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的谥号、庙号和年号分别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年号 年号是中国古代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称为建元元年,第二年称建元二年,依此类推。新君即位或遇军国大事、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变年号,称为改元。有的甚至一年之中一改再改,如汉武帝一生就用了十一个年号,女皇帝武则天也曾改元十二次。自朱元璋开始,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元,不论在位时间长短,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如明成祖朱棣在位年号永乐,清朝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年号乾隆,因此往往也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2)谥号 谥号是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死后据其生前事迹评定的带有褒贬色彩的称号。周初始制谥法,至秦废止,汉复其旧,历代因袭,直至清朝灭亡。
一般而言,先帝下葬前由礼官议谥,嗣皇帝定谥,大臣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议定以“皇帝”作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他自称为始皇帝,后世则以数计,如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同时以“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故废除谥法,皇帝无谥号,亦无庙号,对大臣也不赐谥。汉代恢复了谥法,朝中设大鸿胪一职,管理王公列侯的谥法。
(3)庙号 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一般开国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在隋以前,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朝以后,除了某些“亡国之君”及短命皇帝之外,每个皇帝都有了庙号。
我国古代文献中对前代帝王多不称姓名而称庙号、谥号或年号,庙号、谥号连称时,庙号在前,谥号在后,一同构成殁世帝王的全号。习惯称呼中,唐代以前对殁世的帝王简称谥号,不称庙号,如汉武帝、晋武帝、隋炀帝等。唐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到了明清两代,因为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明英宗除外),所以习惯上常称年号,如康熙皇帝、嘉靖皇帝等。皇帝生前也可以称其年号,如康熙和乾隆皇帝在世时,人们称他们为“康熙爷”、“乾隆爷”,但如果按他们的庙号称呼他们为“圣祖”(康熙庙号)和“高宗”(乾隆庙号)就不对了。
(2)谥号 谥号是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死后据其生前事迹评定的带有褒贬色彩的称号。周初始制谥法,至秦废止,汉复其旧,历代因袭,直至清朝灭亡。
一般而言,先帝下葬前由礼官议谥,嗣皇帝定谥,大臣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议定以“皇帝”作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他自称为始皇帝,后世则以数计,如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同时以“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故废除谥法,皇帝无谥号,亦无庙号,对大臣也不赐谥。汉代恢复了谥法,朝中设大鸿胪一职,管理王公列侯的谥法。
(3)庙号 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一般开国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在隋以前,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朝以后,除了某些“亡国之君”及短命皇帝之外,每个皇帝都有了庙号。
我国古代文献中对前代帝王多不称姓名而称庙号、谥号或年号,庙号、谥号连称时,庙号在前,谥号在后,一同构成殁世帝王的全号。习惯称呼中,唐代以前对殁世的帝王简称谥号,不称庙号,如汉武帝、晋武帝、隋炀帝等。唐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到了明清两代,因为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明英宗除外),所以习惯上常称年号,如康熙皇帝、嘉靖皇帝等。皇帝生前也可以称其年号,如康熙和乾隆皇帝在世时,人们称他们为“康熙爷”、“乾隆爷”,但如果按他们的庙号称呼他们为“圣祖”(康熙庙号)和“高宗”(乾隆庙号)就不对了。
展开全部
谥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另起的别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年号是用于纪年的名号,就像今年是庚寅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皇帝的谥号是用来表示皇帝一生的功过成就用的,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年号是用来纪年的,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