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城而吃3万人,如何评价安史之乱中的张巡?

 我来答
泽速浪0633
2018-02-27 · 超过6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4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57.4万
展开全部

文史弟

睢阳之战,既是安史之乱中最具关键性的战役之一,也是千年来最具争议性的战争之一。

而领导这场战役领导者——张巡,自然也是一直处于历史的漩涡,始终褒贬不一。

不过,褒贬张巡的态度也非常清楚。

大力赞扬张巡的人是站在战局全局的高度上,以及从大历史的角度来评判,认为张巡是个英雄人物。

正所谓“闲坐安居高阔谈,说时容易做时难,倘使清谈能退敌,张巡何须死睢阳!”

睢阳之战中,张巡的战功可谓居功至伟,即便在世界历史范围内,能够以区区不到一万的兵力,跟十几万敌军周旋,并且坚守睢阳十个月。

若再加上在此期间的雍丘之战、宁陵之战,张巡事实上和燕军对抗了21个月,也就是快两年。

史书记载,共经历大小四百多战,斩叛将三百余人,累计歼敌人十余万。可谓是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更主要的是睢阳之战的深远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睢阳是江淮重地的门户,而江淮地区又是富饶之地,是李唐王朝税赋的主要来源。

一旦睢阳失守,没有钱财,李唐王朝的反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燕军的实力将大大增强。

不止于此,正是张巡托住了燕军十几万大军,所以给了唐肃宗的反攻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也就在这段时间内,长安和洛阳得到恢复。

另一方面,一旦燕军第一时间占领了江淮地区,李唐王朝再也没有能力组织反攻,那就有可能改变整个历史进程。

或许,又来一个“五胡乱华”都说不定。因为安禄山、史思明都属于胡人,从他们造反后的种种行径来看,也根本不是什么仁义之师,当时燕军中也是胡人居多。

虽然睢阳之战意义深远,张巡的战功居功至伟,但其中有一个很大的道德污点,即吃了3万人。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打仗更是如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吃不饱穿不暖,拿什么打仗。

但张巡当时的处境特别困难,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情形下,在能吃的都已经吃了的情况下,最后张巡不仅把自己的爱妾给吃了,同时还把睢阳城的3万老百姓给吃了。

这一点所凸显出的无道和残忍,是严重背离儒家的价值观念的,正如孟子所说“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不为也”。

事实上,李唐王朝在当时评定张巡的功过中,就已出现严重的分歧。贬张者认为“张巡以守睢阳不去,与其食人,曷若全人”。挺张的人则认为,“巡以寡击众,以弱制强,保江、淮以待陛下之师,师至而巡死,巡之功大矣”。

只不过最后,张巡还是被当做功臣载入李唐王朝的史策。那么今天又该如何评价张巡呢?其实更为复杂,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颗啊攘6
2020-09-19 · TA获得超过26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2万
展开全部

张巡是唐玄宗时期的真源县令。在安史之乱时张巡率兵固守睢阳,有效阻止了叛军的南侵,保障了唐朝东南领土的安全,最后因粮草耗尽而被擒遇害。他身先士卒、作战英勇,善于使用各种灵活多变的战术积极防御,同时对唐朝忠贞不渝,因此获得了史书上的一致称颂。不过张巡却因为在守城时吃人肉,而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根据史书记载,当时张巡和许远合兵一处,在睢阳抵御叛军尹子琦的十三万大军,最后粮尽援绝。为了能够保住睢阳,张巡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军粮的问题。

他先是指挥城中的守军杀战马充饥,之后又罗雀掘鼠,但是麻雀和老鼠很快就被吃光了。眼看城池就要不保,张巡便先杀了自己的爱妾给手下的士卒吃,之后又命将士以城中的妇女老幼为食,坚持守城直到城破。最后,据传城中守军吃的人超过三万,足见睢阳之战的血腥和残酷。

在历史上,张巡吃人这一惊人的举动非但没有引起批评,反而受到了朝野上下一致的赞赏和歌颂。这是因为当时的封建文化以忠君爱国为主,为了保证封建帝王的统治,牺牲再多的人命都是值得的。特别是古代由于经常发生天灾人祸,民间易子相食的现象并不罕见,因此张巡吃人保国的举动在古代并没有引起太多的争议。

但是到了现代社会,张巡吃人这种反人类的举动就很难令人接受了。人为了生存是否真的可以吃人?以各种冠冕堂皇、光明正大的理由来吃人到底是对是错?类似的问题争论已久,一直没有得到最终的答案。张巡吃人守城的举动也就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不一样的趣味文化
高粉答主

2020-09-19 · 分享那些你不知道的文化趣事
不一样的趣味文化
采纳数:70 获赞数:796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对于睢阳之战中的张巡,我的评价是果断、坚韧、有才能。张巡一直是历史上争议比较大的一个人物,人们敬佩将十倍于自己的敌人挡在城外近一年,人们同时又认为他吃人过于残忍。我认为,张巡在那种情况下做出这样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睢阳的身后事富饶的江淮之地,这些地方不仅有数不清的百姓,这里还是后来朝廷积蓄力量讨伐逆贼的资本。张巡深知睢阳的重要性,同样敌方也知道。所以敌人派了十几万人攻打睢阳,所以张巡宁死也要守住睢阳,即使吃人肉也在所不惜。

安史之乱中的叛军完全就是一群土匪,他们所到之处一片狼藉。如果让他们这群狼通过睢阳进入江淮,那么富饶的江淮会变成地狱。在攻城拔寨过程中,烧杀抢掠最能激起士兵们的积极性。所以很多将领都会放纵部下,更别说一群狼子野心的胡人了。这也是为什么张巡转战多地,最后在睢阳死守不退的原因。


另外,张巡和他的将士们是没有办法才吃的人肉。我认为我们现代人的敬畏比古代人要少的多,我们现在感觉吃人肉是一件很变态的事情,那么张巡他们一定不会好受。当时大军围城,远无援军、近无粮草。张巡他们在吃完粮食、树皮、树根之后只能把目光投向人肉。

还有就是,我认为“3万人”这个数字是有问题的。根据《资治通鉴》中记载,睢阳粮食吃尽的时候大概是八月份左右。而睢阳被攻陷是在十月左右,这期间只有短短的两个月,当时城中的守军大概是不到两千人。我认为张巡他们在粮食没吃完之前是不会吃人的,而两个月是完全没可能吃完3万人。


战争,从来都不是善良仁慈的,人命如草芥不只是书上的一句话。在战争中可以被杀死、被饿死、被打死、被烧死等等,那为什么被人吃而死就不行了呢。如果张巡等人没有吃人,那么睢阳会早几个月失陷,那么到时候死的人会多很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