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床类型及特征
2020-01-18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1.金矿床分类回顾
金矿床类型划分一直是金矿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中外地质学家都从确定成因类型入手,试图确认成矿地质条件和分布规律,发现新的成矿地质体。但由于金矿形成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学者采用的分类原则和标准不一,至今国内外尚无公认的划分方案。
1985年,中国地质学会矿床组提出的中国金矿床成因分类方案和岩金探勘规范分类方案,在全国地质界有着重要影响,代表了我国目前金矿类型分类的现状。
本区岩金矿的勘查和研究程度都很低,以往只是配合少数矿床详查或小比例尺金矿预测作过初步划分,由于对矿床的成因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划分方案也不统一。涉及本区目前见诸于正式资料的岩金矿床分类方案简述如下。
根据矿床详查报告,黄金坪矿床划为混合岩化热液金矿床。
1990年,成都地质学院“康定—攀枝花地区金矿化规律及预测”报告中,根据赋矿围岩把黄金坪及本区金矿划为产于中酸性岩浆岩中的金矿床大类之中。
1991年,川西北地质大队在“四川省金矿资源总量预测”报告中,采用矿床成因类型和建造类型两种分类方案(表1-6,1-7)。
表1-6 岩金矿床成因型表
表1-7 岩金矿床建造类型表
2.金矿床分类原则与分类方案
本区岩金矿床类型的划分,着重考虑了以下原则。
(1)以现有岩金矿床、矿点为基础,应用最新成果,参照前人资料和国内外分类趋向。
(2)分类中突出控矿构造和矿石建造两要素,强调实用性、标志明显和应用方便准确。
(3)将成因类型与工业类型结合起来。
按照上述原则,再按矿石建造划分两个类型(表1-8)。
表1-8 研究区金矿类型划分表
3.各类型金矿的基本特征
根据代表性矿床研究,本区金矿均受康定变质核杂岩的控制,矿床和矿点的含矿构造又为韧-脆性和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经含矿热液充填-交代作用,分别形成石英脉型和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床,其成因类型均系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前者以热液充填作用为主,后者为热液充填交代作用形成。
石英脉型金矿,矿体赋存在较大规模的石英脉内,已知矿产地16处(占总数41%),其中小型矿床3处,矿点11处,矿化点2处。累计有普查控制储量3740kg(占总数18%)。矿产地数量较少,矿床规模均系小型,为本区次要金矿类型。
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矿体由石英薄脉及其周围的蚀变岩组成。已知矿产地23处(占总数59%),其中小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1处,矿点16处,矿化点3处。累计探明加普查控制储量17007kg(占总数82%)。矿产地较多,矿床规模为小—中型,远景较大,为本区主要金矿类型。
各类型金矿床特征见表1-9。
表1-9 研究区各类型金矿床特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