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区是在几环内?
南部在北二环马路的中心线,北部在北六环附近。
海淀区位于北京城区和近郊区的西部和西北部,与朝阳区、西城区、宣武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和昌平区接壤,介于北纬39°53′—40°09′,东经116°03′—116°23′之间。区域面积为426平方千米,约占北京市总面积的2.53%。辖区呈不规则平行四边形,东、西两边长于南、北两边。东极点河北村与西极点阳台山相距约29千米,北极点双塔村与南极点吴家场相距约30千米。
拓展资料
海淀区大地构造上处于阴山东西复杂构造带南缘、祁吕一贺兰山字形构造东翼反射弧与新华夏构造带交接部位,西部山区为北京西山隆起带,东部平原为北京平原沉降带,地质构造发育、构造形迹复杂,岩浆活动频繁。
海淀地区除缺失太古界、震旦亚界、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白垩系地层外,其余从寒武系到第四系地层均有分布,岩性较齐全,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类均有出露。
北京海淀区在三环,四环,五环,六环都有。
北京,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所在地,也是中部战区司令部驻地。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邻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拓展资料:
海淀区隶属北京市,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部,东与西城、朝阳区相邻,南与宣武、丰台区毗连,西与石景山、门头沟区交界,北与昌平县接壤,是北京市的城八区之一,是中央国家机关、部队领导机关、科研院校比较集中的地区。
历史上(1949年7月以前)海淀区辖地(简称“海淀地区”)没有设置单独的行政建制,而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域。北京和平解放以后不久,1949年7月,在海淀地区正式设置单一行政区域,称“北平市第十六区”。后两次更名,于1952年9月1日命名为“海淀区”。
海淀区属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面积4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9.3万人(2016年末),辖22个街道、7个乡镇。
海淀区在西直门-新街口豁口处与二环路(德胜门西大街)相邻,北三环西段、西三环北段和中段、北四环西段、西四环北段和中段都在海淀区内,五环路西北部分也在该区。
拓展资料:
海淀区因区政府驻地海淀镇而得名。
海淀区隶属北京市,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部,东与西城、朝阳区相邻,南与宣武、丰台区毗连,西与石景山、门头沟区交界,北与昌平县接壤,是北京市的城八区之一,是中央国家机关、部队领导机关、科研院校比较集中的地区。
古代,海淀镇是一片浅湖区,当地人称之为“海淀”。在湖边逐渐形成居民聚落,亦以“海淀”命名。“海淀”在历史文献中亦称为“海甸”、“海店”,史料记载最早见于元初王恽所撰《中堂事记》。
截至2016年底,海淀区下辖22个街道:
万寿路街道、羊坊店街道、甘家口街道、八里庄街道、紫竹院街道、北下关街道、北太平庄街道、海淀街道、中关村街道、学院路街道、清河街道、青龙桥街道、香山街道、西三旗街道、马连洼街道、花园路街道、田村路街道、上地街道、曙光街道、燕园街道、清华园街道、永定路街道
7个镇:
四季青镇、东升镇、海淀镇、西北旺镇、温泉镇、苏家坨镇、上庄镇
570个社区,84个行政村
参考资料:
海淀区在三、四、五、六环上。
截止2016年末,海淀区共有各级市政道路3148条,道路总长1510.3千米,其中快速路97.4千米,占6%;主干路157.2千米,占10%;次干路575.1千米,占38%;支路680.5千米,占46%。北京三、四、五、六环路和地铁1、4、10、13号线贯穿海淀区境。
扩展资料:
海淀区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共有55个,是北京市民族成分最多的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为满族和回族。
2016年末,海淀区常住人口359.3万人,同比2015年下降10.1万人,增长-2.7% 。其中,常住外来人口139.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8%。常住人口出生率8.40‰,死亡率4.22‰,自然增长率4.18‰。常住人口密度为8341人/平方千米,减少235人。年末户籍人口240.2万人,增加0.7万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