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到底是真仁义还是假仁义
17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认为有5分为假仁义,2分为真仁义,3分需要历史和他自己的良心来说了。 1)有个歇后语为:刘备摔啊斗——收买人心,从中可知:当年赵云救阿斗时,刘备是故意做的,可以看出来~ 2)诸葛亮是刘备在万分紧急的关头请出来的,可后来到死时候,却用托孤时却对他说:君胜曹丕10倍,若嗣子可扶则扶,不可扶则自取。(不记得原文了,大概是这样的。)这句话表面上好像是对他的仁义,可是却在暗中看他的反映,若他同意,刘备怎么会放过他?哪个帝王会把自己的基业让给别人?同时也让他立了毒誓,这样就不会怕他造反了。 3)刘备曾言:操得天时,权占地利,吾将以仁德以拒魏吴(原话怎么说的我忘了,大概意思就是这样).由此可见,刘备城府极深,被曹操追杀之时,不顾妻子,自顾逃命,与一代枭雄曹操逃命时无异.故我由此观刘备,乃3分真仁义,7分假仁义.只不过刘备伪装得很好罢了,况且当时人民受封建思想的"教化",很难辨出刘备的"仁义"乃是有蓄谋的. 4)孔明于江东遇庞统,想向刘备推荐,于是写了封荐书给庞统让他带给刘备. 可是庞统恃才,见刘备时没拿出推荐信,刘备眼神轻蔑,并不把他放在眼里,于是刘备只给了个小小的县令 孔明于江东回,不见庞统,刘备这才对庞统待以上宾.此处可以看出刘备并不是很仁义。 5)刘备最后还是当了皇帝,根据《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对刘备的描写可以看出:他是很想当皇帝的,只是迫于言论,没有直接罢了。 6)东吴用美人计来对付刘备,于是刘备中计了,若不是诸葛亮,赵云和妻子的帮助,自己怎么死的都不会知道。由我看:这样的好色好玩之人若讲仁义,恐怕也有个边吧~ 当然,对刘备不能一棒打死了,他在当时的确也是以仁义著称,所以让诸葛亮等人生死效力,让曹操嫉妒,认为是与自己争天下的英雄。所以我认为:为人方处世圆 方是为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这个度得你自己把握!别人的想法只是片面的,真正的仁义是否具备要靠大家来评论,要让历史来评价。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刘备真仁义。
三国志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翻译过来就是“先主(刘备)为人宽宏大量,宅心仁厚,善用能人异士,具有汉高祖刘邦的才能,英雄的模范,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君臣二人之间正直无私,堪称是古今完美的典范。刘备的心机权术,不及魏武帝(曹操)。(刘备这个人)就算遇到挫折也不屈服(百折不挠的意思),始终不肯屈从在别人手下(替别人打下手),察觉到对方的度量必定容不下自己的时候,他并不急着和对方竞争(因为刘备刚开始实力很小),反而想到了避开对方、避开祸患的方法。(比如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时候)。”
其实从关羽败走麦城,刘备怒攻东吴,就能看出刘备对手下大将的仁义,真正做到不求同年同日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是兄弟之义的典范。
再有,刘备长坂坡一战,带全城百姓出逃,“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这又是领导者对普罗大众的大仁大义。
再附上三国时期各个人物对刘备的评价,更有助于你全面了解刘备。
曹操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
孙盛魏氏春秋云:(曹操)答诸将曰:“刘备,人杰也,将生忧寡人。”(曹操)公曰:“刘备,吾俦也(意思就是刘备是跟我曹操能力相当的人物)。但得计少晚。
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二、简介: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 ,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三国志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翻译过来就是“先主(刘备)为人宽宏大量,宅心仁厚,善用能人异士,具有汉高祖刘邦的才能,英雄的模范,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君臣二人之间正直无私,堪称是古今完美的典范。刘备的心机权术,不及魏武帝(曹操)。(刘备这个人)就算遇到挫折也不屈服(百折不挠的意思),始终不肯屈从在别人手下(替别人打下手),察觉到对方的度量必定容不下自己的时候,他并不急着和对方竞争(因为刘备刚开始实力很小),反而想到了避开对方、避开祸患的方法。(比如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时候)。”
其实从关羽败走麦城,刘备怒攻东吴,就能看出刘备对手下大将的仁义,真正做到不求同年同日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是兄弟之义的典范。
再有,刘备长坂坡一战,带全城百姓出逃,“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这又是领导者对普罗大众的大仁大义。
再附上三国时期各个人物对刘备的评价,更有助于你全面了解刘备。
曹操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
孙盛魏氏春秋云:(曹操)答诸将曰:“刘备,人杰也,将生忧寡人。”(曹操)公曰:“刘备,吾俦也(意思就是刘备是跟我曹操能力相当的人物)。但得计少晚。
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二、简介: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 ,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历史上的帝王哪位不是假仁假义? 没有这一点权谋之道,这张操着别人生杀大权,锦衣肉食,女人环抱,千人颂万人骂的孤家寡人的龙椅能坐得稳吗? 所以真实的刘备一定比三国演义中的他更加假仁假义,假到极致,兴许就成了真仁义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刘备是假仁义,白帝托孤让诸葛亮只能安心辅导刘禅而不能篡位,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诸葛亮必须说我不会篡位,大家仔细看下<三国演义>那一段的描写。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