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旧党与新党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有哪些经验教训?
宋代的党争自宋真宗时期开始加剧,到王安石变法时期越演越烈,这时候的旧党和新党之争不单是改革派和保守派之争,更夹杂了南北地域之争、君子和小人之争等,无比恶化。
一、新旧党争交锋重点:守成与改革之争
到底需不需要改革,是新旧党争争论的重点。
保守派认为“祖宗法制具在,无须变更”,他们认为从开国道现在,经过历代“圣君”和贤相名臣的治理,国家制度完善,他们留下的那一套规定很好,只要守成,按部就班的执行就有可以了。
改革派当然认为要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新政,进行改革。
这里其实就能显示党争的实质,党争是士大夫集团内部的分化,或者说是权力重组、在分配。
政论的不同是激发党争的起点,然后就有各种各样 的因素夹杂其中,使得形势愈加恶化。
王安石等改革派占据上风,开始改革的时候,保守派就改革的很多方案表示反对,这里面就涉及学术争端,因为任何士大夫都是引经据典来来支撑自己论点的。
就具体改革的内容发生争执,这里就复杂多了。
二、新旧党争交锋的重点:君子和小人
这个要说的不好听点,是上升到人身攻击和人品问题了。
君子和小人之争,在宋仁宗庆历新政的时候就争论的异常激烈,欧阳修甚至写下《朋党论》为新政者证明,但是君子和小人之争一直都没有消失。
王安石变法时期,旧党占据道德高地,认为王安石等人是奸佞小人,任用的也多是小人,自然旧党也就是君子了。
这样的争执一直到南宋时期才停息下来,官方下结论,王安石等人被认定为奸佞小人,为北宋灭亡负责。
三、南北地域之争
简单说就是南方人和北方人的之争,从宋真宗时期,破天荒地任用南人为相后,南北地域之争开始激化,此后大量南方人相继为相,更让北方士大夫如坐针毡。
王安石、吕惠卿、章惇等新党都是南方人,富弼、司马光等人都是北方人呢。
所以新旧党争也是夹杂了地域之争。
党争到恶化的地步,就如大杂烩,被加入了太多的东西,它早已经不再局限于政论的分歧,甚至是为了反对而反对,相互报复,已经不再纯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