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大司马官职大还是大将军官职大?
三国时期的大司马官职最高,大将军次之,太尉末之。大司马是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汉末位在三公之上。 魏晋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大将军是在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三国官制基本沿袭了东汉官制,魏国在三公之上另设大司马,为上公,第一品,位在大将军之上,一般由大将军升迁而来。
在三国时魏国曹丕征东吴,以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魏明帝曹睿即位,曹休进封长平侯。升为大司马,仍然都督扬州。蜀汉的大司马位在大将军之上,如诸葛亮的接班人蒋琬。吴国设有大司马和左大司马、右大司马,位在上大将军之上,一般由大将军或者上大将军升迁而来。
扩展资料:
东汉的大将军原位在三公下,到汉和帝时窦宪出任大将军,由于权势太大,朝廷震动,联合奏请以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三国时大都继承了东汉的体制,但曹魏青龙元年司马懿曾由大将军转职为太尉,并非升迁。后来司马师任大将军时由于其叔父司马孚是太尉,曾改大将军在太尉下。孙吴有上大将军与大将军并设。
四征、四镇、四平、四安等将军资深者也在将军前加大字,如征西大将军、安东大将军,但位次不变。三国时,大臣秉政,多加以“大将军”之号,最高军职,三军最高统帅,夏侯惇、姜维、朱然都曾任此职。也有给劳苦功高的功臣追封大将军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司马
一般来说,一个大司马的等级高于一个大将军。首先,与大司马相比,大将是一个非常熟悉的位置。在许多人眼里,将军已经是军事将领的最高职务。例如,在三代西汉以前,卫青、霍光等将领在军事将领中几乎是没有人可以和他们比较。特别是,霍光在汉代汉武帝之后协助汉昭帝,废除上官桀扶持刘旦的阴谋,废除汉昭帝死后的刘贺,扶持汉宣帝继位,可以说权利已经相当的大了。然而,在三国时期,将军并不是最高级别的军官。
就大司马而言,魏、蜀、吴三国的等级都比将军高。就曹魏而言,在三位高官之上,又有一位大司马,那就是更高一层的官。《三国志》中记载:“魏大司马是一个掌管军事的,等级在将军之上,而曹仁、曹休、曹真等之三人都是三位将军,他们最后一个官方职位是大司马,也就是说,三位将军的大司马都从大将军的基础上提拔上来的。换句话说,大司马比大将军更重要。至于三国最弱的蜀汉,大司马的官位也是高于大将。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诸葛亮获得蜀汉政权后,蜀汉无人担任将军。根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吴国有大司马、左大司马、右大司马。如吕岱、施绩、陆抗、丁奉、朱然。因此,对于吴国将领来说,大司马、左大司马和右大司马成为最高的官职。大司马,左大司马,右大司马在下一级,就是上将军的位置。
例如,在以陵之战中打败刘备的陆逊,后来被孙权封为上将军。在东吴,将军的官职和地位,也是在上将军之下,例如,诸葛亮的兄弟诸葛瑾,被孙权作为大将军这个职位。一般来说,在魏国、蜀国和吴国,大司马比大将军等级要高。
蜀汉的大司马位在大将军之上,如诸葛亮的接班人蒋琬。
吴国设有大司马和左大司马、右大司马,位在上大将军之上,一般由大将军或者上大将军升迁而来。如吕岱、施绩、陆抗、丁奉、朱然、全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