝境,你觉得如何?”教授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阿倾思考。阿倾沉默一下说:“我感觉我就像那只章鱼。”
教授提醒他:“当你陷入烦恼的习惯性反应时,记住你就好比那只章鱼,要松开你的八只手,用它们自由游动。系住章鱼的是自己的手臂,而不是珊瑚礁的枝丫。”
人心很容易被种种烦恼和物欲所捆绑,但都是自投罗网,自己把自己关进去的,就像章鱼,作茧自缚。
有人信奉生活就是享受,“尽情享受”才叫生活;有人以为,生活就是奔忙,“忙着挣钱”才叫生活;有人迷惘,生活就像一场戏,各种角色粉墨登场,让人眼花缭乱、真假难辨。学会生活,说起来简单,做好却不容易。
西方有位作家写了一本书,叫《生活的艺术》,但也并没有阐明什么叫生活。
有位作家曾说过:“一周之内有两天是绝不会使我烦恼的,对于这两天,我丝毫也不会为之担忧和烦恼。这就是昨天和明天。我会极力去抛开这两天。”其实我们每天都不应烦恼,昨天有太多的失落,明天则有太多的阻滞。境由心生,以愁肠百结的心态看任何东西都只会是晦暗一片;一颗自信快乐的心则每搏动一下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成功的开始。
对于平常的无端蔑视和漫不经心也许是我们最经常、最易犯而又最不可宽恕的错误之一。然而,竟有那样多的人对平常生活是那样地不屑一顾,尽管他们几乎一生都是在平平常常中度过。
的确,较之于那些叱咤风云的伟人的惊天动地的业绩,平常之人的平常之事,就未免显得平淡无奇。但是,平常毕竟是生命的主题,也是生活的主题。
当我们以一种极为珍惜的感情,去平平常常地生活时,就不免意外地发现:平淡无奇的深处也蛰伏着惊人的美丽。
平常存在于现实之间,每个人都毫无例外地拥有,它深潜着理想基因,并非每个人都能发掘,而且一旦失去之后,它就会显示出惊人的价值,所以我们应珍惜平常。国外一位知名作家在隐居一年之后,有人问他最想念什么,他深有感触地回答:“我想念的是平常的生活。在街上散步,到书店里从容浏览书籍,到杂货店里买东西,到电影院去看一场电影……我想念的只是这些平常的小事情,当你不能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才知道那是生命中的要素,是真正的生命。取消这些事情,是最大的剥夺。”这段表白,真是再朴素不过地阐述了平常生活的价值。
就是那些叱咤风云的伟人,他们的不平常也是寓于大量的平常之中。伟人在做出改变历史的决定时显示出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但他们的大量日常生活,依然是和千百万人一样,在默默之中度过。
毛泽东在生前最后一个除夕看一部普通的电影《难忘的战斗》,居然会感动得像个泪人;周恩来吃完饭后,居然会用汤泡着饭钵将粘着的饭粒吃得干干净净。这些平常之事到了伟人们身上就变得那么光彩四溢,恰恰说明了平常之事鲜为人知的深层价值。这种价值,在我们去做时也同样存在,不过我们因司空见惯而不去发掘或是不屑于发掘罢了。
珍惜平常绝不意味着安于现状。人类的伟大在于永不休止的渴望和追求。
没有把平常日子过好的人,不会品味到人生的幸福;没有珍惜平常的人,不会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伟业,因为平常包容着一切,孕育着一切,一切都蕴含在平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