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科目] 语文
[年级] 初一
[文件] chja7.doc
[标题] 我的老师
[关键词] 现代文/教案
[内容]
【目的要求】
学习记叙的要素,了解本文是记人为主的记叙文。
了解贯穿全文的线索:“我”回忆、依恋、思念蔡老师的感情。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思想选择材料的写作特点。
【课文解析】
注音释义
字:
蔡芸芝yún 榆yú 黑痣zhì 温柔róu 海鸥ōu 褪色tuì 即便 jí
焚香fén
词语:
狡猾:形容词。原意是不老实,耍花招。课文里的意思是调皮,机灵,形象地表现出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这里是褒义词。
察觉:动词。发觉;看出来。
模仿:动词。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
卜问吉凶:通过占卜来询问自己未来的运气是好还是坏。
纠纷:名词。课文里指争执的事情。
慈爱:形容词。慈祥,和善。
依恋:动词。留恋;舍不得离开。
漫长:形容词。长的看不到尽头的(时间、道路等)。
时辰:名词。旧时记时的单位;时候。
迷迷糊糊:形容词。神志不清楚。
模模糊糊:形容词。不分明,不清楚。
珍宝:名词。泛指有价值的东西。
纯真:形容词。纯洁真挚。
内容主旨
《我的老师》写于1956年9月。作者在原文中,以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回忆了他小学的三位老师:凶狠无情的柴老师,温柔和蔼的蔡老师和严厉粗暴的宋老师,抒写了自己对蔡老师的挚爱,对柴老师、宋老师的畏惧。于对比中鲜明而深刻地揭示文章的主旨:对于教师这种崇高的职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课文节选了以蔡老师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部分。
这是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文章中出现的人物有:蔡老师,“我”,“我”的母亲、父亲,孩子群(同学),老师的女友。其中所表现的主要人物是蔡老师和“我”。本文共记叙“我”和蔡老师之间的七个生活片断:(1)蔡老师假装发怒。(2)蔡老师叫我们跳舞。(3)蔡老师让我们观察蜜蜂。(4)蔡老师教我们读诗。(5)“我”对蔡老师的依恋。(6)蔡老师正确处理“我”与同学的纠纷。(7)“我”梦中寻师。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强调“我”“最难忘”的老师是蔡芸芝老师。
第二部分(第2-13自然段):记叙七件事,表现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抒写了“我”热爱、感激、依恋老师的情怀。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呼应开头,流露出思念老师之情,使热爱、思念老师的感情贯穿全文。
写作手法
我们应当着重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记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本文以人物为中心,以深情为线索组织事例,寓情于事,以事传情。文中七件小事紧紧围绕“老师爱孩子,孩子更爱老师”这一中心,从课内到课外,从平时到假期,从学校到家庭,从各个方面选取典型具体的材料来表现人物,突出“最难忘”。材料的安排从略到详(前五件事略,后两件事详),记叙节奏由快到慢,情感也越来越浓、越深。全文紧扣“我”而选材,每件事都落笔在“我”身上,详细地写蔡老师对“我”的教育和“我”对蔡老师的热爱与怀念。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按照师生感情步步加深的顺序安排和处理详略,
【重点语段研读】
重点语段: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
研读:
通过这部分文字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六要素指的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部分文字的主要内容是记叙“梦里寻师”这件事。记叙的六要素归纳如下:
时间:一个夏季的夜里
地点:在家里的当屋
人物:“我”和母亲
起因:想老师(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经过:熟睡中,“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往外走,走出席子六七尺远,要去找老师,让母亲给喊住了。
结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
【测试题与答案】
测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分析句中加点词语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
对这段文字表现的思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师生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
蔡老师爱学生,师生之间亲密融洽
学生喜欢蔡老师
学生非常顽皮,老师对他很宽容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这句话中的“这一点”指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答案:
1文中的“狡猾”是“调皮”“机灵”的意思。它形象地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 2B 3“她爱我们,病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资料窗】
魏巍——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平民家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读完了平民小学、高小,并上了简易师范。1937年参加八路军,后到延安,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部队宣传工作。从1939年起发表诗歌。1942年写长诗《黎明风景》,其后又写了许多短诗。1950年赴朝参战,归国后写了许多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发表后博得高度赞扬,成为报告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它和《年青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战士和祖国》等佳作合成报告文学集《谁是最可爱的人》,被译为多种外国文字。1951年访苏,写作《红场夜景》等十个。后与宋之的、丁毅合写歌剧《打击侵略者》、与白艾合写中篇小说《长空怒风》,与钱小惠合写电影剧本《红色的风暴》。1958年又写了《依依惜别的深情》等动人散文,1977年完成长篇小说《东方》。他是我国当代最优秀的散文作家之一。
[年级] 初一
[文件] chja7.doc
[标题] 我的老师
[关键词] 现代文/教案
[内容]
【目的要求】
学习记叙的要素,了解本文是记人为主的记叙文。
了解贯穿全文的线索:“我”回忆、依恋、思念蔡老师的感情。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思想选择材料的写作特点。
【课文解析】
注音释义
字:
蔡芸芝yún 榆yú 黑痣zhì 温柔róu 海鸥ōu 褪色tuì 即便 jí
焚香fén
词语:
狡猾:形容词。原意是不老实,耍花招。课文里的意思是调皮,机灵,形象地表现出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这里是褒义词。
察觉:动词。发觉;看出来。
模仿:动词。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
卜问吉凶:通过占卜来询问自己未来的运气是好还是坏。
纠纷:名词。课文里指争执的事情。
慈爱:形容词。慈祥,和善。
依恋:动词。留恋;舍不得离开。
漫长:形容词。长的看不到尽头的(时间、道路等)。
时辰:名词。旧时记时的单位;时候。
迷迷糊糊:形容词。神志不清楚。
模模糊糊:形容词。不分明,不清楚。
珍宝:名词。泛指有价值的东西。
纯真:形容词。纯洁真挚。
内容主旨
《我的老师》写于1956年9月。作者在原文中,以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回忆了他小学的三位老师:凶狠无情的柴老师,温柔和蔼的蔡老师和严厉粗暴的宋老师,抒写了自己对蔡老师的挚爱,对柴老师、宋老师的畏惧。于对比中鲜明而深刻地揭示文章的主旨:对于教师这种崇高的职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课文节选了以蔡老师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部分。
这是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文章中出现的人物有:蔡老师,“我”,“我”的母亲、父亲,孩子群(同学),老师的女友。其中所表现的主要人物是蔡老师和“我”。本文共记叙“我”和蔡老师之间的七个生活片断:(1)蔡老师假装发怒。(2)蔡老师叫我们跳舞。(3)蔡老师让我们观察蜜蜂。(4)蔡老师教我们读诗。(5)“我”对蔡老师的依恋。(6)蔡老师正确处理“我”与同学的纠纷。(7)“我”梦中寻师。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强调“我”“最难忘”的老师是蔡芸芝老师。
第二部分(第2-13自然段):记叙七件事,表现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抒写了“我”热爱、感激、依恋老师的情怀。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呼应开头,流露出思念老师之情,使热爱、思念老师的感情贯穿全文。
写作手法
我们应当着重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记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本文以人物为中心,以深情为线索组织事例,寓情于事,以事传情。文中七件小事紧紧围绕“老师爱孩子,孩子更爱老师”这一中心,从课内到课外,从平时到假期,从学校到家庭,从各个方面选取典型具体的材料来表现人物,突出“最难忘”。材料的安排从略到详(前五件事略,后两件事详),记叙节奏由快到慢,情感也越来越浓、越深。全文紧扣“我”而选材,每件事都落笔在“我”身上,详细地写蔡老师对“我”的教育和“我”对蔡老师的热爱与怀念。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按照师生感情步步加深的顺序安排和处理详略,
【重点语段研读】
重点语段: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
研读:
通过这部分文字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六要素指的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部分文字的主要内容是记叙“梦里寻师”这件事。记叙的六要素归纳如下:
时间:一个夏季的夜里
地点:在家里的当屋
人物:“我”和母亲
起因:想老师(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经过:熟睡中,“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往外走,走出席子六七尺远,要去找老师,让母亲给喊住了。
结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
【测试题与答案】
测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分析句中加点词语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
对这段文字表现的思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师生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
蔡老师爱学生,师生之间亲密融洽
学生喜欢蔡老师
学生非常顽皮,老师对他很宽容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这句话中的“这一点”指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答案:
1文中的“狡猾”是“调皮”“机灵”的意思。它形象地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 2B 3“她爱我们,病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资料窗】
魏巍——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平民家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读完了平民小学、高小,并上了简易师范。1937年参加八路军,后到延安,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部队宣传工作。从1939年起发表诗歌。1942年写长诗《黎明风景》,其后又写了许多短诗。1950年赴朝参战,归国后写了许多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发表后博得高度赞扬,成为报告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它和《年青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战士和祖国》等佳作合成报告文学集《谁是最可爱的人》,被译为多种外国文字。1951年访苏,写作《红场夜景》等十个。后与宋之的、丁毅合写歌剧《打击侵略者》、与白艾合写中篇小说《长空怒风》,与钱小惠合写电影剧本《红色的风暴》。1958年又写了《依依惜别的深情》等动人散文,1977年完成长篇小说《东方》。他是我国当代最优秀的散文作家之一。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