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的发展对文化和国力有那些影响?
展开全部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众多杰出的诗人把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
诗歌在唐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极其广泛,连当时寺院宣讲佛经的“讲经文”也多采用韵文形式。讲经文在讲说时大量采用赋体的形式铺陈描写虚幻世界,在咏唱时多用七言歌行和五言诗体,使讲经过程富有艺术感染力,而为僧俗民众喜闻乐见。还有一种篇幅较为短小的“押座文”,它是在正式讲经之前所唱诵的叙述经文大意的七言韵文,其性质与后来话本的“入话”、弹词的“开篇”相似。因此,押座文可以看作是七言叙事诗。“讲经文”和“押座文”都具有劝善的作用,在这一方面与传统道德是一致的。
唐代“变文”是民间流行的一种与“讲经文”类似的韵文体曲艺作品,其文辞韵散相杂;唱词有七言体,有六言体,还有三、三、七句式的。其内容或演唱佛经故事,或演唱历史故事,或演唱民间传说,或演唱当时重大事件。如《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降魔变文》、《伍子胥变文》、《王陵变文》、《王昭君变文》、《孟姜女变文》、《张义潮变文》和《张淮深变文》等。而历史故事多带有传说色彩,民间传说常涉及历史人物,二者往往相互渗透。这些作品往往宣扬忠孝观念,赞美英雄人物,惩恶扬善,表达了人民群众的良好愿望,在当时受到普遍欢迎。目连救母的变文在唐代流传甚广,相传张祜曾戏称白居易《长恨歌》中“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二句是“目连变”(《本事诗》)。从“变文”的影响和作用来看,它也是民间诗歌教育的一种有效的形式。
“讲经文”和“变文”具有的韵散相间、有说有唱的形制,对后来的说唱文学、戏曲文学和各类小说的影响极为深远。后世话本小说中常常夹杂许多诗词的现象、古典长篇小说往往夹杂许多诗词歌赋的特点,都与“讲经文”、“押座文”和“变文”的影响密切相关。追本溯源,可以发现,诗歌对其它文学形式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唐代的诗歌教育还波及周边邻国。唐诗在日本广泛流传,白居易的诗尤其受到日本人喜爱。唐都长安是当时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日本、新罗等国家纷纷派遣留学生来长安学习,一些留学生也成为写诗能手。如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侣,汉名晁衡,与李白结下深厚友谊,李白曾因听到他渡海回国而遇难的传闻而深情写下《哭晁卿衡》一诗。新罗留学生崔致远12岁入唐求学,18岁考中进士,曾写下大量诗文,其文集《桂苑笔耕》流传至今。中日诗人歌吟两国友好的诗篇至今尚存120多首,中朝诗人歌咏两国友谊的诗篇至今尚存70余首。唐文化以儒学为核心,经留学生的学习和传播,儒学在日本的影响也相当大。如日本在大学寮设明经科,以孔颖达《五经正义》为教授课本。
宋元明清时期的诗人,绝大多数都曾受到过唐诗的影响。如北宋初的“西昆派”专学李商隐;北宋后期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派”则把杜甫奉为祖师。南宋后期诗人争学晚唐五言律诗,而北方的金元诗人都学中晚唐七言律诗。明代中叶兴起的复古运动甚至以“诗必盛唐”相号召,前后七子都标榜盛唐诗法,以此为学诗的最高境界。可见唐诗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诗歌在唐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极其广泛,连当时寺院宣讲佛经的“讲经文”也多采用韵文形式。讲经文在讲说时大量采用赋体的形式铺陈描写虚幻世界,在咏唱时多用七言歌行和五言诗体,使讲经过程富有艺术感染力,而为僧俗民众喜闻乐见。还有一种篇幅较为短小的“押座文”,它是在正式讲经之前所唱诵的叙述经文大意的七言韵文,其性质与后来话本的“入话”、弹词的“开篇”相似。因此,押座文可以看作是七言叙事诗。“讲经文”和“押座文”都具有劝善的作用,在这一方面与传统道德是一致的。
唐代“变文”是民间流行的一种与“讲经文”类似的韵文体曲艺作品,其文辞韵散相杂;唱词有七言体,有六言体,还有三、三、七句式的。其内容或演唱佛经故事,或演唱历史故事,或演唱民间传说,或演唱当时重大事件。如《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降魔变文》、《伍子胥变文》、《王陵变文》、《王昭君变文》、《孟姜女变文》、《张义潮变文》和《张淮深变文》等。而历史故事多带有传说色彩,民间传说常涉及历史人物,二者往往相互渗透。这些作品往往宣扬忠孝观念,赞美英雄人物,惩恶扬善,表达了人民群众的良好愿望,在当时受到普遍欢迎。目连救母的变文在唐代流传甚广,相传张祜曾戏称白居易《长恨歌》中“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二句是“目连变”(《本事诗》)。从“变文”的影响和作用来看,它也是民间诗歌教育的一种有效的形式。
“讲经文”和“变文”具有的韵散相间、有说有唱的形制,对后来的说唱文学、戏曲文学和各类小说的影响极为深远。后世话本小说中常常夹杂许多诗词的现象、古典长篇小说往往夹杂许多诗词歌赋的特点,都与“讲经文”、“押座文”和“变文”的影响密切相关。追本溯源,可以发现,诗歌对其它文学形式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唐代的诗歌教育还波及周边邻国。唐诗在日本广泛流传,白居易的诗尤其受到日本人喜爱。唐都长安是当时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日本、新罗等国家纷纷派遣留学生来长安学习,一些留学生也成为写诗能手。如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侣,汉名晁衡,与李白结下深厚友谊,李白曾因听到他渡海回国而遇难的传闻而深情写下《哭晁卿衡》一诗。新罗留学生崔致远12岁入唐求学,18岁考中进士,曾写下大量诗文,其文集《桂苑笔耕》流传至今。中日诗人歌吟两国友好的诗篇至今尚存120多首,中朝诗人歌咏两国友谊的诗篇至今尚存70余首。唐文化以儒学为核心,经留学生的学习和传播,儒学在日本的影响也相当大。如日本在大学寮设明经科,以孔颖达《五经正义》为教授课本。
宋元明清时期的诗人,绝大多数都曾受到过唐诗的影响。如北宋初的“西昆派”专学李商隐;北宋后期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派”则把杜甫奉为祖师。南宋后期诗人争学晚唐五言律诗,而北方的金元诗人都学中晚唐七言律诗。明代中叶兴起的复古运动甚至以“诗必盛唐”相号召,前后七子都标榜盛唐诗法,以此为学诗的最高境界。可见唐诗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