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EDI?
EDI作为电子数据交换理解时,英文全称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这时,EDI理解为一种以电子数据形式传输数据的技术。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主要用于企业与企业之间,可以与其上下游建立EDI数据连接通道,通过安全可靠的方式传输重要的商业数据,如订单、发票等。
举个例子,A和B两个人之间需要及时有效地传递信息,当物理间隔距离较远,且传输的信息量又很大时,可以通过电话沟通。那么企业之间应该如何传输大量的业务信息呢?这个时候就可以由EDI系统扮演“电话”的角色,当企业A和企业B都拥有EDI系统,两个企业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就可以顺利建立起来。如下图所示:
A公司将图中1.1订单数据导入EDI系统,生成符合EDI格式的1.2采购订单。之后A公司的EDI系统通过互联网将1.2采购订单发送给B公司的EDI系统,B公司收到后,将1.3订单数据导入业务系统。
B公司将图中2.1发票数据导入EDI系统,生成符合EDI格式的2.2发票。之后B公司的EDI系统通过互联网将2.2发票发送给A公司的EDI系统,A公司收到后,将2.3发票数据导入业务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个特殊的“电话”,EDI系统需要有一套国际统一的语法规则。使用相同的国际标准化语法规则是两个企业之间成功搭建数据传输通道的第一步。
上文提到的国际标准化语法规则即为EDI报文标准,常见的有X12、EDIFACT、TRADACOMS及ebXML等。
企业之间的数据往来过程中需要传输各种类型的数据,主要包括订单、预测订单、订单变更通知、订单确认回执、发货通知单、对账单、发票等。需要注意的是,EDI系统是不限制传输的数据格式的,不论是标准的EDI报文或是其他Excel,XML,CSV格式文件,甚至是图片,EDI系统都是支持传输的。
EDI项目实施完成之后,数据可以在无人工操作的情况下进行传输。避免了由于人工误操作带来的错误。对EDI的效益做过统计,使用EDI可提高商业文件传送速度81%,降低文件成本44%,减少错漏造成的商业损失41%,降低文件处理成本38%。无论是库存检查、订货还是签发发票,繁琐的业务操作均可以通过EDI系统完成,自动化的操作真正做到了稳定、快速、准确
由于企业使用EDI,整个数据传输过程均在互联网上进行,减少了纸张的消耗量。同时也避免了因为行文结构、打印错误带来的纸张消耗,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
如果遇到任何疑问,欢迎评论。
EDI其实就是把原来纸质的订单/发货通知等业务单据,从传真/快递等传统方式,变成在线的电子数据方式进行交互,从而提高业务效率。同时,通过一些EDI软件的实施配置,往往可以直接从企业的业务系统生成出相应的单据数据,并自动传送至客户/供应商处,实现Application to Application的效果,避免纸质单据中人为造成的错误(如数据错误等)。所以IT系统完善的大公司更喜欢EDI,因为EDI对于业务人员是透明的,业务人员操作自己日常的业务系统就可以了。
EDI依赖于几个部分:
1、EDI传输途径,一般EDI通过AS2协议、FTP/S等进行直联,也可以通过第三方的VAN(增值网)服务商中转(这个和我们使用电子邮件的模式相同)。因为涉及到业务信息,传输安全要求会比较高;
2、EDI标准,即业务数据的组织形式,目前最常用的美标的ANSI X12和联合国和欧盟的EDIFact,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标准,只要EDI双方遵循同一标准,就可以很好的实现EDI交互;
3、两端的EDI软件(环境),一般最好的实现方式是由EDI软件自动收发EDI报文(数据文件),并自动集成到企业业务系统中。
大概情况就是这些了!
EDI电子数据交换是结构化的数据通过一定标准的报文格式从一个应用程序到另一个应用程序的电子化的交换,商业伙伴实施EDI,必须遵循一定的EDI报文标准。 国际上6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EDI标准。1987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综合了经过10多年实践的美国ANSI X.12系列标准和欧洲流行的“交易数据交换(TDI)”标准,制定了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的电子数据交换标准(EDIFACT)。
这些标准为编码良好的业务流程提供了严格的框架,在该框架中,所有各方就正在交换的业务文档(如发票、采购订单和运输通知)的具体格式达成一致。例如,每个合作伙伴都可以指定他们希望包含在发票上的字段,例如开票信息/送货地址和采购订单编号,这些字段将始终以相同的格式显示在文档的相同位置。
EDI办理所需材料清单如下:
1、营业执照
2、公司名义下的域名证书
3、法人身份证扫描件
4、股东自然人身份证扫描件
5、三人一个月的社保证明以及身份证、学历证书
6、网站方案
7、表格信息填写
8、我方提供的签字文件
以上就是办理所需的材料,有不明白的小伙伴可以联系果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