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对冉闵的评价很高吗

 我来答
死狗0m0y
2012-11-01
知道答主
回答量: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7万
展开全部
遥想当年,冉闵一声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人无月不战,日日相攻。可见冉闵当时的政策是顺应民意的,代表了最广大被侵略中原人民的意愿。并非冉闵有心挑拨,而是当时的民族矛盾确实无法调和。纵观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在战乱中衰弱了;入侵印度的蛮族部落把创造古印度文明的当地人列为种姓制度中最低层的贱民当作奴隶一样的驱使至今;五胡乱华之时,当创造古中国文明的人们面对相似的窘境时,有一个冉闵站了出来,他昭告天下,邀四海豪杰奋起杀胡,号令所到,民皆响应,汉军威武,胡寇散溃,九州大地终复炎黄本色,我族免于重蹈他人覆辙,中华文明的主体得以延绵。而今斯人已远去,我们只能通过被篡改的史料来一窥这位1700年前的汉族英雄的传奇生涯。岳飞、文天祥,都是我们很熟悉的人物,冉闵对汉民族的功绩应在二人之上。山中青山岁岁青,世上繁华一千年。千年前这片土地上的民族矛盾不可调和,但时间融合了一切,今日的中国,我们是五十六个民族的和谐大家庭。但如果没有冉闵,被同化的可能就是汉族,而不是五胡。当昔日激烈的战事变为今日尘封的历史,古人的豪情荡漾在今日的心间,涌起异样而复杂的感触。
一般认为,由于历史大环境的局限,特别是当时中原地区胡汉两族力量对比的悬殊,加之冉闵的政治上的失误,因而冉闵的失败是必然的。冉闵虽然失败,但是他的屠胡令反映着汉族对胡人残酷统治的反抗情绪,同时在他的短暂统治下,兴儒学,赈饥民,打击胡人,保护汉民,这些在当时的北中国,都是难能可贵的,可谓那个黑暗岁月的一线曙光,故而当时的北方汉族人都认为看到了汉族复兴的希望:“于时翕然,方之为魏晋之初”。因而冉闵的被杀,获得北方汉族人的普遍同情,《晋书》的所谓大旱蝗灾及大雪的传说记载,实则正是对此的客观外在反映,实际上反映出当时北方汉族人民对冉闵遇害的悲痛和怀念。他的后人冉华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而大多数传统学者对冉闵的屠羯作法都不赞同。从现代的角度来看,他对胡人的屠杀是很残酷的,在冉魏立国的三年中,羯人几乎被屠杀殆尽。当时汉人与胡人相互的攻杀没有一个月停止,各族人民间的仇恨达到顶点。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