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南路的历史
2016-05-24
明代蜀王府时代,就诞生了成都第一条城市轴线,并首次确定为正南北的轴线。大概到今天红照壁的位置,今南河,在当时基本上就是城的边缘。
1953年,成都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出台,其中一项重要的工程,就是打通贯穿城市南北的人民路。从规划上讲南达火车南站,北至火车北站。人民南路对应的火车南站,是一个标准的丁字路,用这样一座建筑来收城市最主要道路的尾,人民南路的定位也由此确定了成都最早的城市结构。
1958年,人民路正式开建,由此拉开了这条中轴线贯穿南北的序幕。参照了巴黎凯旋门前香榭丽舍大街的标准和规模。
在不少老城建人记忆中,人民南路从诞生之初就充满“霸气”,大胆地把华西坝一分为二,人民南路也许只是成都一条7米宽的普通街道,一个加长版的春熙路。
2012年2月,成都正式提出了打造“百里城市中轴”的宏大构想—以天府广场为中心,将原来局限于主城区的城市中轴线沿人民南路、人民北路南北延伸、贯穿全域,准备打通一条北接德阳、南连眉山,全长80公里、路幅宽达80米、两侧各配置50米绿带的城市中轴线。按照规划,中轴线将聚集一批地标性建筑、一批高端服务业项目,既是景观轴,也是经济轴、文化轴和生态轴。
比照一些国际大都会城市,它们大都有自己的城市中轴线,如香榭丽舍大道是巴黎的中轴线,它连接着卢浮宫和拉德芳斯;华盛顿的中轴线串起林肯纪念堂、白宫和国会山,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按照规划,天府大道全线将一跃成为国内特大城市中规模最长的中轴线,其规划长度甚至在世界上也首屈一指。
“百里城市中轴”的建设推进,也让成都的城市结构一夜之间发生转变。以前成都是以围绕天府广场为点画了一个圆,现在是围绕天府广场和创新研发区的成都科技城为中心,两个支点一个线,画了一个椭圆。摊开地图一看,因为这条中轴线,它也使由中心城和天府新区构成的成都,成为一个带状结构的城市。两头连接的分别是两个中心,而每个中心都是城市的一核。以前是外环以内的老城区,辐射带动周边区县的发展;未来就是双核共兴,由双核来带动周边城市发展。
以前说进城,就是天府广场、春熙路;10年后到成都,别人会问,你是去老成都还是新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