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中国动画片的发展历史
国产动画片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题材的国产动画曾经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诞生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八仙过海》等经典的国产动画片;在八十年代,《黑猫警长》、《葫芦娃》等优秀作品也同样陪伴了一代人度过了童年。剪纸、水墨、木偶等多种表现形式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而且使国产动画片在技术上逐渐走向成熟。从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共有36部动画片在国际上获得各类大小奖项近60个。“中国动画和世界动画的发展几乎是同时起步的,并且从一开始就创建了我们自己的民族动画,而不是跟在别人后面模仿”③。
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后,欧美和日本的动画片大规模进入并迅速占据了我国的动画市场。尤其在九十年代中期之后,随着《灌篮高手》、《蜡笔小新》、《名侦探柯南》等日本动画片在国内各个电视台的热播,受众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青少年,相当一部分20~35岁的成年人也成为这些动画片的忠实观众。日本动画片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已经在中国形成巨大的影响:在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园内,流川枫、小新、柯南等动画人物已经成为学生们的偶像,片中的剧情则是他们交流中的重要话题之一;在动画片的延伸产业领域,漫画书、玩具、音像制品以及印有片中人物的服装、文具等等商品形成了广阔的市场。而国产动画则在这个时期倍受冷落,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在政策上给予了一定扶持,而业界也已经认识到动画片的商业前景,但是由于观念上的保守、专业人才的缺乏等种种原因,国产动画始终无法在受众中产生持久的影响力。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更多的国外动画片将对国产动画带来冲击。国产动画对于当今中国的文化产业来说,不仅能够带来丰厚的商业利益,而且在弘扬本土文化和促进青少年教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充满竞争的新环境下走出发展的误区、将国产动画带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将是中国文化产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
参考资料:http://blog.52uni.com/user1/986/archives/2006/2687.asp
国产动画片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题材的国产动画曾经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诞生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八仙过海》等经典的国产动画片;在八十年代,《黑猫警长》、《葫芦娃》等优秀作品也同样陪伴了一代人度过了童年。剪纸、水墨、木偶等多种表现形式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而且使国产动画片在技术上逐渐走向成熟。从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共有36部动画片在国际上获得各类大小奖项近60个。“中国动画和世界动画的发展几乎是同时起步的,并且从一开始就创建了我们自己的民族动画,而不是跟在别人后面模仿”③。
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后,欧美和日本的动画片大规模进入并迅速占据了我国的动画市场。尤其在九十年代中期之后,随着《灌篮高手》、《蜡笔小新》、《名侦探柯南》等日本动画片在国内各个电视台的热播,受众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青少年,相当一部分20~35岁的成年人也成为这些动画片的忠实观众。日本动画片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已经在中国形成巨大的影响:在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园内,流川枫、小新、柯南等动画人物已经成为学生们的偶像,片中的剧情则是他们交流中的重要话题之一;在动画片的延伸产业领域,漫画书、玩具、音像制品以及印有片中人物的服装、文具等等商品形成了广阔的市场。而国产动画则在这个时期倍受冷落,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在政策上给予了一定扶持,而业界也已经认识到动画片的商业前景,但是由于观念上的保守、专业人才的缺乏等种种原因,国产动画始终无法在受众中产生持久的影响力。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更多的国外动画片将对国产动画带来冲击。国产动画对于当今中国的文化产业来说,不仅能够带来丰厚的商业利益,而且在弘扬本土文化和促进青少年教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充满竞争的新环境下走出发展的误区、将国产动画带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将是中国文化产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
参考资料:http://blog.52uni.com/user1/986/archives/2006/2687.asp
展开全部
从人类文明开始以来,人类就已经使用各种图像形式来记录物体动作和时间的过程。
法国考古学家普度欧马(Prudhommeau)在1962年的研究报告指出,两万五千年前的石器时代洞穴上就画有一系列的野牛奔跑分析图,是人类试图用笔(或石块)捕捉凝结动作的最早证据。同样的例子,出现在如埃及墓画、希腊古瓶上的连续动作分解图。在一张图画上把不同时间发生的动作画在一起,这种“同时进行”的概念间接显示了人类“动”的欲望。列奥纳多·达·芬奇有名的黄金比例人体几何图上所绘的四只胳膊,就表示双手上下摆动的动作。十六世纪的西方更首度出现手翻书的雏形,这和动画的概念也有相通之处。
中国的绘画史上,艺术家一向有把静态的绘画赋予生命的传统,如“六法论”中主张的气韵生动、聊斋的“画中仙”中人物走出卷轴等,大抵上是靠想像力来弥补动态。真正发展出使图上画像动起来的工夫,还是在遥远的欧洲。
http://baike.baidu.com/view/7262.htm
法国考古学家普度欧马(Prudhommeau)在1962年的研究报告指出,两万五千年前的石器时代洞穴上就画有一系列的野牛奔跑分析图,是人类试图用笔(或石块)捕捉凝结动作的最早证据。同样的例子,出现在如埃及墓画、希腊古瓶上的连续动作分解图。在一张图画上把不同时间发生的动作画在一起,这种“同时进行”的概念间接显示了人类“动”的欲望。列奥纳多·达·芬奇有名的黄金比例人体几何图上所绘的四只胳膊,就表示双手上下摆动的动作。十六世纪的西方更首度出现手翻书的雏形,这和动画的概念也有相通之处。
中国的绘画史上,艺术家一向有把静态的绘画赋予生命的传统,如“六法论”中主张的气韵生动、聊斋的“画中仙”中人物走出卷轴等,大抵上是靠想像力来弥补动态。真正发展出使图上画像动起来的工夫,还是在遥远的欧洲。
http://baike.baidu.com/view/7262.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记得小时候看过那种名人传的动画片,里面有个故事,就是讲的一个有名的画家,在画飞翔的鸟的时候,画了很多张连续动作的图片,一阵风吹过,将连续的那些纸张的图画一一吹翻,让那位画家看到整个画面动起来了。我想那个应该也算是动画片的由来之一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动画片已经有10000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