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习兴趣如何培养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老师在讲课,学生却没有激情,有时甚至让老师产生莫名其妙的想法,是不是自己的教学有问题,问题又出在什么地方呢?其实不然,问题的关键在于兴趣的有无。因此,根据教学的感悟,提以下几点愚见: 一、树立坚强的学习信心,用成绩提高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引导学生多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互相鼓舞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动机。教师应关心、支持和鼓励,学习的进步,也有助于增强学习信心。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及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消除它们带来的不良心理影响。 二、创设适当的教学情景,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现实是一部百科全书,记录了所有的事物。在语文教学中,由于汉语本身具有的趣味性特点,再结合实际生活运用真实事物创设适当的教学情景必不可少。特别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善于幻想,反对现实所见。而情景的创设会让他们产生无限遐想,在他们心中会有无数个为什么,要想弄明白这些问题,只有跟随老师去探索。在不知不觉中就会钻进老师设置的“圈套”。比如《背影》一文,许多老师喜欢用感情的抒发来下手,特别是亲情方面的东西,虽然合情合理,但学生很茫然,因为感情是很抽象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只有通过心去感悟才能体会。这时如果把抽象的感情变得具体一点,或许效果会好得多。我试着把情景这样设置:“同学们知道朱自清吗?”大家回答:“知道。”因为学生以前学过朱自清的文章,所以对朱自清并不陌生。之后又问:“那你们谁知道他爸爸的脊背是怎样的吗?”学生哗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七嘴八舌。我接着说:“我们不仅要看他爸爸的脊背,还能知道他爸爸的影子。”结果,这节课效果极佳。所以,情景创设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 三、深入实践的课后练习,延续语文的趣味性。结束一节语文课时,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准备好一些与现实相结合的课后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练习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具备运用语文能力,从而提高创新能力,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又延续了语文的趣味性。把作业设计与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又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能力素养在各个都方面得到了提高。 总之,教育是一个变幻莫测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你扮演的任何角色,都必须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把最精彩的瞬间留在这个舞台上,把最有价值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