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早期履带自行火炮
二战德军早期履带自行火炮
小车扛大炮,二战德军早期履带自行火炮,火力过剩还被自己人嫌弃
二战期间德国研发制造了十几款不同型号的自行火炮和突击炮,德国早期试验车计划中工程师们开始利用拖拉机底盘制造自行火炮,这是德军初期履带式自行火炮的探索。这个项目计划叫WD Schlepper,分为25PS和50PS两个型号实验原型,第一种实验车型装备了一门37mm战防炮,另外一辆则装备一门77mm口径山炮。
野牛履带自行火炮利用一号B型坦克底盘车体上方直接安装一门150mm重步兵炮,这款看起来呆萌的装备,其实它的火力非常强悍。二战全面爆发后,德军在闪击波兰的战役中意识到履带式自行火炮的重要性。
尤其面对敌军坚固的永固工事时,德军装备的各型坦克中小口径火炮无法对其造成最大伤害的。
德军开始制定生产履带式自行火炮的项目计划,由于自行火炮生产远远低于常规坦克生产规划,于是德军履带式自行火炮的生产设计工作就交给了生产III号突击炮的阿尔卡特公司。
阿尔卡特公司非常擅长利用坦克底盘改装衍生车辆,利用退役的1号B型坦克底盘设计生产野牛履带自行火炮。生产计划完全没有挤占德军主力三号和四号坦克产能。
野牛装备了一门莱茵金属公司生产的SIG33型150mm口径步兵炮,车体正面安装了一具巨大护盾。
野牛履带自行火炮自重8.5吨,车组4人,分别是驾驶员、炮手、弹药手、车长兼通信员。
车辆自身备弹20枚,最大射程约4.7公里。车辆装备一门150mm口径火炮堪称这款自行火炮的经典设计,这款自行火炮在1940年2月仅仅生产了38辆。
野牛履带自行火炮刚刚生产出来,就马上变成了德军步兵和装甲部队的抢手货,虽然务实的德国工程师让野牛成为一款经济实用的武器装备,但自身的车体太轻,车辆稳定性不佳,坎坷地面开炮非常容易翻车。
阿尔卡特设计师们后续开始利用淘汰的II号坦克底盘改装,车体中部直接安装了一门150mm步兵炮,车身上方取消了累赘的笨重护盾,这款改进型自行火炮被称为野牛II型。
它比野牛I型有很多细节改进,低矮的外形具备很好的稳定性。原有步兵炮的数量相对较少,这款野牛II型也只生产了12辆。这些改进型自行火炮大量配置给德军装甲战斗群和步兵支援群。
野牛履带自行火炮作为一种混搭装备,车辆看起来非常呆萌的,但是这款火炮的巨大威力产生了强大的心理威吓力,通常仅用几枚炮弹,就让抵抗意志薄弱的盟军士兵从战壕里举手投降。
德国人后期暂缓了150mm履带自行火炮的改进设计和生产,主要原因是SIG33步兵炮的射程和精度都无法和德军后期FH18105mmleFH18榴弹炮比较,它自身的火力又略略显过剩。
因此1940年到1942年期间德军SIG33自行火炮渐渐淡出了视线,德军装备的leFH18105mm口径榴弹炮成为战场主角,其中很多以其为主炮的履带自行火炮开始面世。
1943年随着东线战况的失利,德军不得不动用一切战争资源生产大口径自行火炮,于是早已退居二线的SIG33步兵炮又开始重出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