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吉地名历史变迁的详细信息
关于安吉内部的地名,不是说安吉.例如上墅等的主要是要地名的来源,其中的故事,这很关键.然后就是其演变史....
关于安吉内部的地名,不是说安吉.例如上墅等的
主要是要地名的来源,其中的故事,这很关键.然后就是其演变史. 展开
主要是要地名的来源,其中的故事,这很关键.然后就是其演变史. 展开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安吉建县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汉灵帝赐名“安吉”,源自《诗经·无衣篇》中诗句“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安吉更早的历史可追溯到秦朝设置故鄣县。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于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东游会稽,“徙大越民置余杭、伊攻、故鄣。”当时故鄣县幅员辽阔,大致包括现在安吉县全境、长兴县西南一部和安徽省广德县全境、郎溪县一部。故鄣县开始属鄣郡,后来属丹阳郡。鄣郡以故鄣县治为郡治,治所在今安吉县境内,是浙江全省境内出现最早的郡级治所。直到西汉元狩二年,即公元前121年改为丹阳郡,才将郡级治所迁往宛陵(今安徽省宣州市)。由于安吉以前在故鄣县南境,所以有人称安吉为鄣南。
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安吉属新设的吴兴郡。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郡并县,安吉县被撤,并入绥安县。绥安初属宣州,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又改属湖州。义宁二年(公元618年)复置安吉县,属吴兴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安吉改属桃州。武德七年,安吉县又被撤销,并入长城县(今长兴县),属湖州。唐映德元年(公元664年),复置安吉县。安吉县经过七十多年的撤而复设,从此稳定下来。
由于安吉曾属桃州,安吉历史上留下了不少关于桃州的记载。唐代大诗人皎然曾赠诗与安吉康丞,诗云:“君吏桃州尚奇迹,桃州采得桃花石”;安吉最早地方志撰写于明代,名曰《古桃志》;民国期间,安吉县城被称为“桃城镇”。
宋元两代,南宋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改湖州为安吉州,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改安吉州为湖州路,安吉仍分属安吉州和湖州路。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安吉属长安州(后改为长兴州)。至正二十七年,又属湖州府。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因湖州府地方势力助张士诚长期抵抗,特加重湖州府赋税,以致民不聊生,据历史记载:“毙于桎梏,殒于囹圄,自投于沟壑者不可胜数。”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经湖州知府王瑄上疏奏准,分安吉县南境九乡置孝丰县,并将长兴县的荆溪、顺零、晏子三乡划归安吉。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朝廷升安吉为州,次年领孝丰一县。直到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降安吉州为县。安吉设州的时间有268年。
明清时期,安吉一直属湖州府。民国初年,废府设道,安吉、孝丰两县同属钱塘道;民国 16年(公元1927年)道废,直属浙江省;后又相继归属浙江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浙江省第六特区行政督察区、浙江省吴兴行政督察区、浙江省第一行政督察区、浙江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浙江省第九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吉、孝丰两县属浙江省第九专区(即临安专区)。1953年,改属嘉兴专区。1958年孝丰并入安吉时,仍属嘉兴专区(1970年改称嘉兴地区)。1983年7月,撤销嘉兴地区设立湖州、嘉兴两市后,安吉属湖州市至今。
安吉更早的历史可追溯到秦朝设置故鄣县。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于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东游会稽,“徙大越民置余杭、伊攻、故鄣。”当时故鄣县幅员辽阔,大致包括现在安吉县全境、长兴县西南一部和安徽省广德县全境、郎溪县一部。故鄣县开始属鄣郡,后来属丹阳郡。鄣郡以故鄣县治为郡治,治所在今安吉县境内,是浙江全省境内出现最早的郡级治所。直到西汉元狩二年,即公元前121年改为丹阳郡,才将郡级治所迁往宛陵(今安徽省宣州市)。由于安吉以前在故鄣县南境,所以有人称安吉为鄣南。
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安吉属新设的吴兴郡。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郡并县,安吉县被撤,并入绥安县。绥安初属宣州,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又改属湖州。义宁二年(公元618年)复置安吉县,属吴兴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安吉改属桃州。武德七年,安吉县又被撤销,并入长城县(今长兴县),属湖州。唐映德元年(公元664年),复置安吉县。安吉县经过七十多年的撤而复设,从此稳定下来。
由于安吉曾属桃州,安吉历史上留下了不少关于桃州的记载。唐代大诗人皎然曾赠诗与安吉康丞,诗云:“君吏桃州尚奇迹,桃州采得桃花石”;安吉最早地方志撰写于明代,名曰《古桃志》;民国期间,安吉县城被称为“桃城镇”。
宋元两代,南宋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改湖州为安吉州,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改安吉州为湖州路,安吉仍分属安吉州和湖州路。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安吉属长安州(后改为长兴州)。至正二十七年,又属湖州府。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因湖州府地方势力助张士诚长期抵抗,特加重湖州府赋税,以致民不聊生,据历史记载:“毙于桎梏,殒于囹圄,自投于沟壑者不可胜数。”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经湖州知府王瑄上疏奏准,分安吉县南境九乡置孝丰县,并将长兴县的荆溪、顺零、晏子三乡划归安吉。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朝廷升安吉为州,次年领孝丰一县。直到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降安吉州为县。安吉设州的时间有268年。
明清时期,安吉一直属湖州府。民国初年,废府设道,安吉、孝丰两县同属钱塘道;民国 16年(公元1927年)道废,直属浙江省;后又相继归属浙江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浙江省第六特区行政督察区、浙江省吴兴行政督察区、浙江省第一行政督察区、浙江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浙江省第九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吉、孝丰两县属浙江省第九专区(即临安专区)。1953年,改属嘉兴专区。1958年孝丰并入安吉时,仍属嘉兴专区(1970年改称嘉兴地区)。1983年7月,撤销嘉兴地区设立湖州、嘉兴两市后,安吉属湖州市至今。
展开全部
城阳郡:治莒县,即今山东莒县。
荆州:辖今湖北、湖南及河南、贵州、两广各一部分。原治汉寿,在今湖南常德,刘表治襄阳,后吴魏各有一部分,吴治
江陵,魏治襄阳。
勃海郡:治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辖今天津及河北、山东各一部分。
南阳郡:治宛城。
南郡:治江陵,孙吴曾移治公安。
荥阳郡:曹魏时始设置,讨董卓时尚未有荥阳郡,更无荥阳太守的称呼。
赵郡:在今河北邯郸一带,治邯郸。
临川郡:孙吴在今江西抚州一带分豫章郡设临川郡,治南城,即今江西南城东南。
临渝:又称渝关,即今山海关。
幽州:辖今河北北部、辽宁大部北京市和海河以北的天津市,治所就在今北京城西南。
信都郡:又称广川国,治信都县,在今河北邢台西南。
济阴郡:治定陶(今定陶西北)
济南郡:治东平陵,即今山东章丘西,晋移历城(今济南)。
泰山郡:治奉高,在今山东泰安东北。
桂阳郡:治彬县,即今湖南彬州,辖今湘南粤北。
常山郡:治真定,即今河北正定。
夏口:汉水入长江处,也称汉口、沔口、鲁口。孙吴在蛇山上筑夏口城。
柴桑:在今九江西南,孙权在赤壁之战前驻柴桑,他的治所仍在吴,只是把柴桑作为临时指挥部。
逍遥津:在今安徽合肥东北。
徐州:治郯城,在今山东,曹魏时移彭城。
胶东郡:有时是国,治即墨,在今山东平度东南。
高阳郡:治高阳,即今河北高阳。西汉初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是高阳乡,在今河南,与高阳郡无关。
益州:辖今四川、陕南、甘肃一小部分,湖北的西北部,云贵大部。本来治雒(今广汉北),刘焉时移绵竹(今德阳东北
),再移成都。
益州郡:治滇池,在今云南晋宁东,益州郡和益州是两个概念。蜀汉改为建宁郡。
凉州:辖今宁夏、甘肃及青海、陕西、内蒙各一部分。原治陇县(今甘肃张家川),曹魏移姑臧(今武威)。
琅邪国:治开阳,即今山东诸城,诸葛亮是琅邪人。
梓潼郡:刘备称帝前分广汉郡设梓潼郡,治梓潼,即今四川梓潼。
斜谷道:秦岭太白山发源的褒水向南流入汉水,斜水向北流入渭水,利用这两条河谷开辟的道路叫褒斜道,又叫斜谷道,
斜谷的北口在今陕西眉县西南。
清河国:治甘陵,在今山东临清东。
涿郡:治涿县,即今河北涿县。
淮阳郡:治宛丘,即今河南淮阳。
淮南国:治寿春(今安徽寿县),辖今安徽淮河以南部分。
渔阳郡:治渔阳,在今北京密云西南。
涪陵郡:治涪陵(今四川彭水),刘备始设置。
梁国:治雒阳(今河南商丘南)。
博陵郡:治博陵县(今河北蠡县),建安末废。曹魏时又改博陵县为博陆县。
博望:在今河南方城西南。
葭荫:在今四川广元西南,蜀汉改汉寿。
健为郡:治武阳(今四川彭山东),辖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各一部。
街亭:在今甘肃庄浪东南。
颖川郡:辖今河南中部,治阳翟(今河南禹县)。
鲁郡:治鲁县(今山东曲阜)。
敦煌郡:治敦煌县,在今敦煌西。
渭桥:汉时在长安附近有渭桥,中渭桥在今咸阳东十公里处,东渭桥在灞水入渭水处,西渭桥在今咸阳南。
零陵郡:辖今湘南桂北,治泉陵,即今湖南零陵。当时的零陵县在今广西全州。
蜀郡:治成都,辖地北到松潘,南至宜宾。
雍州:东汉末始设置,曹魏时辖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及宁夏、青海各一部分。
鄱阳郡:汉末孙权设鄱阳郡,治鄱阳县,就在今江西鄱阳。
谯郡:曹操在建安末年分沛国设谯郡,治谯县,即今安徽亳州市。曹操是谯县人。
黎阳津:在今河南浚县东,是古黄河北岸的重要渡口,与南岸白马津相对。
豫章郡:治南昌(即今南昌),原辖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后孙吴划分了几个郡,辖地缩小。
冀州:治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辖今河北中部、南部和山东、河南各一小部分。
襄平:在今辽宁辽阳。
襄阳郡:治襄阳,即今河南襄阳。
七星关: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诸葛亮祭旗处。
九江郡:治寿春。辖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地区,魏改淮南郡。
下邳:国名(国与郡级别性质一样,国的行政首脑称相)治所在今江苏睢宁西北,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
上郡:治所在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
上党郡:治所在壶关,辖晋东南。
上庸郡:汉末始置,治所在上庸,在今湖北竹山西南。
山阳:今河南焦作东,汉献帝被废为山阳公即此地。
广陵郡:治所在今扬州西北,当时属于徐州管辖。
小沛:即沛县的别称。
子午道:从长安东南的杜陵穿秦岭到汉中的通道,南口在今安康。
天水郡:治所在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东汉时曾叫汉阳郡,魏又改为天水。
五原郡:治所为九原,在今内蒙包头西北,吕布为五原人。
五丈原:在今陕西歧山南,斜谷口西。
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即今太原市西南。
中山:汉时郡、国,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县)
长坂:在今湖北当阳东北。
长沙郡:当时治所在临湘,即今湖南临湘。
乌林:孙刘破曹处,今湖北洪湖县东南,长江北岸的乌林矶。
巴东郡:汉末刘璋设,治鱼复,即今四川奉节东。
巴郡:原来的巴郡在刘璋时被一分为三,分巴东、巴西和巴郡,巴西治阆中(今阆中),巴郡治江州(今重庆)
左冯翊: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即把京师附近地区归三个地方官分别管理。左冯翊、右扶风既是官名,
也是行政区名。魏改冯翊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
右扶风:见上条。魏改扶风郡,治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
右北平:治平刚,在今辽宁凌源西南。公孙瓒曾领此郡。
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天德江北岸,为交州和交址郡治所。
平原:有时称郡有时改国,治所均在今平原县西南。
东平国:治无盐,即今山东东平。
东郡:辖鲁西和豫东北,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
东莞郡:汉末设,治所在今山东沂水东北。
东海郡:治郯(今山东郯城北),陶谦时为徐州治所在郯,后迁到彭城。
北地郡: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
北海郡:有时称国,治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
卢龙塞:即今河北喜峰口。
代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西南。
白马:在今河北滑县,当时在黄河南岸,与北岸黎阳津相对。
白帝城:在四川奉节白帝山上,是东汉处公孙述建,他自以为是白帝,故命名。
汉中郡,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东)。
永昌郡:辖今云南大理及哀牢山以西,治不韦,即今云南保山东北。
弘农郡:治弘农县,即旧函谷关地,在今河南灵宝北。辖黄河以南,宜阳以西。
辽东郡:治襄平,即今辽阳。
辽西郡:治阳乐,即今辽宁义县西。
西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屯兵处,在今甘肃天水西南。
西河郡:汉时西河郡辖今内蒙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地区。治兹氏,即今汾阳。
扬州:汉扬州包括江苏的江南、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三国时魏、吴各有扬州,吴扬州治建业,魏扬
州治寿春。
夷陵:在今湖北宜昌东南。吴后改西陵,晋又改夷陵。
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
延津:今河南延津,当时在黄河以南。从延津东北至滑县的渡口,也统称延津。
合浦郡:治合浦,在今广西合浦东北。
会稽郡:治三阴,即今绍兴,辖浙江的钱塘江以南和福建。后吴又增设临海、建安等郡,辖地缩小。
交州:东汉交州治番禺,即今广州,辖今两广及越南北部。吴分交州为交州和广州,广州治番禺,交州治龙编(在今越南
河内东),交州辖今越南北部和两广的雷州半岛和钦州地区。
齐郡:治临淄(在今山东临淄)。
朱崖郡:孙吴时设置,治徐闻,在今雷州半岛的徐闻县西,称海南岛为朱崖洲。
并州:东汉和魏治晋阳,辖今山西大部以及内蒙、河北各一部。
米仓道:从汉中沿着濂水谷道和巴江谷道到四川巴中的道路。
江夏郡:汉时治安陆(今湖北云梦),辖今河南、湖北各一部,三国时魏吴各有江夏,魏在上旭(今云梦西南),吴在武
昌(今鄂城)。
江州:即今重庆嘉陵江北岸。
汜水关: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也就是虎牢关,演义里把一个关两个称呼误以为两个关。
荆州:辖今湖北、湖南及河南、贵州、两广各一部分。原治汉寿,在今湖南常德,刘表治襄阳,后吴魏各有一部分,吴治
江陵,魏治襄阳。
勃海郡:治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辖今天津及河北、山东各一部分。
南阳郡:治宛城。
南郡:治江陵,孙吴曾移治公安。
荥阳郡:曹魏时始设置,讨董卓时尚未有荥阳郡,更无荥阳太守的称呼。
赵郡:在今河北邯郸一带,治邯郸。
临川郡:孙吴在今江西抚州一带分豫章郡设临川郡,治南城,即今江西南城东南。
临渝:又称渝关,即今山海关。
幽州:辖今河北北部、辽宁大部北京市和海河以北的天津市,治所就在今北京城西南。
信都郡:又称广川国,治信都县,在今河北邢台西南。
济阴郡:治定陶(今定陶西北)
济南郡:治东平陵,即今山东章丘西,晋移历城(今济南)。
泰山郡:治奉高,在今山东泰安东北。
桂阳郡:治彬县,即今湖南彬州,辖今湘南粤北。
常山郡:治真定,即今河北正定。
夏口:汉水入长江处,也称汉口、沔口、鲁口。孙吴在蛇山上筑夏口城。
柴桑:在今九江西南,孙权在赤壁之战前驻柴桑,他的治所仍在吴,只是把柴桑作为临时指挥部。
逍遥津:在今安徽合肥东北。
徐州:治郯城,在今山东,曹魏时移彭城。
胶东郡:有时是国,治即墨,在今山东平度东南。
高阳郡:治高阳,即今河北高阳。西汉初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是高阳乡,在今河南,与高阳郡无关。
益州:辖今四川、陕南、甘肃一小部分,湖北的西北部,云贵大部。本来治雒(今广汉北),刘焉时移绵竹(今德阳东北
),再移成都。
益州郡:治滇池,在今云南晋宁东,益州郡和益州是两个概念。蜀汉改为建宁郡。
凉州:辖今宁夏、甘肃及青海、陕西、内蒙各一部分。原治陇县(今甘肃张家川),曹魏移姑臧(今武威)。
琅邪国:治开阳,即今山东诸城,诸葛亮是琅邪人。
梓潼郡:刘备称帝前分广汉郡设梓潼郡,治梓潼,即今四川梓潼。
斜谷道:秦岭太白山发源的褒水向南流入汉水,斜水向北流入渭水,利用这两条河谷开辟的道路叫褒斜道,又叫斜谷道,
斜谷的北口在今陕西眉县西南。
清河国:治甘陵,在今山东临清东。
涿郡:治涿县,即今河北涿县。
淮阳郡:治宛丘,即今河南淮阳。
淮南国:治寿春(今安徽寿县),辖今安徽淮河以南部分。
渔阳郡:治渔阳,在今北京密云西南。
涪陵郡:治涪陵(今四川彭水),刘备始设置。
梁国:治雒阳(今河南商丘南)。
博陵郡:治博陵县(今河北蠡县),建安末废。曹魏时又改博陵县为博陆县。
博望:在今河南方城西南。
葭荫:在今四川广元西南,蜀汉改汉寿。
健为郡:治武阳(今四川彭山东),辖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各一部。
街亭:在今甘肃庄浪东南。
颖川郡:辖今河南中部,治阳翟(今河南禹县)。
鲁郡:治鲁县(今山东曲阜)。
敦煌郡:治敦煌县,在今敦煌西。
渭桥:汉时在长安附近有渭桥,中渭桥在今咸阳东十公里处,东渭桥在灞水入渭水处,西渭桥在今咸阳南。
零陵郡:辖今湘南桂北,治泉陵,即今湖南零陵。当时的零陵县在今广西全州。
蜀郡:治成都,辖地北到松潘,南至宜宾。
雍州:东汉末始设置,曹魏时辖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及宁夏、青海各一部分。
鄱阳郡:汉末孙权设鄱阳郡,治鄱阳县,就在今江西鄱阳。
谯郡:曹操在建安末年分沛国设谯郡,治谯县,即今安徽亳州市。曹操是谯县人。
黎阳津:在今河南浚县东,是古黄河北岸的重要渡口,与南岸白马津相对。
豫章郡:治南昌(即今南昌),原辖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后孙吴划分了几个郡,辖地缩小。
冀州:治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辖今河北中部、南部和山东、河南各一小部分。
襄平:在今辽宁辽阳。
襄阳郡:治襄阳,即今河南襄阳。
七星关: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诸葛亮祭旗处。
九江郡:治寿春。辖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地区,魏改淮南郡。
下邳:国名(国与郡级别性质一样,国的行政首脑称相)治所在今江苏睢宁西北,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
上郡:治所在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
上党郡:治所在壶关,辖晋东南。
上庸郡:汉末始置,治所在上庸,在今湖北竹山西南。
山阳:今河南焦作东,汉献帝被废为山阳公即此地。
广陵郡:治所在今扬州西北,当时属于徐州管辖。
小沛:即沛县的别称。
子午道:从长安东南的杜陵穿秦岭到汉中的通道,南口在今安康。
天水郡:治所在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东汉时曾叫汉阳郡,魏又改为天水。
五原郡:治所为九原,在今内蒙包头西北,吕布为五原人。
五丈原:在今陕西歧山南,斜谷口西。
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即今太原市西南。
中山:汉时郡、国,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县)
长坂:在今湖北当阳东北。
长沙郡:当时治所在临湘,即今湖南临湘。
乌林:孙刘破曹处,今湖北洪湖县东南,长江北岸的乌林矶。
巴东郡:汉末刘璋设,治鱼复,即今四川奉节东。
巴郡:原来的巴郡在刘璋时被一分为三,分巴东、巴西和巴郡,巴西治阆中(今阆中),巴郡治江州(今重庆)
左冯翊: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即把京师附近地区归三个地方官分别管理。左冯翊、右扶风既是官名,
也是行政区名。魏改冯翊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
右扶风:见上条。魏改扶风郡,治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
右北平:治平刚,在今辽宁凌源西南。公孙瓒曾领此郡。
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天德江北岸,为交州和交址郡治所。
平原:有时称郡有时改国,治所均在今平原县西南。
东平国:治无盐,即今山东东平。
东郡:辖鲁西和豫东北,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
东莞郡:汉末设,治所在今山东沂水东北。
东海郡:治郯(今山东郯城北),陶谦时为徐州治所在郯,后迁到彭城。
北地郡: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
北海郡:有时称国,治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
卢龙塞:即今河北喜峰口。
代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西南。
白马:在今河北滑县,当时在黄河南岸,与北岸黎阳津相对。
白帝城:在四川奉节白帝山上,是东汉处公孙述建,他自以为是白帝,故命名。
汉中郡,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东)。
永昌郡:辖今云南大理及哀牢山以西,治不韦,即今云南保山东北。
弘农郡:治弘农县,即旧函谷关地,在今河南灵宝北。辖黄河以南,宜阳以西。
辽东郡:治襄平,即今辽阳。
辽西郡:治阳乐,即今辽宁义县西。
西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屯兵处,在今甘肃天水西南。
西河郡:汉时西河郡辖今内蒙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地区。治兹氏,即今汾阳。
扬州:汉扬州包括江苏的江南、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三国时魏、吴各有扬州,吴扬州治建业,魏扬
州治寿春。
夷陵:在今湖北宜昌东南。吴后改西陵,晋又改夷陵。
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
延津:今河南延津,当时在黄河以南。从延津东北至滑县的渡口,也统称延津。
合浦郡:治合浦,在今广西合浦东北。
会稽郡:治三阴,即今绍兴,辖浙江的钱塘江以南和福建。后吴又增设临海、建安等郡,辖地缩小。
交州:东汉交州治番禺,即今广州,辖今两广及越南北部。吴分交州为交州和广州,广州治番禺,交州治龙编(在今越南
河内东),交州辖今越南北部和两广的雷州半岛和钦州地区。
齐郡:治临淄(在今山东临淄)。
朱崖郡:孙吴时设置,治徐闻,在今雷州半岛的徐闻县西,称海南岛为朱崖洲。
并州:东汉和魏治晋阳,辖今山西大部以及内蒙、河北各一部。
米仓道:从汉中沿着濂水谷道和巴江谷道到四川巴中的道路。
江夏郡:汉时治安陆(今湖北云梦),辖今河南、湖北各一部,三国时魏吴各有江夏,魏在上旭(今云梦西南),吴在武
昌(今鄂城)。
江州:即今重庆嘉陵江北岸。
汜水关: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也就是虎牢关,演义里把一个关两个称呼误以为两个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历史地名传承故事多
一个地名,或许附载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或许镌刻着一段不平凡的历史,或许彪举着一位杰出人物,或许蕴含着某个时代的精髓。因而,地名成为反映城市品格的特殊信息系统,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我县历史沉淀十分深厚,几乎每一个地名的背后,都蕴涵着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在这里摘录几条:
上墅:传说明朝时有江苏人周贤儒建别墅18幢,称“尚书别墅”,后简称上墅,历久传下来,附近就被这么叫下来了。
余墩:明洪武中,名儒余铨征命为大学士,太祖朱元璋延为上宾,后归葬故里,即今村西大云塘上,原称余家坟墩。简称余墩。
朗里:自独松关入境,两旁崇山峻岭,竹木茂密,至此,忽然开朗,故名朗里。
……
像这些有着有趣来历的地名还很多。地名除了日常中具有交流功能外,还扮演着文化传承的功能,特别是使用了几百年几千年的地名,其中大多都蕴含着有趣的故事。
地名、路名见证城市变迁
家住递铺镇上的张老伯是老安吉人,对于县城的地名路名变迁他感受颇深,他告诉笔者,现在的昌硕路是原来的工农路,出于文化的需要,后来更名为昌硕路,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已经延伸为昌硕东、中、西路了。老一辈的很多人现在还习惯叫工农路;现在的玉华路前几年是城西路,也就是说那时候现在的玉华路就是城西了,这条路以西就是大片的农田,根本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建筑物和道路。
地名也反映经济的繁荣衰败,在汽车站,如果要去高禹镇,熟悉的人都知道乘坐去北林场的车就可以了,但是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人来说,是不会明白北林场就在高禹镇范围之内的。从这里我们知道北林场的名称要比高禹镇这个名称启用早得多。当时的北林场也要比高禹镇更具代表性。时过境迁,与当年的“北大荒”相比,如今的高禹正在掀起的是建设我县副中心城镇的高潮。无疑,高禹镇范围要比北林场广得多,也更能代表这里。
在城市化过程中,新楼盘的开辟、道路的拓宽变更,都会出现一批新的地名。这些被老街旧巷承载的老地名,也就随着历史的云烟,一同成为了历史。特别是在城市建设的扩建和拆迁过程中,原本的农村农田变成了宽广的大道和屹立的高楼;原本就窄的小巷、弄堂保留下来的也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和大道。
一个地名,或许附载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或许镌刻着一段不平凡的历史,或许彪举着一位杰出人物,或许蕴含着某个时代的精髓。因而,地名成为反映城市品格的特殊信息系统,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我县历史沉淀十分深厚,几乎每一个地名的背后,都蕴涵着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在这里摘录几条:
上墅:传说明朝时有江苏人周贤儒建别墅18幢,称“尚书别墅”,后简称上墅,历久传下来,附近就被这么叫下来了。
余墩:明洪武中,名儒余铨征命为大学士,太祖朱元璋延为上宾,后归葬故里,即今村西大云塘上,原称余家坟墩。简称余墩。
朗里:自独松关入境,两旁崇山峻岭,竹木茂密,至此,忽然开朗,故名朗里。
……
像这些有着有趣来历的地名还很多。地名除了日常中具有交流功能外,还扮演着文化传承的功能,特别是使用了几百年几千年的地名,其中大多都蕴含着有趣的故事。
地名、路名见证城市变迁
家住递铺镇上的张老伯是老安吉人,对于县城的地名路名变迁他感受颇深,他告诉笔者,现在的昌硕路是原来的工农路,出于文化的需要,后来更名为昌硕路,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已经延伸为昌硕东、中、西路了。老一辈的很多人现在还习惯叫工农路;现在的玉华路前几年是城西路,也就是说那时候现在的玉华路就是城西了,这条路以西就是大片的农田,根本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建筑物和道路。
地名也反映经济的繁荣衰败,在汽车站,如果要去高禹镇,熟悉的人都知道乘坐去北林场的车就可以了,但是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人来说,是不会明白北林场就在高禹镇范围之内的。从这里我们知道北林场的名称要比高禹镇这个名称启用早得多。当时的北林场也要比高禹镇更具代表性。时过境迁,与当年的“北大荒”相比,如今的高禹正在掀起的是建设我县副中心城镇的高潮。无疑,高禹镇范围要比北林场广得多,也更能代表这里。
在城市化过程中,新楼盘的开辟、道路的拓宽变更,都会出现一批新的地名。这些被老街旧巷承载的老地名,也就随着历史的云烟,一同成为了历史。特别是在城市建设的扩建和拆迁过程中,原本的农村农田变成了宽广的大道和屹立的高楼;原本就窄的小巷、弄堂保留下来的也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和大道。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