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账务处理
1、确认利息:
借: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双面)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与购入时相反)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2、收本、息:
A、分次付息,到期还本: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B、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借:银行存款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每期利息×期数)
3、中途处置:出售所得价款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利息调整(可借可贷)
——应计利息
投资收益(可借可贷)
扩展资料
后续计量的总原则: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
1.所谓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①通俗理解,就是使持有至到期投资未来的现金流入等于现在的现金流出的折现率,类比于财务成本管理中的“内含报酬率”的概念。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初始确认时,应当计算确定其实际利率。实际利率一旦确认,在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存续期内保持不变。有时我们使用“内插法”确定实际利率。
参考资料
2017-06-28 · 学会计 有方法
(1)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取得:
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该投资的面值,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科目,按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2)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如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持有至到期投资如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应收未收利息应通过“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科目核算。
(3)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处置:
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或借记)、应计利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1、持有至到期投资共有三个明细科目,如下所示: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应计利息
——利息调整
2、初始计量的总原则:
①按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入账金额,也就是付出的购买债券的价款和相关的交易费用之和。正因为初始入账金额和债券的面值不一致,所以需要“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进行调整。
②付出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或者“应收利息”。
3、结合分录明确一下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贷:银行存款(注意:交易费用)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可借可贷)
扩展资料:
“成本”科目核算的是持有至到期投资也就是债券的面值,也就是票面金额。票面金额是多少,“成本”科目就核算多少。
“应计利息”科目主要用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因为平时不付息,但是期末要进行计提,所以放在“应计利息”明细科目里。对于分次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我们用“应收利息”这个一级科目进行核算。
“利息调整”科目是一个倒挤科目,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
(1)初始计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面值)
——利息调整 (差额,或贷记)
应收利息(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 (实际支付的金额)
(2)后续计量:
1)资产负债表日,计提债券利息:
①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
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这里可以将期初摊余成本理解为本金,而每期的现金流入可以理解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其中“现金流入-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本期收回的本金。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因为是一次还本付息,所以此时的现金流入为0,则实际利息增加期末摊余成本。
③发生减值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账面价值-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的价值已经恢复,且客观上与确认减值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原已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转回,计入当期损益: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2)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价款)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账面余额)
——利息调整(账面余额)(或借记)
——应计利息(账面余额)
投资收益(差额,或借记)
(3)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转换: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债券面值)
——公允价值变动(公允价值与债券面值的差额,或贷记)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债券面值)
——利息调整(该明细而科目余额,或借记)
——应计利息(或借记)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或借记)
(注:上述贷方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应当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借:资本公积——其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因为这个是溢价购入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年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8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000
贷:银行存款 84000
借:应收利息 9600
贷:投资收益 645.6 倒挤出来的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8954.4 84000*10.66%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84000-645.6=83354.4
第二年的基本上跟这个差不多,你就照着这种思路应该能算出来
需要记住的是第一年年末的摊余成本是第一年年初的摊余成本,然后依次类推。
应收利息=名义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利息收入=实际利息=年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本期利息调整摊销额=名义利息-实际利息
年末摊余成本=年初摊余成本-本期利息调整摊销额
亲,给分哦,我打得很幸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