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说新语》中产生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典故
1、 【难兄难弟】
【含义】 比喻兄弟才德都好,难分高下。后来多比喻两人同样坏。
【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第八条
【原文】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故事说明】颍川有个叫陈宴的人,自幼好学,办事公道。后来做了县官,更是廉洁奉公,百姓很佩服他。他的大儿子叫元方,小儿子叫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
元方后来被朝廷任命为侍中,又想让他当司徒官,但是他不干,朝廷又封他为尚书令。因为陈宴、元方、季方的声望极高,当时豫州的城墙上,都画着他们父子三个的图像,让百姓学他们的品德。
元方有个儿子叫长文,季方有个儿子叫孝先。有一天,他们为自己父亲的功德争论起来,都说自己的父亲功德高,争来争去没有结果,便一同来请祖父陈宴裁决。陈宴想了一会儿,对两个孙子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他俩的功德都很高,难以分出上下啊!”两个孙子满意而去了。
【拓展】这是一个有关兄弟的故事,让我想起另一对兄弟的故事来。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写中秋夜击鼓传花取乐,贾政看了宝玉、贾环作的诗后说:“可见是弟兄了。……妙在古人中有‘二难’,你两个也可以称‘二难’了。只是你两个的‘难’字,却是作难以教训之‘难’字讲才好。”想那古板的贾政也能玩幽默,实是不容。不过他老人家的幽默大概没什么人敢领会罢。
难兄难弟一语,后来也多用做指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例如元朝张可久《折桂令湖上饮别》曲中有语:“难兄难弟俱白发相逢异乡。无风无雨未黄花不似重阳。”不过读音大概是由第二声变为第四声了。
2、【割席绝交】
【含义】割断席子,表示断绝交情,不再来往。常用来形容朋友绝交不再往来。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第十一条
【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故事说明】三国时,华歆、邴原、管宁被时人称为一条龙,华歆年称龙头,邴原居中为龙腹,管宁年为龙尾。
管宁和华歆(xin)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俩成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和谐。虽则如此,但两人的性格却不同。管宁高洁,一生不曾进仕;管宁则经世致用,功名累世。通过两件小事,管宁目睹了华歆捉金出看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叹惋和失望,等到华歆回来以后,管宁就拿出刀子当着华歆的面把席子从中间割成两半,痛心而决绝地宣布:“我们两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被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了。”
【拓展】这个故事无非告诉我们,真正的朋友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很多人却因此得出华歆贪慕荣华、德行卑污的结论来,说捉金是慕金钱,看轩冕是慕权势,这却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华歆是个品行高洁的人。同是世说里的故事,有华歆送还礼品和顺路救人的故事,可见一斑。
就拿割席绝交的故事来看,“捉金而掷”,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简直就是拾金不昧嘛。至于出去看过门的轩冕,这就让我们想起太史公笔下的刘邦和项羽,一个发出“大丈夫当如此”的感慨,一个发出“彼当取而代之”的壮语,这在太史公看来,是优点啊。
3、【小时了了】
【含义】 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三条
【原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故事说明】李元礼就是李膺,东汉朝臣、名士,名气很大。《世说新语﹒德行》有载:“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很多人就是因为有李元礼的欣赏和赞誉,就因此声名大噪的。
孔文举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孔融,汉末文学家,曾任北海相,故也称孔北海。
【拓展】孔融让梨的故事应该是家喻户晓的,就不消多说了。小小年纪的孔融去登龙门,真是不感小看呀。既然是龙门,求见者就必然多不胜数了,就必然遭到门吏的阻挠。所谓阎王易见,小鬼难缠啊。不过这难不倒我们小小的孔融,阎王也好,小鬼也罢,都服了他,偏偏一个不识趣的人,自讨了没趣。
只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人确实大有人在。所以这句话也经常被用到,虽然是借用的判断句,但 “想必您小的时候肯定很聪明”这样现成的回答,却没多少人用过。
4、【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含义】字面意思是鸟巢倾覆了,其卵就会破。用来比喻一人罹祸,全家都不得幸免。后也泛指事之整体被毁灭,其个体也无以保全。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五条
【原文】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日:“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故事说明】据《魏氏春秋》记载:“(孔)融对孙权使有汕谤之言,坐弃市。”临事,他的子女无动于衷。原来二人预料必被株连,故以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为喻。
【拓展】孔融十岁登龙门(拜访当时清流领袖李元礼),对人情看得很清;他的儿子八九岁,能坦然面对家庭巨变,对事故看得很透。让我汗颜的同时也让我顿生凉意。那样的清与透,在某中程度上大概是要一个时代的血与痛换来的。
一直很喜欢世说,其实并不是因为里面的都是名士风流,更因为里面的早惠的儿童和率真的成年人,包括那些妇女。是恩格斯说的吧,大意是妇女和儿童的的生活状况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或者是说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解放程度。所以想,也许从这些孩子的言行中,最能感触到魏晋之风吧。
5、【拾人牙慧】
【含义】牙慧,原指言谈中所流露之智慧,后喻他人曾说之言论与见解。拾人牙慧,比喻拾取他人一言半语为己用,或抄袭他人之言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第二十七条
【原文】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故事说明】殷中军,即殷浩,东晋人,学识渊博,善发议论,少时颇有名气。曾封为建武将军,取中原时战败,而遭免官,放逐至浙江信安。偕同者有其外甥韩康伯。韩康伯常中断殷浩的发言,私表议论。一天,殷浩见韩康伯又夸夸其谈,便出此语。
【拓展】“拾人牙慧”亦作“拾人唾涕”或“拾人唾余”。宋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答吴景仙书》:“仆之诗辩,乃断千百年公案,是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篱壁,‘拾人涕唾’得来者。”从其同义词“拾人唾涕”或“拾人唾余”来看,我并不认为慧是智慧的意思,而应该是一个通假字。不过不说也罢。
韩康伯经常打断舅舅的话,多多少少有些不够礼貌,且有些轻浮之嫌。殷浩吐此言,也不知道是划清界限还是在维权。此语出在文学篇是有缘故的。做文章是最忌讳抄袭的。古人有言:“大概著书立说最怕雷同,‘拾人牙慧’。赋诗作文,都是自写胸襟。”亦作“拾人涕唾”。所以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写胸襟”。
6、【标新立异】
【含义】原指独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来多指提出新奇的主张,创造新奇的式样;有时带贬义,指另搞一套。
【出处】 《世说新语﹒文学》第32条
【原文】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
【故事说明】支道林,名遁,是东晋时的佛教学者。他常与谢安、王羲之等名士交往,喜欢谈玄理,对《庄子》也很有研究。《庄子》是战国时期庄周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魏晋时期的士人多崇此书。晋代的向季和郭象曾对《庄子》作注。《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也是一个难点。当时许多著名的学者深入钻研体味这篇文章的道理,都没有能够超出郭象、向秀的见解。
有一次,支道林在洛阳白马寺同太常护国将军冯怀一起聊天,谈到《逍遥游》,支道林说出了一种新的道理,大大高于郭象、向秀的解释,树立了一种新的见解,超出当时许多著名学者的认识。支道林所作的分析见解,都是那些著名学者苦苦搜求思索没有能够解决的。后来人们就吸收了支道林的意见来解释《逍遥游》。
【拓展】标新立异,总该是一种创新吧。就这一点,就能折服多少人啊。在文学上,“自写胸襟”自然是一种高度,这种高度是要人慢慢地体味的,是需要理解和欣赏的,是以心以情以理慢慢浸染他人的心理的。而标新立异大多是一种智慧的突兀而出,是一眼就能看到的,不容忽视且忽视不了的。
7、【皮里春秋】
【含义】 指表面不露好恶、不表态度,但内心实际上是有褒贬的。
【出处】 《世说新语﹒赏誉》第66条
【原文】 桓茂伦云:“褚季野皮里阳秋。”谓其裁中也。
【故事说明】在百度搜索皮里春秋的出处时,显示的都是《晋书*褚裒传》,其原文是“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殊不知“季野有皮里阳秋”最早是出自《世说新语》,《晋书》的很多地方就是取材于世说的。
《晋书》中的桓彝,就是桓茂伦(字茂伦),东晋人。阳秋,即春秋,晋人避简文宣太后阿春讳,以“阳”代“春”。孔子作《春秋》,每每以微言含蓄着大义,故后世称其为“春秋笔法”。皮里春秋则指表面不露好恶、不表态度,但内心实际上是有褒贬的。”裁中,即指在内心进行褒贬。
【拓展】在搜索这个成语时,出现得最多的是这么句话——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这是《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薛宝钗咏螃蟹诗中的一句。蟹肚里有黑、黄两种不同的颜色,以“春秋”指花色,“空黑黄”,就是花样多也徒劳的意思,因为最终难免成菜肴进人腹。这一句诗既新颖别致而又寓意深远,这也难怪有人因此说宝钗深有城府的。
《红楼梦》里还有一回,也与此语有关。第四十二回“潇湘子雅谑补余香”,写黛玉给刘姥姥取了个绰号“母蝗虫”。这“母蝗虫”真正形象恢谐,正如宝钗所言:“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
由此看来,不唯宝姐姐善春秋,林妹妹在这点上也是不弱的。由宝姐姐一咏蟹诗来说宝姐姐城府深,是毫无来由的,人家分明是在批评螃蟹“皮里春秋空黑黄”嘛。词语出自《赏誉》篇,多是用来形容人的为人处世的。
8、【嵚崎历落】(qīn qí lì luò)
【含义】比喻品格卓异出群。
【出处】 《世说新语*容止》第20条
【原文】 周伯仁道桓茂伦:“嵚崎历落,可笑人。”或云谢幼舆言。
【故事说明】从这个成语的含义中并不容易看出这有什么“可笑人”,而且此语出自《容止》篇,好象并不搭边,不象形容容止的嘛。不过,成语的产生是经历过漫长的岁月的,后来的含义通常有了改变或者引申,前者比如“难凶难弟”,后者比如“嵚崎历落”。从结构上看,应该是并列结构;从字面上看,“嵚崎”和“历落”的含义差不多,大概是差别大,距离大,有高低的意思。果然,单独查了“嵚崎”的含义,大概有下面四种意思:1、形容山路险阻不平。2、指崎岖的山路。3、引申指艰难险阻。 4、犹坎坷、困顿不得志。如此一来,也就能发出会心一笑了——是在说桓茂伦轮廓太分明,长得太有个性呢!
【拓展】面目轮廓深,在当时大概是因为有胡人的血统吧?不是有人说那个时候不是五胡乱华么?用教科书里的说法,魏晋时期是个民族大融合时期,胡汉通婚已经很常见了吧?不过人们还是爱拿这说事。不过就有个不怕这种嘲笑的,那就是东晋豫章山寺的僧人康僧渊。《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条有这样的记载:“康僧渊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调之,僧渊曰:‘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康僧渊的祖先是西域人,长得高鼻梁深眼睛的人还受到别人的调笑,何况东晋名家桓家呢。不过,如果是这种鼻高眼深的长相,应该还是很英俊的呢。
还是回到这个成语上来。“嵚崎历落”正是因为有这个崎岖不平,才有形容面目的轮廓和品格或才能的卓异出群。
9、【黑白分明】
【含义】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15条
【原文】嵇中散语赵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恨量小狭。”赵云:“尺表能审玑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复之气。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
【故事说明】稽中散即大名鼎鼎的嵇康,《世说新语》里也是有名的帅哥。赵至,字景真,有口才,曾任辽东郡从事,主持司法工作,以清当见称。
白起,一般也很熟悉,是战国时秦国的名将,封武安君,据说他瞳子白黑分明。人们认为,这样的人一定见解高明。表,是用来观测天象的一种标竿。玑衡,古代测量天象的仪器,即浑天仪。管,指古代用来校正乐律的竹管。
【拓展】大帅哥,也是当时的一个偶像极人物,对自己的朋友说,你的眼睛黑白分明,只是可惜小了点。又是对人物相貌的评价。魏晋人士非常看重人的相貌和风度,翻翻《晋书》,凡是提到名流,很少不提两句这人的容貌风采的。魏晋时期,士大夫,也许包括整个社会,对男性外貌美的审美很普遍,相反,对女性的相对而言就弱些。不过奇怪的是,他们对男性的外貌美的追求是趋于女性化的。比如后世用来形容女子美的一些词,在世说里都是形容男性的。比如玉人、壁人什么的。这在《容止》篇里很常见。
想起小时侯听评书,里面称赞男生的相貌往往说:“眼见此人天庭饱满,地角方圆,四方阔口,豹眼圆睁,鼻如悬胆,目似朗星。端的一个好相貌!”但对世说时代的大众偶像来说,就该大大地改词了。就该改成:“眼见此人肤如凝脂,唇似点朱,面似月下白玉,腰如风中杨柳,口嘘兰麝,体溢芳香,端的一个好皮囊!”这话用在魏晋男偶像身上,很是恰当。不过若是用在貂禅MM身上,也无不妥。所以魏晋时期的美男子,如潘安、如卫玠,大概长得都是《红楼梦》里的宝玉模样。
另外,查得汉董仲舒有《春秋繁露﹒保位权》:文中有“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句,故黑白分明最原始的出处大概是此。
10、【道边苦李】
【含义】比喻庸才,无用之才。
【出处】 《世说新语﹒雅量》第4条
【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故事说明】王戎,字浚冲,山东琅琊人,竹林七贤之一。王氏一族是有名望的大族,从他的亲族辈中,便出了王衍、王澄、王导、王敦,等人物,掌握著东西两晋政府的政坛,有“八王”之称,与同为山西名族的斐氏“八斐”并称。
【拓展】在上面说过,魏晋时期,凡是提到名流,很少不提两句这人的容貌风采的。世说是这么形容王戎的容貌的:“容眼烂烂,如岩夏电”这就是说他的眼睛光彩有神,应该是个很高的评价和描写。但这个两眼有神采的小老弟——他是当时名流组合“竹林七贤”中老幺,在七贤当中,王戎的年纪是最轻的,他比山涛小二十九岁,比阮籍小二十四岁,比稽康小十一岁——却被哥哥们称之为俗物。世说记载:“嵇、阮、山、刘在竹林酣饮,王戎后往,步兵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王笑曰:‘卿辈意,亦复可败邪?’”他所谓的俗,大概是因为节俭之顾。《世说新语﹒俭吝篇》就有四条讲的是王戎。除了“卿卿我我”这个成语来源于他和他妻子的故事外,还因为他的这些个俗。
上面说的都是成年后的王戎。还是回到幼时的王戎身上来。王戎自幼便有“神童”之称。《世说新语﹒赏誉》第六条有这样的记载:“王浚冲、裴叔则二人,总角诣钟士季,须臾去后,客问钟曰:‘向二童何如?’钟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后二十年,此二贤当为吏部尚书,冀尔时天下无滞才。’”果其不然,王戎在仕途上是很风顺的,后封安丰侯。“道边苦李”便是他被成为神通的一个小小的证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思考,看问题不要光看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也说明了王戎能能善于观察、推理,通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完全一个古代中国的神探柯南嘛!
11、【卿卿我我】
【含义】形容男女相爱,十分亲昵,情意绵绵。
【出处】 《世说新语*惑溺》第35条
【原文】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
【故事说明】王戎事迹见前条。
按礼,妇人应以“君”称其夫,“卿”乃是夫对妻的称呼,这就是王戎为什么说“于礼为不敬”了。
【拓展】《现代汉语词典》里关于卿字的相关注解是这样的:“古时夫妻或好友之间表示亲爱的称呼”。
这个解释应该是从王戎妻子之后开始。其实。“卿”原来是官位名,“三公九卿”即是此意。后来成为男子美称——中国嘛,自古以来一直是个官本位国家,曾经连高高在上的皇帝,也被成为“官家”呢,而封建社会里,执政掌权的官员们都是男性。再后成为帝王对大臣的称呼,电视里古装剧里经常出现的“爱卿平身”就是此意。再后来成为女子美称,这个大概也是有传统的——中国古代的士大夫总爱拿自己与帝王的侍妾相提并论,推己及人,帝王拿“卿”来称呼自己,自己就拿“卿”来称呼自己喜欢的女子,也过过阿Q式的皇帝瘾啊。这大概就是那个所谓的礼的由来吧。
世说《俭吝》篇第三条记载:“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属,洛下无比,契疏鞅掌,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筭计。” 看这夫妇两相唱随的画面,就想起他家侄子王衍和侄子媳妇的事情来。侄子媳妇也是和王戎夫妻个性相似,据说出门总让随身的丫头带着可以检诸如牛分类的肥料,而王衍深恨其俗,把钱都不叫钱,叫“阿堵物”了。这又是另一个典故。所以卿卿我我这个词语产生与王戎夫妇,是再正常再美妙不过的了。
王戎夫妻作为一对俗人,但却为丰富了恋人的词汇作出了大大的贡献。即使是革命志士,也向往着侠骨柔肠,也愿意与自己的恋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比如我们所熟知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先生,在《与妻书》里就写过“意映卿卿如晤”句。其实,有哪份感情不是世俗的呢?即使说是超越世俗的情感,那也是世俗人才能拥有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神话故事里,不管是妖精,还是神仙,都向往人间的生活的缘故吧?
12、【蒹葭玉树】(亦做蒹葭倚玉树或蒹葭倚玉)
【含义】指两个品貌极不相称的人在一起,比喻一丑一美不能相比。后多表示地位低的人仰攀、依附地位高贵的人。亦常用作谦辞,用作借别人的光的客套话。
【出处】 《世说新语*容止》第3条
【原文】 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依玉树”。
【故事说明】蒹是荻,葭是芦苇,蒹葭:没有长穗的芦苇。比喻微贱、貌丑。玉树指传说中的仙树或珍宝制作的树,比喻品貌之美。
夏侯玄,字太初,少时博学,才华出众,尤其精通玄学,被誉为“四聪”之一。据传相貌英俊,与嵇康、潘岳等人同为魏晋时期的美男子。
【拓展】士族阶层讲究仪容举止,这成了魏晋风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夏侯玄,初任散骑黄门侍郎,有次和皇后的弟弟毛曾并排坐在一起,就认为这是耻辱,因为太不相称。魏明帝很不高兴,就把他降为羽林监。
不仅如此,仪容风采有时甚至能借以活命或办成事情。例如第23 则记陶侃因苏峻作乱事欲杀庾亮,可是见到庾亮后就不一样了,“庾风姿神貌,陶一见便改观;谈宴竟日,爱重顿至”。由此可见注重容止是当时的社会风尚。这就难怪夏侯玄宁愿得罪皇帝的小舅子,也不愿意和他坐在一起了。不过夏侯玄和嵇康、潘岳这些个美男子却没庾亮这好的命了。
13、【身无长物】
【含义】 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指生活节俭。后多用来形容极其贫穷。
【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第44条
【原文】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 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 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故事说明】王恭,字孝伯,出身于名门望族,为人清廉。他的妹妹是晋孝武帝司马曜的皇后。但作为皇亲国戚,王恭却从不以此自傲,而是以平等的心态待人,生活俭朴,赢得了世人的好评。晋安帝时起兵反对帝室,被杀。王大,王忱,小名佛大,也称阿大、王忱年龄相仿,但王忱辈份在王恭之上,所以王恭尊称王忱为长者。
蕈(diàn),竹席。卿字的用法,在“卿卿我我”条中已有解释。六朝时,在对称中,也用于尊辈称晚辈,或同辈熟人间的亲热称呼。荐,草席。
【拓展】这个成语带给我两点思考。
其一,作为象王恭这般的当权者,应学王恭清廉贵峻,“身无长物”。
和古人的身无长物相比,现代人对物质的需求欲望就截然不同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使人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物质的需求和提升生活水平的欲望,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如果以身在要职,以权谋私,则不应该。这样的人该多想想陈老总“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话才好。
其二,作为一般人的我们,也应该学王恭的简单节俭,“身无长物” ,保护资源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自古便有“俭以养德,静能修身”的说法。节俭不仅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而且更是我们修身养性的途径。同时,它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一个人对待他周围事物的态度,不是玩世不恭,贪得无厌,而是懂得珍惜,甚至像王恭一样先人后己。
14、【竹头木屑】
【含义】厚头,靠近根部的竹头。竹头与木屑,比喻细微的东西。后比喻可供利用的废置之材。
【出处】 《世说新语﹒政事》第16条
【原文】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故事说明】陶侃是晋人是晋末著名作家陶渊明的曾祖父。由于他为西晋统治者“一贯尽忠”,被封为“长沙郡公”,拜为大将军,生活俭朴,爱惜时间,节约物资。当足,当做竹篙的铁足。撑船闲的竹篙,头部包上铁制的部件,就是铁足。陶侃用竹根代替铁足,既善于取材,又节省了铁足。他自己提倡节俭,也以此为标准取人。“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由此可见,陶侃的节俭是出于治理国家的需要。
【拓展】这又是一个有关节约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故事。不唯节约,还有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意思在里面。这里只讲后面的一曾意思。
竹头木屑,看似废物,可是善用者就可将它们化平庸为神奇。物且如此,何况人乎?世无弃物,人无废材!所以我们要宽容地对待他人,自信地对待自己。对人对事对物都不要怀厌弃之心,心怀坚忍,永不放弃。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扬长避短,远离悲观和沮丧,勇敢地面对各种磨难,把磨难变成天赐的良机。失意的时候,不妨长吟“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 【难兄难弟】
【含义】 比喻兄弟才德都好,难分高下。后来多比喻两人同样坏。
【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第八条
【原文】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故事说明】颍川有个叫陈宴的人,自幼好学,办事公道。后来做了县官,更是廉洁奉公,百姓很佩服他。他的大儿子叫元方,小儿子叫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
元方后来被朝廷任命为侍中,又想让他当司徒官,但是他不干,朝廷又封他为尚书令。因为陈宴、元方、季方的声望极高,当时豫州的城墙上,都画着他们父子三个的图像,让百姓学他们的品德。
元方有个儿子叫长文,季方有个儿子叫孝先。有一天,他们为自己父亲的功德争论起来,都说自己的父亲功德高,争来争去没有结果,便一同来请祖父陈宴裁决。陈宴想了一会儿,对两个孙子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他俩的功德都很高,难以分出上下啊!”两个孙子满意而去了。
【拓展】这是一个有关兄弟的故事,让我想起另一对兄弟的故事来。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写中秋夜击鼓传花取乐,贾政看了宝玉、贾环作的诗后说:“可见是弟兄了。……妙在古人中有‘二难’,你两个也可以称‘二难’了。只是你两个的‘难’字,却是作难以教训之‘难’字讲才好。”想那古板的贾政也能玩幽默,实是不容。不过他老人家的幽默大概没什么人敢领会罢。
难兄难弟一语,后来也多用做指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例如元朝张可久《折桂令湖上饮别》曲中有语:“难兄难弟俱白发相逢异乡。无风无雨未黄花不似重阳。”不过读音大概是由第二声变为第四声了。
2、【割席绝交】
【含义】割断席子,表示断绝交情,不再来往。常用来形容朋友绝交不再往来。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第十一条
【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故事说明】三国时,华歆、邴原、管宁被时人称为一条龙,华歆年称龙头,邴原居中为龙腹,管宁年为龙尾。
管宁和华歆(xin)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俩成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和谐。虽则如此,但两人的性格却不同。管宁高洁,一生不曾进仕;管宁则经世致用,功名累世。通过两件小事,管宁目睹了华歆捉金出看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叹惋和失望,等到华歆回来以后,管宁就拿出刀子当着华歆的面把席子从中间割成两半,痛心而决绝地宣布:“我们两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被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了。”
【拓展】这个故事无非告诉我们,真正的朋友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很多人却因此得出华歆贪慕荣华、德行卑污的结论来,说捉金是慕金钱,看轩冕是慕权势,这却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华歆是个品行高洁的人。同是世说里的故事,有华歆送还礼品和顺路救人的故事,可见一斑。
就拿割席绝交的故事来看,“捉金而掷”,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简直就是拾金不昧嘛。至于出去看过门的轩冕,这就让我们想起太史公笔下的刘邦和项羽,一个发出“大丈夫当如此”的感慨,一个发出“彼当取而代之”的壮语,这在太史公看来,是优点啊。
3、【小时了了】
【含义】 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三条
【原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故事说明】李元礼就是李膺,东汉朝臣、名士,名气很大。《世说新语﹒德行》有载:“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很多人就是因为有李元礼的欣赏和赞誉,就因此声名大噪的。
孔文举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孔融,汉末文学家,曾任北海相,故也称孔北海。
【拓展】孔融让梨的故事应该是家喻户晓的,就不消多说了。小小年纪的孔融去登龙门,真是不感小看呀。既然是龙门,求见者就必然多不胜数了,就必然遭到门吏的阻挠。所谓阎王易见,小鬼难缠啊。不过这难不倒我们小小的孔融,阎王也好,小鬼也罢,都服了他,偏偏一个不识趣的人,自讨了没趣。
只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人确实大有人在。所以这句话也经常被用到,虽然是借用的判断句,但 “想必您小的时候肯定很聪明”这样现成的回答,却没多少人用过。
4、【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含义】字面意思是鸟巢倾覆了,其卵就会破。用来比喻一人罹祸,全家都不得幸免。后也泛指事之整体被毁灭,其个体也无以保全。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五条
【原文】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日:“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故事说明】据《魏氏春秋》记载:“(孔)融对孙权使有汕谤之言,坐弃市。”临事,他的子女无动于衷。原来二人预料必被株连,故以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为喻。
【拓展】孔融十岁登龙门(拜访当时清流领袖李元礼),对人情看得很清;他的儿子八九岁,能坦然面对家庭巨变,对事故看得很透。让我汗颜的同时也让我顿生凉意。那样的清与透,在某中程度上大概是要一个时代的血与痛换来的。
一直很喜欢世说,其实并不是因为里面的都是名士风流,更因为里面的早惠的儿童和率真的成年人,包括那些妇女。是恩格斯说的吧,大意是妇女和儿童的的生活状况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或者是说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解放程度。所以想,也许从这些孩子的言行中,最能感触到魏晋之风吧。
5、【拾人牙慧】
【含义】牙慧,原指言谈中所流露之智慧,后喻他人曾说之言论与见解。拾人牙慧,比喻拾取他人一言半语为己用,或抄袭他人之言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第二十七条
【原文】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故事说明】殷中军,即殷浩,东晋人,学识渊博,善发议论,少时颇有名气。曾封为建武将军,取中原时战败,而遭免官,放逐至浙江信安。偕同者有其外甥韩康伯。韩康伯常中断殷浩的发言,私表议论。一天,殷浩见韩康伯又夸夸其谈,便出此语。
【拓展】“拾人牙慧”亦作“拾人唾涕”或“拾人唾余”。宋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答吴景仙书》:“仆之诗辩,乃断千百年公案,是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篱壁,‘拾人涕唾’得来者。”从其同义词“拾人唾涕”或“拾人唾余”来看,我并不认为慧是智慧的意思,而应该是一个通假字。不过不说也罢。
韩康伯经常打断舅舅的话,多多少少有些不够礼貌,且有些轻浮之嫌。殷浩吐此言,也不知道是划清界限还是在维权。此语出在文学篇是有缘故的。做文章是最忌讳抄袭的。古人有言:“大概著书立说最怕雷同,‘拾人牙慧’。赋诗作文,都是自写胸襟。”亦作“拾人涕唾”。所以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写胸襟”。
6、【标新立异】
【含义】原指独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来多指提出新奇的主张,创造新奇的式样;有时带贬义,指另搞一套。
【出处】 《世说新语﹒文学》第32条
【原文】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
【故事说明】支道林,名遁,是东晋时的佛教学者。他常与谢安、王羲之等名士交往,喜欢谈玄理,对《庄子》也很有研究。《庄子》是战国时期庄周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魏晋时期的士人多崇此书。晋代的向季和郭象曾对《庄子》作注。《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也是一个难点。当时许多著名的学者深入钻研体味这篇文章的道理,都没有能够超出郭象、向秀的见解。
有一次,支道林在洛阳白马寺同太常护国将军冯怀一起聊天,谈到《逍遥游》,支道林说出了一种新的道理,大大高于郭象、向秀的解释,树立了一种新的见解,超出当时许多著名学者的认识。支道林所作的分析见解,都是那些著名学者苦苦搜求思索没有能够解决的。后来人们就吸收了支道林的意见来解释《逍遥游》。
【拓展】标新立异,总该是一种创新吧。就这一点,就能折服多少人啊。在文学上,“自写胸襟”自然是一种高度,这种高度是要人慢慢地体味的,是需要理解和欣赏的,是以心以情以理慢慢浸染他人的心理的。而标新立异大多是一种智慧的突兀而出,是一眼就能看到的,不容忽视且忽视不了的。
7、【皮里春秋】
【含义】 指表面不露好恶、不表态度,但内心实际上是有褒贬的。
【出处】 《世说新语﹒赏誉》第66条
【原文】 桓茂伦云:“褚季野皮里阳秋。”谓其裁中也。
【故事说明】在百度搜索皮里春秋的出处时,显示的都是《晋书*褚裒传》,其原文是“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殊不知“季野有皮里阳秋”最早是出自《世说新语》,《晋书》的很多地方就是取材于世说的。
《晋书》中的桓彝,就是桓茂伦(字茂伦),东晋人。阳秋,即春秋,晋人避简文宣太后阿春讳,以“阳”代“春”。孔子作《春秋》,每每以微言含蓄着大义,故后世称其为“春秋笔法”。皮里春秋则指表面不露好恶、不表态度,但内心实际上是有褒贬的。”裁中,即指在内心进行褒贬。
【拓展】在搜索这个成语时,出现得最多的是这么句话——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这是《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薛宝钗咏螃蟹诗中的一句。蟹肚里有黑、黄两种不同的颜色,以“春秋”指花色,“空黑黄”,就是花样多也徒劳的意思,因为最终难免成菜肴进人腹。这一句诗既新颖别致而又寓意深远,这也难怪有人因此说宝钗深有城府的。
《红楼梦》里还有一回,也与此语有关。第四十二回“潇湘子雅谑补余香”,写黛玉给刘姥姥取了个绰号“母蝗虫”。这“母蝗虫”真正形象恢谐,正如宝钗所言:“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
由此看来,不唯宝姐姐善春秋,林妹妹在这点上也是不弱的。由宝姐姐一咏蟹诗来说宝姐姐城府深,是毫无来由的,人家分明是在批评螃蟹“皮里春秋空黑黄”嘛。词语出自《赏誉》篇,多是用来形容人的为人处世的。
8、【嵚崎历落】(qīn qí lì luò)
【含义】比喻品格卓异出群。
【出处】 《世说新语*容止》第20条
【原文】 周伯仁道桓茂伦:“嵚崎历落,可笑人。”或云谢幼舆言。
【故事说明】从这个成语的含义中并不容易看出这有什么“可笑人”,而且此语出自《容止》篇,好象并不搭边,不象形容容止的嘛。不过,成语的产生是经历过漫长的岁月的,后来的含义通常有了改变或者引申,前者比如“难凶难弟”,后者比如“嵚崎历落”。从结构上看,应该是并列结构;从字面上看,“嵚崎”和“历落”的含义差不多,大概是差别大,距离大,有高低的意思。果然,单独查了“嵚崎”的含义,大概有下面四种意思:1、形容山路险阻不平。2、指崎岖的山路。3、引申指艰难险阻。 4、犹坎坷、困顿不得志。如此一来,也就能发出会心一笑了——是在说桓茂伦轮廓太分明,长得太有个性呢!
【拓展】面目轮廓深,在当时大概是因为有胡人的血统吧?不是有人说那个时候不是五胡乱华么?用教科书里的说法,魏晋时期是个民族大融合时期,胡汉通婚已经很常见了吧?不过人们还是爱拿这说事。不过就有个不怕这种嘲笑的,那就是东晋豫章山寺的僧人康僧渊。《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条有这样的记载:“康僧渊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调之,僧渊曰:‘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康僧渊的祖先是西域人,长得高鼻梁深眼睛的人还受到别人的调笑,何况东晋名家桓家呢。不过,如果是这种鼻高眼深的长相,应该还是很英俊的呢。
还是回到这个成语上来。“嵚崎历落”正是因为有这个崎岖不平,才有形容面目的轮廓和品格或才能的卓异出群。
9、【黑白分明】
【含义】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15条
【原文】嵇中散语赵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恨量小狭。”赵云:“尺表能审玑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复之气。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
【故事说明】稽中散即大名鼎鼎的嵇康,《世说新语》里也是有名的帅哥。赵至,字景真,有口才,曾任辽东郡从事,主持司法工作,以清当见称。
白起,一般也很熟悉,是战国时秦国的名将,封武安君,据说他瞳子白黑分明。人们认为,这样的人一定见解高明。表,是用来观测天象的一种标竿。玑衡,古代测量天象的仪器,即浑天仪。管,指古代用来校正乐律的竹管。
【拓展】大帅哥,也是当时的一个偶像极人物,对自己的朋友说,你的眼睛黑白分明,只是可惜小了点。又是对人物相貌的评价。魏晋人士非常看重人的相貌和风度,翻翻《晋书》,凡是提到名流,很少不提两句这人的容貌风采的。魏晋时期,士大夫,也许包括整个社会,对男性外貌美的审美很普遍,相反,对女性的相对而言就弱些。不过奇怪的是,他们对男性的外貌美的追求是趋于女性化的。比如后世用来形容女子美的一些词,在世说里都是形容男性的。比如玉人、壁人什么的。这在《容止》篇里很常见。
想起小时侯听评书,里面称赞男生的相貌往往说:“眼见此人天庭饱满,地角方圆,四方阔口,豹眼圆睁,鼻如悬胆,目似朗星。端的一个好相貌!”但对世说时代的大众偶像来说,就该大大地改词了。就该改成:“眼见此人肤如凝脂,唇似点朱,面似月下白玉,腰如风中杨柳,口嘘兰麝,体溢芳香,端的一个好皮囊!”这话用在魏晋男偶像身上,很是恰当。不过若是用在貂禅MM身上,也无不妥。所以魏晋时期的美男子,如潘安、如卫玠,大概长得都是《红楼梦》里的宝玉模样。
另外,查得汉董仲舒有《春秋繁露﹒保位权》:文中有“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句,故黑白分明最原始的出处大概是此。
10、【道边苦李】
【含义】比喻庸才,无用之才。
【出处】 《世说新语﹒雅量》第4条
【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故事说明】王戎,字浚冲,山东琅琊人,竹林七贤之一。王氏一族是有名望的大族,从他的亲族辈中,便出了王衍、王澄、王导、王敦,等人物,掌握著东西两晋政府的政坛,有“八王”之称,与同为山西名族的斐氏“八斐”并称。
【拓展】在上面说过,魏晋时期,凡是提到名流,很少不提两句这人的容貌风采的。世说是这么形容王戎的容貌的:“容眼烂烂,如岩夏电”这就是说他的眼睛光彩有神,应该是个很高的评价和描写。但这个两眼有神采的小老弟——他是当时名流组合“竹林七贤”中老幺,在七贤当中,王戎的年纪是最轻的,他比山涛小二十九岁,比阮籍小二十四岁,比稽康小十一岁——却被哥哥们称之为俗物。世说记载:“嵇、阮、山、刘在竹林酣饮,王戎后往,步兵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王笑曰:‘卿辈意,亦复可败邪?’”他所谓的俗,大概是因为节俭之顾。《世说新语﹒俭吝篇》就有四条讲的是王戎。除了“卿卿我我”这个成语来源于他和他妻子的故事外,还因为他的这些个俗。
上面说的都是成年后的王戎。还是回到幼时的王戎身上来。王戎自幼便有“神童”之称。《世说新语﹒赏誉》第六条有这样的记载:“王浚冲、裴叔则二人,总角诣钟士季,须臾去后,客问钟曰:‘向二童何如?’钟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后二十年,此二贤当为吏部尚书,冀尔时天下无滞才。’”果其不然,王戎在仕途上是很风顺的,后封安丰侯。“道边苦李”便是他被成为神通的一个小小的证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思考,看问题不要光看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也说明了王戎能能善于观察、推理,通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完全一个古代中国的神探柯南嘛!
11、【卿卿我我】
【含义】形容男女相爱,十分亲昵,情意绵绵。
【出处】 《世说新语*惑溺》第35条
【原文】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
【故事说明】王戎事迹见前条。
按礼,妇人应以“君”称其夫,“卿”乃是夫对妻的称呼,这就是王戎为什么说“于礼为不敬”了。
【拓展】《现代汉语词典》里关于卿字的相关注解是这样的:“古时夫妻或好友之间表示亲爱的称呼”。
这个解释应该是从王戎妻子之后开始。其实。“卿”原来是官位名,“三公九卿”即是此意。后来成为男子美称——中国嘛,自古以来一直是个官本位国家,曾经连高高在上的皇帝,也被成为“官家”呢,而封建社会里,执政掌权的官员们都是男性。再后成为帝王对大臣的称呼,电视里古装剧里经常出现的“爱卿平身”就是此意。再后来成为女子美称,这个大概也是有传统的——中国古代的士大夫总爱拿自己与帝王的侍妾相提并论,推己及人,帝王拿“卿”来称呼自己,自己就拿“卿”来称呼自己喜欢的女子,也过过阿Q式的皇帝瘾啊。这大概就是那个所谓的礼的由来吧。
世说《俭吝》篇第三条记载:“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属,洛下无比,契疏鞅掌,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筭计。” 看这夫妇两相唱随的画面,就想起他家侄子王衍和侄子媳妇的事情来。侄子媳妇也是和王戎夫妻个性相似,据说出门总让随身的丫头带着可以检诸如牛分类的肥料,而王衍深恨其俗,把钱都不叫钱,叫“阿堵物”了。这又是另一个典故。所以卿卿我我这个词语产生与王戎夫妇,是再正常再美妙不过的了。
王戎夫妻作为一对俗人,但却为丰富了恋人的词汇作出了大大的贡献。即使是革命志士,也向往着侠骨柔肠,也愿意与自己的恋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比如我们所熟知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先生,在《与妻书》里就写过“意映卿卿如晤”句。其实,有哪份感情不是世俗的呢?即使说是超越世俗的情感,那也是世俗人才能拥有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神话故事里,不管是妖精,还是神仙,都向往人间的生活的缘故吧?
12、【蒹葭玉树】(亦做蒹葭倚玉树或蒹葭倚玉)
【含义】指两个品貌极不相称的人在一起,比喻一丑一美不能相比。后多表示地位低的人仰攀、依附地位高贵的人。亦常用作谦辞,用作借别人的光的客套话。
【出处】 《世说新语*容止》第3条
【原文】 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依玉树”。
【故事说明】蒹是荻,葭是芦苇,蒹葭:没有长穗的芦苇。比喻微贱、貌丑。玉树指传说中的仙树或珍宝制作的树,比喻品貌之美。
夏侯玄,字太初,少时博学,才华出众,尤其精通玄学,被誉为“四聪”之一。据传相貌英俊,与嵇康、潘岳等人同为魏晋时期的美男子。
【拓展】士族阶层讲究仪容举止,这成了魏晋风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夏侯玄,初任散骑黄门侍郎,有次和皇后的弟弟毛曾并排坐在一起,就认为这是耻辱,因为太不相称。魏明帝很不高兴,就把他降为羽林监。
不仅如此,仪容风采有时甚至能借以活命或办成事情。例如第23 则记陶侃因苏峻作乱事欲杀庾亮,可是见到庾亮后就不一样了,“庾风姿神貌,陶一见便改观;谈宴竟日,爱重顿至”。由此可见注重容止是当时的社会风尚。这就难怪夏侯玄宁愿得罪皇帝的小舅子,也不愿意和他坐在一起了。不过夏侯玄和嵇康、潘岳这些个美男子却没庾亮这好的命了。
13、【身无长物】
【含义】 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指生活节俭。后多用来形容极其贫穷。
【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第44条
【原文】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 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 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故事说明】王恭,字孝伯,出身于名门望族,为人清廉。他的妹妹是晋孝武帝司马曜的皇后。但作为皇亲国戚,王恭却从不以此自傲,而是以平等的心态待人,生活俭朴,赢得了世人的好评。晋安帝时起兵反对帝室,被杀。王大,王忱,小名佛大,也称阿大、王忱年龄相仿,但王忱辈份在王恭之上,所以王恭尊称王忱为长者。
蕈(diàn),竹席。卿字的用法,在“卿卿我我”条中已有解释。六朝时,在对称中,也用于尊辈称晚辈,或同辈熟人间的亲热称呼。荐,草席。
【拓展】这个成语带给我两点思考。
其一,作为象王恭这般的当权者,应学王恭清廉贵峻,“身无长物”。
和古人的身无长物相比,现代人对物质的需求欲望就截然不同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使人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物质的需求和提升生活水平的欲望,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如果以身在要职,以权谋私,则不应该。这样的人该多想想陈老总“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话才好。
其二,作为一般人的我们,也应该学王恭的简单节俭,“身无长物” ,保护资源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自古便有“俭以养德,静能修身”的说法。节俭不仅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而且更是我们修身养性的途径。同时,它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一个人对待他周围事物的态度,不是玩世不恭,贪得无厌,而是懂得珍惜,甚至像王恭一样先人后己。
14、【竹头木屑】
【含义】厚头,靠近根部的竹头。竹头与木屑,比喻细微的东西。后比喻可供利用的废置之材。
【出处】 《世说新语﹒政事》第16条
【原文】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故事说明】陶侃是晋人是晋末著名作家陶渊明的曾祖父。由于他为西晋统治者“一贯尽忠”,被封为“长沙郡公”,拜为大将军,生活俭朴,爱惜时间,节约物资。当足,当做竹篙的铁足。撑船闲的竹篙,头部包上铁制的部件,就是铁足。陶侃用竹根代替铁足,既善于取材,又节省了铁足。他自己提倡节俭,也以此为标准取人。“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由此可见,陶侃的节俭是出于治理国家的需要。
【拓展】这又是一个有关节约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故事。不唯节约,还有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意思在里面。这里只讲后面的一曾意思。
竹头木屑,看似废物,可是善用者就可将它们化平庸为神奇。物且如此,何况人乎?世无弃物,人无废材!所以我们要宽容地对待他人,自信地对待自己。对人对事对物都不要怀厌弃之心,心怀坚忍,永不放弃。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扬长避短,远离悲观和沮丧,勇敢地面对各种磨难,把磨难变成天赐的良机。失意的时候,不妨长吟“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展开全部
【席不暇暖】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 陈(仲举)曰:“武王式商容之间,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释义:连席子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原指东奔西走,不得安居。后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近义词:应接不暇、日理万机
反义词:无所事事、闲得发愁
【难兄难弟】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之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释义:原义形容两兄弟都好,才得相当,难分上下,今指共过患难的人或都处于同样困境(环境艰苦)的人,含贬意。
近义词:一丘之貉、不相上下
反义词:大相径庭、判若云泥
【身无长物】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
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释义: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近义词:别无长物、空空如也、阮囊羞涩、家徒四壁
反义词:绰有余裕、丰衣足食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释义: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释义:鸟巢既倾覆,其卵当皆破,用来比喻事之整体被毁灭,其个体也无以保全。
【黑白分明】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稽中散语赵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恨量小狭。”
释义: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近义词:泾渭分明、一清二楚
反义词:不分皂白、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吴牛喘月】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释义: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
近义词:蜀犬吠日
【千里莼羹】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释义:多作思乡之辞。
【百感交集】
出
处:《世说新语·言语》
卫阶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释义: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近义词: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反义词:心如枯槁
【楚楚可怜】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高世远时亦邻居,语孙曰:“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无栋梁用耳!”孙曰:“枫柳虽合抱,亦何所施?”
释义:原指幼松丛密柔弱,后形容女子形体姿态娇柔可爱,也形容神情凄楚或处境令人可怜。
近义词:妩媚动人
反义词:望而生畏、令人作呕
【云兴霞蔚】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释义:象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近义词:五彩缤纷、云兴霞蔚、花团锦簇
反义词:漆黑一团、暗淡无光
【千岩万壑】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释义:形容峰峦、山谷极多。
近义词:千山万水、千山万壑
反义词:一马平川
【应接不暇】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释义:指美景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近义词: 目不暇接
反义词: 应付裕如
【一览无余】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释义: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近义词:一目了然、一览而尽、尽收眼底
反义词:一鳞半爪、目不暇接、管中窥豹
【骨肉相残】
出处:《世说新语·政事》
仲弓曰:“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
释义:比喻自相残杀。
近义词:同室操戈、兄弟阋墙
反义词:情同手足、辅车相依、亲密无间
【牖中窥日】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罱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释义:比喻见识不广。
近义词: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以蠡测海
反义词:高瞻远瞩、见多识广、深谋远虑
【拾人牙慧】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释义:原指言谈中所流露漂亮言辞,后比喻拾取他人一言半语为己用,或抄袭他人的语言或文字。
近义词:人云亦云
反义词:标新立异
【标新立异】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
释义:原指独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来多指提出新奇的主张,创造新奇的式样;有时带贬义,指另搞一套。
近义词:别出心裁、独树一帜
反义词:故步自封、墨守成规
【登峰造极】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简文云:“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释义:比喻学问、技艺等已达到最高的境界。也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近义词:叹为观止、空前绝后
反义词:平淡无奇、屡见不鲜
【相煎何急】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释义:比喻兄弟或朋友之间自相残杀或迫害。
近义词: 同室操戈、相煎太急
反义词: 情同手足、亲密无间
【掷地有声】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
释义:形容语句言词巧妙华美、语言铿锵有致。
近义词:字字珠矶
反义词:诘屈聱牙
【倚马可待】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释义: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义形于色】
出处:《世说新语·方正》魏文帝受禅,陈群有戚容。帝问曰:“朕应天受命,卿何以不乐?”群曰:“臣与华歆,服膺先朝,今虽欣圣化,犹义形于色,”
释义:伸张正义的神态在脸上流露出来,形容非常义愤。
近义词:义无反顾、义正词严、义愤填膺
反义词:理屈词穷、无理取闹、心怀叵测
【知难而退】
出处:《世说新语·方正》或谓钟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
释义:见到困难就后退。
近义词:望而却步
反义词:勇往无前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出处:《世说新语·方正》 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摴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释义:从竹管的小孔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有时可以作“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近义词:坐井观天
反义词:纵览全局
【拂袖而去】
出处:《世说新语·方正》 子敬瞋目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袖而去。”
释义:形容生了气,一甩袖子就走了。
近义词:扬长而去
反义词:不期而遇
【举止自若】
出处:《世说新语·雅量》 裴叔则被收,神气无变,举止自若/
释义:形容临事镇定,举动不失常态。
近义词:镇定自若
反义词:惊荒失措
【入幕之宾】
出处:《世说新语·雅量》 谢含笑曰:“郗生可谓入幕之宾也。”
释义:比喻关系亲近的人或参与机密的人。讥讽妇女私姘的男人,亦用此语。
【神色自若】
出处:《世说新语·雅量》
初见谢失仪,而神色自若,坐上宾客相贬笑。
释义: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
近义词:从容不迫、不慌不忙
反义词:惊慌失措、手足无措
【怅然若失】
出处:《世说新语·雅量》
殷怅然自失。
释义:心情恍惚,没了主意,像失去什么似的烦恼不痛快。
近义词:若有所失、六神无主
反义词:泰然自若、若无其事
【志大才疏】
出处:《世说新语·识鉴》 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好乘人之弊,此非自全之道。
释义:指人志向大而才能不足
近义词:眼高手低
反义词:雄才大略
【栋梁之材】
出处:《世说新语·赏誉》 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释义: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
同义词:出类拔萃
反义词:庸碌之辈
【拨云见日】
出处:《世说新语·赏誉》 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拨云雾睹青天。”
释义:拨开乌云见到青天。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近义词:豁然开朗、水落石出
【皮里阳秋】
出处:《世说新语·赏誉》 桓茂伦云:“褚季野皮里阳秋。”谓其裁中也。
释义:指表面不露好恶、不表态度,但内心实际上是有褒贬的。
近义词:指桑骂槐、委婉曲折
反义词: 心直口快、开门见山
【金玉满堂】
出处:《世说新语·赏誉》 王长史谓林公:“真长可谓金玉满堂。”
释义:金玉财宝满堂,形容财富极多。也用来形容学识丰富。
近义词:堆金积玉
反义词:家徒四壁
【堕云雾中】
出处:《世说新语·赏誉》 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
释义:落入迷茫的云雾中间。比喻迷惑不解。
反义词:豁然开朗
【后起之秀】
出处:《世说新语·赏誉》 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逸望,真后来之秀。”
释义:指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
近义词:青出于蓝
【以天下为己任】
出处:《世说新语·品藻》 陔曰:“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不如也。明练简至,立功立事,过之。”
释义: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
【一丘一壑】
出处:《世说新语·品藻》 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释义:用来比喻归隐山野、纵情山水、放纵旷达的情怀。
【老生常谈】
出处:《世说新语·规箴》 何晏、邓扬令管辂作卦,云:“不知位至三公不?”卦成,辂称引古义,深以戒之。扬曰:“此老生之常谈。”
释义:老书生经常说的话。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
近义词:陈词滥调、老调重弹
反义词:标新立异、真知灼见
【肃然起敬】
出处:《世说新语·规箴》
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释义: 肃穆地产生恭敬钦佩的态度或心情。
近义词:毕恭毕竟
反义词:嗤之以鼻
【旁若无人】
出处:《世说新语·豪爽》 帝令取鼓与之,(王敦)于坐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
《世说新语·简傲》 康扬槌不辍,旁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
释义:身旁好像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自高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也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
近义词:目中无人
反义词:众目睽睽
【面如傅粉】
出处:《世说新语·容止》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脤。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释义:形容男子美貌。
【鹤立鸡群】
出处:《世说新语·容止》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释义: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近义词:出类拔萃、超群绝伦
反义词:相形见绌、滥竽充数
【自惭形秽】
出处:《世说新语·容止》 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隽爽有风姿,见玠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释义:自己为自己形象不体面或自觉不如别人而羞愧。
近义词:自愧不如
反义词:自命不凡
【琳琅满目】
出处:《世说新语·容止》 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释义:比喻随处可见珍异的物品、出色的文章或杰出的人才。
近义词:美不胜收
反义词:满目疮痍
【国破家亡】
出处:《世说新语·贤媛》 徐曰:“国破家亡,无心至此。今日若能见杀,乃是本怀。”
释义: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反义词:国泰民安
【独木难支】
出处:《世说新语·任诞》 元裒如北夏门,拉捋自欲坏,非一木所能支。
释义:一根木头难以支撑要倒塌的东西,比如单薄的力量无法维持全局。
近义词:力不从心、孤掌难鸣
反义词:力挽狂澜、众志成城
【引人入胜】
出处:《世说新语·任诞》 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着胜地。”
释义: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
近义词:令人神往
反义词:味同嚼蜡
【一往情深】
出处:《世说新语·任诞》 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释义:指对人或对事物倾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
近义词:深情厚意、情深意重
反义词:朝三暮四、朝秦暮楚
【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出处:《世说新语·任诞》 人问其故,王(子猷)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安道)?”
释义:趁着当时的兴致而来,兴致满足了就返回。指兴致融景而产生,又随兴致被破坏而改变最初的想法。
【攀龙附凤】
出处:《世说新语·排调》
犹以文采可观,意思详序,攀龙附凤,并登天府。
释义:比喻依附帝王以成就功业或扬威。也用来比喻依附有声望的人以立名。
近义词:攀龙附骥、攀高结贵
反义词:安贫守道、刚直不阿
【普天同庆】
出处:《世说新语·排调》
元帝皇子生,普赐群臣,殷洪乔谢曰:“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而猥颁厚赉。”中宗笑曰:“此事岂可使卿助邪?”
释义:整个天下一块庆祝。
近义词:举国欢腾
反义词:哀鸿遍野
【空洞无物】
出处:《世说新语·排调》 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
释义:没有什么内容,没有东西,多指言谈、文章极其空泛或不切实际。
近义词:空空如也、有名无实
反义词:名副其实、言之有物
【后生可畏】
出处:《世说新语·排调》 郗重熙与谢公书,道:“王敬仁闻一年少怀问鼎,不知桓公德衰?为复后生可畏?”
释义: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
近义词:少年老成
反义词:少不更事
【渐入佳境】
出处:《世说新语·排调》 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释义: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从上到下,越吃越甜。后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
近义词:佳境渐至
反义词:急转直下
【咄咄逼人】
出处:《世说新语·排调》
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
释义:形容气势汹汹,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近义词:盛气凌人
反义词:和颜悦色
【顾名思义】
出处:《世说新语·排调》 桓南郡与道曜讲老子,王侍中为主簿,在坐。桓曰:“王主簿,可顾名思义。”
释义:看到名字,就可以想到含义。
近义词:望文生义
反义词:名不符实
【望梅止渴】
出处:《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释义: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或别人。
近义词:画饼充饥
反义词:心想事成
【咄咄怪事】
出处:《世说新语·黜免》 殷中军被废后,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释义:使人惊讶的怪事,形容事情不合常理,让人无法理解。
近义词:莫名其妙、不可思议
反义词:顺理成章、天经地义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出处:《世说新语·尤悔》 桓公卧语曰:“作此寂寂,将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释义:流芳百世指美好的名声在后世永久流传
遗臭万年指人虽死了,但坏名声却永远传了下去,遭人唾骂。
近义词:流芳百世 永垂不朽、名传千古
遗臭万年 声名狼藉、臭名昭著
反义词:流芳百世 遗臭万年、臭名远扬
遗臭万年 流芳百世、万古流芳
【卿卿我我】
出处:《世说新语·惑溺》
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
释义:形容男女相爱,十分亲昵,情意绵绵。
近义词:两小无猜、儿女情长
反义词:视同陌路、敬而远之赞同2| 评论(1)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 陈(仲举)曰:“武王式商容之间,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释义:连席子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原指东奔西走,不得安居。后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近义词:应接不暇、日理万机
反义词:无所事事、闲得发愁
【难兄难弟】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之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释义:原义形容两兄弟都好,才得相当,难分上下,今指共过患难的人或都处于同样困境(环境艰苦)的人,含贬意。
近义词:一丘之貉、不相上下
反义词:大相径庭、判若云泥
【身无长物】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
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释义: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近义词:别无长物、空空如也、阮囊羞涩、家徒四壁
反义词:绰有余裕、丰衣足食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释义: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释义:鸟巢既倾覆,其卵当皆破,用来比喻事之整体被毁灭,其个体也无以保全。
【黑白分明】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稽中散语赵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恨量小狭。”
释义: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近义词:泾渭分明、一清二楚
反义词:不分皂白、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吴牛喘月】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释义: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
近义词:蜀犬吠日
【千里莼羹】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释义:多作思乡之辞。
【百感交集】
出
处:《世说新语·言语》
卫阶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释义: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近义词: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反义词:心如枯槁
【楚楚可怜】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高世远时亦邻居,语孙曰:“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无栋梁用耳!”孙曰:“枫柳虽合抱,亦何所施?”
释义:原指幼松丛密柔弱,后形容女子形体姿态娇柔可爱,也形容神情凄楚或处境令人可怜。
近义词:妩媚动人
反义词:望而生畏、令人作呕
【云兴霞蔚】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释义:象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近义词:五彩缤纷、云兴霞蔚、花团锦簇
反义词:漆黑一团、暗淡无光
【千岩万壑】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释义:形容峰峦、山谷极多。
近义词:千山万水、千山万壑
反义词:一马平川
【应接不暇】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释义:指美景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近义词: 目不暇接
反义词: 应付裕如
【一览无余】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释义: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近义词:一目了然、一览而尽、尽收眼底
反义词:一鳞半爪、目不暇接、管中窥豹
【骨肉相残】
出处:《世说新语·政事》
仲弓曰:“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
释义:比喻自相残杀。
近义词:同室操戈、兄弟阋墙
反义词:情同手足、辅车相依、亲密无间
【牖中窥日】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罱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释义:比喻见识不广。
近义词: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以蠡测海
反义词:高瞻远瞩、见多识广、深谋远虑
【拾人牙慧】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释义:原指言谈中所流露漂亮言辞,后比喻拾取他人一言半语为己用,或抄袭他人的语言或文字。
近义词:人云亦云
反义词:标新立异
【标新立异】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
释义:原指独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来多指提出新奇的主张,创造新奇的式样;有时带贬义,指另搞一套。
近义词:别出心裁、独树一帜
反义词:故步自封、墨守成规
【登峰造极】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简文云:“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释义:比喻学问、技艺等已达到最高的境界。也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近义词:叹为观止、空前绝后
反义词:平淡无奇、屡见不鲜
【相煎何急】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释义:比喻兄弟或朋友之间自相残杀或迫害。
近义词: 同室操戈、相煎太急
反义词: 情同手足、亲密无间
【掷地有声】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
释义:形容语句言词巧妙华美、语言铿锵有致。
近义词:字字珠矶
反义词:诘屈聱牙
【倚马可待】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释义: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义形于色】
出处:《世说新语·方正》魏文帝受禅,陈群有戚容。帝问曰:“朕应天受命,卿何以不乐?”群曰:“臣与华歆,服膺先朝,今虽欣圣化,犹义形于色,”
释义:伸张正义的神态在脸上流露出来,形容非常义愤。
近义词:义无反顾、义正词严、义愤填膺
反义词:理屈词穷、无理取闹、心怀叵测
【知难而退】
出处:《世说新语·方正》或谓钟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
释义:见到困难就后退。
近义词:望而却步
反义词:勇往无前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出处:《世说新语·方正》 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摴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释义:从竹管的小孔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有时可以作“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近义词:坐井观天
反义词:纵览全局
【拂袖而去】
出处:《世说新语·方正》 子敬瞋目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袖而去。”
释义:形容生了气,一甩袖子就走了。
近义词:扬长而去
反义词:不期而遇
【举止自若】
出处:《世说新语·雅量》 裴叔则被收,神气无变,举止自若/
释义:形容临事镇定,举动不失常态。
近义词:镇定自若
反义词:惊荒失措
【入幕之宾】
出处:《世说新语·雅量》 谢含笑曰:“郗生可谓入幕之宾也。”
释义:比喻关系亲近的人或参与机密的人。讥讽妇女私姘的男人,亦用此语。
【神色自若】
出处:《世说新语·雅量》
初见谢失仪,而神色自若,坐上宾客相贬笑。
释义: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
近义词:从容不迫、不慌不忙
反义词:惊慌失措、手足无措
【怅然若失】
出处:《世说新语·雅量》
殷怅然自失。
释义:心情恍惚,没了主意,像失去什么似的烦恼不痛快。
近义词:若有所失、六神无主
反义词:泰然自若、若无其事
【志大才疏】
出处:《世说新语·识鉴》 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好乘人之弊,此非自全之道。
释义:指人志向大而才能不足
近义词:眼高手低
反义词:雄才大略
【栋梁之材】
出处:《世说新语·赏誉》 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释义: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
同义词:出类拔萃
反义词:庸碌之辈
【拨云见日】
出处:《世说新语·赏誉》 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拨云雾睹青天。”
释义:拨开乌云见到青天。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近义词:豁然开朗、水落石出
【皮里阳秋】
出处:《世说新语·赏誉》 桓茂伦云:“褚季野皮里阳秋。”谓其裁中也。
释义:指表面不露好恶、不表态度,但内心实际上是有褒贬的。
近义词:指桑骂槐、委婉曲折
反义词: 心直口快、开门见山
【金玉满堂】
出处:《世说新语·赏誉》 王长史谓林公:“真长可谓金玉满堂。”
释义:金玉财宝满堂,形容财富极多。也用来形容学识丰富。
近义词:堆金积玉
反义词:家徒四壁
【堕云雾中】
出处:《世说新语·赏誉》 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
释义:落入迷茫的云雾中间。比喻迷惑不解。
反义词:豁然开朗
【后起之秀】
出处:《世说新语·赏誉》 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逸望,真后来之秀。”
释义:指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
近义词:青出于蓝
【以天下为己任】
出处:《世说新语·品藻》 陔曰:“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不如也。明练简至,立功立事,过之。”
释义: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
【一丘一壑】
出处:《世说新语·品藻》 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释义:用来比喻归隐山野、纵情山水、放纵旷达的情怀。
【老生常谈】
出处:《世说新语·规箴》 何晏、邓扬令管辂作卦,云:“不知位至三公不?”卦成,辂称引古义,深以戒之。扬曰:“此老生之常谈。”
释义:老书生经常说的话。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
近义词:陈词滥调、老调重弹
反义词:标新立异、真知灼见
【肃然起敬】
出处:《世说新语·规箴》
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释义: 肃穆地产生恭敬钦佩的态度或心情。
近义词:毕恭毕竟
反义词:嗤之以鼻
【旁若无人】
出处:《世说新语·豪爽》 帝令取鼓与之,(王敦)于坐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
《世说新语·简傲》 康扬槌不辍,旁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
释义:身旁好像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自高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也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
近义词:目中无人
反义词:众目睽睽
【面如傅粉】
出处:《世说新语·容止》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脤。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释义:形容男子美貌。
【鹤立鸡群】
出处:《世说新语·容止》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释义: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近义词:出类拔萃、超群绝伦
反义词:相形见绌、滥竽充数
【自惭形秽】
出处:《世说新语·容止》 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隽爽有风姿,见玠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释义:自己为自己形象不体面或自觉不如别人而羞愧。
近义词:自愧不如
反义词:自命不凡
【琳琅满目】
出处:《世说新语·容止》 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释义:比喻随处可见珍异的物品、出色的文章或杰出的人才。
近义词:美不胜收
反义词:满目疮痍
【国破家亡】
出处:《世说新语·贤媛》 徐曰:“国破家亡,无心至此。今日若能见杀,乃是本怀。”
释义: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反义词:国泰民安
【独木难支】
出处:《世说新语·任诞》 元裒如北夏门,拉捋自欲坏,非一木所能支。
释义:一根木头难以支撑要倒塌的东西,比如单薄的力量无法维持全局。
近义词:力不从心、孤掌难鸣
反义词:力挽狂澜、众志成城
【引人入胜】
出处:《世说新语·任诞》 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着胜地。”
释义: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
近义词:令人神往
反义词:味同嚼蜡
【一往情深】
出处:《世说新语·任诞》 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释义:指对人或对事物倾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
近义词:深情厚意、情深意重
反义词:朝三暮四、朝秦暮楚
【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出处:《世说新语·任诞》 人问其故,王(子猷)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安道)?”
释义:趁着当时的兴致而来,兴致满足了就返回。指兴致融景而产生,又随兴致被破坏而改变最初的想法。
【攀龙附凤】
出处:《世说新语·排调》
犹以文采可观,意思详序,攀龙附凤,并登天府。
释义:比喻依附帝王以成就功业或扬威。也用来比喻依附有声望的人以立名。
近义词:攀龙附骥、攀高结贵
反义词:安贫守道、刚直不阿
【普天同庆】
出处:《世说新语·排调》
元帝皇子生,普赐群臣,殷洪乔谢曰:“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而猥颁厚赉。”中宗笑曰:“此事岂可使卿助邪?”
释义:整个天下一块庆祝。
近义词:举国欢腾
反义词:哀鸿遍野
【空洞无物】
出处:《世说新语·排调》 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
释义:没有什么内容,没有东西,多指言谈、文章极其空泛或不切实际。
近义词:空空如也、有名无实
反义词:名副其实、言之有物
【后生可畏】
出处:《世说新语·排调》 郗重熙与谢公书,道:“王敬仁闻一年少怀问鼎,不知桓公德衰?为复后生可畏?”
释义: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
近义词:少年老成
反义词:少不更事
【渐入佳境】
出处:《世说新语·排调》 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释义: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从上到下,越吃越甜。后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
近义词:佳境渐至
反义词:急转直下
【咄咄逼人】
出处:《世说新语·排调》
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
释义:形容气势汹汹,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近义词:盛气凌人
反义词:和颜悦色
【顾名思义】
出处:《世说新语·排调》 桓南郡与道曜讲老子,王侍中为主簿,在坐。桓曰:“王主簿,可顾名思义。”
释义:看到名字,就可以想到含义。
近义词:望文生义
反义词:名不符实
【望梅止渴】
出处:《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释义: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或别人。
近义词:画饼充饥
反义词:心想事成
【咄咄怪事】
出处:《世说新语·黜免》 殷中军被废后,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释义:使人惊讶的怪事,形容事情不合常理,让人无法理解。
近义词:莫名其妙、不可思议
反义词:顺理成章、天经地义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出处:《世说新语·尤悔》 桓公卧语曰:“作此寂寂,将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释义:流芳百世指美好的名声在后世永久流传
遗臭万年指人虽死了,但坏名声却永远传了下去,遭人唾骂。
近义词:流芳百世 永垂不朽、名传千古
遗臭万年 声名狼藉、臭名昭著
反义词:流芳百世 遗臭万年、臭名远扬
遗臭万年 流芳百世、万古流芳
【卿卿我我】
出处:《世说新语·惑溺》
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
释义:形容男女相爱,十分亲昵,情意绵绵。
近义词:两小无猜、儿女情长
反义词:视同陌路、敬而远之赞同2| 评论(1)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典故
1、 【难兄难弟】
【含义】 比喻兄弟才德都好,难分高下。后来多比喻两人同样坏。
【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第八条
2、【割席绝交】
【含义】割断席子,表示断绝交情,不再来往。常用来形容朋友绝交不再往来。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第十一条
3、【小时了了】
【含义】 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三条
4、【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含义】字面意思是鸟巢倾覆了,其卵就会破。用来比喻一人罹祸,全家都不得幸免。后也泛指事之整体被毁灭,其个体也无以保全。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五条
5、【拾人牙慧】
【含义】牙慧,原指言谈中所流露之智慧,后喻他人曾说之言论与见解。拾人牙慧,比喻拾取他人一言半语为己用,或抄袭他人之言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第二十七条
6、【标新立异】
【含义】原指独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来多指提出新奇的主张,创造新奇的式样;有时带贬义,指另搞一套。
【出处】 《世说新语﹒文学》第32条
7、【皮里春秋】
【含义】 指表面不露好恶、不表态度,但内心实际上是有褒贬的。
【出处】 《世说新语﹒赏誉》第66条
8、【嵚崎历落】(qīn qí lì luò)
【含义】比喻品格卓异出群。
【出处】 《世说新语*容止》第20条
9、【黑白分明】
【含义】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15条
10、【道边苦李】
【含义】比喻庸才,无用之才。
【出处】 《世说新语﹒雅量》第4条
11、【卿卿我我】
【含义】形容男女相爱,十分亲昵,情意绵绵。
【出处】 《世说新语*惑溺》第35条
12、【蒹葭玉树】(亦做蒹葭倚玉树或蒹葭倚玉)
【含义】指两个品貌极不相称的人在一起,比喻一丑一美不能相比。后多表示地位低的人仰攀、依附地位高贵的人。亦常用作谦辞,用作借别人的光的客套话。
【出处】 《世说新语*容止》第3条
13、【身无长物】
【含义】 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指生活节俭。后多用来形容极其贫穷。
【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第44条
14、【竹头木屑】
【含义】厚头,靠近根部的竹头。竹头与木屑,比喻细微的东西。后比喻可供利用的废置之材。
【出处】 《世说新语﹒政事》第16条
15、【楚楚可怜】
【含义】 形容女子娇弱的样子。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84条
17、【芝兰玉树】
【含义】 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92条
18、【渐入佳境】
【含义】 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从上到下,越吃越甜。后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
【出处】 《世说新语*排调》第59条
19、【颊上三毛】
【含义】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出处】《世说新语*巧艺》第9条
20、【醉玉颓山】亦作【醉山颓倒】
【含义】形容男子风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风采。
【出处】 《世说新语*容止》第5条
21、【鹤立鸡群】
【含义】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出处】 《世说新语*容止》第11条
22、【天壤王郎】
【含义】原是谢道蕴轻视其丈夫王凝之的话,后用以喻对丈夫不满意或者指一门子弟子,才貌等某一方面差距很大。
【出处】 《世说新语﹒贤媛》第26条
23、【千里莼羹】
【含义】原为具有吴地风味的名菜,后泛指本乡特产,含思乡之意。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第26条
24、【看杀卫玠】
【含义】原指卫玠被人看死,后比喻为群众所仰慕的人。
【出处】《世说新语﹒容止》第19条
25、【真金百炼】
【含义】 比喻人经过长久、多次的锻炼,变得非常坚强。
【出处】 《世说新语﹒文学》第97条
26【吴牛喘月】
【含义】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20条
27、【望梅止渴】
【含义】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 《世说新语﹒;假谲》第2条
1、 【难兄难弟】
【含义】 比喻兄弟才德都好,难分高下。后来多比喻两人同样坏。
【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第八条
2、【割席绝交】
【含义】割断席子,表示断绝交情,不再来往。常用来形容朋友绝交不再往来。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第十一条
3、【小时了了】
【含义】 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三条
4、【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含义】字面意思是鸟巢倾覆了,其卵就会破。用来比喻一人罹祸,全家都不得幸免。后也泛指事之整体被毁灭,其个体也无以保全。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五条
5、【拾人牙慧】
【含义】牙慧,原指言谈中所流露之智慧,后喻他人曾说之言论与见解。拾人牙慧,比喻拾取他人一言半语为己用,或抄袭他人之言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第二十七条
6、【标新立异】
【含义】原指独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来多指提出新奇的主张,创造新奇的式样;有时带贬义,指另搞一套。
【出处】 《世说新语﹒文学》第32条
7、【皮里春秋】
【含义】 指表面不露好恶、不表态度,但内心实际上是有褒贬的。
【出处】 《世说新语﹒赏誉》第66条
8、【嵚崎历落】(qīn qí lì luò)
【含义】比喻品格卓异出群。
【出处】 《世说新语*容止》第20条
9、【黑白分明】
【含义】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15条
10、【道边苦李】
【含义】比喻庸才,无用之才。
【出处】 《世说新语﹒雅量》第4条
11、【卿卿我我】
【含义】形容男女相爱,十分亲昵,情意绵绵。
【出处】 《世说新语*惑溺》第35条
12、【蒹葭玉树】(亦做蒹葭倚玉树或蒹葭倚玉)
【含义】指两个品貌极不相称的人在一起,比喻一丑一美不能相比。后多表示地位低的人仰攀、依附地位高贵的人。亦常用作谦辞,用作借别人的光的客套话。
【出处】 《世说新语*容止》第3条
13、【身无长物】
【含义】 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指生活节俭。后多用来形容极其贫穷。
【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第44条
14、【竹头木屑】
【含义】厚头,靠近根部的竹头。竹头与木屑,比喻细微的东西。后比喻可供利用的废置之材。
【出处】 《世说新语﹒政事》第16条
15、【楚楚可怜】
【含义】 形容女子娇弱的样子。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84条
17、【芝兰玉树】
【含义】 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92条
18、【渐入佳境】
【含义】 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从上到下,越吃越甜。后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
【出处】 《世说新语*排调》第59条
19、【颊上三毛】
【含义】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出处】《世说新语*巧艺》第9条
20、【醉玉颓山】亦作【醉山颓倒】
【含义】形容男子风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风采。
【出处】 《世说新语*容止》第5条
21、【鹤立鸡群】
【含义】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出处】 《世说新语*容止》第11条
22、【天壤王郎】
【含义】原是谢道蕴轻视其丈夫王凝之的话,后用以喻对丈夫不满意或者指一门子弟子,才貌等某一方面差距很大。
【出处】 《世说新语﹒贤媛》第26条
23、【千里莼羹】
【含义】原为具有吴地风味的名菜,后泛指本乡特产,含思乡之意。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第26条
24、【看杀卫玠】
【含义】原指卫玠被人看死,后比喻为群众所仰慕的人。
【出处】《世说新语﹒容止》第19条
25、【真金百炼】
【含义】 比喻人经过长久、多次的锻炼,变得非常坚强。
【出处】 《世说新语﹒文学》第97条
26【吴牛喘月】
【含义】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20条
27、【望梅止渴】
【含义】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 《世说新语﹒;假谲》第2条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2-11-01 ·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太多了,楼上仅是一部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