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真是形象与小说里的形象相差多大?
一些人说小说里面的曹操过于奸诈了,实际中的曹操并没有那么奸诈,而且是一种性情中人,是这样的吗?...
一些人说小说里面的曹操过于奸诈了,实际中的曹操并没有那么奸诈,而且是一种性情中人,是这样的吗?
展开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首先给出对于曹操最中肯的定位:奸雄。
关于曹操,许多我们口口相传的故事都是真的吗?并不是。
奸雄,即“奸”和“雄”两者兼备,这是他的两个特征。对于曹操的身份,历史上众说纷纭:反贼,奸贼,英雄,奸雄,政治家,诗人。。。这里要先提到的一点是:在中国历史上,很多人对于魏蜀吴三国时期的支持倾向都是依据“正统”来划分的。那样的话,自然就是太多人支持“刘皇叔”,而贬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了。但是现在,我们能够以更客观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一再地以“汉室正统”为标准来对其进行衡量。
曹操这个人物的形象实在太多面化了,接下来我就选择从两个方面来对其“奸”和“雄”做一个描述:诗人,政治家。
作为诗人: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观沧海》的豪迈,绝对不是一个只会以阴谋奸计处于乱世之中的领袖所为。而曹操自攻颍川黄巾军起家,能够成为三国群雄的翘楚,俯视天下英豪,如果没有过人的气度和胆识,怎么能够立于王者之地?
鲁迅先生曾经在《魏晋风度与文章及药与酒之关系》中提到:“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我虽然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能够被鲁迅先生所“佩服”,那想必是在才华、头脑、作为等诸多方面被认可的人,曹操就是其中一个。
作为政治家:大家都听说过“杨修之死”,在小说中,杨修之死被认为是曹操嫉妒杨修的聪明头脑,下令杀死这个炫耀的人。这在后世流传的故事中,便是对曹操“奸诈狡猾,不能容人”的一个有力论据。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曹操手下名士如云,如果真要因为嫉贤妒能就杀人,那曹操手下还能有人吗?曹操是因为政治因素才杀死杨修的。原因很多,这里列举一个最重要的方面。
曹操认为在夺嫡之争中杨修表现太差。杨修是支持曹植的阵营。在曹操的子嗣中,曹丕和曹植在夺嫡之争中竞争地最为激烈。《三国志》中有一个故事。曹丕当时处于夺嫡之中,凡事要小心谨慎,不能被人察觉。为了与谋士吴质商讨策略,用车上载着筐,里面装着吴质运进自己的府邸。杨修发现之后,告诉了曹操,曹操将信将疑,但是来不及验证。第二天,又发现同样的车载着筐运往曹丕的府邸,这一次杨修不能放过机会,曹操派人前去查看,发现里面只是布料。原来是曹丕得知杨修向曹操汇报,情急之下问吴质如何应对,吴质说:“不用怕,明天在筐中装上绢布,杨修明天一定会再向主公(曹操)汇报,让他验证发现里面只是布料,就是他们受罪了。”
在夺嫡之争汇总,曹丕渐渐占据了优势,而曹植处于下风,曹操对其也就相对疏远了,而杨修不懂得变通,始终支持曹植,违背曹操的意愿。曹操作为杰出的政治人才,当然不会让自己死后,子嗣因为继承之事大打出手针锋相对的局面出现,所以必定要在自己再世时决定下一任继承者。而如果还有其他世子有着其他强大的势力,那必然会造成兄弟反目。基于这一点,曹操杀死杨修之类的顽固党羽,确实有必要。
我们可以说,在政治、军事亦或是为人品性等方面,曹操确实不少“奸诈狡猾”。但身处乱世又身居万人之上,一举一动,一思一行都将会改变太多人的命运。这样的“奸”,难道不也是大势所迫吗?
现在我们所能够见到的历史人物,会越来越立体化,客观化,从文学作品中脱离出来的人物形象,我们能够在史书中找到较为真实可信的一面。
曹操作为魏国开国之人,其才华,政治手段和军事才能都是百年一遇。故东汉末年著名品评家许勋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关于曹操,许多我们口口相传的故事都是真的吗?并不是。
奸雄,即“奸”和“雄”两者兼备,这是他的两个特征。对于曹操的身份,历史上众说纷纭:反贼,奸贼,英雄,奸雄,政治家,诗人。。。这里要先提到的一点是:在中国历史上,很多人对于魏蜀吴三国时期的支持倾向都是依据“正统”来划分的。那样的话,自然就是太多人支持“刘皇叔”,而贬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了。但是现在,我们能够以更客观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一再地以“汉室正统”为标准来对其进行衡量。
曹操这个人物的形象实在太多面化了,接下来我就选择从两个方面来对其“奸”和“雄”做一个描述:诗人,政治家。
作为诗人: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观沧海》的豪迈,绝对不是一个只会以阴谋奸计处于乱世之中的领袖所为。而曹操自攻颍川黄巾军起家,能够成为三国群雄的翘楚,俯视天下英豪,如果没有过人的气度和胆识,怎么能够立于王者之地?
鲁迅先生曾经在《魏晋风度与文章及药与酒之关系》中提到:“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我虽然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能够被鲁迅先生所“佩服”,那想必是在才华、头脑、作为等诸多方面被认可的人,曹操就是其中一个。
作为政治家:大家都听说过“杨修之死”,在小说中,杨修之死被认为是曹操嫉妒杨修的聪明头脑,下令杀死这个炫耀的人。这在后世流传的故事中,便是对曹操“奸诈狡猾,不能容人”的一个有力论据。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曹操手下名士如云,如果真要因为嫉贤妒能就杀人,那曹操手下还能有人吗?曹操是因为政治因素才杀死杨修的。原因很多,这里列举一个最重要的方面。
曹操认为在夺嫡之争中杨修表现太差。杨修是支持曹植的阵营。在曹操的子嗣中,曹丕和曹植在夺嫡之争中竞争地最为激烈。《三国志》中有一个故事。曹丕当时处于夺嫡之中,凡事要小心谨慎,不能被人察觉。为了与谋士吴质商讨策略,用车上载着筐,里面装着吴质运进自己的府邸。杨修发现之后,告诉了曹操,曹操将信将疑,但是来不及验证。第二天,又发现同样的车载着筐运往曹丕的府邸,这一次杨修不能放过机会,曹操派人前去查看,发现里面只是布料。原来是曹丕得知杨修向曹操汇报,情急之下问吴质如何应对,吴质说:“不用怕,明天在筐中装上绢布,杨修明天一定会再向主公(曹操)汇报,让他验证发现里面只是布料,就是他们受罪了。”
在夺嫡之争汇总,曹丕渐渐占据了优势,而曹植处于下风,曹操对其也就相对疏远了,而杨修不懂得变通,始终支持曹植,违背曹操的意愿。曹操作为杰出的政治人才,当然不会让自己死后,子嗣因为继承之事大打出手针锋相对的局面出现,所以必定要在自己再世时决定下一任继承者。而如果还有其他世子有着其他强大的势力,那必然会造成兄弟反目。基于这一点,曹操杀死杨修之类的顽固党羽,确实有必要。
我们可以说,在政治、军事亦或是为人品性等方面,曹操确实不少“奸诈狡猾”。但身处乱世又身居万人之上,一举一动,一思一行都将会改变太多人的命运。这样的“奸”,难道不也是大势所迫吗?
现在我们所能够见到的历史人物,会越来越立体化,客观化,从文学作品中脱离出来的人物形象,我们能够在史书中找到较为真实可信的一面。
曹操作为魏国开国之人,其才华,政治手段和军事才能都是百年一遇。故东汉末年著名品评家许勋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