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幼儿区角活动有效指导
若以下回答无法解决问题,邀请你更新回答
1个回答
2017-07-30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导读:幼儿之间由于年龄相距小,认知水平相近,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自由交谈、讨论,相互间的放松与互动,是教师指导不能达到的,幼儿间的相互交流不仅能够拓展幼儿学习的途径和方法,还能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协调,进一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新的教育观告诉我们,必须将促进孩子身心发展放到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要充分认识到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是关系到教育目标能否得以落实的重要因素,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须考虑孩子的内在动机和需要。教师要尽力帮助孩子从多方面认识事物、整合经验、建构认知。
新的教育目标还提出了教育应该为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做好准备;新的教学观也已经摒弃了教孩子学习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取而代之的是培养幼儿有兴趣地学习,引导幼儿主动地学习。在区角(或区域)活动中正可以充分地体现这些教育理念。
所谓区角活动是指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以上不难看出,区域活动主要是幼儿自己的活动,自己的游戏,它不像正规的集中教学活动那样由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让人明显的感到教育教学的因素。但是,区角活动也并非是教师完全不加影响、不加控制的绝对自由天地,只不过,这种影响和控制比较间接、隐蔽,它是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尤其是活动材料的投放而实现的。相对于其它的教学活动形式,区角活动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点:
1、区角活动多为幼儿的自选活动,这样就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满足了幼儿的个别化需要;
2、区角活动是幼儿的自主活动,他们能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玩玩做做,生动、活泼、主动、愉快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学习,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区角活动多为小组活动,这就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自由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增进同伴之间的相互了解,尤其是对同伴在集体活动中所不可能表现出来的才能和优点的了解;
4、区角活动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内的操作材料、情景等等,它们所承载的多种教育功能使幼儿通过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而获得多种直接、自然的经验。
蒙台梭利教学法和皮亚杰认知主义幼教方案都把区角活动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目前,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都意识到区角活动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展开了对区角活动的研究。
幼儿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教师的作用不再是讲或是直接告诉幼儿答案,不再是直接拿出范例或操作实验向幼儿讲解或示范,而是支持、启发和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对幼儿区角活动的指导要从显性的主导地位退至适时、适当的隐性的引导地位,让幼儿有操作、探索、设疑、解疑的过程,幼儿间有相互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幼儿从中增强学习兴趣,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活动区虽是幼儿自曲活动、自主学习的场所,但这并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教师对活动区活动的积极关注、悉心指导,才能使其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说到这,教师空间该如何有效指导幼儿区角活动?结合多年的教育工作实践,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对区角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
一、尊重幼儿的兴趣需求,提供相应的材料
区角活动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内的材料之上的,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可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材料的不同,所引起的操作方法及活动方式便会不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学习经验、教育所取得的效果都会不一样。从幼儿自身的学习特点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需求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动力,是幼儿主动性、积极性的来源,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是根据自己的本性,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思维水平来选择探索(学习)的对象。所以,教师要深入幼儿当中,和所有的幼儿交流,结合主题内容,了解大多数幼儿的兴趣、需求的指向,教师再根据幼儿的需求指向提供相应的材料,这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当然,同一材料可能具有多种玩法和用途,具有不同的教育价值,这种多功能的活动材料更会受到幼儿的欢迎。近年来,材料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者们的关注,不少的幼儿园在材料投放的问题上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使得活动区有了比较丰富的、结构化的、可操作的材料,从而使得幼儿的活动及活动经验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是,与此同时,在活动材料的选择与投放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互相攀比,追求高档化、逼真化、成品化,成人看着舒服,但孩子们却并不感兴趣,不喜欢玩。结果不仅造成了财力、物力、人力的浪费,还大大降低了活动的教育价值。
事实证明,相对原始而基本的材料、半成品,反而更可能是多功能的,具有更多、更大的教育价值,更有利于幼儿的活动、学习与发展。因此,教师在为活动区提供材料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为幼儿提供更有利于其长足发展的相应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发展。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常教学中,还可以让幼儿从家中带一些原始或半成品材料参与布置活动区,同幼儿一起确定材料的摆放位置,制定活动规则等等,使幼儿从最初的准备工作做起,为以后的区角活动打下兴趣的基础。
二、尊重幼儿的意愿,支持幼儿主动地探索
建构主义理论提出,学习不是由教师为幼儿选择学习的内容,而是幼儿自由选择;学习不是教师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幼儿主动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幼儿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学习、主动地进行信息建构。因此,一切活动都应该尊重幼儿的意愿,尊重幼儿对区角活动选择,这里还应注意的是要针对不同的幼儿,尊重该幼儿当前兴趣的意愿。在区角活动中,教师要支持幼儿主动探索,采取设疑提建议等灵活的方式支持幼儿的活动,给幼儿留出探索、解疑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是充当答案的提供者。
三、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师的教育行为
创设活动区的目的是为了给每一个幼儿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以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决定所设区域的种类时,应尽量满足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动作技能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对各类活动区的功能有清楚的认识到,也要准确了解本班幼儿的兴趣、水平和需要。如果幼儿有特殊的兴趣和需要,区域的内容和规模可以随时调整。
新奇的区角活动材料对幼儿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但是幼儿对这些材料玩上一阵子,还是会感到厌烦,要长久地保持和促进幼儿与这些材料的互动,教师就要做到深入幼儿的活动中去观察、分析和指导幼儿活动,通过观察、分析和指导,才能真正准确地了解幼儿的内在需要和幼儿的个别差异,再根据幼儿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采取相应的方法,或是改变活动的策略、或是添加、撤除一些活动材料,使幼儿对活动材料、对活动长久保持兴趣,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在指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有耐心等待幼儿自己去发现和探索,必要时参与幼儿的探索、发现,当然,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区角活动指导中隐性的、适当的引导地位。
四、为幼儿创造机会,增进幼儿间的相互交流
幼儿之间由于年龄相距小,认知水平相近,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自由交谈、讨论,相互间的放松与互动,
新的教育观告诉我们,必须将促进孩子身心发展放到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要充分认识到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是关系到教育目标能否得以落实的重要因素,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须考虑孩子的内在动机和需要。教师要尽力帮助孩子从多方面认识事物、整合经验、建构认知。
新的教育目标还提出了教育应该为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做好准备;新的教学观也已经摒弃了教孩子学习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取而代之的是培养幼儿有兴趣地学习,引导幼儿主动地学习。在区角(或区域)活动中正可以充分地体现这些教育理念。
所谓区角活动是指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以上不难看出,区域活动主要是幼儿自己的活动,自己的游戏,它不像正规的集中教学活动那样由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让人明显的感到教育教学的因素。但是,区角活动也并非是教师完全不加影响、不加控制的绝对自由天地,只不过,这种影响和控制比较间接、隐蔽,它是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尤其是活动材料的投放而实现的。相对于其它的教学活动形式,区角活动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点:
1、区角活动多为幼儿的自选活动,这样就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满足了幼儿的个别化需要;
2、区角活动是幼儿的自主活动,他们能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玩玩做做,生动、活泼、主动、愉快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学习,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区角活动多为小组活动,这就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自由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增进同伴之间的相互了解,尤其是对同伴在集体活动中所不可能表现出来的才能和优点的了解;
4、区角活动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内的操作材料、情景等等,它们所承载的多种教育功能使幼儿通过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而获得多种直接、自然的经验。
蒙台梭利教学法和皮亚杰认知主义幼教方案都把区角活动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目前,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都意识到区角活动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展开了对区角活动的研究。
幼儿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教师的作用不再是讲或是直接告诉幼儿答案,不再是直接拿出范例或操作实验向幼儿讲解或示范,而是支持、启发和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对幼儿区角活动的指导要从显性的主导地位退至适时、适当的隐性的引导地位,让幼儿有操作、探索、设疑、解疑的过程,幼儿间有相互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幼儿从中增强学习兴趣,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活动区虽是幼儿自曲活动、自主学习的场所,但这并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教师对活动区活动的积极关注、悉心指导,才能使其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说到这,教师空间该如何有效指导幼儿区角活动?结合多年的教育工作实践,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对区角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
一、尊重幼儿的兴趣需求,提供相应的材料
区角活动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内的材料之上的,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可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材料的不同,所引起的操作方法及活动方式便会不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学习经验、教育所取得的效果都会不一样。从幼儿自身的学习特点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需求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动力,是幼儿主动性、积极性的来源,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是根据自己的本性,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思维水平来选择探索(学习)的对象。所以,教师要深入幼儿当中,和所有的幼儿交流,结合主题内容,了解大多数幼儿的兴趣、需求的指向,教师再根据幼儿的需求指向提供相应的材料,这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当然,同一材料可能具有多种玩法和用途,具有不同的教育价值,这种多功能的活动材料更会受到幼儿的欢迎。近年来,材料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者们的关注,不少的幼儿园在材料投放的问题上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使得活动区有了比较丰富的、结构化的、可操作的材料,从而使得幼儿的活动及活动经验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是,与此同时,在活动材料的选择与投放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互相攀比,追求高档化、逼真化、成品化,成人看着舒服,但孩子们却并不感兴趣,不喜欢玩。结果不仅造成了财力、物力、人力的浪费,还大大降低了活动的教育价值。
事实证明,相对原始而基本的材料、半成品,反而更可能是多功能的,具有更多、更大的教育价值,更有利于幼儿的活动、学习与发展。因此,教师在为活动区提供材料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为幼儿提供更有利于其长足发展的相应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发展。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常教学中,还可以让幼儿从家中带一些原始或半成品材料参与布置活动区,同幼儿一起确定材料的摆放位置,制定活动规则等等,使幼儿从最初的准备工作做起,为以后的区角活动打下兴趣的基础。
二、尊重幼儿的意愿,支持幼儿主动地探索
建构主义理论提出,学习不是由教师为幼儿选择学习的内容,而是幼儿自由选择;学习不是教师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幼儿主动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幼儿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学习、主动地进行信息建构。因此,一切活动都应该尊重幼儿的意愿,尊重幼儿对区角活动选择,这里还应注意的是要针对不同的幼儿,尊重该幼儿当前兴趣的意愿。在区角活动中,教师要支持幼儿主动探索,采取设疑提建议等灵活的方式支持幼儿的活动,给幼儿留出探索、解疑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是充当答案的提供者。
三、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师的教育行为
创设活动区的目的是为了给每一个幼儿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以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决定所设区域的种类时,应尽量满足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动作技能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对各类活动区的功能有清楚的认识到,也要准确了解本班幼儿的兴趣、水平和需要。如果幼儿有特殊的兴趣和需要,区域的内容和规模可以随时调整。
新奇的区角活动材料对幼儿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但是幼儿对这些材料玩上一阵子,还是会感到厌烦,要长久地保持和促进幼儿与这些材料的互动,教师就要做到深入幼儿的活动中去观察、分析和指导幼儿活动,通过观察、分析和指导,才能真正准确地了解幼儿的内在需要和幼儿的个别差异,再根据幼儿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采取相应的方法,或是改变活动的策略、或是添加、撤除一些活动材料,使幼儿对活动材料、对活动长久保持兴趣,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在指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有耐心等待幼儿自己去发现和探索,必要时参与幼儿的探索、发现,当然,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区角活动指导中隐性的、适当的引导地位。
四、为幼儿创造机会,增进幼儿间的相互交流
幼儿之间由于年龄相距小,认知水平相近,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自由交谈、讨论,相互间的放松与互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