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诗词的作文600字 要散文

 我来答
jl5708
2012-10-24 · TA获得超过4.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1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150万
展开全部
山水与性情
山水与性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诗(词)句来诠释。

一、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
八百里井冈巍然屹立,电闪雷鸣,不能慑其心魄;狂风暴雨,不能伤其筋骨。前者谓之沉,后者谓之稳。

沉稳的井冈山造就了沉稳的井冈山人。为了扑灭南昌起义和秋收暴动失利后留下的星星之火,蒋介石调集大军对井冈山进行“围剿”,把井冈山围得如铁桶一般,企图把革命的婴儿扼杀在摇篮里。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朱、毛率领的红军没有退缩,而是凭借井冈山的有利地形和井冈山民众的齐心协力,打起了保卫战。终于,蒋介石对井冈山的“铁壁合围”失败了。“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在井冈山保卫战中,以毛泽东、朱德为核心的领导人起到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重要作用。身处危难能沉稳如斯,除了其自身的素质优秀外,井冈山也功不可没。

二、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鹿砦》
终南山中,辋川境内的鹿砦一带,山高林密,人迹罕至,偶尔可闻呦呦鹿鸣。由于行人稀少,地上已长满青苔。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射到青苔上,使得青苔又绿了几分。这种清幽,这种空旷,正是王维要寻找的理想境界。

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山水诗人、书画家。世事的动荡消除了他的进取之心,人际的倾轧泯灭了他的尘世之恋,他急于寻找一方清幽空旷、与世隔绝的“乐土”,来度过自己的余生。青年丧偶的他一直没有再娶,图的也是这份清静与悠闲。于是,他把家安在了辋川。人与自然终于融合在了一起。

在避开了尘世的喧嚣、远离了人世的纷扰的王维的眼里,不仅没有了俗物,也没有了人(包括自己)。这首《鹿砦》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物我两忘”的“空灵”意境。一个人如果能够忘却自我,哪还有什么不可忘却的呢?所以,这与其说是一种“空灵”,毋宁说是一种“沉稳”,而且是沉稳的极致。

三、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素有诗名,自年四十游京师谋仕未果后,他来到了洞庭湖畔的岳阳楼上。虽然此次京师之行未达目的,但是他的进取之心并未就此止息。他多么希望有人能拉自己一把,而这个人就是对自己的诗才十分赏识、时任丞相的张九龄。

洞庭湖水,浩浩荡荡,湖上水气蒸腾,看去迷茫一片;湖面波涛汹涌,惊涛拍岸。分不出哪是水哪是岸,辨不清哪是地哪是天。面对此情此景,孟浩然想到的是仕途的艰辛,于是写下了《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表面上看是写洞庭湖的水景,而其真正的目的在后面四句:“欲渡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是洞庭湖触发了孟浩然写诗的灵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洞庭湖水的灵动给了孟浩然写诗的灵动。

四、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如果说孟浩然是借水写人,表达自己对功名的向往和对被推荐的期待之情的话,那么,李白则是借水写出自己狂放不羁的个性。

在《望庐山瀑布》的前半部分,我们还依稀可以看见诗人自己的影子,一个“遥看”,就点明了这看的不是别人,恰是诗人自己。而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是实实在在地被庐山瀑布的壮观气势吸引住了。以至出现在他眼里的只有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涌出头脑的只有“银河落九天”的联想。其他的一切,包括自己都不存在了。在这里,“水”已经把“人”同化了。

“水”之所以能同化“人”,是因为人与水之间有一种默契。这种默契就是他们都有狂放不羁的一面。这种狂放不羁是一种灵动,而且是灵动的极致。

俗话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然而,从古今诗人和词人的这些语句中,我们看到的除了“仁”和“智”外,难道就没有别的吗?
西蓝柿
2012-10-14 · TA获得超过712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78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654万
展开全部
1
我喜欢的诗词风景 
周佳琦
滚滚波涛,流去的是虚华的浑浊,幽幽薄雾笼罩的是刺目的丑与恶,惟有匆匆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沉淀的才是人生的精华。
回想起几百年前,中华大地上的一位位诗人创作的篇篇不朽的佳作,一句句诗激励着几代人的梦想,而最神圣的诗词中,有着我最喜欢的那道绝美风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那描述了塞外大漠一种怎样的壮丽?落日圆混,红色浸染了天边,天空中明净似潭秋水,无边无限的大漠孤寂壮美,落日的余光刺得人眼迷茫,心里却是永恒。走着,看着,踏在大漠雄浑的脊背上,聆听她脉博的声音。偶尔,不知是从哪里冒出了一缕炊烟,平缓的,安然的直冲云宵。夜暮还没降临,那边已出现了启明星。大漠啊!大漠啊!孤烟、长河、落日,总给人一种凄凉、悲伤、孤寂而又不缺乏坦然、雄浑、壮美的感觉。
“采菊档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环绕着水,水环绕着山,住所前生意盎然,不知是哪个季节,不知是什么年代,但是知道那份无与伦比的悠闲,自在。万物蓬勃地生长着,长到了篱笆旁,菊好像喜爱这里,竟也生长在篱笆旁,淡淡的心情,淡淡的有着诗情。更远望去,更不乏绝美,一座大山忽然出现在眼前,淡淡的心情缠绕着淡淡的风景,淡淡的风景缠绕着淡淡的思绪与诗情。菊花、东篱、南山,总给人一种甜淡、舒适而又不缺乏诗情的感觉。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时节大概是秋天吧!桥上只有诗人独自徘徊,不知去向何方,似乎秋风也这般冰冷的冻伤记忆,万物都凋零了,包括那藤、那树,夕阳的余辉爱抚着一切,照在溪水里那样苍白无力。偶尔传来几声鸟鸣,叫痛了心灵,那是谁家的故园啊!安详地冒着炊烟,路还是那条路,如今牵着瘦马,将走向何方,敢问哪里来的淡淡的哀愁、忧伤与迷茫!
哦,我喜欢的绝美诗词风景。

点评:人生也如一首首诗词,平平仄仄,但总有一处风景另我们回味无穷,百看不厌。诗人用诗词歌赋诠释自己的人生,作者用诗词里的风景阐释自己的心绪。作者用散文的笔法,让诗词中风景,情境再现,给人更充实感。

2诗词中的风景
人生何处去
诗人用心去读风景,心境合一,山光水色便散发着人文的气息。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无形的烟雾变成了有形的屏障,一个“织”字将变幻无常、轻盈的暮气变的凝重,滞泻,烟雾转化为一张无法穿透的网,让人感受窒息的绝望和孤独;远处郁郁葱葱的山峦散发出袭人的寒气,翠绿得让人冷和寒。而感受到隔绝和寒冷的人正是孤楼上的“愁”客。“愁”是泛泛的情感,思离别是愁,思山河破碎是愁,思仕途坎坷,世道炎凉也是愁。只有被“愁”所笼罩的人才能从自然中读到这样的风景。
孤独,孤独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愁”眼看世界,一物一景弥漫着“愁”的气息,构成了诗词中伤感的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是漂泊者身心疲惫时最能产生共鸣的风景,是夜半客船里走下的孤独游子内心的画卷:没有光明(月落)、凄惨(乌啼)、透心的寒意(霜满天),万物失去了活力和生气,一切被“愁”---漂泊之愁所吞噬。
漂泊是精神上的漂泊,当精神无法寄托,“寂寂江山晚,苍苍原野暮。秋气怀易悲,长波淼难溯。”---李百药;而精神一旦得以解脱,“晚来风景丽,晴初物色华。薄云向空尽,轻虹逐望斜。” ---李百药。
当精神虚缈,身体困顿,人生之旅处在茫然之中,心灵就会发出滴血的“愁”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精神累了,象藤、树、鸦;藤是枯萎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树是千年老树,飒飒的西风在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鸦是昏鸦,失去了活力;道是荒凉的古道,不知通向何方,马是体弱无力的嬴马,再也无力负重,一切在这里忽然失去了方向和希望,人生何去何从。这是幅刻在心灵里凄凉、悲苍的图画,枯,老,昏,古,瘦字字震撼,让人悲泪欲出;而在心灵的最深处是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影子,那里是精神和身体的港湾。当愁思迸发,二幅画卷同时展现在眼前,悲凉是主旋律。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同样是二幅画卷,同样是悲凉中的温馨,但这里漂泊人在经历了绝望后,终于有了归宿。虽然天色将晚,山路依然漫长;寒风刺骨,雪中小屋冰冷无生气,但总算有了一处避风雪的地方。“风雪夜归人”多么幸运,温馨。
柳永对漂泊的风景注释得更清楚,心有漂泊感,睹物而思情:“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那么漂泊之后的归宿是什么样的,杜甫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人的归属充满生机、活力,无论是经历千年寒雪,还是万里行船的磨难,都可以在这里安息。绝句里的屋子就是杜甫渴望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