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是什么意思啊?

金果6333
2018-12-31 · TA获得超过116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9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7.3万
展开全部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的意思是:用周公之道的要求来侍奉君主,如果这样不行,他宁肯辞职不干。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出自《论语·先进篇》出自《论语》,共有26章,主要说明了“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以及孔子对待鬼神、生死问题的态度。

原文: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

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译文:

季子然问:“仲由和冉求可以算是大臣吗?"孔子说:“我以为你是问别人,原来是问由和求呀。所谓大臣是能够用周公之道的要求来侍奉君主,如果这样不行,他宁肯辞职不干。

由和求这两个人,只能算是充数的臣子罢了。”季子然说:“那么他们会一切都跟着季氏干吗?”孔子说:“杀父亲、杀君主的事,他们也不会跟着干的。”

扩展资料:

解读: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是孔子提出的臣事君的基本原则,也是孔子本人一生坚守的为官之道。所谓“以道事君”,是指以君臣之礼为准绳,来侍奉君王。

在君臣关系上,孔子不主张臣对君无条件地绝对服从,所谓"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讲得就是这个意思。

从这一基本思想出发,孔子首先对君提出了要求。季康子问政,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在回答鲁定公关于有没有“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问题时。

孔子批评了那种以无人违抗自己为乐的思想,认为君王说错话也无人敢于批评,就可能“一言丧邦”。孔子同时也对臣提出了要求,就是要"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当季子然问,子路和冉有是不是一切顺从君主的人时,孔子非常肯定地告诉他:如果让他们去做弑父弑君这样大逆不道的事,他们是不会听从的。

出仕为官,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这是孔子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然而,孔子从不违背自己的政治意愿,一味贪图功名利禄去做官。

阳货见孔子的故事(《论语·阳货》),典型地说明了孔子立身处世,对待进退去留的态度。孔子任鲁国大司寇期间。

“齐人归(馈)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弃官而去的故事(《论语·微子》),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为官之道。

相关人物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

即《诗》《书》《礼》《乐》《易传》《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

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碶亨
推荐于2017-09-04 · 超过5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9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8万
展开全部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原文】季子然(1)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2)?”子曰:“吾以子(3)为异之问(4),曾(5)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6)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7)矣。”曰:“然则从之(8)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论语·先进第十一》)【注释】(1)季子然:季氏家的子弟,名子然。当时仲由、冉求都在季氏做家臣。 (2)与:音“鱼”,同“欤”,置于句末,表示疑问、反诘的语气。 (3)子:你。 (4)为异之问:异,非常、其它。在问其它(人)。 (5)曾:乃、原来是。 (6)事:侍奉。 (7)具臣:充数而没有作为的臣子。 (8)从之:从,依顺、听命。之,指季氏。 【语译】季子然问:“仲由和冉求可以算是大臣吗?”孔子说:“我以为你是在问其它人,原来是在问仲由和冉求啊!所谓大臣,必须要能以正道来侍奉君主,如果行不通,就不应该再当大臣。现在仲由和冉求,只能算是充数而没有作为的臣子罢了!”季子然说:“那么他们会凡事听命于季氏吗?”孔子说:“杀父亲和杀君主的事,他们也不会听命的。”【研析】在本文中可以看出孔子在权势、道德之间,看得很清,所谓:“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不卑不亢,义正严辞。孔子在为政的辞就去留上,也慎重其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论语·为政》),如果无法实现这一点抱负,也不会愚忠的,如果凡事都要听命于上位者的指令,那还讲究道德修养做什么呢?不只是大臣要“以道事君”,下位者也都应该以道事上位者,因为上位者可能会下违法或违反道德的命令,下位者怎么能去执行呢?如果“以道事君”,君不听劝谏还要违法或违反道德行事,那么大臣当然要辞去了,为政的基点要合于正道,没什么好执着的。 孔子的学生在权势的压力面前,在“以道是君”的原则上就不一定能守得那么好了,那结果呢?可能就落得“愚忠”、“为虎作伥”、“帮凶”、“助纣为虐”、“具臣”等污名,而自取其辱,为政者或在下位者不能不慎。例如:“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先进》)冉求本应以道规劝季氏不要犯上作乱,如果季氏不听,就应辞去。可是冉求反而被季氏权势误导了,帮着他搜刮民膏民脂,忘记了当初为政“以道事君”的原则了,那么相应而来的就是罪过和耻辱。 【历史故事】 傅说劝谏武丁 商代高宗武丁居丧守孝,曾经三年不理政事。服丧期满后,他仍然不谈论政事,群臣为此议论纷纷。武丁于是写信诏告群臣说:“因为我要做天下民众的楷模,我怕自己德行不够,所以不敢说话。我一直在认真考虑治理天下的道理,于是梦见先王赐予我优秀的辅弼大臣,他会代替我发表政见。”他把自己在梦中遇见的大臣形像描摹下来,让人照着画像四处寻找。 当时,傅说正在傅岩的郊野修筑围墙,他与画像上的人最为相像,于是武丁立即立他为辅相,让傅说早晚留在自己身边进纳善言,辅助他修德勤政。 傅说受命统领百官,他向武丁进言道:“英明的君主顺应天道,建立国家、设置都城并任命各级官员。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贪图安逸享乐,而是为了治理黎民百姓。上天聪明睿智、无所不察,圣明的帝王可以效法上天治理天下,群臣百官敬顺天命,黎民百姓也就可以得到治理。” “说话轻慢随意,就容易遭到羞辱;轻易动用武力,就容易引起冲突战乱。国家治乱兴废的关键在于群臣能否奉公守法。所以,任官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而要看他处理政事的能力。爵位不能授给那些品德败坏的人,要看一个人是否贤德谦逊。不要宠幸小人、容忍轻慢,不要怕人批评而将错就错。凡事要慎思而行,政事才能有条不紊。” 武丁听了这些建议,非常高兴。傅说拜行大礼,说:“知道怎么做并不困难,要付诸实行才困难。”他又说:“要学会抑制自己内心的欲望,务求勤勉于政事,这样才会提高自己的治国能力。诚心诚意想着治理好国家,你个人的道德素质才会日渐提高。”“如果为人过于自夸自大的话,即使有美好的东西,也会失去;如果过份炫耀自己的能力,反而容易失去自己的功劳。”傅说用这些话来劝谏武丁,希望武丁的德行不断增进。 武丁说:“有了贤良之臣的辅佐,才会有圣明的君王。先前伊尹辅佐先王成就大业,可是他却说:‘我不能使君王成为尧、舜那样的圣王,深感惭愧,就好像在街市上遭人鞭打一样。’哪怕有一个贤才得不到任用,他就会说:‘这是我的失职!’他就是这样辅佐我的先祖,以致功勋达于上天。希望你能认真辅佐我,继承先王的宏图大业,使黎民百姓的生活永远安定。” 傅说下拜叩首,说:“我一定会让大王的伟大绩业发扬光大!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