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语的一些题目,求高手指教

1.你如何理解“礼之用,和为贵”(1.12)?2.为什么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有何现实意义?3.“忠恕”(4.15)的内涵是什么?对为人处事有什么意义... 1.你如何理解“礼之用,和为贵”(1.12)?
2. 为什么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有何现实意义?
3.“忠恕”(4.15)的内涵是什么?对为人处事有什么意义?
4. 怎样理解“刚”与“欲”(5.11)的关系?
5.为什么孔子反对“三思而后行”(5.20)?
6.颜回的快乐(6.11)是一种怎样的境界?请结合孔子的快乐谈谈自己的理解。(7.16,7.19)
7.怎样理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8.9)?
8. 怎样理解孔子“逝者如斯夫”(9.17)的感慨?
9. 怎样理解孔子的种种“不食”(10.3)?
10.孔子为什么要“入太庙,每事问”(10.3)?
11.孔门“四科十哲”(11.3)代表了怎样的境界?四科的排列顺序有什么深意吗?
12.孔子为什么批评子路而赞成曾点(11.26)?
13.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有何现实意义?
14.怎样理解“政者正也?”(12.17、13.6)
15.孔子为什么反对樊迟学稼(13.4)?
16. 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14.38)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17. “兴观群怨”(17.9)的内涵是什么?
18.“乡愿”(17.13)有什么样的道德危害性?
19.君子的“五美”(20.2)与从政有何关系?
展开
溢香国色
2012-06-20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021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484万
展开全部
1·礼的应用,要以能够斟酌损益,从容中和为最可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如果什么事情都死守着礼规不放,有时也会行不通的。一味地用和,而不用礼来规范,也是不行的。
2·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
3·总起来说,忠恕之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己,推己及人。所谓人心都是肉长的,自己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想这样;自己不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不想这样。我们今天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中有他人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推行的忠恕之道。推而广之,所谓“让世界充满爱”,又何尝不是忠恕之道的体现呢?
4·无欲则刚 。
6·颜回简单的快乐,固守清贫不改其乐;
颜回兼济他人的胸怀,质朴的理想应为世人效仿。
7·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在做什么。
8·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9·古人讲究五谷为养,五菜为充。粮食是最养生的食物,肉类菜类只是搭配。这个观点越来越被现代营养学界认同。从中医角度讲,肉容易生痰湿,阻滞气血,造成消化不良,因此一定要注意主副食的调节。不少人的饮食结构是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脂肪,非常不利健康。 暴饮暴食伤的不仅仅是肠胃,还有心肺功能。边吃饭边聊天,这在生活中很难避免,尤其是所谓的“饭局”更是要边吃边谈工作。如此就餐不仅容易噎着,吃饭时神思不在食物上而集中在别的事物上,消化系统难以进入工作状态,难免会消化不良。
10· 孔子非常虚心好学,遇到不明白的事情,总是诚心诚意地向别人请教。
追问
你那么厉害的啊~~请问接下去的题目能否解答?
435752096
2012-06-20 · TA获得超过18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4.4万
展开全部
1.你如何理解“礼之用,和为贵”【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评析】
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礼记·中庸》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杨遇夫《论语疏证》写道:“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孔门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不要出现不和。孔子在本章提出的这个观点是有意义的。在奴隶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区分和对立是很严肃的,其界限丝毫不容紊乱。上一等级的人,以自己的礼仪节文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是从。但到春秋时代,这种社会关系开始破裂,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属常见。对此,由子提出“和为贵”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使之不致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但从理论上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又感到,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2. 为什么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有何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一、认清周围人的真面目,和君子交朋友
二、做一个社会有用的人,讲究信义,而不是利益
-------------------------------
下面是从别的地方找的,感兴趣的话看看:

此语出自《论语·里仁》,是孔子所说的话。大家对此句常有的误解是,好象孔子在此是在贬低小人、否定利。事实果然如此吗?我们来看看,什么叫“义”?什么叫“利”?朱子说:“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朱子所说的“天理”,相当于孔子所说的“天道”,《礼记·乐记》中记载,孔子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没有私心的好恶,便是无私,便合乎天道、天理,我们总不能说我喜欢的就说是对的、不喜欢的就是错的吗?“天理之所宜”告诉我们的是,一个君子,不管是自己喜欢不喜欢,只要是符合道义的时候,符合仁义的事情,就要去做,而且要做到最好,不符合的,即使自己喜欢也不能做。什么叫“君子”?什么叫“小人”? 程子说:“君子之于义,犹小人之于利也。唯其深喻,是以笃好。”杨氏曰:“君子有舍生而取义者,以利言之,则人之所欲无甚于生,所恶无甚于死,孰有舍生而取义哉?其所喻者义而已,不知利之为利故也,小人反是。”由此可知,能不为利所动,能够见利而先思义,便是君子;见利而忘义,抛弃人生原则,便是小人。那么,请问,谁喜欢与这样的小人一起做事交朋友呢?贬低这样的小人,而提倡人们学习着去做个君子,不是要害人害社会,而正是要有益于人有益于社会。那么,孔子是不是否定“利”呢?《易传》中说“利者,义之和也。”只要我们能尽职尽责地按照自强不息的精神去做事了,那么,利也就在其中了。最大的利是使我们活得心情舒畅、问心无愧,而不是富贵。富贵不是人们想求就必然能够得到的,也不是得到之后就永远能拥有的,因此,不必有意地去提倡追求“利”,却应该提倡做好此时此刻该做、能做的事。
3.解读忠恕之道内涵
儒家仁学
  儒家仁学的“一以贯之”的践行之道即是“忠恕”。“忠”与“恕”实只一道,即二者有着相互补充、相互规定、相互包含的意思,而“恕”更为基本。循此“一以贯之”之道,不仅可以处理好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而且“齐家、治国、平天下”亦可从中引申出来。西方传教士曾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误解为次于“爱人如己”的“银律”,而实际上它是不折不扣的“金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忠恕”的精神,若要走向世界和平,就须在不同的国家、民族和文化之间实行忠恕之道。若要真正解决生态环境的问题,也须实行忠恕之道。
追问
请问其他题目能解吗?
追答
3.忠恕意义:这段孔门师徒得回答把孔子的仁学思想归纳为“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其意义深长,不仅指明了人类社会人与人相处的基本道德准则,而且对于促进当今世界的和平乃至保护人类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自己总结去。)
4.不知道。
5.孔子为什么反对三思而后行?因为,三思过后,正义往往不行,行的,往往是私利。在孔子看来,一个人不假思索地采取行动是不行的,必须要经过考虑,但是如果考虑的过了头,因而丧失了采取行动的时机,也是不行的,因此就要在“思”与“行”之间找到一个适当的尺度,既不能做的不够,也不能做的过了头。孔子管这个尺度叫做“中庸”。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adf7ea2
2012-06-20 · TA获得超过144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5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6万
展开全部
5.为什么孔子反对“三思而后行”
因为,孔子认为,有时候做事,不能老是拖拖拉拉的,有些事就是要利索的去做,但有些事又得慢慢考虑做,所以孔子是不同意这种专一的说法的。
追问
哇,你好厉害,请问其他题目能在解释下吗?我很急着要。。。
追答
就只有这个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wzzlovewix
2012-06-20 · TA获得超过172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501
采纳率:78%
帮助的人:342万
展开全部
打酱油
追问
你酱油的我很无语。。。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