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提供一点太宗,高宗时期征伐朝鲜的史料
展开全部
太宗,高宗时期从没征伐过朝鲜,只征伐过高句丽(不是朝鲜那个高丽,不要像韩国一样乱弹琴),《新旧唐书》《通鉴》记载得很明确。
唐与高句丽的战争是7世纪发生在高句丽和唐与新罗联军之间的战争。由于唐与新罗联军的长年征战,加之高句丽内部发生纷争与自然灾害,高句丽最终被唐与新罗的联军击败。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大同江以北则由唐和自称高句丽继承者的渤海国控制。
第一次战争(644-645)
642年,渊盖苏文杀死高句丽荣留王后立高宝藏为王并自封为“莫离支”摄政。为讨渊盖苏文和保护唐的盟友新罗,唐太宗认为有必要对高句丽开战。644年,唐太宗带着李世绩、李道宗和长孙无忌率军十万亲征高句丽。645年,唐太宗冲破高句丽的防线准备攻打平壤,似乎大功在即。不料在安市(今辽宁鞍山),李世民由于受到安市城城主杨万春的抵抗,再也无法前行。由于寒冬恶劣天气和薛延陀入侵唐朝,唐军被迫返回。在这之后,唐太宗对高句丽的进攻仅维持在一些小规模的突袭。646年,唐与回纥等铁勒诸族灭了薛延陀后,唐开始集结陆海部队准备在649年再一次大规模攻高句丽。不过649年唐太宗去世,依照唐太宗的遗愿攻打高句丽的计划被取消,使唐再次攻高句丽的战役搁浅。
第二次战争(660-662)
649年,唐太宗去世后,征讨高句丽和渊盖苏文成了唐高宗李治的最大心愿。据《资治通鉴》记载,高宗即位后,对高句丽发动过三次小规模战争。永徽六年(655年)五月,营州都督程名振、左卫中郎将苏定方发兵渡辽水击高丽。显庆三年(658年)六月,“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程名振、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将兵攻高丽之赤烽镇,拔之,斩首四百馀级,捕虏百馀人。高丽遣其大将豆方娄帅众三万拒之,名振以契丹逆击,大破之,斩首二千五百级”。显庆四年(659年)十一月,“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等与高丽将温沙门战于横山,破之”。
660年,唐与新罗的联军攻下了高句丽西南的盟友百济后,于661年派辽东道(初为浿江)行军大总管契苾何力、浿江道行军大总管任雅相、夫馀道行军总管萧嗣业、镂方道行军总管程名振、沃沮道行军总管庞孝泰和含资道行军总管刘德敏率军十余万渡辽水,平壤道(初为辽东)行军大总管苏定方、平壤道大总管刘伯英、与新罗联军由百济故地南北合击高句丽。由于铁勒入侵唐朝,唐军契苾何力、萧嗣业所部被迫返回。662年,蛇水之战渊盖苏文使唐军沃沮道全军覆没并杀死了庞孝泰和他的13个儿子。渊盖苏文在世期间,唐朝一直没能灭亡高句丽。
第三次战争(666-668)
666年,渊盖苏文去世,高句丽内乱,渊盖苏文的三个儿子发生争斗,长子渊男生代为莫离支,但为二弟渊男建所逼,降于唐。唐朝派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安抚大使,率兵8万援救渊男生。右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辽东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左监门卫将军李谨行为后援。 十二月十八,以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以司列少常伯郝处俊副之,与契苾何力、庞同善率兵15万并力以击高句丽。诏独孤卿云由鸭渌道,郭待封由积利道,在百济故地驻守的刘仁愿由毕列道,新罗金仁问由海谷道,并为行军总管,与运粮使窦义积,皆受李绩节度,河北诸州租赋悉诣辽东给军用。
667年,各战场捷报频传:李绩攻取高句丽军事重镇新城(今辽宁抚顺北高尔山城),并趁势将附近的16座城池全部攻下;薛仁贵在金山击破高句丽大军,斩首5万余级,攻下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与渊男生军会师;李绩等攻占扶余城,斩俘万余人,扶余川中40余城亦望风归降,再战薛贺水斩俘3万余人,乘胜攻占大行城(今辽宁丹东西南娘娘城)。到了668年春夏,各路唐军会师,推进至鸭绿栅。高句丽发兵抵抗,唐军奋勇出击,大败高句丽军,追奔200余里,攻拔辱夷城《今朝鲜永柔境),高句丽其他各城守军或逃或降。唐军进至平壤城下,围平壤月余,高句丽王高藏派渊男产率首领98人出降。渊男建仍然闭门拒守,并多次遣兵出战,皆败。九月十二,高句丽僧信诚打开城门,唐军冲进城中,俘男建,高句丽全部平定。
唐平高句丽后,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以统之,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镇守其地。
后续
高句丽被灭后,新罗控制了朝鲜半岛大部分领地。由于唐对新罗进行了援助,唐曾试图在朝鲜半岛设置统治机构。但遭到了新罗的反击。与此同时大祚荣建立起渤海国,继承了原高句丽的大部分领土。“海东盛国”渤海国的崛起成为唐与新罗的缓冲地带。
唐与高句丽的战争是7世纪发生在高句丽和唐与新罗联军之间的战争。由于唐与新罗联军的长年征战,加之高句丽内部发生纷争与自然灾害,高句丽最终被唐与新罗的联军击败。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大同江以北则由唐和自称高句丽继承者的渤海国控制。
第一次战争(644-645)
642年,渊盖苏文杀死高句丽荣留王后立高宝藏为王并自封为“莫离支”摄政。为讨渊盖苏文和保护唐的盟友新罗,唐太宗认为有必要对高句丽开战。644年,唐太宗带着李世绩、李道宗和长孙无忌率军十万亲征高句丽。645年,唐太宗冲破高句丽的防线准备攻打平壤,似乎大功在即。不料在安市(今辽宁鞍山),李世民由于受到安市城城主杨万春的抵抗,再也无法前行。由于寒冬恶劣天气和薛延陀入侵唐朝,唐军被迫返回。在这之后,唐太宗对高句丽的进攻仅维持在一些小规模的突袭。646年,唐与回纥等铁勒诸族灭了薛延陀后,唐开始集结陆海部队准备在649年再一次大规模攻高句丽。不过649年唐太宗去世,依照唐太宗的遗愿攻打高句丽的计划被取消,使唐再次攻高句丽的战役搁浅。
第二次战争(660-662)
649年,唐太宗去世后,征讨高句丽和渊盖苏文成了唐高宗李治的最大心愿。据《资治通鉴》记载,高宗即位后,对高句丽发动过三次小规模战争。永徽六年(655年)五月,营州都督程名振、左卫中郎将苏定方发兵渡辽水击高丽。显庆三年(658年)六月,“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程名振、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将兵攻高丽之赤烽镇,拔之,斩首四百馀级,捕虏百馀人。高丽遣其大将豆方娄帅众三万拒之,名振以契丹逆击,大破之,斩首二千五百级”。显庆四年(659年)十一月,“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等与高丽将温沙门战于横山,破之”。
660年,唐与新罗的联军攻下了高句丽西南的盟友百济后,于661年派辽东道(初为浿江)行军大总管契苾何力、浿江道行军大总管任雅相、夫馀道行军总管萧嗣业、镂方道行军总管程名振、沃沮道行军总管庞孝泰和含资道行军总管刘德敏率军十余万渡辽水,平壤道(初为辽东)行军大总管苏定方、平壤道大总管刘伯英、与新罗联军由百济故地南北合击高句丽。由于铁勒入侵唐朝,唐军契苾何力、萧嗣业所部被迫返回。662年,蛇水之战渊盖苏文使唐军沃沮道全军覆没并杀死了庞孝泰和他的13个儿子。渊盖苏文在世期间,唐朝一直没能灭亡高句丽。
第三次战争(666-668)
666年,渊盖苏文去世,高句丽内乱,渊盖苏文的三个儿子发生争斗,长子渊男生代为莫离支,但为二弟渊男建所逼,降于唐。唐朝派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安抚大使,率兵8万援救渊男生。右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辽东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左监门卫将军李谨行为后援。 十二月十八,以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以司列少常伯郝处俊副之,与契苾何力、庞同善率兵15万并力以击高句丽。诏独孤卿云由鸭渌道,郭待封由积利道,在百济故地驻守的刘仁愿由毕列道,新罗金仁问由海谷道,并为行军总管,与运粮使窦义积,皆受李绩节度,河北诸州租赋悉诣辽东给军用。
667年,各战场捷报频传:李绩攻取高句丽军事重镇新城(今辽宁抚顺北高尔山城),并趁势将附近的16座城池全部攻下;薛仁贵在金山击破高句丽大军,斩首5万余级,攻下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与渊男生军会师;李绩等攻占扶余城,斩俘万余人,扶余川中40余城亦望风归降,再战薛贺水斩俘3万余人,乘胜攻占大行城(今辽宁丹东西南娘娘城)。到了668年春夏,各路唐军会师,推进至鸭绿栅。高句丽发兵抵抗,唐军奋勇出击,大败高句丽军,追奔200余里,攻拔辱夷城《今朝鲜永柔境),高句丽其他各城守军或逃或降。唐军进至平壤城下,围平壤月余,高句丽王高藏派渊男产率首领98人出降。渊男建仍然闭门拒守,并多次遣兵出战,皆败。九月十二,高句丽僧信诚打开城门,唐军冲进城中,俘男建,高句丽全部平定。
唐平高句丽后,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以统之,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镇守其地。
后续
高句丽被灭后,新罗控制了朝鲜半岛大部分领地。由于唐对新罗进行了援助,唐曾试图在朝鲜半岛设置统治机构。但遭到了新罗的反击。与此同时大祚荣建立起渤海国,继承了原高句丽的大部分领土。“海东盛国”渤海国的崛起成为唐与新罗的缓冲地带。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