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这部电影讲述了什么故事 剧情发展有哪些深意?看了一遍没看懂。
早在千八百年前,孔自老人家就告诉我们,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但很多人理解为做人应该以德报怨。即便是不必要的牺牲也应该原谅和理解。日本《告白》这部电影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做错了就是做错了,别把世界想象的那么美好,要用正义进行惩罚。
《告白》咋一听是一个高中生爱情电影,确实是高中生活的电影,不过不是爱情,而是他们莫名其妙的恶意。杀人者荒唐不知错,复仇者因为受到的伤害太深,所以选择报复。
老师对学生的报复不是直接让他们死亡,而是慢慢的剖开学生的内心。对学生的精神进行折磨,让他们也感受失去最爱的痛苦,这部电影把这样的理念贯彻始终。整部电影看起来既致郁又阴暗。
剧情的发展是很慢的张开的,就像一张网,慢慢地裹紧裹紧。每个人都分段式的诉说他们的故事,让整部电影的脉络一点一点清晰,但又无可奈何。剧情之所以这样写,或许是作者想让别人看到一个恶意是如何产出的,家庭和社会对此有着怎样的责任。
《告白》是一部2010年日本推理悬疑教育电影,根据小说《告白》改编而成。中岛哲也执导,女演员松隆子主演。《告白》一上映,就获得了不俗的口碑与票房,斩获众多奖项。
电影讲述了某一天中学老师森口悠子发现爱女溺死在学校的游泳池中。虽然被警察鉴定为意外死亡,但森口却向学生们宣布杀手就在其中,杀手的牛奶中被下了艾滋病毒,听到这番话,有两个学生反映异常,当观众以为这已经是森口的复仇,影片的高潮,殊不知,这才是故事的开头,是森口揭开伤疤,开启复仇的第一步。
森口悠子本来是一个善良有责任心的中学老师,她与著名的作家结成连理,怀孕之际丈夫却被告知感染了艾滋病毒,为了不影响母女俩的正常生活,丈夫选择了不公开,女儿作为森口的唯一慰藉却在少年的漠视与玩笑似的报复中失去生命,彻底打垮了森口,当一个人痛到极点的时候,便会忘记疼痛,她一步步开启复仇之路,瓦解少年杀手的防线,是她对爱女的复仇,也是她对漠视生命的惩罚,还有班长北原美月,表面上善良,同情被欺凌的修哉,另一方面却又崇拜着一个杀害了全家十四口的变态杀人犯,她一半生长在阳光下,一半在阴暗的角落里腐烂。
无论是剧情发展还是台词都蕴含着许多深意,其中“开玩笑的”这句只有四个字的台词贯穿影片,第一次是森口识破修哉作案过程后,修哉假装很痛苦悔恨地要跳楼,吓到森口后一脸轻松的说出“开玩笑的”,修哉对犯罪毫不在乎,对生命十分漠视,“开玩笑的”是对装作悔恨地一种否定;第二次是在面对同学的霸凌后强吻星野同学后说的“小心我下次伸舌头,开玩笑的”,这是对自己下次会伸舌头的否定,表现他内心其实对于霸凌是不屑的;第三次同样出自修哉,少年杀人犯的口中,作为优等生在众人面前演讲时呼吁大家热爱生命,却在下一秒摁下炸弹引爆键,随口说出一句“开玩笑的”,是对呼吁大家热爱生命的否定;第四次出自森口老师之口“今天是你重生的第一步”“开玩笑的”是对修哉重生的一种否定,修哉做这一切,根源于幼时母亲严苛的教育和不认可,父母离异后对母亲的认可更加渴求以致到变态的地步,母亲在自己摁下炸弹引爆键的那一刻死去,修哉生活与努力的全部意义也消失殆尽,正如原著中森口提到“看过你写给挚爱妈妈的情书,解除了炸弹之后我去见了一个人,也许是因为有点同情你,或许我想重新考虑樱宫跟我说的话,或许因为爱美之死的起点”森口曾给过修哉重生的机会,但修哉在自己的伟大破坏计划中一意孤行,没有重生,只有地狱,短短四个字,不同的场景,涵盖了不同的意义。
电影全程运用黑白色调,缓慢而有节奏的背景音乐,拍摄采用模糊的光线,将森口老师与被害的幼女、中学生渡边修哉与物理学家母亲,班长北原里美与修哉等等一系列的告白表现了出来,内容深刻,人物心理复杂。
《告白》是一个极具“误导性”的名字,但电影内容却与告白这个暧昧的词语大相径庭,其实应该理解为主角森口老师坦白描述她的复仇过程。
森口老师的女儿被自己班上的两名学生A和B杀害,得知真相的森口老师并没有向警方求救,她清楚未成年保护法会庇护这两个孩子。所以森口老师自己制定了一个复仇计划并加以实行,他复仇的第一步,就是欺骗这两个小孩,告诉他们自己给他们喝了带有艾滋病病毒的牛奶。
学生A的本意并非想杀害森口老师的女儿,所以他是很愧疚的,在得知牛奶里含有艾滋病病毒之后,他跑回了家,再也不愿意来上学。恐惧和愧疚折磨着A,他开始排斥学校,拒绝交流,甚至伤害自己。
但是森口老师并没有善罢甘休,他指导这个班新来的老师维特,让维特老师定期去给A做心理辅导,并组织学生去看望A——这加重了A的愧疚和恐惧,他变得越发疯狂,甚至杀死了自己的母亲。
但学生B很快就发现牛奶里并没有艾滋病毒,他也不害怕自己患上艾滋病毒。B的母亲离开了这个家庭,为了得到母亲的注意,他才会发明那个杀害森口老师女儿的电击器。
B不在乎自己的生命,也不在乎别人的生命,为了弄出一个大新闻获得母亲的关怀,他在毕业典礼的讲台下面安放了炸弹。在他的预想里,毕业典礼的时候这个炸弹爆炸,到时候母亲就会来看望他。
可森口老师老师清楚B的性格,也知悉了B的计划,所以在毕业典礼上炸弹并没有爆炸,森口老师告诉B,那颗炸弹被转移到他母亲的办公室——那是他最爱的妈妈,他不惜一切就是为了得到妈妈的注意,可是现在,妈妈却要死在自己的手里。
承受不住这么大打击的B也在众目睽睽之下崩溃了。
对于森口老师老师来说,复仇并不只是简简单单地将真相公之于众,而是摧毁这两个杀害她女儿的学生最珍贵的东西——A被愧疚和恐惧压垮,B则接受不了失去母亲而崩溃。
说白了,《告白》就是一场挣脱于法律之外,关于复仇的一次阐述,这场复仇里有欲望、仇恨、失去和释然,但是在既定发生的惨剧里,谁都逃不脱罪名,也都得到了报复。
乍一听,“告白”这两个字似乎和小清新的文艺爱情片有很大的关系,事实上,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总结《告白》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故事,“一个母亲的复仇”就再合适不过了。
森口是一位中学老师,她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可是她的女儿却溺水身亡了,施暴者正是森口班里的学生。
因为施暴者只是十三岁的小孩子,所以受到《少年法》的保护,也因此,他们没有受到森口所认为的应有的惩罚,这使得森口心中的怨恨加深,走上了步步为营的复仇之路。
影片就是围绕着森口的复仇之路所展开的,表面上看这确实是一部惊悚的悬疑片,但是隐藏在故事背后的深意,却是导演对这个世界的拷问,导演借影片中人物的告白,开启了自己的告白。
森口的告白,是对法律体制的不满,她不明白,为什么法律要去维护那些作恶的小孩。
修哉的告白,是对母亲的埋怨和依赖,为什么别人都可以得到母亲的疼爱,而他却被母亲遗弃,成了一个没有人疼爱的小孩。
直树的告白,是摆脱母亲看似疼爱实则是牵制的溺爱,他想要做自己,但终究被逼迫成了一个弑母的疯子。
当然了,影片中的告白,不止这些,美月的告白,维特老师的告白……导演借影片中各色各样的人,来表达他的内心,展现我们这个社会。
不管观众是否愿意接受,其实导演就是想透过镜头,给观众展示一个没有美化过的残酷世界,来赤裸地展现人性的善恶,这就是影片的深意,也是导演的告白。
人之私欲究竟有多可怕,谁也说不清楚,此告白非彼告白,影非其名又影如其名。电影非传统意义或甜蜜温馨或羞涩美好的告白,而是色彩昏暗探讨人性的内部心声。电影通过不同角色的视角,展现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将整个故事拼凑完整。
越是内心软弱的人越是会欺负弱小以欺骗自己的人格,«告白»这部电影短短一百分钟,将人性的残忍、自私、失落、狠毒以及痛苦清晰呈现,细思恐极。倘若罪行无法得到法律的制裁怎么办,不如以暴制暴,当一个母亲因为孩子而疯狂的时候,谁也无法预料她们可以多么阴暗强大何等地步,«告白»如是,«一个母亲的复仇»如是。
故事的开篇是森口老师平静的讲述着自己女儿的被害以及丈夫患上艾滋病而无法碰触女儿激起学生的同情心和恐惧感,再骗少年已经喝下掺有艾滋病血液的牛奶制造恐慌而使学生锁定杀人对象,之后告别离开。
尽管森口离开了学校,但是少年们的举动并未脱离森口的控制,因为对艾滋病的不了解加剧人们心底的恐惧,在共同利益面前,人们总是可以出其的团结一致,校园暴力从未停止。这里可以延伸一下关于校园暴力以及对于特殊群体的问题,很多时候因为未知所以恐惧,从而想方设法把的铲除,森口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接替森口的老师单纯善良,努力的想改善校园暴力,在森口的诱导下不厌其烦一次次的组织学生关爱同学,而学生们也看似友好的配合,实际上一句句看似祝福的话暗藏着层层诅咒,而良辉自认为关爱友好的每周两次的家访终于击溃了直树胆小懦弱的神经,精神错乱下杀死母亲再自杀。善良是美德,但是难免被利用,不知不觉间可能就成为了帮凶。
一个人缺爱会有多极端,若说直树是因为过分怯懦压抑太久从而迫切想证明自己,修哉却真真正正的是想引起母亲的关注。他聪明却极端,枉顾生命,他不在乎任何人,只想母亲看自己一眼,森口的女儿不幸成为了第一个试验品。
一个人压抑太久会有多变态,少年的发明虽具创意却不足以杀死一个四岁的儿童。被欺凌太久自以为终于找到朋友的直树在知道修哉并没有把他当朋友的时候内心的邪恶一再膨胀,只为了证明他可以做到修哉做不了的事而将四岁的爱美扔下泳池溺死。
修哉的世界里从来只有母亲,直树也好,美月也罢,前者是利用,后者是宣泄。美月作为全片唯一一个懂他维护他的人,仍旧难逃毒手。可惜这个临死之前还在森口面前为他辩护的天真少女,枉自送了性命。
悠哉从来不在乎别人的生命,为了母亲的关注,不惜在学校安装炸药,仅仅只为了母亲可以记住他。而森口正是利用这一点,杀人诛心,制造少年亲手炸死母亲的错觉使少年彻底崩溃。
影片全片压抑黑暗,森口痛失爱女之后从头黑到尾未见一丝犹豫,个人感觉看得很爽。个人秉性加之外界环境造成的悲剧惨案,每个人都在有意无意间成为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