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环境脆弱性内涵与特征
2020-01-15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地质环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依托的由岩、土及包含于其中的水、油、气等自然要素组成的地壳表层地质系统。在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我们人类所处的地质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并与社会经济之间形成了互为影响的动态平衡。人们通常说一个地区地质环境脆弱,往往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地质环境先天条件恶劣,如地势险峻、地质灾害频发、水资源贫乏等,不适宜经济社会生存与发展;第二层含义是指地质环境对外界因素影响反应敏感、稳定性差,易于发生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甚至对经济社会产生毁灭性的破坏。所以,脆弱性应是地质环境本身所具有的属性,而这一属性是相对于经济社会而言的。地质环境对经济社会所产生的制约作用和不良影响根源在于其所具有的脆弱性。按照Füssel的脆弱性分类,地质环境脆弱性属于内在的、自然的环境脆弱性。
基于上述理解,我们将地质环境脆弱性定义为地质环境本身所固有的、先天的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外界干扰下易于对经济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的程度。首先,脆弱性是地质环境的固有属性,具有客观性;其次,地质环境对外界干扰或胁迫具有敏感性,易于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或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质量降低等地质环境问题;最后,地质环境脆弱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地质环境安全性的另一面,地质环境脆弱程度越高,经济社会为保障地质环境安全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就越大。
地质环境脆弱性的外在表现,可归纳为:①环境容量小,生态承载力低,当人类活动强度超过其承载力时容易引起环境恶化、生态退化;②抵御外界干扰能力差,在外界干扰时极易发生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平衡失衡,引发环境突变;③敏感性高,稳定性差,对外界干扰表现出较大的敏感性;④自我恢复能力差,在外界干扰打破其平衡后,往往难易恢复其原先所具有的功能。
2024-09-05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