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如何教育(男孩)
孩子有如下特点:1、发育比较慢,又瘦又矮。2、生性有些胆小。3、围棋下的很好,四年级以下无对手。4、运动基因不错,但是晕车。5、很聪明,如果肯学,一点就透,智商很高。6、...
孩子有如下特点:
1、发育比较慢,又瘦又矮。
2、生性有些胆小。
3、围棋下的很好,四年级以下无对手。
4、运动基因不错,但是晕车。
5、很聪明,如果肯学,一点就透,智商很高。
6、上课从不听讲,小动作特多,特别招老师烦。
7、学习浮躁、做题马虎、平时丢三落四。
8、忘性挺大,背完的东西很快就忘。
9、迷恋玩游戏,水平相对同龄小朋友高出很多。
10、给的零花钱一分攒不下,两天花光,(20元/月)全部用于吃零食。
11、每周坚持上书法课,写出的字很难看,如果父亲拿教棍站在后面强令,会写出很漂亮的字。
12、与男同学相处喜欢撩闲,然后挨揍。
13、喜欢与女同学相处,而且态度很温柔。
这样的孩子该如何教育,采用什么方法,求高手指点。 展开
1、发育比较慢,又瘦又矮。
2、生性有些胆小。
3、围棋下的很好,四年级以下无对手。
4、运动基因不错,但是晕车。
5、很聪明,如果肯学,一点就透,智商很高。
6、上课从不听讲,小动作特多,特别招老师烦。
7、学习浮躁、做题马虎、平时丢三落四。
8、忘性挺大,背完的东西很快就忘。
9、迷恋玩游戏,水平相对同龄小朋友高出很多。
10、给的零花钱一分攒不下,两天花光,(20元/月)全部用于吃零食。
11、每周坚持上书法课,写出的字很难看,如果父亲拿教棍站在后面强令,会写出很漂亮的字。
12、与男同学相处喜欢撩闲,然后挨揍。
13、喜欢与女同学相处,而且态度很温柔。
这样的孩子该如何教育,采用什么方法,求高手指点。 展开
2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多与其谈谈心什么的,然后从中了解些他的事情凡事只要从不伤害孩子心灵为前提就好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从习惯入手,和老师沟通,在学校老师多鼓励,在家家长配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啥个意思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的教育观,是每个家长具有全面而长远的素质教育意识,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家庭充分认识到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一旦当它与孩子的学业发生矛盾时,这个重心又发生了位移。
调查表明,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才,但是这种成才观念经常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许多家长看来,人才就是掌握高深学问的专家学者,从而忽视了在各行各业中数以亿计的有道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还是忽视精神软件方面。一些家长舍得给孩子买钢琴和电脑,但却不愿花钱学习教育的方法和思想,以加强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因为,家长必须先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如: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目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许多是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对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会,造成失足。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二)家长尤其是母亲要不断充电:
周末、假日,街头经常能看到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不辞劳苦地伴送孩子去参加各种辅导班,使孩子们能够从校园之外多渠道获取知识,助他们一臂之力。但是,有的家长整天督促孩子念书答题,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有的家长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想到自己也需要进修、充电。事实上,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在为人处事方面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无止境的漫长道路上照样有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而且这种教育远比课堂教育来得重要。
家长自身不断加压充电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学习的过程是再社会化的过程,是自我充实、完善的过程,是沟通、影响、感染孩子的过程。作为孩子,在家长的学习推动下,更加倍于自身的学习。母亲对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但作为母亲在认识上往往只关注孩子的成长,忽视母亲自身的需要和发展,把孩子作为生活的全部或生命的延续,从而造成自身的发展和兴趣爱好受到制约,情感体验遭忽视,视野变狭窄。调查情况表明,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母亲,且,孩子在家里与母亲的关系较为亲
(三)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许多家长利用双休日为孩子请家教、报补习班,让孩子在这两天内大补特补功课,使孩子比平时更忙、更累。专家建议,每周为学习差的孩子补上两小时的功课,使其对薄弱的学科不致掉队是有必要的,但大部分时间还是要让孩子自行安排。如果家长自觉不自觉地将孩子禁锢于文化学习的小天地里,在一定程度上就抑制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家长应是儿童的第一任心理辅导老师,要密切关注孩子心理的任何细微变化,从孩子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否则只会事倍功半。密,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因此,母亲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1.孩子的学习生活环境。
我曾教过这样两个孩子:
这两个孩子是好朋友,他们住在同一幢楼内,每天都一起上下学。但这两个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却截然不同,其中一个孩子聪明伶俐,上课时总能与我进行积极的互动;但另一个孩子却总是浑浑噩噩,一付睡不醒的样子。也正因如此,不论是在智商方面,还是在学习成绩方面,第一个孩子总会比第二个孩子要强得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通过家访我才知道,第一个孩子的父母很和睦,他们正在努力地营造更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生活环境;然而第二个孩子的父母却矛盾重重,因为一点小事,他们常常就大打出手。
由这两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及其在学校的表现,我总结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成长环境对孩子智力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而很多国家的教育学家能过做试验也证明了这一结论。美国的教育学家表示,充满噪音的环境可以使孩子的发展出现障碍;法国教育学家们把这一理论具体到数字上,他们通过实验得出,噪音在55分贝时,孩子的理解错误率为4.3%,而噪声在60分贝以上时,孩子的理解错误率则上升到15%。
另外,还有教育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如果父母关系紧张,整日争吵不休,孩子享受不到父爱和母爱,在这种环境中,孩子体内的生长激素就会减少,从而会促使孩子身材矮小、智商低下。
所以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智力正常发展的先决条件。当然,家庭的和睦是最重要的,但家庭的温馨程度对孩子智力的发展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孩子房间里的颜色也会对他们的智力有所影响。
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淡蓝色、黄绿色以及橙黄色能他们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而黑色、褐色、白色却可以损害智力,降低智商。所以,家长可以在孩子的卧室或书房悬挂一些淡蓝色背景的挂画或条幅,这不但有利于孩子的学习,而且对提高孩子的智商也有一定的帮助。
2.家长的教育方式。
孩子入学之后,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转身了学习方面。于是,我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教育场景:
孩子下学回家后,家长马上对孩子说:“快去做作业!”
孩子正在投入地搭积木,家长皱着眉头对孩子说:“别再玩这些小孩子玩的游戏了,快去做作业!”
……
我们都知道,一二年级的孩子正处于爱玩的年龄,如果家长总是强迫着他们去学习,即使他们真的服从了家长的权威,做到了书桌前,他们的心思也不会在学习上。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还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学习真的是一件无聊而又辛苦的事情。在这种状态下,孩子的智力不但得不到开发,而且很容易就会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
教育这些一二年级的孩子,家长必须懂得他们的需求,这样才能引导他们去主动学习,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
开家长会时,我常常会给那些一二年级孩子的家长提出这样的建议:
(1)孩子放学回家后,先别急于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可以先让孩子讲一讲那些发生在学校里的有意思的事情。这不仅可以缓解孩子在学校学习的压力,而且还可以使孩子的情绪处于兴奋或愉悦的状态。科学研究表明,当孩子的情绪处于兴奋和愉悦状态时,不管是学习还是玩,这都将有利于他们智力的发展。
(2)孩子回家之后,家长不要急于强迫孩子去学习,可以这样问孩子:“你是想先玩一会儿,还是想先学习?”我们都知道,这些一二年级的孩子正处于爱玩的年龄,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会选择先玩一会儿。
其实,让孩子先玩后学习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方法,一方面它满足了孩子爱玩的天性;另一方面它还有利于孩子自制力的发展。我们都知道,这些一二年级孩子的自制力是很差的,如果家长不提醒他们,他们很有可能就会不停地玩而忘掉学习。所以,家长让孩子先玩后学习,这既是在满足他们的天性,又是在巧妙地提醒他们不要忘记学习。
3.家长所掌握的家教知识。
因为教师这一职业的缘故,我总是不可避免地要与学生的家长接触。在与家长们接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有一种很明确的感受:家长所掌握的家教知识,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在与家长接触的过程中,我在心中常常会把家长们分为两类:一类是走在孩子成长脚步前面的家长;另一类总是惧怕孩子成长的家长。
所谓走在孩子成长脚步前面的家长,常常是指那些注重学习的家长。孩子每进入一个新的成长阶段,例如出生、进入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都会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得家教知识,了解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以及在这一阶段孩子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样,他们就能对孩子的成长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能够从容地面对孩子的成长了。说实话,我从内心里敬佩这些家长,因为从对孩子的成长负责的角度来讲,他们才算是最称职的家长。
所谓总是惧怕孩子成长的家长,常常是指那些跟不上孩子成长脚步的那些家长。这些家长不是提前去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而是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他们才去焦急地应对孩子的成长。所以,他们常常抱怨孩子所出现的问题,他们惧怕孩子的成长。因为他们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所以他们常常错过孩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是一位称职的家长,都希望把孩子智力的潜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那么,对于一二年级孩子来说,家长应该掌握哪些知识,才能成为走在孩子成长脚步前面的家长,才能把孩子智力的潜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呢?
具体来讲,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教孩子正确使用筷子。孩子入学之后,大多数家长都会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却极少注意孩子如何握筷子,殊不知,这二者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
很多心理学家都表示,孩子能否正确使用筷子,对其智力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因为心灵与手巧是互动的,经常活动手指能够促进智力的发展。另外,两根筷子配合着夹东西,也可以促进孩子思维与动作的协调,以及训练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程度。
虽然一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但在他们之中仍然存在一部分孩子吃饭时依赖勺子,或者不会正确地使用筷子等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孩子智力的发展,家长一定要教孩子学会正确地使用筷子和方法及知识。
(2)左右脑的开发。
一本生物学著作中这样形象地描述左右脑的功能:
人类的大脑就是一个司令部,里面同时有两个司令员,左脑司令员操控语言和逻辑,是记忆脑;右脑司令员掌握音乐、图像、阅读等,是创作脑。
其实,一个人左右脑的开发程度,往往就代表着这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所以,在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开发孩子的左右脑。例如,改变孩子的床在房间的位置,或者让孩子不断改变睡觉的姿势,这样可以使孩子大脑的左右半球都得到锻炼,从而使他们的左右脑均衡发展。
(3)不要有意纠正“左撇子”。
快到上学的年龄,孩子开始握笔学习写字。但当家长发现孩子使用左手握笔时,都会严厉地指出孩子的错误:“用右手写字!用左手写字是‘左撇子’!”
其实,心理学家表示,家长不应该硬性纠正孩子使用左手的习惯。因为大多数 “左撇子”都是天生,这是孩子维持肢体协调性的一种需要。如果家长刻意让孩子变成“右撇子”,这很容易破坏孩子肢体的协调性,从而使孩子陷入认知混淆状态。心理学家还表示,对于那些性格较为敏感的孩子来说,家长的这种强行纠正很可能就会转化为孩子的心理压力,从而引发孩子的口吃问题。
所以,孩子习惯于使用哪只手,家长一定要顺其自然,这样才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才更有利于他们智力的开发。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在一二年级,家长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开发孩子的智力:
方法一:引导孩子“玩”出名堂——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大多数的孩子天生爱玩,由于刚刚从幼儿园的环境走过,所以大多数一二年级的孩子都没有办法从“玩”的状态,完全到渡到“学习”的状态中来。所以,在很多时候,这些孩子常常会表现得很“贪玩”。但家长们先不要抱怨,“玩”也是有一定学问的,如果家长引导孩子注重“玩”的技巧,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智力就能得到提升。
我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俄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塞德兹小时候,父亲曾拿回一些旧的眼镜片给他玩,里面有近视镜片和老花镜片。小塞德兹玩得不矣乐乎,因为他对新奇的事物一和都很感兴趣。
小塞德兹拿着这些镜片,放在眼前看来看去,不一会儿,他就感觉晕乎乎的。他又开始尝试把镜片放在离眼睛远一点的地方观察,结果发现透过这些镜片,物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后来,他又尝试将两个镜片叠在一起观察,当他一手拿着近视镜片,一手拿着老花镜片,一前一后地放在眼睛前面观察时,他突然发现远处教堂大楼上面的尖塔竟“出现”在他的眼前!
这一发现让小塞德兹惊奇不已,他大叫起来:“爸爸,快来看哪,教堂上的尖塔!尖塔!”
就这样,小赛德兹在爸爸的引导和帮助下,开始逐步了解望远镜的原理,并亲自动手制作了一架简易望远镜。
读完这个故事,我们能说小塞德兹天生就聪明吗?能说他天生就智商高吗?
当然不能。后来小塞德兹的智商之所以会比一般人的智商高,这完全要归功于他的父亲对他的教育。就连塞德兹博士本人也这样认为,他曾多次在自己的作品里告诉所有的父母:在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
是的,对于这些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玩就是学习,玩也能“玩”出名堂。就像上述事例中的小塞德兹,如果不是在游戏之中,如果爸爸仅仅是干巴巴地给他讲望远镜的原理,小塞德兹很可能对这些知识根本就提不起兴趣,更不可能自己制作出简易望远镜。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是小塞德兹在玩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以及父亲正确的引导,才促使他有了这一重大发现。也正是因为他具备在“玩中学习”的能力,所以他的智商才会比平常人高。
其实,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常常能够接触到那些聪明而且爱玩的孩子,他们能够自己制作简易喷水手枪;他们常常会想到很多“妙招”来耍老师、欺负同学……但他们在学习方面却常常表现得无能为力。用家长们的话说就是,这些孩子聪明是很聪明,但就是不把聪明用在正道了。
那么,家长如何才能让孩子把聪明用在正道了,或者说,家长应该如何才能让孩子们“玩”出名堂?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保持强烈的好奇心。
在与孩子们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那些表现得非常聪明的孩子大多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例如,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曾这样给我讲述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去散步,回来时已经有些晚上,路上的行人也渐渐稀少了。虽然爸爸在我身边,但我还是有些害怕。忽然,我发现自己的身边有很多个影子,是不是有人跟踪我们,我猛地回过头去,发现后面没有人,四周也没有人。我很纳闷,每个人只有一个影子,但这些多出来的影子是从哪来的呢?
我和爸爸安全到家了,这时我再观察,发现我确实只有一个影子,我更迷惑了。躺在床上,我一直睡不着,于是我只得起来查阅我的宝贝书——《十万个为什么》。
终于,在这本宝贝书中,我找到了答案。原来,当人走在路灯下时,因为多个路灯是从不同角度照在人身上,所以人才会产生多个影子。与此同时,我还了解了一些光的反射和折射原因。心中的疑问解答了,这个我可以安安稳稳地睡个好觉了。
很多一二年级的家长常这样问我:“为什么同在一个班级,有些孩子知识面很宽广,而有些却只懂得课堂知识呢?”每当这时,我都会告诉这些家长们,那是孩子的好奇不同。就拿上述事例中的情况来说,也许大多数的孩子不会发现自己在路灯下去出现多个影子;也许有些孩子也发现了,虽然他们不懂其中的道理,但这并没有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也许有些孩子也好奇了,但没有搞清楚这下问题之前,他们就已经把这个问题忘掉了……总之,我们可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些孩子没有好奇心,或者好奇心不强,才促使他们失掉了很开阔知识面的好机会。
所以,要想让孩子拥有广博的知识,要想激发孩子智力的潜能,家长首先应该让孩子保持强烈的好奇心。
曾听一位同事这样说过,当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或看到不明白的现象时,如果他们出现“心里痒痒”的感觉,这说明他们具备了强烈的好奇心。就像上述事例中的孩子,当心中的疑问得到解答时,他会吃不香饭、睡不着觉,这就说明他的好奇心很强烈。所以,对于家长来说,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其实就是培养孩子“心里痒痒”的那种感觉。
具体来讲,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耐心倾听孩子的问题。
虽然一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在很多时候,他们仍然会产生很多疑问,例如,为什么人不能像动物那样吃草;眼泪是怎样产生的;人的身体里是否有一个血袋……
面对孩子这些有些幼稚的问题,很多家长常常会表现得不耐烦,或者随便给出一个答案来应付孩子。我们知道,一二年级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萌芽了,他们有了一定的自尊心,家长这种不耐烦的态度常常会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所以,即使下次再遇到不懂的或者好奇的事情,他们也不愿意再向父母提问。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绝大多数孩子的好奇心都是被家长寻种不耐烦的态度所扼杀的。
所以,不管所问的问题多么幼稚,也不管当时家长正在忙些什么,家长都应该用耐心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提问。
2.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
生活中,还存在这样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提问总是表现得很热情,总是迫不及待地回答孩子的提问。但需要家长们注意的是,孩子好奇心的成长需要思考的空间。如果家长动不动就把答案仍给孩子,这只会使孩子的思想变得懒惰,从而使好奇心一点点减弱。
所以,当孩子再向你提问问题时,你不妨先与孩子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引导孩子自己去探索,最后再给出他正确答案。其实家长在与孩子讨论,及其引导孩子自己去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就是继续激发孩子好奇心的一个过程。
3.多演示,少说教。
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刚刚学了有关“风”的一些知识,但他好像觉得还是很难把握那些风力和风向。当他把自己的这一感觉告诉爸爸时,爸爸没有给他讲那些有关风的原理,而是带他一起去放风筝。
在放风筝的过程中,爸爸还是没有给孩子讲那些大道理,而是不断地再告诉孩子如何才能把风筝放得又高又稳。没想到,回到家后,孩子却这样对爸爸说:“爸爸,我今天真实地感觉到了风,我知道如何利用风力和风向来放风筝了。”
一二年级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家长直接给孩子讲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原理或规律,他们很有可能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原理和规律。而且即使他们当时理解了,由于这些原理和规律在生活中不太常用,他们会很快忘记这些原理和规律。所以,家长这种单纯地讲述大道理的做法,其实就对孩子好奇心的一种无形打击。
但上述案例中那位家长的做法就很科学,他没有给孩子讲述那些不易理解的原理,而是通过放风筝做实验的方式,让孩子去接触真实的风,并在这种玩的过程中,让孩子自己去摸索和发现有关风的一些知识。其实,家长给孩子讲解如何放好风筝的过程,其实就是用通俗和孩子感兴趣的方式,让孩子去了解有关风力和风向的一些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孩子所掌握的知识是牢固的,而且由于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就能巧妙地掌握知识,所以,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
方法二:引导孩子科学用脑——开发孩子的左右脑
孩子的智力开发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就是对孩子左右脑的一种开发。
人们常常习惯于用孩子的学习成绩来衡量他们的智力水平。的确,学习成绩也是孩子智力水平的一个很重要表现。但作为老师,我不得不提醒家长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孩子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却一直没能涌现出诺贝尔奖获得者呢?或者这样说,为什么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多是外国人呢?
很多教育学家都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是学校的教育方式让中国的孩子仅仅使用一半的大脑来思考。例如,中国的学校教育一直在这样提倡:
老师一个人讲,孩子们只许听,不许说;
只注重孩子记住了多少知识,而不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
……
其实,这种教育模式是在扼杀孩子们的右脑。面对在中国的学校教育中走出的孩子,很多教育学家对其下了这样一个结论:孩子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右脑越闲置!虽然这一观点有些偏激,但它却一眼见血地指出了中国学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这两个半球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的,左脑最大的特征在于具有语言中枢,掌管说话、作文、逻辑、判断等;右脑掌管图像、感觉,具有艺术鉴赏力、想像力、创造力等。
然而,中国的教育却仅仅停留在对孩子左脑的开发上,它只重视孩子在听课时是否表现得乖巧、只重视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只注重孩子成绩的好坏,却从来不考虑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创新意识等。
现在,我国的教育界已经意识到了我们这种教育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教育界也正在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改革,但这种大规模的改革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培养孩子科学用脑的任务又落在了家长的肩上。
那么,何谓“科学用脑”呢?
其实,“科学用脑”就是指,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的左右两脑同时都得到锻练和发展。使孩子的语言能力、逻辑能力、判断能力,以及想像力、创造力等都得到发展。
正确的教育观,是每个家长具有全面而长远的素质教育意识,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家庭充分认识到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一旦当它与孩子的学业发生矛盾时,这个重心又发生了位移。
调查表明,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才,但是这种成才观念经常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许多家长看来,人才就是掌握高深学问的专家学者,从而忽视了在各行各业中数以亿计的有道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还是忽视精神软件方面。一些家长舍得给孩子买钢琴和电脑,但却不愿花钱学习教育的方法和思想,以加强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因为,家长必须先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如: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目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许多是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对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会,造成失足。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二)家长尤其是母亲要不断充电:
周末、假日,街头经常能看到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不辞劳苦地伴送孩子去参加各种辅导班,使孩子们能够从校园之外多渠道获取知识,助他们一臂之力。但是,有的家长整天督促孩子念书答题,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有的家长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想到自己也需要进修、充电。事实上,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在为人处事方面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无止境的漫长道路上照样有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而且这种教育远比课堂教育来得重要。
家长自身不断加压充电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学习的过程是再社会化的过程,是自我充实、完善的过程,是沟通、影响、感染孩子的过程。作为孩子,在家长的学习推动下,更加倍于自身的学习。母亲对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但作为母亲在认识上往往只关注孩子的成长,忽视母亲自身的需要和发展,把孩子作为生活的全部或生命的延续,从而造成自身的发展和兴趣爱好受到制约,情感体验遭忽视,视野变狭窄。调查情况表明,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母亲,且,孩子在家里与母亲的关系较为亲
(三)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许多家长利用双休日为孩子请家教、报补习班,让孩子在这两天内大补特补功课,使孩子比平时更忙、更累。专家建议,每周为学习差的孩子补上两小时的功课,使其对薄弱的学科不致掉队是有必要的,但大部分时间还是要让孩子自行安排。如果家长自觉不自觉地将孩子禁锢于文化学习的小天地里,在一定程度上就抑制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家长应是儿童的第一任心理辅导老师,要密切关注孩子心理的任何细微变化,从孩子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否则只会事倍功半。密,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因此,母亲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1.孩子的学习生活环境。
我曾教过这样两个孩子:
这两个孩子是好朋友,他们住在同一幢楼内,每天都一起上下学。但这两个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却截然不同,其中一个孩子聪明伶俐,上课时总能与我进行积极的互动;但另一个孩子却总是浑浑噩噩,一付睡不醒的样子。也正因如此,不论是在智商方面,还是在学习成绩方面,第一个孩子总会比第二个孩子要强得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通过家访我才知道,第一个孩子的父母很和睦,他们正在努力地营造更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生活环境;然而第二个孩子的父母却矛盾重重,因为一点小事,他们常常就大打出手。
由这两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及其在学校的表现,我总结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成长环境对孩子智力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而很多国家的教育学家能过做试验也证明了这一结论。美国的教育学家表示,充满噪音的环境可以使孩子的发展出现障碍;法国教育学家们把这一理论具体到数字上,他们通过实验得出,噪音在55分贝时,孩子的理解错误率为4.3%,而噪声在60分贝以上时,孩子的理解错误率则上升到15%。
另外,还有教育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如果父母关系紧张,整日争吵不休,孩子享受不到父爱和母爱,在这种环境中,孩子体内的生长激素就会减少,从而会促使孩子身材矮小、智商低下。
所以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智力正常发展的先决条件。当然,家庭的和睦是最重要的,但家庭的温馨程度对孩子智力的发展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孩子房间里的颜色也会对他们的智力有所影响。
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淡蓝色、黄绿色以及橙黄色能他们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而黑色、褐色、白色却可以损害智力,降低智商。所以,家长可以在孩子的卧室或书房悬挂一些淡蓝色背景的挂画或条幅,这不但有利于孩子的学习,而且对提高孩子的智商也有一定的帮助。
2.家长的教育方式。
孩子入学之后,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转身了学习方面。于是,我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教育场景:
孩子下学回家后,家长马上对孩子说:“快去做作业!”
孩子正在投入地搭积木,家长皱着眉头对孩子说:“别再玩这些小孩子玩的游戏了,快去做作业!”
……
我们都知道,一二年级的孩子正处于爱玩的年龄,如果家长总是强迫着他们去学习,即使他们真的服从了家长的权威,做到了书桌前,他们的心思也不会在学习上。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还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学习真的是一件无聊而又辛苦的事情。在这种状态下,孩子的智力不但得不到开发,而且很容易就会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
教育这些一二年级的孩子,家长必须懂得他们的需求,这样才能引导他们去主动学习,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
开家长会时,我常常会给那些一二年级孩子的家长提出这样的建议:
(1)孩子放学回家后,先别急于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可以先让孩子讲一讲那些发生在学校里的有意思的事情。这不仅可以缓解孩子在学校学习的压力,而且还可以使孩子的情绪处于兴奋或愉悦的状态。科学研究表明,当孩子的情绪处于兴奋和愉悦状态时,不管是学习还是玩,这都将有利于他们智力的发展。
(2)孩子回家之后,家长不要急于强迫孩子去学习,可以这样问孩子:“你是想先玩一会儿,还是想先学习?”我们都知道,这些一二年级的孩子正处于爱玩的年龄,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会选择先玩一会儿。
其实,让孩子先玩后学习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方法,一方面它满足了孩子爱玩的天性;另一方面它还有利于孩子自制力的发展。我们都知道,这些一二年级孩子的自制力是很差的,如果家长不提醒他们,他们很有可能就会不停地玩而忘掉学习。所以,家长让孩子先玩后学习,这既是在满足他们的天性,又是在巧妙地提醒他们不要忘记学习。
3.家长所掌握的家教知识。
因为教师这一职业的缘故,我总是不可避免地要与学生的家长接触。在与家长们接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有一种很明确的感受:家长所掌握的家教知识,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在与家长接触的过程中,我在心中常常会把家长们分为两类:一类是走在孩子成长脚步前面的家长;另一类总是惧怕孩子成长的家长。
所谓走在孩子成长脚步前面的家长,常常是指那些注重学习的家长。孩子每进入一个新的成长阶段,例如出生、进入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都会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得家教知识,了解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以及在这一阶段孩子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样,他们就能对孩子的成长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能够从容地面对孩子的成长了。说实话,我从内心里敬佩这些家长,因为从对孩子的成长负责的角度来讲,他们才算是最称职的家长。
所谓总是惧怕孩子成长的家长,常常是指那些跟不上孩子成长脚步的那些家长。这些家长不是提前去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而是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他们才去焦急地应对孩子的成长。所以,他们常常抱怨孩子所出现的问题,他们惧怕孩子的成长。因为他们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所以他们常常错过孩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是一位称职的家长,都希望把孩子智力的潜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那么,对于一二年级孩子来说,家长应该掌握哪些知识,才能成为走在孩子成长脚步前面的家长,才能把孩子智力的潜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呢?
具体来讲,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教孩子正确使用筷子。孩子入学之后,大多数家长都会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却极少注意孩子如何握筷子,殊不知,这二者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
很多心理学家都表示,孩子能否正确使用筷子,对其智力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因为心灵与手巧是互动的,经常活动手指能够促进智力的发展。另外,两根筷子配合着夹东西,也可以促进孩子思维与动作的协调,以及训练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程度。
虽然一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但在他们之中仍然存在一部分孩子吃饭时依赖勺子,或者不会正确地使用筷子等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孩子智力的发展,家长一定要教孩子学会正确地使用筷子和方法及知识。
(2)左右脑的开发。
一本生物学著作中这样形象地描述左右脑的功能:
人类的大脑就是一个司令部,里面同时有两个司令员,左脑司令员操控语言和逻辑,是记忆脑;右脑司令员掌握音乐、图像、阅读等,是创作脑。
其实,一个人左右脑的开发程度,往往就代表着这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所以,在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开发孩子的左右脑。例如,改变孩子的床在房间的位置,或者让孩子不断改变睡觉的姿势,这样可以使孩子大脑的左右半球都得到锻炼,从而使他们的左右脑均衡发展。
(3)不要有意纠正“左撇子”。
快到上学的年龄,孩子开始握笔学习写字。但当家长发现孩子使用左手握笔时,都会严厉地指出孩子的错误:“用右手写字!用左手写字是‘左撇子’!”
其实,心理学家表示,家长不应该硬性纠正孩子使用左手的习惯。因为大多数 “左撇子”都是天生,这是孩子维持肢体协调性的一种需要。如果家长刻意让孩子变成“右撇子”,这很容易破坏孩子肢体的协调性,从而使孩子陷入认知混淆状态。心理学家还表示,对于那些性格较为敏感的孩子来说,家长的这种强行纠正很可能就会转化为孩子的心理压力,从而引发孩子的口吃问题。
所以,孩子习惯于使用哪只手,家长一定要顺其自然,这样才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才更有利于他们智力的开发。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在一二年级,家长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开发孩子的智力:
方法一:引导孩子“玩”出名堂——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大多数的孩子天生爱玩,由于刚刚从幼儿园的环境走过,所以大多数一二年级的孩子都没有办法从“玩”的状态,完全到渡到“学习”的状态中来。所以,在很多时候,这些孩子常常会表现得很“贪玩”。但家长们先不要抱怨,“玩”也是有一定学问的,如果家长引导孩子注重“玩”的技巧,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智力就能得到提升。
我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俄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塞德兹小时候,父亲曾拿回一些旧的眼镜片给他玩,里面有近视镜片和老花镜片。小塞德兹玩得不矣乐乎,因为他对新奇的事物一和都很感兴趣。
小塞德兹拿着这些镜片,放在眼前看来看去,不一会儿,他就感觉晕乎乎的。他又开始尝试把镜片放在离眼睛远一点的地方观察,结果发现透过这些镜片,物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后来,他又尝试将两个镜片叠在一起观察,当他一手拿着近视镜片,一手拿着老花镜片,一前一后地放在眼睛前面观察时,他突然发现远处教堂大楼上面的尖塔竟“出现”在他的眼前!
这一发现让小塞德兹惊奇不已,他大叫起来:“爸爸,快来看哪,教堂上的尖塔!尖塔!”
就这样,小赛德兹在爸爸的引导和帮助下,开始逐步了解望远镜的原理,并亲自动手制作了一架简易望远镜。
读完这个故事,我们能说小塞德兹天生就聪明吗?能说他天生就智商高吗?
当然不能。后来小塞德兹的智商之所以会比一般人的智商高,这完全要归功于他的父亲对他的教育。就连塞德兹博士本人也这样认为,他曾多次在自己的作品里告诉所有的父母:在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
是的,对于这些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玩就是学习,玩也能“玩”出名堂。就像上述事例中的小塞德兹,如果不是在游戏之中,如果爸爸仅仅是干巴巴地给他讲望远镜的原理,小塞德兹很可能对这些知识根本就提不起兴趣,更不可能自己制作出简易望远镜。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是小塞德兹在玩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以及父亲正确的引导,才促使他有了这一重大发现。也正是因为他具备在“玩中学习”的能力,所以他的智商才会比平常人高。
其实,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常常能够接触到那些聪明而且爱玩的孩子,他们能够自己制作简易喷水手枪;他们常常会想到很多“妙招”来耍老师、欺负同学……但他们在学习方面却常常表现得无能为力。用家长们的话说就是,这些孩子聪明是很聪明,但就是不把聪明用在正道了。
那么,家长如何才能让孩子把聪明用在正道了,或者说,家长应该如何才能让孩子们“玩”出名堂?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保持强烈的好奇心。
在与孩子们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那些表现得非常聪明的孩子大多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例如,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曾这样给我讲述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去散步,回来时已经有些晚上,路上的行人也渐渐稀少了。虽然爸爸在我身边,但我还是有些害怕。忽然,我发现自己的身边有很多个影子,是不是有人跟踪我们,我猛地回过头去,发现后面没有人,四周也没有人。我很纳闷,每个人只有一个影子,但这些多出来的影子是从哪来的呢?
我和爸爸安全到家了,这时我再观察,发现我确实只有一个影子,我更迷惑了。躺在床上,我一直睡不着,于是我只得起来查阅我的宝贝书——《十万个为什么》。
终于,在这本宝贝书中,我找到了答案。原来,当人走在路灯下时,因为多个路灯是从不同角度照在人身上,所以人才会产生多个影子。与此同时,我还了解了一些光的反射和折射原因。心中的疑问解答了,这个我可以安安稳稳地睡个好觉了。
很多一二年级的家长常这样问我:“为什么同在一个班级,有些孩子知识面很宽广,而有些却只懂得课堂知识呢?”每当这时,我都会告诉这些家长们,那是孩子的好奇不同。就拿上述事例中的情况来说,也许大多数的孩子不会发现自己在路灯下去出现多个影子;也许有些孩子也发现了,虽然他们不懂其中的道理,但这并没有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也许有些孩子也好奇了,但没有搞清楚这下问题之前,他们就已经把这个问题忘掉了……总之,我们可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些孩子没有好奇心,或者好奇心不强,才促使他们失掉了很开阔知识面的好机会。
所以,要想让孩子拥有广博的知识,要想激发孩子智力的潜能,家长首先应该让孩子保持强烈的好奇心。
曾听一位同事这样说过,当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或看到不明白的现象时,如果他们出现“心里痒痒”的感觉,这说明他们具备了强烈的好奇心。就像上述事例中的孩子,当心中的疑问得到解答时,他会吃不香饭、睡不着觉,这就说明他的好奇心很强烈。所以,对于家长来说,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其实就是培养孩子“心里痒痒”的那种感觉。
具体来讲,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耐心倾听孩子的问题。
虽然一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在很多时候,他们仍然会产生很多疑问,例如,为什么人不能像动物那样吃草;眼泪是怎样产生的;人的身体里是否有一个血袋……
面对孩子这些有些幼稚的问题,很多家长常常会表现得不耐烦,或者随便给出一个答案来应付孩子。我们知道,一二年级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萌芽了,他们有了一定的自尊心,家长这种不耐烦的态度常常会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所以,即使下次再遇到不懂的或者好奇的事情,他们也不愿意再向父母提问。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绝大多数孩子的好奇心都是被家长寻种不耐烦的态度所扼杀的。
所以,不管所问的问题多么幼稚,也不管当时家长正在忙些什么,家长都应该用耐心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提问。
2.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
生活中,还存在这样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提问总是表现得很热情,总是迫不及待地回答孩子的提问。但需要家长们注意的是,孩子好奇心的成长需要思考的空间。如果家长动不动就把答案仍给孩子,这只会使孩子的思想变得懒惰,从而使好奇心一点点减弱。
所以,当孩子再向你提问问题时,你不妨先与孩子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引导孩子自己去探索,最后再给出他正确答案。其实家长在与孩子讨论,及其引导孩子自己去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就是继续激发孩子好奇心的一个过程。
3.多演示,少说教。
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刚刚学了有关“风”的一些知识,但他好像觉得还是很难把握那些风力和风向。当他把自己的这一感觉告诉爸爸时,爸爸没有给他讲那些有关风的原理,而是带他一起去放风筝。
在放风筝的过程中,爸爸还是没有给孩子讲那些大道理,而是不断地再告诉孩子如何才能把风筝放得又高又稳。没想到,回到家后,孩子却这样对爸爸说:“爸爸,我今天真实地感觉到了风,我知道如何利用风力和风向来放风筝了。”
一二年级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家长直接给孩子讲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原理或规律,他们很有可能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原理和规律。而且即使他们当时理解了,由于这些原理和规律在生活中不太常用,他们会很快忘记这些原理和规律。所以,家长这种单纯地讲述大道理的做法,其实就对孩子好奇心的一种无形打击。
但上述案例中那位家长的做法就很科学,他没有给孩子讲述那些不易理解的原理,而是通过放风筝做实验的方式,让孩子去接触真实的风,并在这种玩的过程中,让孩子自己去摸索和发现有关风的一些知识。其实,家长给孩子讲解如何放好风筝的过程,其实就是用通俗和孩子感兴趣的方式,让孩子去了解有关风力和风向的一些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孩子所掌握的知识是牢固的,而且由于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就能巧妙地掌握知识,所以,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
方法二:引导孩子科学用脑——开发孩子的左右脑
孩子的智力开发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就是对孩子左右脑的一种开发。
人们常常习惯于用孩子的学习成绩来衡量他们的智力水平。的确,学习成绩也是孩子智力水平的一个很重要表现。但作为老师,我不得不提醒家长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孩子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却一直没能涌现出诺贝尔奖获得者呢?或者这样说,为什么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多是外国人呢?
很多教育学家都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是学校的教育方式让中国的孩子仅仅使用一半的大脑来思考。例如,中国的学校教育一直在这样提倡:
老师一个人讲,孩子们只许听,不许说;
只注重孩子记住了多少知识,而不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
……
其实,这种教育模式是在扼杀孩子们的右脑。面对在中国的学校教育中走出的孩子,很多教育学家对其下了这样一个结论:孩子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右脑越闲置!虽然这一观点有些偏激,但它却一眼见血地指出了中国学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这两个半球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的,左脑最大的特征在于具有语言中枢,掌管说话、作文、逻辑、判断等;右脑掌管图像、感觉,具有艺术鉴赏力、想像力、创造力等。
然而,中国的教育却仅仅停留在对孩子左脑的开发上,它只重视孩子在听课时是否表现得乖巧、只重视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只注重孩子成绩的好坏,却从来不考虑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创新意识等。
现在,我国的教育界已经意识到了我们这种教育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教育界也正在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改革,但这种大规模的改革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培养孩子科学用脑的任务又落在了家长的肩上。
那么,何谓“科学用脑”呢?
其实,“科学用脑”就是指,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的左右两脑同时都得到锻练和发展。使孩子的语言能力、逻辑能力、判断能力,以及想像力、创造力等都得到发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多表扬,多鼓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