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帮忙翻译一下,谢谢!!!!!!!!!!!
谭嗣同,字复生,湖南浏阳人。父继洵,湖北巡抚。嗣同少倜傥有大志,文为奇肆。其学以日新为主,视伦常旧说若无足措意者。继洵素谨饬,以是颇见恶。嗣同乃游新疆刘锦棠幕,以同知入赀...
谭嗣同,字复生,湖南浏阳人。父继洵,湖北巡抚。嗣同少倜傥有大志,文
为奇肆。其学以日新为主,视伦常旧说若无足措意者。继洵素谨饬,以是颇见恶。
嗣同乃游新疆刘锦棠幕,以同知入赀为知府,铨江苏。陈宝箴抚湖南,嗣同还乡
佐新政。梁启超倡办南学会,嗣同为之长。届会期,集者恒数百人,闻嗣同慷慨
论时事,多感动。
光绪二十四年,召入都,奏对称旨,擢四品卿、军机章京。四人虽同被命,
每召对,嗣同建议独多。上欲开懋勤殿,设顾问官,令嗣同拟旨,必载明前朝故
事,将亲诣颐和园请命太后。嗣同退谓人曰:“今乃知上绝无权也!”时荣禄督
畿辅,袁世凯以监司练兵天津。诏擢世凯侍郎,召入觐。嗣同尝夜诣世凯有所议。
明日,世凯返天津。越晨,太后自颐和园还宫,收政权。启超避匿日本使馆,嗣
同往见之,劝嗣同东游。嗣同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
圣主。”卒不去。未几,斩於市。著有仁学及莽苍苍斋诗集等
康广仁,名有溥,以字行,有为弟。少从兄学。有为上书请改革,广仁谓当
先变科举,庶人才可出。其后罢乡会试、制艺,而岁科试未变,广仁激励言官抗
疏论之,得旨俞允。於是广仁语有为:“今科举既废,宜且南归兴学专教育,俟
养成多数有用才,数年后乃可云改革也。”有为不忍去。及初闻变,广仁复趣有
为归。有为走,广仁被逮。在狱言笑自若,临刑犹言曰:“中国自强之机在此矣!”
论曰:戊戌变法,德宗发愤图强,用端棻等言,召用新进。百日维新,中外
震仰,党争遽起,激成政变。锐、光第、嗣同、旭及深秀、广仁同日被祸,世称
“六君子”,皆悲其志。内争不已,牵及外交。其后遂酿庚子排外之乱,终致危
亡。此亦清代兴衰一大关键也。
请各位看清楚,这不是谭嗣同传,这是清史稿里的!!!!!!!!! 展开
为奇肆。其学以日新为主,视伦常旧说若无足措意者。继洵素谨饬,以是颇见恶。
嗣同乃游新疆刘锦棠幕,以同知入赀为知府,铨江苏。陈宝箴抚湖南,嗣同还乡
佐新政。梁启超倡办南学会,嗣同为之长。届会期,集者恒数百人,闻嗣同慷慨
论时事,多感动。
光绪二十四年,召入都,奏对称旨,擢四品卿、军机章京。四人虽同被命,
每召对,嗣同建议独多。上欲开懋勤殿,设顾问官,令嗣同拟旨,必载明前朝故
事,将亲诣颐和园请命太后。嗣同退谓人曰:“今乃知上绝无权也!”时荣禄督
畿辅,袁世凯以监司练兵天津。诏擢世凯侍郎,召入觐。嗣同尝夜诣世凯有所议。
明日,世凯返天津。越晨,太后自颐和园还宫,收政权。启超避匿日本使馆,嗣
同往见之,劝嗣同东游。嗣同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
圣主。”卒不去。未几,斩於市。著有仁学及莽苍苍斋诗集等
康广仁,名有溥,以字行,有为弟。少从兄学。有为上书请改革,广仁谓当
先变科举,庶人才可出。其后罢乡会试、制艺,而岁科试未变,广仁激励言官抗
疏论之,得旨俞允。於是广仁语有为:“今科举既废,宜且南归兴学专教育,俟
养成多数有用才,数年后乃可云改革也。”有为不忍去。及初闻变,广仁复趣有
为归。有为走,广仁被逮。在狱言笑自若,临刑犹言曰:“中国自强之机在此矣!”
论曰:戊戌变法,德宗发愤图强,用端棻等言,召用新进。百日维新,中外
震仰,党争遽起,激成政变。锐、光第、嗣同、旭及深秀、广仁同日被祸,世称
“六君子”,皆悲其志。内争不已,牵及外交。其后遂酿庚子排外之乱,终致危
亡。此亦清代兴衰一大关键也。
请各位看清楚,这不是谭嗣同传,这是清史稿里的!!!!!!!!! 展开
展开全部
谭嗣同传
梁启超
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湖南浏阳县人。少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父继洵,官湖北巡抚。幼丧母,为父专所虐,备极孤孽苦,故操心危,虑患深,而德慧术智日增长焉。弱冠从军新疆,游巡抚刘公锦棠幕府。刘大奇其才,将荐之于朝;会刘以养亲去官,不果。自是十年,来往于直隶、新疆、甘肃、陕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浙江、台湾各省,察视风土,物色豪杰。然终以巡抚君拘谨,不许远游,未能尽其四方之志也。自甲午战事后,益发愤提倡新学,首在浏阳设一学会,集同志讲求磨砺,实为湖南全省新学之起点焉。时南海先生方倡强学会于北京及上海,天下志士,走集应和之。君乃自湖南溯江下上海,游京师,将以谒先生,而先生适归广东,不获见。余方在京师强学会任记纂之役,始与君相见,语以南海讲学之宗旨,经世之条理,则感动大喜跃,自称私淑弟子,自是学识更日益进。
译: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是湖南浏阳县人。年少时豪爽洒脱,胸有大志,深通群籍,能写文章,喜欢侠义之举,擅长剑术。他的父亲谭继洵,官至湖北巡抚。谭嗣同小时候就死了母亲,被父亲的小妾虐待,受尽孤臣孽子之苦,所以操心危难的事,忧虑祸患比较多,品德才智一天天增长起来。20岁从军新疆,游巡抚刘锦棠的幕府。刘锦棠很欣赏他的才华,打算向朝廷推荐他,恰逢刘锦棠因为侍奉亲人而辞官,事情没有结果。自此以后十年,谭嗣同来往于直隶、新疆、甘肃、陕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浙江、台湾各省,察看风土人情,物色英雄豪杰。然而最终因为他父亲为人拘谨,不许他远游,未能了却其游览四方的志向。自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后,谭嗣同更加发奋提倡西方的新学,起始在浏阳开设了一个学会,征集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琢磨学问品性,这实际上是湖南全省新学的起点。当时,康有为先生正在北京与上海倡设强学会,天下的有志之士,都奔走响应。谭嗣同于是从湖南沿江而下,到上海,再游历北京,打算拜谒康先生,可是先生正好回广东,所以没有见到。我正在北京强学会任编辑工作,始与他相见,告诉他康有为讲学的宗旨,治理国家的思想,他听了很受感动,十分欢喜,自称是康有为的私淑弟子,从此学识更加长进。
时和议初定,人人怀国耻,士气稍振起。君则激昂慷慨,大声疾呼。海内有志之士,睹其丰采,闻其言论,知其为非常人矣。以父命就官为候补知府,需次金陵者一年,闭户养心读书,冥探孔佛之精奥,会通群哲之心法,衍绎南海之宗旨,成《仁学》一书。又时时至上海与同志商量学术,讨论天下事,未尝与俗吏一相接。君常自谓“作吏一年,无异入山”。 时陈公宝箴为湖南巡抚,其子三立辅之,慨然以湖南开化为己任。丁酉六月,黄君遵宪适拜湖南按察使之命;八月,徐君仁铸又来督湘学。湖南绅士某某等蹈厉奋发,提倡桑梓,志士渐集于湘楚。陈公父子与前任学政江君标,乃谋大集豪杰于湖南,并力经营,为诸省之倡。于是聘余及某某等为学堂教习,召某某归练兵。而君亦为陈公所敦促,即弃官归,安置眷属于其浏阳之乡,而独留长沙,与群志士办新政。于是湖南倡办之事,若内河小轮船也,商办矿务也,湘粤铁路也,时务学堂也,武备学堂也,保卫局也,南学会也,皆君所倡论擘画者,而以南学会最为盛业。设会之意,将合南部诸省志士,联为一气,相与讲爱国之理,求救亡之法,而先从湖南一省办起,盖实兼学会与地方议会之规模焉。地方有事,公议而行,此议会之意也;每七日大集众而讲学,演说万国大势及政学原理,此学会之意也。于时君实为学长,任演说之事。每会集者千数百人,君慷慨论天下事,闻者无不感动。故湖南全省风气大开,君之功居多。
译:当时中日议和的〈马关条约〉刚刚签订,人人心怀国耻,士气稍有振作。他慷慨激昂,大声疾呼。海内有志之士,看到他的丰采,听到他的言论,便知道他不是一般的人。因父亲的要求,他做了候补知府,在金陵等待补官一年,闭户静心读书,深探孔子、佛家学说的精奥之处,融会贯通群贤的思想方法,推广康有为的学说宗旨,写成了〈仁学〉一书。又经常到上海与同志商量学术,讨论天下大事,未曾与污浊的官吏相接触。他经常对自己说“做了一年的官,无异于躲入深山隐居一般”。这时陈宝箴做湖南巡抚,他的儿子陈三立辅佐他,慷慨激昂,将湖南的开化当作自己的使命。1897年6月,黄遵宪恰好就任湖南按察使,8月,徐仁铸又来督办湘学。湖南绅士某某等精神振奋,行动积极,提倡新学于家乡,有志之士逐渐会集于湖南一带。陈宝箴父子与前任学政江标,打算在湖南大集豪杰,一起出力经营,做其他省的先导。于是聘任我及某某等做学堂的教习,召集某某回来练兵。谭嗣同也是被陈宝箴所敦促,辞官回家,把家属安置在浏阳家乡,一个人留在长沙,与众多志士一起办理新政。于是湖南倡办的事,像内河小轮船、商办矿务、湘粤铁路、时务学堂、武备学堂、保卫局、南学会,都是他提倡论证策划的,这中间以南学会最为盛大。开设南学会的用意是,打算集合南部诸省的志士,联结为一气,相互讲述爱国的道理,谋划救亡的办法,先从湖南一省开办,这实际上兼有学会与地方议会的规模。地方上有什么事情,大家一起议定而行,这其实是学会的意思。这个时候,谭嗣同其实是学会的学长,担任演说的事务。每次会议集合有几百上千人,他慷慨激昂,谈论天下大事,听的人无不受到感动。所以说,湖南全省风气大开,他的功劳是很大的。
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适大病不能行,至七月乃扶病入觐,奏对称旨。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时号为军机四卿。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也。皇上欲大用康先生,而上畏西后,不敢行其志。数月以来,皇上有所询问,则令总理衙门传旨,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自四卿入军机,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锐意欲行大改革矣。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未及十日,而变已起。
译:今年四月,决定国家大计的诏书颁布后,谭君由于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的保荐,被皇帝宣召。碰上他这时生着大病不能上路,直到七月间带病进见皇帝。召见时,他回答皇帝的话很合皇帝的心意,光绪破格提升他为有四品卿衔头的军机章京,同杨锐、林旭、刘光第一起参预新政,当时称为“军机四卿”。参预新政的几人,犹如唐宋时代的“参知政事”,实际上是宰相的职位。光绪本想重用康有为先生,但是害怕西大后,不敢按自己的想法办。几个月来,光绪有询问的事,就让总理衙门传达旨意;康有为有向上报告的事,就写在他呈给皇帝看的书信里了。自从“四卿”进入军机处,这以后光绪同康有为之间的意见开始能够稍稍通达,决心要实行大的改革了。然而西太后及奸臣也就忌恨更厉害了,不到十天,政变就发生了。
初,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西后阻挠之事,君不之信。及七月二十七日,皇上欲开懋勤殿设顾问官,命君拟旨,先遣内侍持历朝圣训授君,传上言康熙、乾隆、咸丰三朝有开懋勤殿故事,令查出引入上谕中,盖将以二十八日亲往颐和园请命西后云。君退朝,乃告同人曰:“今而知皇上之真无权矣。”至二十八日,京朝人人咸知懋勤殿之事,以为今日谕旨将下,而卒不下,于是益知西后与帝之不相容矣。二十九日,皇上召见杨锐,遂赐衣带诏,有“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之诏。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而皇上手无寸柄,无所为计。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讲中外之故,力主变法。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初二日复召见。初三日夕,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直诘袁曰:“君谓皇上何如人也?”袁曰:“旷代之圣主也。”君曰:“天津阅兵之阴谋,君知之乎?”袁曰:“然,固有所闻。”
译:起初,谭君刚进京,(有人)跟他谈到皇上手中无权和西大后阻挠变法的事情,他不相信那些说法。到七月二十七日,皇上想开懋勤殿设顾问官,指令谭君起草诏书,先派太监拿出历朝皇帝的遗训给他,(大监)转达皇上的话,说康熙、乾隆、咸丰三朝都有开懋勤殿的先例,叫他查出引入诏谕中,因为皇上将在二十八日亲往颐和园向西太后请示。谭君退朝回来,就告知同事说“我现在才知道皇上真的没有权了。”到二十八日,朝廷里人人都知道皇上拟开懋勤殿的事情了,以为今天诏谕将要下达,可是终于没有下达,于是大家越发知道西大后与皇上已互不相容了。二十九日,皇上召见扬锐,接着交给他一份“衣带诏”,上面有“我的帝位几乎不能保住,命令康有为与‘四卿’和其他同志从速设法营救”的话。谭君和康有为棒着“衣带诏”大哭。可是皇上手里没有一点权柄,真拿不出好办法来。当时在许多将领之中,只有袁世凯长时间出使朝鲜,研究过中国和外国的国情,是力主变法的。于是谭君向皇上密奏。用优厚的待遇去联络他,希望在危急时或者能得到救助,话说得很激昂痛切。八月初一日,皇上召见袁世凯,特别赏赐他侍郎的官衔。初二日,又再一次召见他。初三日晚上,谭君本人直接到袁世凯居住的法华寺去拜访,直接了当地问袁世凯:“你认为皇上是怎样的一个人?”袁世凯说:“是一代少有的好皇帝!”谭君又问:“天津阅兵的阴谋,您知道吗?”袁世凯说:“是的,本已听到了一些传闻。”
君乃直出密诏示之曰:“今日可以救我圣主者,惟在足下,足下欲救则救之。”又以手自抚其颈曰:“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可以得富贵也。”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圣主乃吾辈所共事之主,仆与足不同受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君曰:“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足下及董、聂三军,皆受荣所节制,将挟兵力以行大事。虽然,董、聂不足道也,天下健者惟有足下。若变起,足下以一军敌彼二军,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袁曰:“若皇上于阅兵时疾驰入仆营,传号令以诛奸贼,则仆必能从诸君子之后,竭死力以补救。”君曰:“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袁笑而不言。
译:谭君就直截了当地拿出皇上的密诏给袁世凯看,并说:“今天可以援救我们的圣主的人,只有您了。您如愿意救就救他!”又用手在自己脖子上一抹,说“如果不愿救,就请到颐和园控告我,把我杀掉,你可以凭这‘功劳’得到富贵呀!”袁世凯正色厉声说:“您把我袁某当成什么人了?皇上是我们共同事奉的君主,我同您一样,都受到特殊的恩宠,救护的责任,不只是您一个人的。如有什么指教,我当然愿意听从。”谭嗣同说:“荣禄的阴谋,全在天津阅兵一举。您和董福祥、聂士成三军,都受荣禄指挥调遣,荣禄将会依仗你们的兵力来进行废黜皇上的大事。虽然这样,董、聂的兵力是不值一说的,天下强有力的,只有您了。如果事变发生,您用您的一支军队,就可以敌他们两支军队,保护圣主,恢复皇上的大权,肃清皇上身边的坏人,整肃宫廷里边的秩序,指挥起来稳操胜算,镇定自如,这是一世无比的事业哩!”袁世凯说:“如果皇上在阅兵时急速跑入我的军营,传布号令诛讨奸贼,那么我一定能随同诸位,竭尽死力来补救。”谭君又说:“荣禄待您一向优厚,您将怎样对待他呢?”袁世凯笑笑,却不说一句话。
袁幕府某曰:“荣贼并非推心待慰帅者。昔某公欲增慰帅兵,荣曰:‘汉人未可假大兵权。’盖向来不过笼络耳。即如前年胡景桂参劾慰帅一事,故乃荣之私人,荣遣其劾帅而已查办,昭雪之以市恩;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宁夏道。此乃荣贼心计险极巧极之处,慰帅岂不知之?”君乃曰:“荣禄固操莽之才,绝世之雄,待之恐不易易。”袁怒目视曰:“若皇上在仆营,则诛荣禄如杀一狗耳。”因相与言救上之条理甚详。袁曰:“今营中枪弹火药皆在荣贼之手,而营哨各官亦多属旧人。事急矣!既定策,则仆须急归营,更选将官,而设法备贮弹药则可也。”乃丁宁而去,时八月初三夜漏三下矣。至初五日,袁复召见,闻亦奉有密诏云。至初六日变遂发。
译:他的一位幕僚说道:“荣贼并不是真的推心置腹对待我们慰帅。过去,某公曾想增加慰帅兵员,荣贼说:‘汉人,不能给他们大大的兵权。’原来不过是笼络慰帅罢了。就拿前年胡景桂上奏章弹劾慰帅一事来说,胡是荣贼的心腹,荣贼指使他揭发慰帅,却由自己来查办,为慰帅昭雪,但不久胡就被委任为宁夏道的一个知府,接着又提升为宁夏道员。这就是荣贼心计极端险恶、极端奸诈的地方,慰帅岂有不知道的!”谭于是说:“荣禄本来有曹操、王莽那样的才干,称得上是绝世的奸雄,要对付他恐怕不很容易。”袁世凯立即装出一副怒容,瞪视谭君说:“如果皇上在我军营,那么,杀荣禄就像杀一条狗罢了。”于是两人共同商谈了救皇上的措施。袁世凯说:“现在军营中的枪枝弹药都掌握在荣贼的手里,而且营、哨各级将官也大多是旧人。事情很紧急了,既已定下应付的策略,那我需急速回营,更换这些将官,并设法贮备弹药才行。”谭君再三嘱咐一番才告辞。当时是八月初三日夜晚三更的时候了。到初五日,袁世凯又被皇上召见,听说也奉有密诏。到初六日,政变就发生了。
时余方访君寓,对坐榻上,有所擘划,而抄捕南海馆(康先生所居也)之报忽至,旋闻垂帘之谕。君从容语余曰:“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无可救,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虽然,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足下试入日本使馆,谒伊藤氏,请致电上海领事而救先生焉。”余是夕宿日本使馆,君竟日不出门,以待捕者。捕者既不至,则于其明日入日本使馆与余相见,劝东游,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遂相与一抱而别。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被逮。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
译:当时我正在谭君寓所拜访,两人对坐榻上,有所布置,忽然传来搜查康有为住处、逮捕康有为的消息,接着听到由慈禧垂帘听政的上谕,谭君从容地对我说:“以前想救皇上,已经无法可救了;现在想救康先生,也无法可救了,我已经无事可做了,只是等待死期而已。虽然这样,天下事还得明知它难做,却尽力去做到它。您试试到日本驻华使馆拜访伊藤博文,请他打电报给日本驻上海领事设法救康先生啊。”这天晚上我就住在日本使馆避难,谭君却整天不出门在家等候逮捕。逮捕的人没来,第二天他来日本使馆同我会面,劝我到日本去,并带了他写的著作与诗文稿本几册、家信一包托付给我,说:“没有出走的人,无从谋求将来;没有殉难的人,无从报答圣明的君主。现在康先生的生死还不知道,那么程婴和杵臼,月照和西乡,就让我和您分别担任这样的角色吧。”就相互拥抱告别。初七、初八、初九三天,谭君又同侠士王五共谋救皇上,这事终于没有成功。初十日,就被逮捕。被捕的前一天,几位日本志士苦劝谭君到日本避难,谭君没有接受。再三再四的劝他,谭君说:“世界各国的变革,没有不经流血牺牲而成功的,现在中国还没听说因变法而流血牺牲的人,这就是中国不昌盛的原因。要有人流血牺牲的话,请从我谭嗣同做起。”他终于没有出走,因此最后遭了祸难。
君既系狱,题一诗于狱壁曰:“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盖念南海也。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就义之日,观者万人,君慷慨神气不少变。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君呼刚前曰:“吾有一言!”刚去不听,乃从容就戮。呜呼,烈矣!
译:谭君入狱后,题了一首诗在狱中的墙壁上:“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寄以思念南海。于八月十三日被斩于北京南城菜市口,年仅三十三岁。就义的那天,围观的有上万人,谭君神态慷慨没有一点改变。当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谭君叫刚毅上前说:“我有一句话!”刚毅走开不听,谭君于是从容就义。唉,多么壮烈啊!”
君资性绝特,于学无所不窥,而以日新为宗旨,故无所沾滞;善能舍己从人,故其学日进。每十日不相见,则议论学识必有增长。少年曾为考据笺注金石刻镂诗古文辞之学,亦好谈中国古兵法;三十岁以后,悉弃去,究心泰西天算格致政治历史之学,皆有心得,又究心教宗。当君之与余初相见也,极推崇耶氏兼爱之教,而不知有佛,不知有孔子;既而闻南海先生所发明《易》《春秋》之义,穷大同太平之条理,体乾元统天之精意,则大服;又闻《华严》性海之说,而悟世界无量,现身无量,无人无我,无去无住,无垢无净,舍救人外,更无他事之理;闻相宗识浪之说,而悟众生根器无量,故说法无量,种种差别,与圆性无碍之理,则益大服。自是豁然贯通,能汇万法为一,能衍一法为万,无所罣碍,而任事之勇猛亦益加。作官金陵之一年,日夜冥搜孔佛之书。金陵有居士杨文会者,博览教乘,熟于佛故,以流通经典为己任。君时时与之游,因得遍窥三藏,所得日益精深。其学术宗旨,大端见于《仁学》一书,又散见于与友人论学书中。所著书《仁学》之外,尚有《寥天一阁文》二卷,《莽苍苍斋诗》二卷,《远遗堂集外文》一卷,《兴算学议》一卷,已刻《思纬吉凶台短书》一卷,《壮飞楼治事》十篇,《秋雨年华馆丛脞书》四卷,《剑经衍葛》一卷,《印录》一卷,并《仁学》皆藏于余处,又政论数十篇见于《湘报》者,乃与师友论学论事书数十篇。余将与君之石交某某等共搜辑之,为《谭浏阳遗集》若干卷,其《仁学》一书,先择其稍平易者,附印《清议报》中,公诸世焉。君平生一无嗜好,持躬严整,面稜稜有秋肃之气。无子女;妻李闰,为中国女学会倡办董事。
译:谭嗣同天资超人,在学问方面无不探究,以日日求新作为求学的宗旨,所以能做到无所拘束,善于舍弃自己的短处学习别人的长处,所以他的学问每天都有进步。每隔十天不见面,他的议论学识一定会有所增长。他少年时曾做过考据、笺注、金石刻镂、诗古文辞之学,也喜欢谈论中国古代的兵法。30岁以后,这些都放弃了,专心探究西方天文、自然科学、政治、历史等方面的学问,都很有心得。又细心研究宗教,他和我最初相见的时候,十分推崇基督教兼爱的教义,却不知有佛教,不知有孔子,不久,听到康有为所发明的《易》、《春秋》的义理,彻底了解了大同太平的道理,体会到乾元统天的精妙意思,就十分佩服。又听到《华严》性海的学说,领悟到世界没有限量,现身没有限量,无分人我,无分去住,无分垢净,除了救人之外,就没有什么有价值的道理。听到相宗识浪的学说,领悟到众生学佛的能力没有限量,所以说法没有限量,种种差别,和法界圆融,常住不灭的道理,更加佩服。从此豁然贯通,能融会万法为一,能衍绎一法为万,无所牵挂,做事的勇猛劲头更加明显。在金陵等待做官的一年,日夜用心探究孔佛之书,金陵有个居士叫杨文会,博览三学教典,熟悉佛教义理,以流通佛经为自己的使命。谭嗣同经常和他在一起,于是得以看遍佛家的经律论三藏,收获日益精深。他的学术宗旨,主要的思想见于《仁学》一书,又有一些散见于和友人讨论学术的书信中。他所著的书除了《仁学》之外,还有《寥天一阁文》二卷,《莽苍苍斋诗》二卷,《远遗堂集外文》一卷,《兴算学议》一卷,这些都已经刊刻。《思纬吉凶台短书》一卷,《壮飞楼治事》十篇,《秋雨年华馆丛脞书》四卷,《剑经衍葛》一卷,《印录》一卷,并《仁学》都收藏在我这儿。还有发表在〈湘报〉上的几十篇政论,以及与师友论学论事的书信几十篇,我将和他的好朋友一起搜辑,编为《谭浏阳遗集》若干卷。他的《仁学》一书,先选择其中稍微平易的部分,附印在《清议报》中,公诸于世。谭嗣同平生没有什么嗜好,修身严肃齐整,面部棱角分明,有端庄严肃的气质。没有子女,妻李闰,是中国女学会的创办董事。
参考资料:http://www.5156edu.com/page/07-04-04/22583.html
梁启超
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湖南浏阳县人。少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父继洵,官湖北巡抚。幼丧母,为父专所虐,备极孤孽苦,故操心危,虑患深,而德慧术智日增长焉。弱冠从军新疆,游巡抚刘公锦棠幕府。刘大奇其才,将荐之于朝;会刘以养亲去官,不果。自是十年,来往于直隶、新疆、甘肃、陕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浙江、台湾各省,察视风土,物色豪杰。然终以巡抚君拘谨,不许远游,未能尽其四方之志也。自甲午战事后,益发愤提倡新学,首在浏阳设一学会,集同志讲求磨砺,实为湖南全省新学之起点焉。时南海先生方倡强学会于北京及上海,天下志士,走集应和之。君乃自湖南溯江下上海,游京师,将以谒先生,而先生适归广东,不获见。余方在京师强学会任记纂之役,始与君相见,语以南海讲学之宗旨,经世之条理,则感动大喜跃,自称私淑弟子,自是学识更日益进。
译: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是湖南浏阳县人。年少时豪爽洒脱,胸有大志,深通群籍,能写文章,喜欢侠义之举,擅长剑术。他的父亲谭继洵,官至湖北巡抚。谭嗣同小时候就死了母亲,被父亲的小妾虐待,受尽孤臣孽子之苦,所以操心危难的事,忧虑祸患比较多,品德才智一天天增长起来。20岁从军新疆,游巡抚刘锦棠的幕府。刘锦棠很欣赏他的才华,打算向朝廷推荐他,恰逢刘锦棠因为侍奉亲人而辞官,事情没有结果。自此以后十年,谭嗣同来往于直隶、新疆、甘肃、陕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浙江、台湾各省,察看风土人情,物色英雄豪杰。然而最终因为他父亲为人拘谨,不许他远游,未能了却其游览四方的志向。自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后,谭嗣同更加发奋提倡西方的新学,起始在浏阳开设了一个学会,征集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琢磨学问品性,这实际上是湖南全省新学的起点。当时,康有为先生正在北京与上海倡设强学会,天下的有志之士,都奔走响应。谭嗣同于是从湖南沿江而下,到上海,再游历北京,打算拜谒康先生,可是先生正好回广东,所以没有见到。我正在北京强学会任编辑工作,始与他相见,告诉他康有为讲学的宗旨,治理国家的思想,他听了很受感动,十分欢喜,自称是康有为的私淑弟子,从此学识更加长进。
时和议初定,人人怀国耻,士气稍振起。君则激昂慷慨,大声疾呼。海内有志之士,睹其丰采,闻其言论,知其为非常人矣。以父命就官为候补知府,需次金陵者一年,闭户养心读书,冥探孔佛之精奥,会通群哲之心法,衍绎南海之宗旨,成《仁学》一书。又时时至上海与同志商量学术,讨论天下事,未尝与俗吏一相接。君常自谓“作吏一年,无异入山”。 时陈公宝箴为湖南巡抚,其子三立辅之,慨然以湖南开化为己任。丁酉六月,黄君遵宪适拜湖南按察使之命;八月,徐君仁铸又来督湘学。湖南绅士某某等蹈厉奋发,提倡桑梓,志士渐集于湘楚。陈公父子与前任学政江君标,乃谋大集豪杰于湖南,并力经营,为诸省之倡。于是聘余及某某等为学堂教习,召某某归练兵。而君亦为陈公所敦促,即弃官归,安置眷属于其浏阳之乡,而独留长沙,与群志士办新政。于是湖南倡办之事,若内河小轮船也,商办矿务也,湘粤铁路也,时务学堂也,武备学堂也,保卫局也,南学会也,皆君所倡论擘画者,而以南学会最为盛业。设会之意,将合南部诸省志士,联为一气,相与讲爱国之理,求救亡之法,而先从湖南一省办起,盖实兼学会与地方议会之规模焉。地方有事,公议而行,此议会之意也;每七日大集众而讲学,演说万国大势及政学原理,此学会之意也。于时君实为学长,任演说之事。每会集者千数百人,君慷慨论天下事,闻者无不感动。故湖南全省风气大开,君之功居多。
译:当时中日议和的〈马关条约〉刚刚签订,人人心怀国耻,士气稍有振作。他慷慨激昂,大声疾呼。海内有志之士,看到他的丰采,听到他的言论,便知道他不是一般的人。因父亲的要求,他做了候补知府,在金陵等待补官一年,闭户静心读书,深探孔子、佛家学说的精奥之处,融会贯通群贤的思想方法,推广康有为的学说宗旨,写成了〈仁学〉一书。又经常到上海与同志商量学术,讨论天下大事,未曾与污浊的官吏相接触。他经常对自己说“做了一年的官,无异于躲入深山隐居一般”。这时陈宝箴做湖南巡抚,他的儿子陈三立辅佐他,慷慨激昂,将湖南的开化当作自己的使命。1897年6月,黄遵宪恰好就任湖南按察使,8月,徐仁铸又来督办湘学。湖南绅士某某等精神振奋,行动积极,提倡新学于家乡,有志之士逐渐会集于湖南一带。陈宝箴父子与前任学政江标,打算在湖南大集豪杰,一起出力经营,做其他省的先导。于是聘任我及某某等做学堂的教习,召集某某回来练兵。谭嗣同也是被陈宝箴所敦促,辞官回家,把家属安置在浏阳家乡,一个人留在长沙,与众多志士一起办理新政。于是湖南倡办的事,像内河小轮船、商办矿务、湘粤铁路、时务学堂、武备学堂、保卫局、南学会,都是他提倡论证策划的,这中间以南学会最为盛大。开设南学会的用意是,打算集合南部诸省的志士,联结为一气,相互讲述爱国的道理,谋划救亡的办法,先从湖南一省开办,这实际上兼有学会与地方议会的规模。地方上有什么事情,大家一起议定而行,这其实是学会的意思。这个时候,谭嗣同其实是学会的学长,担任演说的事务。每次会议集合有几百上千人,他慷慨激昂,谈论天下大事,听的人无不受到感动。所以说,湖南全省风气大开,他的功劳是很大的。
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适大病不能行,至七月乃扶病入觐,奏对称旨。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时号为军机四卿。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也。皇上欲大用康先生,而上畏西后,不敢行其志。数月以来,皇上有所询问,则令总理衙门传旨,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自四卿入军机,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锐意欲行大改革矣。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未及十日,而变已起。
译:今年四月,决定国家大计的诏书颁布后,谭君由于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的保荐,被皇帝宣召。碰上他这时生着大病不能上路,直到七月间带病进见皇帝。召见时,他回答皇帝的话很合皇帝的心意,光绪破格提升他为有四品卿衔头的军机章京,同杨锐、林旭、刘光第一起参预新政,当时称为“军机四卿”。参预新政的几人,犹如唐宋时代的“参知政事”,实际上是宰相的职位。光绪本想重用康有为先生,但是害怕西大后,不敢按自己的想法办。几个月来,光绪有询问的事,就让总理衙门传达旨意;康有为有向上报告的事,就写在他呈给皇帝看的书信里了。自从“四卿”进入军机处,这以后光绪同康有为之间的意见开始能够稍稍通达,决心要实行大的改革了。然而西太后及奸臣也就忌恨更厉害了,不到十天,政变就发生了。
初,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西后阻挠之事,君不之信。及七月二十七日,皇上欲开懋勤殿设顾问官,命君拟旨,先遣内侍持历朝圣训授君,传上言康熙、乾隆、咸丰三朝有开懋勤殿故事,令查出引入上谕中,盖将以二十八日亲往颐和园请命西后云。君退朝,乃告同人曰:“今而知皇上之真无权矣。”至二十八日,京朝人人咸知懋勤殿之事,以为今日谕旨将下,而卒不下,于是益知西后与帝之不相容矣。二十九日,皇上召见杨锐,遂赐衣带诏,有“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之诏。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而皇上手无寸柄,无所为计。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讲中外之故,力主变法。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初二日复召见。初三日夕,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直诘袁曰:“君谓皇上何如人也?”袁曰:“旷代之圣主也。”君曰:“天津阅兵之阴谋,君知之乎?”袁曰:“然,固有所闻。”
译:起初,谭君刚进京,(有人)跟他谈到皇上手中无权和西大后阻挠变法的事情,他不相信那些说法。到七月二十七日,皇上想开懋勤殿设顾问官,指令谭君起草诏书,先派太监拿出历朝皇帝的遗训给他,(大监)转达皇上的话,说康熙、乾隆、咸丰三朝都有开懋勤殿的先例,叫他查出引入诏谕中,因为皇上将在二十八日亲往颐和园向西太后请示。谭君退朝回来,就告知同事说“我现在才知道皇上真的没有权了。”到二十八日,朝廷里人人都知道皇上拟开懋勤殿的事情了,以为今天诏谕将要下达,可是终于没有下达,于是大家越发知道西大后与皇上已互不相容了。二十九日,皇上召见扬锐,接着交给他一份“衣带诏”,上面有“我的帝位几乎不能保住,命令康有为与‘四卿’和其他同志从速设法营救”的话。谭君和康有为棒着“衣带诏”大哭。可是皇上手里没有一点权柄,真拿不出好办法来。当时在许多将领之中,只有袁世凯长时间出使朝鲜,研究过中国和外国的国情,是力主变法的。于是谭君向皇上密奏。用优厚的待遇去联络他,希望在危急时或者能得到救助,话说得很激昂痛切。八月初一日,皇上召见袁世凯,特别赏赐他侍郎的官衔。初二日,又再一次召见他。初三日晚上,谭君本人直接到袁世凯居住的法华寺去拜访,直接了当地问袁世凯:“你认为皇上是怎样的一个人?”袁世凯说:“是一代少有的好皇帝!”谭君又问:“天津阅兵的阴谋,您知道吗?”袁世凯说:“是的,本已听到了一些传闻。”
君乃直出密诏示之曰:“今日可以救我圣主者,惟在足下,足下欲救则救之。”又以手自抚其颈曰:“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可以得富贵也。”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圣主乃吾辈所共事之主,仆与足不同受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君曰:“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足下及董、聂三军,皆受荣所节制,将挟兵力以行大事。虽然,董、聂不足道也,天下健者惟有足下。若变起,足下以一军敌彼二军,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袁曰:“若皇上于阅兵时疾驰入仆营,传号令以诛奸贼,则仆必能从诸君子之后,竭死力以补救。”君曰:“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袁笑而不言。
译:谭君就直截了当地拿出皇上的密诏给袁世凯看,并说:“今天可以援救我们的圣主的人,只有您了。您如愿意救就救他!”又用手在自己脖子上一抹,说“如果不愿救,就请到颐和园控告我,把我杀掉,你可以凭这‘功劳’得到富贵呀!”袁世凯正色厉声说:“您把我袁某当成什么人了?皇上是我们共同事奉的君主,我同您一样,都受到特殊的恩宠,救护的责任,不只是您一个人的。如有什么指教,我当然愿意听从。”谭嗣同说:“荣禄的阴谋,全在天津阅兵一举。您和董福祥、聂士成三军,都受荣禄指挥调遣,荣禄将会依仗你们的兵力来进行废黜皇上的大事。虽然这样,董、聂的兵力是不值一说的,天下强有力的,只有您了。如果事变发生,您用您的一支军队,就可以敌他们两支军队,保护圣主,恢复皇上的大权,肃清皇上身边的坏人,整肃宫廷里边的秩序,指挥起来稳操胜算,镇定自如,这是一世无比的事业哩!”袁世凯说:“如果皇上在阅兵时急速跑入我的军营,传布号令诛讨奸贼,那么我一定能随同诸位,竭尽死力来补救。”谭君又说:“荣禄待您一向优厚,您将怎样对待他呢?”袁世凯笑笑,却不说一句话。
袁幕府某曰:“荣贼并非推心待慰帅者。昔某公欲增慰帅兵,荣曰:‘汉人未可假大兵权。’盖向来不过笼络耳。即如前年胡景桂参劾慰帅一事,故乃荣之私人,荣遣其劾帅而已查办,昭雪之以市恩;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宁夏道。此乃荣贼心计险极巧极之处,慰帅岂不知之?”君乃曰:“荣禄固操莽之才,绝世之雄,待之恐不易易。”袁怒目视曰:“若皇上在仆营,则诛荣禄如杀一狗耳。”因相与言救上之条理甚详。袁曰:“今营中枪弹火药皆在荣贼之手,而营哨各官亦多属旧人。事急矣!既定策,则仆须急归营,更选将官,而设法备贮弹药则可也。”乃丁宁而去,时八月初三夜漏三下矣。至初五日,袁复召见,闻亦奉有密诏云。至初六日变遂发。
译:他的一位幕僚说道:“荣贼并不是真的推心置腹对待我们慰帅。过去,某公曾想增加慰帅兵员,荣贼说:‘汉人,不能给他们大大的兵权。’原来不过是笼络慰帅罢了。就拿前年胡景桂上奏章弹劾慰帅一事来说,胡是荣贼的心腹,荣贼指使他揭发慰帅,却由自己来查办,为慰帅昭雪,但不久胡就被委任为宁夏道的一个知府,接着又提升为宁夏道员。这就是荣贼心计极端险恶、极端奸诈的地方,慰帅岂有不知道的!”谭于是说:“荣禄本来有曹操、王莽那样的才干,称得上是绝世的奸雄,要对付他恐怕不很容易。”袁世凯立即装出一副怒容,瞪视谭君说:“如果皇上在我军营,那么,杀荣禄就像杀一条狗罢了。”于是两人共同商谈了救皇上的措施。袁世凯说:“现在军营中的枪枝弹药都掌握在荣贼的手里,而且营、哨各级将官也大多是旧人。事情很紧急了,既已定下应付的策略,那我需急速回营,更换这些将官,并设法贮备弹药才行。”谭君再三嘱咐一番才告辞。当时是八月初三日夜晚三更的时候了。到初五日,袁世凯又被皇上召见,听说也奉有密诏。到初六日,政变就发生了。
时余方访君寓,对坐榻上,有所擘划,而抄捕南海馆(康先生所居也)之报忽至,旋闻垂帘之谕。君从容语余曰:“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无可救,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虽然,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足下试入日本使馆,谒伊藤氏,请致电上海领事而救先生焉。”余是夕宿日本使馆,君竟日不出门,以待捕者。捕者既不至,则于其明日入日本使馆与余相见,劝东游,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遂相与一抱而别。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被逮。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
译:当时我正在谭君寓所拜访,两人对坐榻上,有所布置,忽然传来搜查康有为住处、逮捕康有为的消息,接着听到由慈禧垂帘听政的上谕,谭君从容地对我说:“以前想救皇上,已经无法可救了;现在想救康先生,也无法可救了,我已经无事可做了,只是等待死期而已。虽然这样,天下事还得明知它难做,却尽力去做到它。您试试到日本驻华使馆拜访伊藤博文,请他打电报给日本驻上海领事设法救康先生啊。”这天晚上我就住在日本使馆避难,谭君却整天不出门在家等候逮捕。逮捕的人没来,第二天他来日本使馆同我会面,劝我到日本去,并带了他写的著作与诗文稿本几册、家信一包托付给我,说:“没有出走的人,无从谋求将来;没有殉难的人,无从报答圣明的君主。现在康先生的生死还不知道,那么程婴和杵臼,月照和西乡,就让我和您分别担任这样的角色吧。”就相互拥抱告别。初七、初八、初九三天,谭君又同侠士王五共谋救皇上,这事终于没有成功。初十日,就被逮捕。被捕的前一天,几位日本志士苦劝谭君到日本避难,谭君没有接受。再三再四的劝他,谭君说:“世界各国的变革,没有不经流血牺牲而成功的,现在中国还没听说因变法而流血牺牲的人,这就是中国不昌盛的原因。要有人流血牺牲的话,请从我谭嗣同做起。”他终于没有出走,因此最后遭了祸难。
君既系狱,题一诗于狱壁曰:“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盖念南海也。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就义之日,观者万人,君慷慨神气不少变。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君呼刚前曰:“吾有一言!”刚去不听,乃从容就戮。呜呼,烈矣!
译:谭君入狱后,题了一首诗在狱中的墙壁上:“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寄以思念南海。于八月十三日被斩于北京南城菜市口,年仅三十三岁。就义的那天,围观的有上万人,谭君神态慷慨没有一点改变。当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谭君叫刚毅上前说:“我有一句话!”刚毅走开不听,谭君于是从容就义。唉,多么壮烈啊!”
君资性绝特,于学无所不窥,而以日新为宗旨,故无所沾滞;善能舍己从人,故其学日进。每十日不相见,则议论学识必有增长。少年曾为考据笺注金石刻镂诗古文辞之学,亦好谈中国古兵法;三十岁以后,悉弃去,究心泰西天算格致政治历史之学,皆有心得,又究心教宗。当君之与余初相见也,极推崇耶氏兼爱之教,而不知有佛,不知有孔子;既而闻南海先生所发明《易》《春秋》之义,穷大同太平之条理,体乾元统天之精意,则大服;又闻《华严》性海之说,而悟世界无量,现身无量,无人无我,无去无住,无垢无净,舍救人外,更无他事之理;闻相宗识浪之说,而悟众生根器无量,故说法无量,种种差别,与圆性无碍之理,则益大服。自是豁然贯通,能汇万法为一,能衍一法为万,无所罣碍,而任事之勇猛亦益加。作官金陵之一年,日夜冥搜孔佛之书。金陵有居士杨文会者,博览教乘,熟于佛故,以流通经典为己任。君时时与之游,因得遍窥三藏,所得日益精深。其学术宗旨,大端见于《仁学》一书,又散见于与友人论学书中。所著书《仁学》之外,尚有《寥天一阁文》二卷,《莽苍苍斋诗》二卷,《远遗堂集外文》一卷,《兴算学议》一卷,已刻《思纬吉凶台短书》一卷,《壮飞楼治事》十篇,《秋雨年华馆丛脞书》四卷,《剑经衍葛》一卷,《印录》一卷,并《仁学》皆藏于余处,又政论数十篇见于《湘报》者,乃与师友论学论事书数十篇。余将与君之石交某某等共搜辑之,为《谭浏阳遗集》若干卷,其《仁学》一书,先择其稍平易者,附印《清议报》中,公诸世焉。君平生一无嗜好,持躬严整,面稜稜有秋肃之气。无子女;妻李闰,为中国女学会倡办董事。
译:谭嗣同天资超人,在学问方面无不探究,以日日求新作为求学的宗旨,所以能做到无所拘束,善于舍弃自己的短处学习别人的长处,所以他的学问每天都有进步。每隔十天不见面,他的议论学识一定会有所增长。他少年时曾做过考据、笺注、金石刻镂、诗古文辞之学,也喜欢谈论中国古代的兵法。30岁以后,这些都放弃了,专心探究西方天文、自然科学、政治、历史等方面的学问,都很有心得。又细心研究宗教,他和我最初相见的时候,十分推崇基督教兼爱的教义,却不知有佛教,不知有孔子,不久,听到康有为所发明的《易》、《春秋》的义理,彻底了解了大同太平的道理,体会到乾元统天的精妙意思,就十分佩服。又听到《华严》性海的学说,领悟到世界没有限量,现身没有限量,无分人我,无分去住,无分垢净,除了救人之外,就没有什么有价值的道理。听到相宗识浪的学说,领悟到众生学佛的能力没有限量,所以说法没有限量,种种差别,和法界圆融,常住不灭的道理,更加佩服。从此豁然贯通,能融会万法为一,能衍绎一法为万,无所牵挂,做事的勇猛劲头更加明显。在金陵等待做官的一年,日夜用心探究孔佛之书,金陵有个居士叫杨文会,博览三学教典,熟悉佛教义理,以流通佛经为自己的使命。谭嗣同经常和他在一起,于是得以看遍佛家的经律论三藏,收获日益精深。他的学术宗旨,主要的思想见于《仁学》一书,又有一些散见于和友人讨论学术的书信中。他所著的书除了《仁学》之外,还有《寥天一阁文》二卷,《莽苍苍斋诗》二卷,《远遗堂集外文》一卷,《兴算学议》一卷,这些都已经刊刻。《思纬吉凶台短书》一卷,《壮飞楼治事》十篇,《秋雨年华馆丛脞书》四卷,《剑经衍葛》一卷,《印录》一卷,并《仁学》都收藏在我这儿。还有发表在〈湘报〉上的几十篇政论,以及与师友论学论事的书信几十篇,我将和他的好朋友一起搜辑,编为《谭浏阳遗集》若干卷。他的《仁学》一书,先选择其中稍微平易的部分,附印在《清议报》中,公诸于世。谭嗣同平生没有什么嗜好,修身严肃齐整,面部棱角分明,有端庄严肃的气质。没有子女,妻李闰,是中国女学会的创办董事。
参考资料:http://www.5156edu.com/page/07-04-04/22583.html
展开全部
谭嗣同,字复生,是湖南浏阳人,他的父亲叫谭继洵是湖北巡抚。谭嗣同从小就人物潇洒胸怀大志,写的文章汪洋恣肆令人称奇。他学的东西以新生的自然科学为主,把伦常等旧学说视为不值得学习的东西。谭继洵平素谨言慎行,(却见儿子这样),所以谭嗣同很被父亲厌恶。于是谭嗣同游学至新疆刘锦堂处做了他的幕僚,凭借同知的官职入府,有捐官做了知府,治理江苏。陈宝箴抚湖南时,谭嗣同归还故里辅佐新政。梁启超提倡主办南学会,谭嗣同是南学会的发起人之一。每到南学会众人相会的日子,总会有几百人来参加,他们听到谭嗣同慷慨激昂的议论时事,多有被他打动的。
光绪24年,谭及维新诸人被召入京都,面见皇上,回答皇上对自己奏折的疑问,之后皇上升他做了四品朝臣、军机章京的官位。他同林旭、刘地光、杨锐四人虽是一同被皇上任命的,但每次召见对答时,只有谭嗣同提出的建议最多。皇上想要开懋勤殿(皇帝在皇宫里读书、研究学问的地方)设立顾问官,命令嗣同拟写圣旨,一定要写明前朝(康熙、雍正、乾隆朝时都曾开懋勤殿)的旧事,将要拿这圣旨亲自到颐和园向太后请命。谭嗣同退出朝堂后对人说:"现在才知道皇上是真的没有实权啊!”当时荣禄督察京畿地区,袁世凯凭监司的官职在天津练兵。光绪下诏把袁世凯提升为侍郎,召入宫觐见。(这期间)嗣同曾经在夜里拜访了袁世凯议论过一些事。第二天,袁世凯就返回了天津。上午时慈禧就从颐和园回到宫中,收回了光绪手中的政权。梁启超躲避到日本使馆中藏了起来,谭嗣同去见了他,梁劝说谭去日本。谭嗣同说:"没有先行者,就无法希图有将来的改革,没有死去的人,就无法酬答圣主的信任。”最后也没有离开。不久,就被斩首。著有《仁学》和《莽苍苍斋诗集》等。
手打,有问题LZ说
光绪24年,谭及维新诸人被召入京都,面见皇上,回答皇上对自己奏折的疑问,之后皇上升他做了四品朝臣、军机章京的官位。他同林旭、刘地光、杨锐四人虽是一同被皇上任命的,但每次召见对答时,只有谭嗣同提出的建议最多。皇上想要开懋勤殿(皇帝在皇宫里读书、研究学问的地方)设立顾问官,命令嗣同拟写圣旨,一定要写明前朝(康熙、雍正、乾隆朝时都曾开懋勤殿)的旧事,将要拿这圣旨亲自到颐和园向太后请命。谭嗣同退出朝堂后对人说:"现在才知道皇上是真的没有实权啊!”当时荣禄督察京畿地区,袁世凯凭监司的官职在天津练兵。光绪下诏把袁世凯提升为侍郎,召入宫觐见。(这期间)嗣同曾经在夜里拜访了袁世凯议论过一些事。第二天,袁世凯就返回了天津。上午时慈禧就从颐和园回到宫中,收回了光绪手中的政权。梁启超躲避到日本使馆中藏了起来,谭嗣同去见了他,梁劝说谭去日本。谭嗣同说:"没有先行者,就无法希图有将来的改革,没有死去的人,就无法酬答圣主的信任。”最后也没有离开。不久,就被斩首。著有《仁学》和《莽苍苍斋诗集》等。
手打,有问题LZ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少年中国说①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②。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③,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④,少年人如西伯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⑤,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梁启超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梁启超曰:伤哉,老大也!浔阳江头琵琶妇,当明月绕船,枫叶瑟瑟,衾寒于铁,似梦非梦之时,追想洛阳尘中春花秋月之佳趣⑥。西宫南内,白发宫娥,一灯如穗,三五对坐,谈开元天宝间遗事,谱霓裳羽衣曲⑦。青门种瓜人,左对孺人,顾弄孺子,忆侯门似海、珠履杂遝之盛事⑧。拿破仑之流于厄蔑⑨,阿剌飞之幽于锡兰⑩,与三两监守吏,或过访之好事者,道当年短刀匹马,驰骋中原,席卷欧洲,血战海楼,一声叱咤,万国震恐之丰功伟烈(11),初而拍案,继而抚髀(12),终而揽镜:呜呼,面皴齿尽,白发盈把,颓然老矣!若是者,舍幽郁之外无心事(13),舍悲惨之外无天地,舍颓唐之外无日月,舍叹息之外无音声,舍待死之外无事业。美人豪杰且然,而况于寻常碌碌者耶?生平亲友,皆在墟墓;起居饮食,待命于人。今日且过,遑知他日;今年且过,遑恤明年。普天下灰心短气之事,未有甚于老大者。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拏云之手段(14),回天之事功(15),挟山超海之意气(16),能乎不能?
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立乎今日以指畴昔,唐虞三代(17),若何之郅治(18);秦皇汉武,若何之雄杰;汉唐来之文学,若何之隆盛;康乾间之武功,若何之烜赫。历史家所铺叙,词章家所讴歌,何一非我国民少年时代、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陈迹哉!而今颓然老矣!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处处雀鼠尽,夜夜鸡犬惊。十八省之土地财产(19),已为人怀中之肉;四百兆之父兄子弟(20),已为人注籍之奴(21)。岂所谓“老大嫁作商人妇”者耶(22)?呜呼,凭君莫话当年事,憔悴韶光不忍看!楚囚相对(23),岌岌顾影;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国为待死之国,一国之民为待死之民。万事付之奈何,一切凭人作弄,亦何足怪!
梁启超曰: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是今日全地球之一大问题也。如其老大也,则是中国为过去之国,即地球上昔本有此国,而今渐澌灭(24),他日之命运殆将尽也。如其非老大也,则是中国为未来之国,即地球上昔未现此国,而今渐发达,他日之前程且方长也。欲断今日之中国为老大耶?为少年耶?则不可不先明国字之意义。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地球上之有完全成立之国也,自百年以来也。完全成立者,壮年之事也;未能完全成立而渐进于完全成立者,少年之事也。故吾得一言以断之曰:欧洲列邦在今日为壮年国,而我中国在今日为少年国。
夫古昔之中国者,虽有国之名,而未成国之形也。或为家族之国,或为酋长之国,或为诸侯封建之国,或为一王专制之国。虽种类不一,要之,其于国家之体质也,有其一部而缺其一部。正如婴儿自胚胎以迄成童,其身体之一二官支(25),先行长成,此外则全体虽粗具,然未能得其用也。故唐虞以前为胚胎时代,殷商之际为乳哺时代,由孔子而来至于今为童子时代,逐渐发达,而今乃始将入成童以上少年之界焉。其长成所以若是之迟者,则历代之民贼有窒其生机者也。譬犹童年多病,转类老态。或且疑其死期之将至焉,而不知皆由未完全未成立也;非过去之谓,而未来之谓也。且我中国畴昔,岂尝有国家哉,不过有朝廷耳。我黄帝子孙,聚族而居,立于此地球之上者既数千年,而问其国之为何名,则无有也。夫所谓唐、虞、夏、商、周、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宋、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朝有朝之老少,国有国之老少。朝与国既异物,则不能以朝之老少而指为国之老少明矣。文、武、成、康(26),周朝之少年时代也;幽、厉、桓、赧(27),则其老年时代也。高、文、景、武(28),汉朝之少年时代也;元、平、桓、灵(29),则其老年时代也。自馀历朝,莫不有之。凡此者谓为一朝廷之老也则可,谓为一国之老也则不可。一朝廷之老且死,犹一人之老且死也,于吾所谓中国者何与焉?然则,吾中国者,前此尚未出现于世界,而今乃始萌芽云尔。天地大矣,前途辽矣,美哉我少年中国乎!
玛志尼者(30),意大利三杰之魁也。以国事被罪,逃窜异邦。乃创立一会,名曰“少年意大利”,举国志士,云涌雾集以应之。卒乃光复旧物,使意大利为欧洲之一雄邦。夫意大利者,欧洲第一之老大国也。自罗马亡后(30),土地隶于教皇,政权归于奥国,殆所谓老而濒于死者矣。而得一玛志尼,且能举全国而少年之,况我中国之实为少年时代者耶?堂堂四百馀州之国土,凛凛四百馀兆之国民,岂遂无一玛志尼其人者!
龚自珍氏之集有诗一章,题曰《能令公少年行》(32)。吾尝爱读之,而有味乎其用意之所存。我国民而自谓其国之老大也,斯果老大矣;我国民而自知其国之少年也,斯乃少年矣。西谚有之曰:“有三岁之翁,有百岁之童。”然则,国之老少,又无定形,而实随国民之心力以为消长者也。吾见乎玛志尼之能令国少年也,吾又见乎我国之官吏士民能令国老大也。吾为此惧。夫以如此壮丽浓郁翩翩绝世之少年中国,而使欧西日本人谓我为老大者,何也?则以握国权者皆老朽之人也。非哦几十年八股,非写几十年白折(33),非当几十年差,非捱几十年俸,非递几十年手本(34),非唱几十年诺(35),非磕几十年头,非请几十年安,则必不能得一官,进一职。其内任卿贰以上(36),外任监司以上者(37),百人之中,其五官不备者(38),殆九十六七人也。非眼盲,则耳聋;非手颤,则足跛;否则半身不遂也。彼其一身饮食步履视听言语,尚且不能自了,须三四人在左右扶之捉之,乃能度日,于此而乃欲责之以国事,是何异立无数木偶而使之治天下也!且彼辈者,自其少壮之时,既已不知亚细亚、欧罗巴为何处地方,汉祖、唐宗是那朝皇帝,犹嫌其顽钝腐败之未臻其极,又必搓磨之(39),陶冶之,待其脑髓已涸,血管已塞,气息奄奄,与鬼为邻之时,然后将我二万里山河,四万万人命,一举而畀于其手。呜呼!老大帝国,诚哉其老大也!而彼辈者,积其数十年之八股、白折、当差、捱俸、手本、唱诺、磕头、请安,千辛万苦,千苦万辛,乃始得此红顶花翎之服色(40),中堂大人之名号(41),乃出其全副精神,竭其毕生力量,以保持之。如彼乞儿拾金一锭,虽轰雷盘旋其顶上,而两手犹紧抱其荷包,他事非所顾也,非所知也,非所闻也。于此而告之以亡国也,瓜分也,彼乌从而听之(42),乌从而信之!即使果亡矣,果分矣,而吾今年既七十矣八十矣,但求其一两年内,洋人不来,强盗不起,我已快活了一世矣;若不得已,则割三头两省之土地(43),奉申贺敬,以换我几个衙门,卖三几百万之人民作仆为奴,以赎我一条老命,有何不可,有何难办!呜呼!今之所谓老后老臣老将老吏者,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手段,皆具于是矣。西风一夜催人老,凋尽朱
颜白尽头。使走无常当医生(44),携催命符以祝寿,嗟乎痛哉!以此为国,是安得不老且死,且吾恐其未及岁而殇也。
梁启超曰: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如僦屋者然(45),彼明日将迁居他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处。将迁居者,不爱护其窗栊,不洁治其庭庑(46),俗人恒情,亦何足怪。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棰之惨酷(47),惟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于彼气息奄奄与鬼为邻者何与焉!彼而漠然置之,犹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48);河出伏流(49),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50),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51);干将发硎(52),有作其芒(53);天戴其苍,地履其黄(54);纵有千古,横有八荒(55),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此岳武穆《满江红》词句也(56)。作者自六岁时即口受记忆,至今喜诵之不衰。自今以往,弃“哀时客”之名,更自名曰:“少年中国之少年。”作者附识。
注释
注释文件
注释文件
少年中国说
①本文作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文章从驳斥日本和西方列强污蔑我国为“老大帝国”入手,说明中国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少年中国。本文所说的“国”,是理想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文章认为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官吏已经腐朽,希望寄托在中国少年身上,并且坚信中国少年必有志士,能使国家富强,雄立于地球。反映了作者渴望祖国繁荣昌盛的爱国思想和积极乐观的民族自信心。文章紧扣主题,运用排比句法,层层推进,逐次阐发,写得极有感情,极有气势。
②欧西:指欧美西方世界。
③恶(wū乌):叹词,犹“唉”,含有否定的意思。
④金字塔:古代埃及王墓,以石筑成,底面为四方形,侧面作三角形之方尖塔,望之状如“金”字,故译名“金字塔”。金字塔与下句“西伯利亚铁路”对举,取其古雅而无实用意。
⑤死海:湖名,一名咸海。因水中含盐量高,鱼类不生,故名。在约旦、以色列和巴基斯坦间。潴(zhū诸):聚积的水流。
⑥“浔阳”六句:用白居易《琵琶行》诗所写的故事。琵琶妇原是长安歌女(此处误为洛阳歌女),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离她经商而去。在浔阳江头的夜晚,枫叶瑟瑟,她回想往事,有不胜零落之感。浔阳江,在今九江市北,长江流经九江市的一段。
⑦“西宫”六句:就白居易《长恨歌》所咏唐玄宗与杨贵妃事,用元稹《行宫》“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诗意,谓安史之乱后,白头宫人忆及当年事,倍感凄凉。西宫,唐太极宫;南内,唐兴庆宫。李隆基自四川返京后,先居兴庆宫,后迁西宫。霓裳羽衣曲,本名《婆罗门》,源出印度,开元中传入中国。传说李隆基梦游月宫,听诸仙奏曲,默记其调,醒后令乐工谱成。
⑧“青门”四句:用汉初邵平故事。邵平在秦末为东陵侯。秦亡后,在长安东门外种瓜为生。(见《三辅黄图》)此句谓邵平回想当年的繁华,颇为感伤。青门,汉长安东门。孺人,古代大夫之妻称孺人,明、清两代七品官的妻子封孺人。珠履,用珠子装饰的鞋。杂遝(tà踏),杂乱。
⑨拿破仑:即拿破仑一世。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他于1804年为法国皇帝,曾称霸欧洲。1814年各国联军攻破巴黎,拿破仑被流放于厄尔巴岛。厄蔑:即厄尔巴岛,在意大利半岛和法国科西嘉岛之间。⑩阿剌飞:指埃及民族解放运动领袖阿拉比,曾率众推翻英、法殖民统治。1882年,英国侵略军进攻埃及,阿拉比领导军队抗击,战败被流放于锡兰。
(11)丰功伟烈:丰功伟绩。烈,功绩。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馀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12)抚髀(bì婢):《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裴注引《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刘)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髀,大腿。
(13)幽郁:深沉的忧郁。
(14)拏云:上干云霄之意。李贺《致酒行》诗:“少年心事当拏云。”
(15)回天:使天地倒转,喻改变局势。
(16)挟山超海:喻英雄壮举。《孟子·梁惠王上》:“挟泰山以超北海。”
(17)唐虞三代:指唐尧、虞舜和夏、商、周三代。
(18)郅(zhì至)治:至治,把国家治理得太平强盛。郅,极,至。
(19)十八省:清初全国共分十八个省。光绪末年增至二十三省,但人们习惯上仍称十八省。
(20)四百兆:即四亿,当时中国有四亿人口。
(12)注籍之奴:注入户籍的奴隶。这里指失去自由的人。
(22)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
(23)楚囚相对:喻遇到强敌,窘迫无计。《晋书·王导传》载,晋元帝时,国家动乱,中州人士纷纷避乱江左。“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周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视流涕。惟(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
(24)澌灭:消亡,消失。
(25)官支:五官、四肢。
(26)文、武、成、康:周朝初年的几代帝王。周文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成王、康王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强盛,史称“成康之治”。所以下句将其比作周朝的少年时代。
(27)幽、厉、桓、赧(nǎn蝻):指周幽王、厉王、桓王、赧王。幽王宠褒姒,废申后,申侯联合犬戎攻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周厉王暴虐,被流放于彘(今山西霍县)。周桓王时,东周王室衰落。周赧王死后不久,东周灭亡。(28)高、文、景、武:指汉初四代皇帝。汉高祖灭秦、楚,建立汉王朝。文帝、景帝发展生产,国家强盛,史称“文景之治”。武帝重武功,国力强盛。
(29)元、平、桓、灵:汉元帝、平帝、桓帝、灵帝。汉元帝时,西汉开始衰落;汉平帝死后不久,王莽篡国,西汉灭亡。桓帝、灵帝是东汉末年的两代帝王,其执政期间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为东汉灭亡种下了祸根。
(30)玛志尼(1805-1872):意大利爱国者。罗马帝国灭亡后,意大利受奥地利帝国奴役,玛志尼创立“少年意大利党”,创办《少年意大利报》,发动和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完成意大利的独立统一事业。他与同时的加里波的、喀富尔并称“意大利三杰”。下文“旧物”,指国家原有的基业。
(31)罗马亡后:罗马帝国曾跨欧亚两洲,后分裂为二。西罗马亡于476年,东罗马亡于1453年。下文“土地隶于教皇,政权归于奥国”,是指1815年后,意大利分为几个邦国,其中罗马教皇国势力甚大,都受奥地利的控制。
(32)《能令公少年行》:龚自珍抒怀之诗,收入《定庵全集》,原意是说一个人不追求名利,放宽胸怀,就能长葆青春。这里取其长葆青春意。
(33)白折:清代科举应试的试卷之一。殿试取中进士后,还要进行朝考,以分别授予官职。朝考用白折,即用工整的楷书写在白纸制的折子上。
(34)手本:明清官场中下级晋见上级时用的名帖。
(35)唱诺(rě惹):古代的一种礼节。对人打恭作揖,口中出声,叫唱喏。诺,当作“喏”。下文“请安”,系清代问候的礼节,男子打千,即右膝微跪,隆重时,双膝跪地,呼“请某某安”。
(36)卿贰:卿是朝廷各部的长官,贰指副职。
(37)监司:清代通称各省布政使、按察使及各道道员为监司。
(38)五官不备:指五官功能不全。
(39)搓磨:磋磨,切磋琢磨。原是精益求精意,这里指磨去棱角、锋芒。
(40)红顶花翎:大官的帽饰。清代官员帽顶上顶珠的颜色、质料,标志着官阶的品级,一品官用红宝石顶珠。花翎,用孔雀翎做的帽饰,以翎眼多者为贵,五品以上用花翎,六品以下用蓝翎。
(41)中堂:明清时对大学士的称呼。明代大学士实际掌握宰相的权力,在内阁办公,中书居东、西两房,大学士居中,故称“中堂”。清代包括协办大学士均用此称。
(42)乌:何,哪里。
(43)三头两省:闽奥方言,三两个省。
(44)走无常:迷信说法,阴司用活人为鬼役,摄取后死者的魂。充当这种鬼差者,称走无常。
(45)僦(jiù就)屋:租赁房屋。
(46)庭庑(wǔ五):庭院走廊。
(47)脔(luán峦):切成小块的肉,这里用作动词,宰割之意。棰:棍杖。这里用作动词,捶打之意。
(48)其道大光:语出《周易·益》:“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光,广大,发扬。
(49)伏流:水流地下。《水经注·河水》:“河出昆仑,伏流地中万三千里。”
(50)鹰隼(sǔn笋):指鹰类猛禽。
(51)矞(yù玉)矞皇皇:形容艳丽。《太玄经·交》:“物登明堂,矞矞皇皇。”司马光集注引陆绩曰:“矞皇,休美貌。”
(52)干将:古剑名,后泛指宝剑。发硎(xíng刑):刀刃新磨。硎,磨刀石。
(53)有作其芒:发出光芒。
(54)“天戴”二句:是说少年中国如苍天之大,如地之广阔。
(55)八荒:八方荒远之地。《说苑·辨物》:“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
(56)岳武穆:岳飞,死后谥武穆。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②。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③,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④,少年人如西伯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⑤,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梁启超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梁启超曰:伤哉,老大也!浔阳江头琵琶妇,当明月绕船,枫叶瑟瑟,衾寒于铁,似梦非梦之时,追想洛阳尘中春花秋月之佳趣⑥。西宫南内,白发宫娥,一灯如穗,三五对坐,谈开元天宝间遗事,谱霓裳羽衣曲⑦。青门种瓜人,左对孺人,顾弄孺子,忆侯门似海、珠履杂遝之盛事⑧。拿破仑之流于厄蔑⑨,阿剌飞之幽于锡兰⑩,与三两监守吏,或过访之好事者,道当年短刀匹马,驰骋中原,席卷欧洲,血战海楼,一声叱咤,万国震恐之丰功伟烈(11),初而拍案,继而抚髀(12),终而揽镜:呜呼,面皴齿尽,白发盈把,颓然老矣!若是者,舍幽郁之外无心事(13),舍悲惨之外无天地,舍颓唐之外无日月,舍叹息之外无音声,舍待死之外无事业。美人豪杰且然,而况于寻常碌碌者耶?生平亲友,皆在墟墓;起居饮食,待命于人。今日且过,遑知他日;今年且过,遑恤明年。普天下灰心短气之事,未有甚于老大者。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拏云之手段(14),回天之事功(15),挟山超海之意气(16),能乎不能?
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立乎今日以指畴昔,唐虞三代(17),若何之郅治(18);秦皇汉武,若何之雄杰;汉唐来之文学,若何之隆盛;康乾间之武功,若何之烜赫。历史家所铺叙,词章家所讴歌,何一非我国民少年时代、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陈迹哉!而今颓然老矣!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处处雀鼠尽,夜夜鸡犬惊。十八省之土地财产(19),已为人怀中之肉;四百兆之父兄子弟(20),已为人注籍之奴(21)。岂所谓“老大嫁作商人妇”者耶(22)?呜呼,凭君莫话当年事,憔悴韶光不忍看!楚囚相对(23),岌岌顾影;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国为待死之国,一国之民为待死之民。万事付之奈何,一切凭人作弄,亦何足怪!
梁启超曰: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是今日全地球之一大问题也。如其老大也,则是中国为过去之国,即地球上昔本有此国,而今渐澌灭(24),他日之命运殆将尽也。如其非老大也,则是中国为未来之国,即地球上昔未现此国,而今渐发达,他日之前程且方长也。欲断今日之中国为老大耶?为少年耶?则不可不先明国字之意义。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地球上之有完全成立之国也,自百年以来也。完全成立者,壮年之事也;未能完全成立而渐进于完全成立者,少年之事也。故吾得一言以断之曰:欧洲列邦在今日为壮年国,而我中国在今日为少年国。
夫古昔之中国者,虽有国之名,而未成国之形也。或为家族之国,或为酋长之国,或为诸侯封建之国,或为一王专制之国。虽种类不一,要之,其于国家之体质也,有其一部而缺其一部。正如婴儿自胚胎以迄成童,其身体之一二官支(25),先行长成,此外则全体虽粗具,然未能得其用也。故唐虞以前为胚胎时代,殷商之际为乳哺时代,由孔子而来至于今为童子时代,逐渐发达,而今乃始将入成童以上少年之界焉。其长成所以若是之迟者,则历代之民贼有窒其生机者也。譬犹童年多病,转类老态。或且疑其死期之将至焉,而不知皆由未完全未成立也;非过去之谓,而未来之谓也。且我中国畴昔,岂尝有国家哉,不过有朝廷耳。我黄帝子孙,聚族而居,立于此地球之上者既数千年,而问其国之为何名,则无有也。夫所谓唐、虞、夏、商、周、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宋、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朝有朝之老少,国有国之老少。朝与国既异物,则不能以朝之老少而指为国之老少明矣。文、武、成、康(26),周朝之少年时代也;幽、厉、桓、赧(27),则其老年时代也。高、文、景、武(28),汉朝之少年时代也;元、平、桓、灵(29),则其老年时代也。自馀历朝,莫不有之。凡此者谓为一朝廷之老也则可,谓为一国之老也则不可。一朝廷之老且死,犹一人之老且死也,于吾所谓中国者何与焉?然则,吾中国者,前此尚未出现于世界,而今乃始萌芽云尔。天地大矣,前途辽矣,美哉我少年中国乎!
玛志尼者(30),意大利三杰之魁也。以国事被罪,逃窜异邦。乃创立一会,名曰“少年意大利”,举国志士,云涌雾集以应之。卒乃光复旧物,使意大利为欧洲之一雄邦。夫意大利者,欧洲第一之老大国也。自罗马亡后(30),土地隶于教皇,政权归于奥国,殆所谓老而濒于死者矣。而得一玛志尼,且能举全国而少年之,况我中国之实为少年时代者耶?堂堂四百馀州之国土,凛凛四百馀兆之国民,岂遂无一玛志尼其人者!
龚自珍氏之集有诗一章,题曰《能令公少年行》(32)。吾尝爱读之,而有味乎其用意之所存。我国民而自谓其国之老大也,斯果老大矣;我国民而自知其国之少年也,斯乃少年矣。西谚有之曰:“有三岁之翁,有百岁之童。”然则,国之老少,又无定形,而实随国民之心力以为消长者也。吾见乎玛志尼之能令国少年也,吾又见乎我国之官吏士民能令国老大也。吾为此惧。夫以如此壮丽浓郁翩翩绝世之少年中国,而使欧西日本人谓我为老大者,何也?则以握国权者皆老朽之人也。非哦几十年八股,非写几十年白折(33),非当几十年差,非捱几十年俸,非递几十年手本(34),非唱几十年诺(35),非磕几十年头,非请几十年安,则必不能得一官,进一职。其内任卿贰以上(36),外任监司以上者(37),百人之中,其五官不备者(38),殆九十六七人也。非眼盲,则耳聋;非手颤,则足跛;否则半身不遂也。彼其一身饮食步履视听言语,尚且不能自了,须三四人在左右扶之捉之,乃能度日,于此而乃欲责之以国事,是何异立无数木偶而使之治天下也!且彼辈者,自其少壮之时,既已不知亚细亚、欧罗巴为何处地方,汉祖、唐宗是那朝皇帝,犹嫌其顽钝腐败之未臻其极,又必搓磨之(39),陶冶之,待其脑髓已涸,血管已塞,气息奄奄,与鬼为邻之时,然后将我二万里山河,四万万人命,一举而畀于其手。呜呼!老大帝国,诚哉其老大也!而彼辈者,积其数十年之八股、白折、当差、捱俸、手本、唱诺、磕头、请安,千辛万苦,千苦万辛,乃始得此红顶花翎之服色(40),中堂大人之名号(41),乃出其全副精神,竭其毕生力量,以保持之。如彼乞儿拾金一锭,虽轰雷盘旋其顶上,而两手犹紧抱其荷包,他事非所顾也,非所知也,非所闻也。于此而告之以亡国也,瓜分也,彼乌从而听之(42),乌从而信之!即使果亡矣,果分矣,而吾今年既七十矣八十矣,但求其一两年内,洋人不来,强盗不起,我已快活了一世矣;若不得已,则割三头两省之土地(43),奉申贺敬,以换我几个衙门,卖三几百万之人民作仆为奴,以赎我一条老命,有何不可,有何难办!呜呼!今之所谓老后老臣老将老吏者,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手段,皆具于是矣。西风一夜催人老,凋尽朱
颜白尽头。使走无常当医生(44),携催命符以祝寿,嗟乎痛哉!以此为国,是安得不老且死,且吾恐其未及岁而殇也。
梁启超曰: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如僦屋者然(45),彼明日将迁居他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处。将迁居者,不爱护其窗栊,不洁治其庭庑(46),俗人恒情,亦何足怪。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棰之惨酷(47),惟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于彼气息奄奄与鬼为邻者何与焉!彼而漠然置之,犹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48);河出伏流(49),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50),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51);干将发硎(52),有作其芒(53);天戴其苍,地履其黄(54);纵有千古,横有八荒(55),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此岳武穆《满江红》词句也(56)。作者自六岁时即口受记忆,至今喜诵之不衰。自今以往,弃“哀时客”之名,更自名曰:“少年中国之少年。”作者附识。
注释
注释文件
注释文件
少年中国说
①本文作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文章从驳斥日本和西方列强污蔑我国为“老大帝国”入手,说明中国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少年中国。本文所说的“国”,是理想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文章认为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官吏已经腐朽,希望寄托在中国少年身上,并且坚信中国少年必有志士,能使国家富强,雄立于地球。反映了作者渴望祖国繁荣昌盛的爱国思想和积极乐观的民族自信心。文章紧扣主题,运用排比句法,层层推进,逐次阐发,写得极有感情,极有气势。
②欧西:指欧美西方世界。
③恶(wū乌):叹词,犹“唉”,含有否定的意思。
④金字塔:古代埃及王墓,以石筑成,底面为四方形,侧面作三角形之方尖塔,望之状如“金”字,故译名“金字塔”。金字塔与下句“西伯利亚铁路”对举,取其古雅而无实用意。
⑤死海:湖名,一名咸海。因水中含盐量高,鱼类不生,故名。在约旦、以色列和巴基斯坦间。潴(zhū诸):聚积的水流。
⑥“浔阳”六句:用白居易《琵琶行》诗所写的故事。琵琶妇原是长安歌女(此处误为洛阳歌女),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离她经商而去。在浔阳江头的夜晚,枫叶瑟瑟,她回想往事,有不胜零落之感。浔阳江,在今九江市北,长江流经九江市的一段。
⑦“西宫”六句:就白居易《长恨歌》所咏唐玄宗与杨贵妃事,用元稹《行宫》“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诗意,谓安史之乱后,白头宫人忆及当年事,倍感凄凉。西宫,唐太极宫;南内,唐兴庆宫。李隆基自四川返京后,先居兴庆宫,后迁西宫。霓裳羽衣曲,本名《婆罗门》,源出印度,开元中传入中国。传说李隆基梦游月宫,听诸仙奏曲,默记其调,醒后令乐工谱成。
⑧“青门”四句:用汉初邵平故事。邵平在秦末为东陵侯。秦亡后,在长安东门外种瓜为生。(见《三辅黄图》)此句谓邵平回想当年的繁华,颇为感伤。青门,汉长安东门。孺人,古代大夫之妻称孺人,明、清两代七品官的妻子封孺人。珠履,用珠子装饰的鞋。杂遝(tà踏),杂乱。
⑨拿破仑:即拿破仑一世。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他于1804年为法国皇帝,曾称霸欧洲。1814年各国联军攻破巴黎,拿破仑被流放于厄尔巴岛。厄蔑:即厄尔巴岛,在意大利半岛和法国科西嘉岛之间。⑩阿剌飞:指埃及民族解放运动领袖阿拉比,曾率众推翻英、法殖民统治。1882年,英国侵略军进攻埃及,阿拉比领导军队抗击,战败被流放于锡兰。
(11)丰功伟烈:丰功伟绩。烈,功绩。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馀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12)抚髀(bì婢):《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裴注引《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刘)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髀,大腿。
(13)幽郁:深沉的忧郁。
(14)拏云:上干云霄之意。李贺《致酒行》诗:“少年心事当拏云。”
(15)回天:使天地倒转,喻改变局势。
(16)挟山超海:喻英雄壮举。《孟子·梁惠王上》:“挟泰山以超北海。”
(17)唐虞三代:指唐尧、虞舜和夏、商、周三代。
(18)郅(zhì至)治:至治,把国家治理得太平强盛。郅,极,至。
(19)十八省:清初全国共分十八个省。光绪末年增至二十三省,但人们习惯上仍称十八省。
(20)四百兆:即四亿,当时中国有四亿人口。
(12)注籍之奴:注入户籍的奴隶。这里指失去自由的人。
(22)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
(23)楚囚相对:喻遇到强敌,窘迫无计。《晋书·王导传》载,晋元帝时,国家动乱,中州人士纷纷避乱江左。“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周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视流涕。惟(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
(24)澌灭:消亡,消失。
(25)官支:五官、四肢。
(26)文、武、成、康:周朝初年的几代帝王。周文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成王、康王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强盛,史称“成康之治”。所以下句将其比作周朝的少年时代。
(27)幽、厉、桓、赧(nǎn蝻):指周幽王、厉王、桓王、赧王。幽王宠褒姒,废申后,申侯联合犬戎攻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周厉王暴虐,被流放于彘(今山西霍县)。周桓王时,东周王室衰落。周赧王死后不久,东周灭亡。(28)高、文、景、武:指汉初四代皇帝。汉高祖灭秦、楚,建立汉王朝。文帝、景帝发展生产,国家强盛,史称“文景之治”。武帝重武功,国力强盛。
(29)元、平、桓、灵:汉元帝、平帝、桓帝、灵帝。汉元帝时,西汉开始衰落;汉平帝死后不久,王莽篡国,西汉灭亡。桓帝、灵帝是东汉末年的两代帝王,其执政期间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为东汉灭亡种下了祸根。
(30)玛志尼(1805-1872):意大利爱国者。罗马帝国灭亡后,意大利受奥地利帝国奴役,玛志尼创立“少年意大利党”,创办《少年意大利报》,发动和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完成意大利的独立统一事业。他与同时的加里波的、喀富尔并称“意大利三杰”。下文“旧物”,指国家原有的基业。
(31)罗马亡后:罗马帝国曾跨欧亚两洲,后分裂为二。西罗马亡于476年,东罗马亡于1453年。下文“土地隶于教皇,政权归于奥国”,是指1815年后,意大利分为几个邦国,其中罗马教皇国势力甚大,都受奥地利的控制。
(32)《能令公少年行》:龚自珍抒怀之诗,收入《定庵全集》,原意是说一个人不追求名利,放宽胸怀,就能长葆青春。这里取其长葆青春意。
(33)白折:清代科举应试的试卷之一。殿试取中进士后,还要进行朝考,以分别授予官职。朝考用白折,即用工整的楷书写在白纸制的折子上。
(34)手本:明清官场中下级晋见上级时用的名帖。
(35)唱诺(rě惹):古代的一种礼节。对人打恭作揖,口中出声,叫唱喏。诺,当作“喏”。下文“请安”,系清代问候的礼节,男子打千,即右膝微跪,隆重时,双膝跪地,呼“请某某安”。
(36)卿贰:卿是朝廷各部的长官,贰指副职。
(37)监司:清代通称各省布政使、按察使及各道道员为监司。
(38)五官不备:指五官功能不全。
(39)搓磨:磋磨,切磋琢磨。原是精益求精意,这里指磨去棱角、锋芒。
(40)红顶花翎:大官的帽饰。清代官员帽顶上顶珠的颜色、质料,标志着官阶的品级,一品官用红宝石顶珠。花翎,用孔雀翎做的帽饰,以翎眼多者为贵,五品以上用花翎,六品以下用蓝翎。
(41)中堂:明清时对大学士的称呼。明代大学士实际掌握宰相的权力,在内阁办公,中书居东、西两房,大学士居中,故称“中堂”。清代包括协办大学士均用此称。
(42)乌:何,哪里。
(43)三头两省:闽奥方言,三两个省。
(44)走无常:迷信说法,阴司用活人为鬼役,摄取后死者的魂。充当这种鬼差者,称走无常。
(45)僦(jiù就)屋:租赁房屋。
(46)庭庑(wǔ五):庭院走廊。
(47)脔(luán峦):切成小块的肉,这里用作动词,宰割之意。棰:棍杖。这里用作动词,捶打之意。
(48)其道大光:语出《周易·益》:“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光,广大,发扬。
(49)伏流:水流地下。《水经注·河水》:“河出昆仑,伏流地中万三千里。”
(50)鹰隼(sǔn笋):指鹰类猛禽。
(51)矞(yù玉)矞皇皇:形容艳丽。《太玄经·交》:“物登明堂,矞矞皇皇。”司马光集注引陆绩曰:“矞皇,休美貌。”
(52)干将:古剑名,后泛指宝剑。发硎(xíng刑):刀刃新磨。硎,磨刀石。
(53)有作其芒:发出光芒。
(54)“天戴”二句:是说少年中国如苍天之大,如地之广阔。
(55)八荒:八方荒远之地。《说苑·辨物》:“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
(56)岳武穆:岳飞,死后谥武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