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的“明星”吉野舰,真是清朝买不起后转卖给日本的吗?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甲午海战,历来被视作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甲午海战之前,已经没落的满清政府,依靠所谓的洋务运动,好歹还能支撑起一个吓唬人的纸老虎。但在甲午海战之后,清王朝则是彻底将自身的软弱无能,暴露在列强面前。
自此,列强在瓜分中国这件事情上,再无忌惮。而日本,也依靠这一战清王朝的赔款,开始真正飞跃式的发展起来。吉野”号巡洋舰,系1891年日本海军大臣桦山资纪根据《海军扩张案》中的既定计划,向英国订购的一艘快速穹甲巡洋舰。
该舰由英国著名的阿姆士庄(现多翻译为阿姆斯特朗,当时音译为阿姆士庄)兵工厂建造,于1892年1月3日开工,同年12月20日下水,1893年9月30日建成并编入日本海军。约半年后,日本人将这艘军舰开回了自己的港口。
如果从军队战力,或者综合国力的角度来说,到了满清政府统治的后期,我们确实很弱。相比之下,欧洲的一些国家,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工业生产领域,远不是我们当时能比的。
而且从两舰的整体布局、人物属性、武器配置和综合战力上看,“吉野”确实可以被认为是“致远”的升级换代版或超级加强版,有一定的前后传承关系。故而“清朝本计划在购买‘致远’继续追购更为先进的‘吉野’”这种说法,便不胫而走了。
在一切都准备妥当后,宋育仁一边向清政府打报告,汇报自己的计划。一边与两江总督刘坤一、张之洞等人联系,希望得到这些封疆大吏的支持。毫无意外,开明的刘坤一和张之洞等人都对这个计划表示赞赏,但清政府的高级官僚却表示反对,因为他们已经坚定了与日本媾和的想法。
如今距离那场让国人感到无比悲愤的大海战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当代中国再不需要通过外购的方式便可以自建世界上第一流的铁甲巨舰,这足以说明那段屈辱悲哀、充满血泪的近代史,真的是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