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心目中的数学“为主题写一篇作文500字

小郑老师爱知识
高能答主

2021-09-14 ·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小郑老师爱知识
采纳数:346 获赞数:1374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写作思路:根据自己从小到大对于数学学习经历,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1、2、3、4……这是数学中的数字。”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对我说。那时候,数学在我心中只不过是1、2、3几个数字罢了;在幼儿园里,我知道了“1+1=2……”数学又是几道算式;渐渐地,上小学了,我对数学又有了新的认识——已不再是从前那样的加加减减了。

小学一至三年级,数学没有什么难得到我的,考试也总能得满分或者是高分,我就觉得数学也不过如此嘛!在一次全国数学“希望杯”比赛中,我才发现数学范围之广,程度之深,这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的肤浅。

在科学领域数学是多么重要,它就犹如一片汪洋大海,是那么的广阔,我就是大海中的一粒沙子,是那么渺小!数学之所以有生命力,就在于有趣;数学之所以有趣,就在于它对思维的启迪、开拓。

在老师的教导下,数学变得多么神奇:加减乘除竟能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小数竟然有这么多有趣的奥秘;三角形还具有稳定性;连 数学“黑洞”也慢慢进入了我的视野……我开始阅读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如:祖冲之、华罗庚、苏步青……他们对数学的执着令我震撼!

我要在数学的海洋中遨游,去汲取知识的营养,去开阔我的视野,去探索复杂而富有规律的秘密。

数学,在我心中,犹如一盏明灯,温暖而灿烂无比,照耀着我前进。

szsssz
2012-09-09 · TA获得超过184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6.1万
展开全部
我心目中的小学数学课堂
课程改革,如春雷滚过,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课堂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多了动感、生气与活力,时常有孩子们自己的真知灼见,让人欣喜不已。我觉得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结合本人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材中抽象的、单一的、枯燥的知识,通过身边熟知的、喜闻乐见的情境,以动促静,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与欲望,从创设的情境活动中轻松学到知识。
如:我在教学“找位置”时,我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老师在教室里的位置,自己家的门牌号是多少?并说说它所表示的意思。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何去电影院中找座位,使学生学有所用,丰富和发展所学知识。在教学“比高矮”时,我开始便问学生:“谁想和老师比比高矮?”创设了一个老师与学生比比高矮的教学情景。然后让学生讨论如何比高矮,并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再引导学生观察老师和同学是怎样比的?如果老师坐着,同学站着,你会又什么答案呢?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再让他们互相进行高矮比较,这样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问题性,趣味性,开放性,差异性和实践性。
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数学的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数学问题可以在数学情境中直接提出,也可以让学生围绕教师创设的情境提出情境问题。问题的产生可以给我们的教学起到导航的作用,我们有时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本节课需要解决的知识重点。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时,课本出示三个小朋友在比谁的卡片多的情境,通过情境图观察,让学生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众多的问题中有好几个是我们以后几节课所要解决的。既然已经将问题抛出,那我就应势力导,问学生:“这些问题你能解决几个?试一试。”学生根据各自的水平自主发挥。通过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反馈,引出这节课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难点,从而更出色地完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一来,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和欲望便产生出来,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这并没有排除教师必要的讲解和学生有意义的接受。我们不应该从“满堂灌”这一极端走向“不敢讲”另一极端,要想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探究的前提、基础。在学生探究活动中,只有当学生的学习有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情况出现时,教师要即时点拨,给他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如:在教学“认物体”一课时,我采用了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中边玩边学,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在课前准备了许多盒子、积木玩具、游戏棋、圆柱形的筒子和乒乓球、皮球等,其实他们在搜集学具的过程中就对这些物体进行了感知,在课堂上,我先创设了认识新朋友的情境,出示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及平面图。让学生帮他们找家,并送他们回家,在帮他们找家的过程中学生就又进一步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然后让学生把手中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分别在白纸上沿四周画出一些图形来,画后教师提出问题:你画的图形和你手中拿的物体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并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讨论前教师提出明确要求:①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②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教师巡视时,可以了解到每组学生讨论的情况,然后让每组推派小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小组讨论他们对为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多少有了一些认识和见解。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找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从感性上认识到平面图形是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四、自主练习,科学应用
虽然新课程追求学生主动、愉快学习,但双基不能忽视,因此,在新知识结束后,为让学过的知识达到巩固的效果,自主科学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练习可以消化理解并巩固所学的新知识;通过练习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的形成;通过练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自主练习是让学生有机选择适合自身水平的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有时侯可以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人民币、用尺度量物体的长度、高度和宽度等。所有的练习都要努力体现应用性和科学性。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必须具备新的课程理念、教学方法、策略,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将学生从“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转向“ 探索-掌握-创造”,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头脑,创造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解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自我活动表现的机会,从而实现“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自主探索性地学”的基本理念。
========================
我心目中理想的数学课堂概括起来是“六点”。
一要“清”
知识清,方法清,思路清、环节清,渗透点清。总之是数学课应该是“清清楚楚一条线”,千万不能是“模模糊糊一大片”,这不是数学课堂应有的特点,数学课就应该有“数学味”。
二要“新”
内容新颖,方法创新,这样的数学课更能吸引人,也有更多探讨的价值。
三要“活”
也就是好的数学课应该是方法灵活、学生思维活跃、师生灵动、课堂开放。
四要“实”
又活又实,活而不乱,该落实的知识、方法、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落实。本人始终认为:如果一个数学老师你上的课能做到“又活又实”的话,那你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数学老师。
五要“奇”
就是数学课要尽可能做到“出奇不意、与众不同”。当然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再说也没有必要去片面地追求“与众不同”,但是作为研讨课、观摩课,大家总是希望能听到一些有新意、有思想的课。如果你上的课,你设计的一些环节,大家早已司空见惯,人家也都是这么做,他可能会觉得你也没什么特别之处,跟大家也差不多。所以,本人始终坚持这样一个观点:研讨课“不求完美,但求有探讨的价值”。本人也并不是非常喜欢一些四平八稳,而没有思想的课。
六要“大气”
首先体现在你的目标定位、教材处理都要大气,这就需要你对整个数学教材知识体系都了然于胸,能够居高临下的处理教材、组织教材,而不被教材所束缚。其次,你的教学设计环节不宜太多太细,而应该是板块式、移动式的整体思考,不是拘泥于一些细小的环节放不开来。最后,你的课堂调控能力也应该很强,无论学生怎么放,你都能够有办法、有能力做到收放自如。
当然,这只是本人的一些粗浅看法,当中可能会有一些偏激与不足之处;再说,往往是说说容易做做难,自己离心目中的理想课堂差距还非常远,只是当作一个心中的目标来追求。不当之处还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