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春节过年有哪些习俗?

 我来答
Conqueror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9-08-30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9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4.3万
展开全部

(1)腊月二十三:祭灶

灶神,俗称“灶王爷”。祭灶是旧历到来的信号,老北京人称“过小年”。童谣传:“糖瓜祭灶,新年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人们会为贴在厨房的灶王爷、灶王奶奶供上糖瓜,希望把他们的嘴粘住,免得上天瞎汇报。然后,把灶王爷、灶王奶奶烧掉,送灶神上天。

(2)腊月二十四:扫房

古代把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了。按早年间民间的传说,“尘”与陈旧的“陈”是谐音。在农历正月新年前,扫去家中的一切尘土,意味着去除旧一年的陈旧东西,把不好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此来迎接新的一年。

(3)腊月二十五:做豆腐

俗语说“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但是为什么是做“豆腐”呢?就豆腐本身而言,是取代肉类不错的选择,在过去,穷苦的人们总是盼望着在新年吃上一顿好的。豆腐是介于肉与蔬菜之间的食品,可以制作不同的菜式,而取代肉类。当然,“做豆腐”也有象征性的意义。

(4)腊月二十六:去割肉

民间谚语:“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民间传统腊月二十六炖大肉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5)腊月二十七:宰年鸡

到了腊月二十七,春节的脚步是越走越近,近的我们仿佛都听见了除夕的钟声。家家户户,大街上全都热闹了起来。在昨天吃过了美味的炖大肉以后,今天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宰鸡”。民谣中“腊月二十七,宰年鸡”,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6)腊月二十九:蒸馒首

“二十九,蒸馒头。”在我国春节的民俗中,在这天要把腊月二十八已经发好的白面蒸成馒头,谁家的馒头蒸得大、蒸得好,在新的一年里,谁家就会蒸蒸日上,讨个好彩头。家家还要蒸枣糕、年糕、豆包,在豆包上还要点上红点或用“八角”(大料)印上红印,还喜欢把豆包做成刺状(用绿豆做眼,再用剪刀把豆包上剪成刺状),寓意“招财进宝”。

(7)年三十:吃饺子守岁

老北京人的年夜饭,主要就是吃饺子。包饺子要有肉、有菜,取“有财”的谐音。剁馅要全家轮流剁,边剁,边说“剁小人”。在除夕之夜,还有守岁的习俗。守岁就从吃年夜饭开始,大家慢慢地吃,一边畅谈,一边品尝美酒,直到深夜。而在午夜12点的钟声响起时,大家就会一起欢呼,吃饺子,喜迎新年的第一天。

(8)大年初一:拜年

初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开始拜年,北京的庙会也都在这一天开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初一这一天,女婿要先看岳父岳母,现在一般都是初二的时候,女儿女婿才回娘家拜年。老北京人对拜年非常重视。接待的人家要准备食盒,里面放着各式干果,称为“吉利果”。不论来多少拨儿人拜年,食盒里面一定要满,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祝福。

扩展资料: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芙兰的裤裤63
2013-12-03 · TA获得超过23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3.4万
展开全部
大年初一 满街走 老北京人在正月初一这天都要拜年,拜年一般从家里先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全家聚在一起吃素馅的接神饺子,又称五更饺子。在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还要出门去拜年走亲戚,人们在街上遇到时也要笑容满面的抱拳拱手,互祝吉祥,多说拜年话。左邻右舍也要互相登门拜年。但是在过去出门拜年都是男人的事情,女人则要在破五过后才能出门拜年。大年初一女婿必须要到岳父家中拜年。 三十晚上 闹一宿 腊月三十也叫除夕,在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在这天供有佛龛、神像、祖宗牌位的这天要在供桌前摆上九堂大供;五堂蜜供,成堂套饼、成堂面鲜,成堂水果、成堂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素炒菜。家境一般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还要在供桌上供上敬神钱粮、纸元宝、千张等。在腊月三十下午就开始张灯结彩准备过年,家家贴春联贴福字、贴挂钱、贴窗花、贴抬头见喜、贴出门见喜等,贴完后鞭炮齐鸣,好不热闹。除此之外还要在院子里铺满松枝、芝麻秸等,名为“踩岁”,取岁岁平安之寓意。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在过去的社会还是以吃为主。其实包括那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俗话说:“心到神知,上供人吃”!老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也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家宴。除夕的年夜饭要有荤有素,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炖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有豆腐、青菜等。主食多以荤素水饺为主。供奉祖宗牌位的还要在供桌前供上一碗“年夜饭”,在饭上插上松枝,在松枝上挂上铜钱,小纸元宝等,宛如一棵摇钱树。老北京人在晚上吃年夜饭之前还要有一个祭祀祖先的仪式,首先由家中长辈燃烛焚香,后按家族辈分大小,男先女后的顺序分别向祖宗牌位行三跪九叩大礼,行礼后由家中长辈宣读祭祀表文,宣读后将表文和钱粮、元宝、千张、茶叶、香粉等一起放入疏筒里到院中焚化。此时还要鞭炮齐鸣,焚化后男女才回到屋中开始吃团圆饭。老北京人在腊月三十和正月初一之交点时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饺子顾名思义是取交于子时的交子意思,正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包饺子时家家还要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包进糖、铜钱、花生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来年生活甜蜜幸福;吃到铜钱意味着来年财源广进;吃到花生意味着来年健康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 子时一到,鞭炮齐鸣、焚香接神。家中长者手拿三柱高香去屋外院中按照五个方位接神。接神后老北京人有除夕守岁的风俗,守岁最早起源于晋代。守岁其意有二,年岁大的是在辞旧之际有珍惜时光之意。年青人守岁则有为父母延寿之意。所以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须守岁。再搞些娱乐活动。年长的打麻将,妇女们打索胡斗纸牌,小孩们则点灯笼、放鞭炮,玩“升官图”等游戏。第二天还要去拜年走亲戚等活动! 腊月二十九 蒸馒头 老北京腊月二十九这天家家户户都要蒸馒头,这是为了过年准备主食,除了蒸馒头以外还要蒸花卷、豆包、或者蒸一些小动物造型的豆包等,满族人家还要蒸喜饼、蒸枣泥方糕、蒸子孙馒头、蒸如意卷等。在蒸豆包的时候还要在豆包上面用胭脂点一个小红点,以示喜庆吉祥。腊月二十九因为是除夕的前一天,所以也叫“小除夕”,这天家家置摆酒席一桌,以备晚辈前来给长辈辞岁、别岁。还要在屋外焚香,称为“烧天香”,一直要持续到初一。 腊月二十八 把面发 老北京过年在腊月二十八这天家家都要发一块面,一是为了明天蒸馒头做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寓意来年能大发财源。腊月二十八这天还是接着前两天继续洗衣服、洗澡,有二十八洗邋遢的讲究! 腊月二十七 宰公鸡 老北京人在腊月二十七这天有宰公鸡的习俗,依旧是准备过年的食物,通常要宰只鸡、炖只鸡,除了昨天炖肉今天炖鸡以外,还要准备更多的肉菜、素菜等以备过年时候享用。每天厨房里都是热气腾腾,香味扑鼻。外面冰天雪地北风呼呼,一推门,就是各种香味儿和着热气扑面而来,还有满屋子的笑语喧阗,屋外的鞭炮齐鸣。年,就这样带着形、声、色、香、味,定格在记忆中。 老北京过年在腊月二十七这天仍旧继续昨天的工作洗衣服、洗澡,有腊月二十七洗疚疾,洗旧泥的习俗,传说在这天沐浴可以洗去一年来的疾病,其实就是为了祈求来年能健健康康,无病无疾! 腊月二十六 炖大肉 腊月二十六。从这一天起,家家户户的主妇开始煎炒烹炸,准备年夜饭。老北京讲究过年的几天是不能动铁器的,比如菜刀、剪子、针等,所以也不是做饭的,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所有的饭菜要在春节之前准备完毕。 首先就是准备炖肉,因为"大鱼大肉"在过去的人们眼里,是年夜饭的最高境界。从腊月二十六开始直到年三十前,几乎每一天的活动都与"吃"有关。这反映出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对吃的极度重视。在老北京腊月二十六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家家洗衣服、洗澡,洗去一年的尘土和晦气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所以在老北京又有这样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福禄,腊月二十七洗旧泥,腊月二十八洗邋遢的说法。 腊月二十五 磨豆腐 腊月二十五这天家家都要做豆腐、买豆腐、炸豆腐,为什么过年非得吃豆腐呢?其实这也是要来年取个好的彩头,取锦衣玉食之意,老北京人都希望自己的家庭是钟鸣鼎食之家,锦衣玉食,不愁吃喝,年年有节余,也就是奔小康的意思。豆腐就代表锦衣玉食中的玉食之意,因玉为白色,豆腐也为白色,极其相象,所以家家都要磨豆子做豆腐,已备过年时享用。旧时民俗腊月二十五还有接玉皇的说法,传说灶王爷上天后,天上玉皇大帝听完灶王爷的汇报后要于农历腊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体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为来年祈福迎祥,众人这天起居、言行都要谨慎,争取好的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来年降福与己。其实腊月二十五在民间说法很多还有一说法就是在这天要推糜黍、磨糜黍。“糜”就是糜子,“黍”就是黄米,是两种粮食作物。干吗要磨这两种粮食作物呢?是因为这两种作物有粘性,磨成面后称为粘面,是为蒸年糕准备原料。老北京过年家家都要蒸年糕,南方也有此风俗,不过南方多用江米和糯米做年糕,年糕年糕顾名思义就是过年时候吃的一种糕,也取来年步步高,一年更比一年高之意。 腊月二十四 扫房子 老北京过年最讲究的就是辞旧迎新,腊月二十四日家家涤除污垢,打扫一年里落下的尘土。过去老北京家家都是纸糊顶棚,一年来顶棚四周棚壁都堆积有很厚的尘垢,在新的一年将要来到时,必要打扫一下。扫完房顶后还要扫去房屋四壁的蛛网尘土等,把旧的年画取下来换贴上新买来的年画,更好的为过年做准备。老北京一到腊月二十日左右街上已经开始有写春联的摊子了,一些文人墨客,都挥毫泼墨大显身手,多半是不为赚钱,但是有的穷苦文人,希望用这几日的辛苦书写换来三十晚上的一顿饺子。这天家家将春联、门神、福字、挂钱等准备下,只等腊月三十下午将其分别贴好挂起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了! 腊月二十三 祭灶君 (糖瓜粘)又称小年 各家有各样祭灶仪式 在灶王爷像前设供桌,香烛五供钱粮全份,供品有: 关东糖、糖瓜、南糖、清水一碗、秣草料豆一碟等。由家中男人主祭,女人不允许参加,(老北京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先由家中男主人燃烛上香,上香后诵祷词,然后将关东糖在灶王爷像口处一抹,表示将灶王爷口粘住或表示往灶王爷口中送些蜜物,以求灶王爷上天后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时好话多说,不好话少说。等香焚尽后,将灶王爷像和钱粮草料等一并焚化,再将一晚清水泼于地上,礼成。 关东糖为糯米所制,口味微酸,中间没有蜂窝,坚硬无比,吃时用刀劈成小块食用。糖瓜是先用秫子米面熬成饴糖,再把它制成和小南瓜形态一样的空心糖,与核桃大小相似,分为两种,一种有外裹芝麻的,一种没有芝麻的,再用红绿食色画上彩条,是又香又甜又苏又脆,真是爱不舍口,吃不够,吃了还想吃。但是,这些糖瓜是先不让小孩们吃的,是先用来祭奠灶君灶王爷的。 灶王爷像是一种用纸印刷成的木版画,河北省武强县的木版画灶王爷是最出名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灶王爷的像貌和古装戏里的皇帝,皇后差不多,与夫妻两人的并肩合影一样,灶王爷身穿红袍,灶王奶奶身穿绿衣,其大小比十六开的纸要大一些。在像的左右两边是对联,上联是:上天言好事,下联是:回宫降吉祥。画的最上面是横披,四季平安。在横披下面和灶王爷的头上面是黄历,那时公元纪年在农村还未使用,日历牌是见不到的。上面印有农历的十二个月大进和小进,(二十九天或三十天)润月。春,雨,惊,春,清,谷,夏,满,忙,夏,小,大暑,秋,处,白,秋,寒,霜,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还有天干,地支,阴阳五行,九宫八挂,星值星宿,黄道吉日,等易经方面的说道.中国吃网温馨提示: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声明:此文章【】以及中国吃网餐饮百科所有刊载菜谱制作方法、文章、知识、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自行核实,由此所产生的风险均由您个人承担。中国吃网“餐饮百科”致力打造成为提供最优秀实用美食、菜谱食谱做法,专业健康养生知识、生活窍门、食材介绍的专业生活服务平台。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召涵韵34
2018-11-20 · TA获得超过19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04
展开全部
(1)腊月二十三:祭灶

灶神,俗称“灶王爷”。祭灶是旧历到来的信号,老北京人称“过小年”。童谣传:“糖瓜祭灶,新年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人们会为贴在厨房的灶王爷、灶王奶奶供上糖瓜,希望把他们的嘴粘住,免得上天瞎汇报。然后,把灶王爷、灶王奶奶烧掉,送灶神上天。

(2)腊月二十四:扫房

古代把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了。按早年间民间的传说,“尘”与陈旧的“陈”是谐音。在农历正月新年前,扫去家中的一切尘土,意味着去除旧一年的陈旧东西,把不好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此来迎接新的一年。

(3)腊月二十五:做豆腐

俗语说“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但是为什么是做“豆腐”呢?就豆腐本身而言,是取代肉类不错的选择,在过去,穷苦的人们总是盼望着在新年吃上一顿好的。豆腐是介于肉与蔬菜之间的食品,可以制作不同的菜式,而取代肉类。当然,“做豆腐”也有象征性的意义。

(4)腊月二十六:去割肉

民间谚语:“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民间传统腊月二十六炖大肉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5)腊月二十七:宰年鸡

到了腊月二十七,春节的脚步是越走越近,近的我们仿佛都听见了除夕的钟声。家家户户,大街上全都热闹了起来。在昨天吃过了美味的炖大肉以后,今天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宰鸡”。民谣中“腊月二十七,宰年鸡”,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6)腊月二十九:蒸馒首

“二十九,蒸馒头。”在我国春节的民俗中,在这天要把腊月二十八已经发好的白面蒸成馒头,谁家的馒头蒸得大、蒸得好,在新的一年里,谁家就会蒸蒸日上,讨个好彩头。家家还要蒸枣糕、年糕、豆包,在豆包上还要点上红点或用“八角”(大料)印上红印,还喜欢把豆包做成刺状(用绿豆做眼,再用剪刀把豆包上剪成刺状),寓意“招财进宝”。

(7)年三十:吃饺子守岁

老北京人的年夜饭,主要就是吃饺子。包饺子要有肉、有菜,取“有财”的谐音。剁馅要全家轮流剁,边剁,边说“剁小人”。在除夕之夜,还有守岁的习俗。守岁就从吃年夜饭开始,大家慢慢地吃,一边畅谈,一边品尝美酒,直到深夜。而在午夜12点的钟声响起时,大家就会一起欢呼,吃饺子,喜迎新年的第一天。

(8)大年初一:拜年

初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开始拜年,北京的庙会也都在这一天开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初一这一天,女婿要先看岳父岳母,现在一般都是初二的时候,女儿女婿才回娘家拜年。老北京人对拜年非常重视。接待的人家要准备食盒,里面放着各式干果,称为“吉利果”。不论来多少拨儿人拜年,食盒里面一定要满,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祝福。

扩展资料: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眉飞色舞V9Zfd
2020-03-02 · TA获得超过20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213
展开全部
(1)腊月二十三:祭灶
灶神,俗称“灶王爷”。祭灶是旧历到来的信号,老北京人称“过小年”。童谣传:“糖瓜祭灶,新年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人们会为贴在厨房的灶王爷、灶王奶奶供上糖瓜,希望把他们的嘴粘住,免得上天瞎汇报。然后,把灶王爷、灶王奶奶烧掉,送灶神上天。
(2)腊月二十四:扫房
古代把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了。按早年间民间的传说,“尘”与陈旧的“陈”是谐音。在农历正月新年前,扫去家中的一切尘土,意味着去除旧一年的陈旧东西,把不好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此来迎接新的一年。
(3)腊月二十五:做豆腐
俗语说“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但是为什么是做“豆腐”呢?就豆腐本身而言,是取代肉类不错的选择,在过去,穷苦的人们总是盼望着在新年吃上一顿好的。豆腐是介于肉与蔬菜之间的食品,可以制作不同的菜式,而取代肉类。当然,“做豆腐”也有象征性的意义。
(4)腊月二十六:去割肉
民间谚语:“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民间传统腊月二十六炖大肉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5)腊月二十七:宰年鸡
到了腊月二十七,春节的脚步是越走越近,近的我们仿佛都听见了除夕的钟声。家家户户,大街上全都热闹了起来。在昨天吃过了美味的炖大肉以后,今天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宰鸡”。民谣中“腊月二十七,宰年鸡”,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6)腊月二十九:蒸馒首
“二十九,蒸馒头。”在我国春节的民俗中,在这天要把腊月二十八已经发好的白面蒸成馒头,谁家的馒头蒸得大、蒸得好,在新的一年里,谁家就会蒸蒸日上,讨个好彩头。家家还要蒸枣糕、年糕、豆包,在豆包上还要点上红点或用“八角”(大料)印上红印,还喜欢把豆包做成刺状(用绿豆做眼,再用剪刀把豆包上剪成刺状),寓意“招财进宝”。
(7)年三十:吃饺子守岁
老北京人的年夜饭,主要就是吃饺子。包饺子要有肉、有菜,取“有财”的谐音。剁馅要全家轮流剁,边剁,边说“剁小人”。在除夕之夜,还有守岁的习俗。守岁就从吃年夜饭开始,大家慢慢地吃,一边畅谈,一边品尝美酒,直到深夜。而在午夜12点的钟声响起时,大家就会一起欢呼,吃饺子,喜迎新年的第一天。
(8)大年初一:拜年
初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开始拜年,北京的庙会也都在这一天开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初一这一天,女婿要先看岳父岳母,现在一般都是初二的时候,女儿女婿才回娘家拜年。老北京人对拜年非常重视。接待的人家要准备食盒,里面放着各式干果,称为“吉利果”。不论来多少拨儿人拜年,食盒里面一定要满,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祝福。
扩展资料: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5dbf1e7
2018-12-17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830
展开全部
(1)腊月二十三:祭灶
灶神,俗称“灶王爷”。祭灶是旧历到来的信号,老北京人称“过小年”。童谣传:“糖瓜祭灶,新年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人们会为贴在厨房的灶王爷、灶王奶奶供上糖瓜,希望把他们的嘴粘住,免得上天瞎汇报。然后,把灶王爷、灶王奶奶烧掉,送灶神上天。
(2)腊月二十四:扫房
古代把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了。按早年间民间的传说,“尘”与陈旧的“陈”是谐音。在农历正月新年前,扫去家中的一切尘土,意味着去除旧一年的陈旧东西,把不好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此来迎接新的一年。
(3)腊月二十五:做豆腐
俗语说“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但是为什么是做“豆腐”呢?就豆腐本身而言,是取代肉类不错的选择,在过去,穷苦的人们总是盼望着在新年吃上一顿好的。豆腐是介于肉与蔬菜之间的食品,可以制作不同的菜式,而取代肉类。当然,“做豆腐”也有象征性的意义。
(4)腊月二十六:去割肉
民间谚语:“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民间传统腊月二十六炖大肉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5)腊月二十七:宰年鸡
到了腊月二十七,春节的脚步是越走越近,近的我们仿佛都听见了除夕的钟声。家家户户,大街上全都热闹了起来。在昨天吃过了美味的炖大肉以后,今天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宰鸡”。民谣中“腊月二十七,宰年鸡”,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6)腊月二十九:蒸馒首
“二十九,蒸馒头。”在我国春节的民俗中,在这天要把腊月二十八已经发好的白面蒸成馒头,谁家的馒头蒸得大、蒸得好,在新的一年里,谁家就会蒸蒸日上,讨个好彩头。家家还要蒸枣糕、年糕、豆包,在豆包上还要点上红点或用“八角”(大料)印上红印,还喜欢把豆包做成刺状(用绿豆做眼,再用剪刀把豆包上剪成刺状),寓意“招财进宝”。
(7)年三十:吃饺子守岁
老北京人的年夜饭,主要就是吃饺子。包饺子要有肉、有菜,取“有财”的谐音。剁馅要全家轮流剁,边剁,边说“剁小人”。在除夕之夜,还有守岁的习俗。守岁就从吃年夜饭开始,大家慢慢地吃,一边畅谈,一边品尝美酒,直到深夜。而在午夜12点的钟声响起时,大家就会一起欢呼,吃饺子,喜迎新年的第一天。
(8)大年初一:拜年
初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开始拜年,北京的庙会也都在这一天开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初一这一天,女婿要先看岳父岳母,现在一般都是初二的时候,女儿女婿才回娘家拜年。老北京人对拜年非常重视。接待的人家要准备食盒,里面放着各式干果,称为“吉利果”。不论来多少拨儿人拜年,食盒里面一定要满,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祝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7)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