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里面是什么

余念89
2019-10-10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18
采纳率:38%
帮助的人:9.2万
展开全部

1、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2、地核为距地表约2900公里以下的地球中心部分。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判断,地核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3、地核主要成分为铁、镍等。目前很多专家认为,地球内核中的主要物质有可能是处于晶体状态的铁镍合金。

但是,俄物理-数学博士布拉日金领导的科研小组在实验时发现,将铁加热至熔融状态,并把熔融铁所处环境的压力逐渐升高至10万个大气压时,熔融铁的粘滞性会不断增强,铁中的晶格会逐渐受到破坏,其原子结构呈现出不规则排列状态,即非晶体状态。 

4、地球内核中的压力最大可达约370万个大气压,地核温度约为5000摄氏度。布拉日金博士推测,随着压力和温度的增加,熔融铁的粘滞性会继续升高,其非晶体特性会愈加明显。因而,地球内核中的主要物质有可能是粘滞性极高、处于非晶体状态的、含铁镍成分的物质。

扩展资料:

1、地球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2000~1.6万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空气,它们也可认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

地球大气的主要成份为氮、氧、氩、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气体。地球大气圈气体的总质量约为5.136×1021克,相当于地球总质量的0.86%。

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公里的高度范围内,其中75%的大气又集中在地面至10公里高度的对流层范围内。根据大气分布特征,在对流层之上还可分为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等。

2、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个连续但不很规则的圈层。从离地球数万公里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地球大气圈中水汽形成的白云和覆盖地球大部分的蓝色海洋,它使地球成为一颗"蓝色的行星"。

地球水圈总质量为1.66×10^24g,约为地球总质量的1\3600,其中海洋水质量约为陆地(包括河流、湖泊和表层岩石孔隙和土壤中)水的35倍。如果整个地球没有固体部分的起伏,那么全球将被深达2600米的水层所均匀覆盖。大气圈和水圈相结合,组成地表的流体系统。

3、由于存在地球大气圈、地球水圈和地表的矿物,在地球上这个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形成了适合于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人们通常所说的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据估计,现有生存的植物约有40万种,动物约有110多万种,微生物至少有10多万种。

据统计,在地质历史上曾生存过的生物约有5-10亿种之多,然而,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绝大部分都已经灭绝了。现存的生物生活在岩石圈的上层部分、大气圈的下层部分和水圈的全部,构成了地球上一个独特的圈层,称为生物圈。生物圈是太阳系所有行星中仅在地球上存在的一个独特圈层。

4、对于地球岩石圈,除表面形态外,是无法直接观测到的。它主要由地球的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顶部组成,从固体地球表面向下穿过地震波在近33公里处所显示的第一个不连续面(莫霍面),一直延伸到软流圈为止。

岩石圈厚度不均一,平均厚度约为100公里。由于岩石圈及其表面形态与现代地球物理学、地球动力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岩石圈是现代地球科学中研究得最多、最详细、最彻底的固体地球部分。

由于洋底占据了地球表面总面积的2/3之多,而大洋盆地约占海底总面积的45%,其平均水深为4000~5000米,大量发育的海底火山就是分布在大洋盆地中,其周围延伸着广阔的海底丘陵。

因此,整个固体地球的主要表面形态可认为是由大洋盆地与大陆台地组成,对它们的研究,构成了与岩石圈构造和地球动力学有直接联系的"全球构造学"理论。

5、在距地球表面以下约100公里的上地幔中,有一个明显的地震波的低速层,这是由古登堡在1926年最早提出的,称之为软流圈,它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即B层。

在洋底下面,它位于约60公里深度以下;在大陆地区,它位于约120公里深度以下,平均深度约位于60~250公里处。现代观测和研究已经肯定了这个软流圈层的存在。也就是由于这个软流圈的存在,将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区别开来了。

6、地震波除了在地面以下约33公里处有一个显著的不连续面(称为莫霍面)之外,在软流圈之下,直至地球内部约2900公里深度的界面处,属于地幔圈。由于地球外核为液态,在地幔中的地震波S波不能穿过此界面在外核中传播。

P波曲线在此界面处的速度也急剧减低。这个界面是古登堡在1914年发现的,所以也称为古登堡面,它构成了地幔圈与外核流体圈的分界面。整个地幔圈由上地幔(33~410公里)、下地幔的D′层(1000~2700公里深度)和下地幔的D″层(2700~2900公里深度)组成。

地球物理的研究表明,D′层存在强烈的横向不均匀性,其不均匀的程度甚至可以和岩石层相比拟,它不仅是地核热量传送到地幔的热边界层,而且极可能是与地幔有不同化学成分的化学分层。

7、地幔圈之下就是所谓的外核液体圈,它位于地面以下约2900-5120公里深度。整个外核液体圈基本上可能是由动力学粘度很小的液体构成的,其中2900至4980公里深度称为E层,完全由液体构成。4980-5120公里深度层称为F层,它是外核液体圈与固体内核圈之间一个很簿的过渡层。

8、地球八个圈层中最靠近地心的就是所谓的固体内核圈了,它位于5120-6371公里地心处,又称为G层。根据对地震波速的探测与研究,证明G层为固体结构。地球内层不是均质的,平均地球密度为5.515克/厘米3,而地球岩石圈的密度仅为2.6~3.0克/厘米3。

由此,地球内部的密度必定要大得多,并随深度的增加,密度也出现明显的变化。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而上升。根据最近的估计,在100公里深度处温度为1300°C,300公里处为2000°C,在地幔圈与外核液态圈边界处,约为4000°C,地心处温度则在6000°C以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地球

小传君1455
推荐于2017-11-26 · TA获得超过13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2.1万
展开全部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从下地幔的底部一直延伸到地球核心部位,距离约为3473千米。据科学观测分析,地核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个层次。外地核的厚度为1742千米,平均密度约10.5克/厘米,物质呈液态。过渡层的厚度只有515千米,物质处于由液态向固态过渡状态。内地核厚度1216千米,平均密度增至12.9克/厘米,主要成分是以铁、镍为主的重金属,所以又称铁镍核。
地核的总质量为1.88e21吨,占整个地球质量的31.5%,体积占整个地球的16.2%。地核的体积比太阳系中的火星还要大。由于地核处于地球的最深部位,受到的压力比地壳和地幔部分要大得多。在外地核部分,压力已达到136万个大气压,到了核心部分便增加到360万个大气压了。这样大的压力,我们在地球表面是很难想象的。科学家作过一次试验,在每平方厘米承受1770吨压力的情况下,最坚硬的金刚石会变得像黄油那样柔软。地核内部不仅压力大,而且温度也很高,估计可高达2000-5000℃,物质的密度平均在10-16克/厘米之间。在这种高温、高压和高密度的情况下,我们平常所说的"固态"或"液态"概念,已经不适用了。因为地核内的物质既具有钢铁那样的"钢性",又具有像白蜡、沥青那样的"柔性"(可塑性)。这种物质不仅比钢铁还坚硬十几倍,而且还能慢慢变形而不会断裂。
地核内部这些特殊情况,即使在实验室里也很难模拟,所以人们对它了解得还很少。但有一点科学家是深信不疑的:地球内部是一个极不平静的世界,地球内部的各种物质始终处于不停息的运动之中。有的科学家认为,地球内部各层次的物质不仅有水平方向的局部流动,而且还有上下之间的对流运动,只不过这种对流的速度很小,每年仅移动1厘米左右。有的科学家还推测,地核内部的物质可能受到太阳和月亮的引力而发生有节奏的震动。

地球内部大洞 是否有被遗忘的世界 [未解之谜]

目前,人们在地球上所打的最深的洞在俄罗斯的科拉半岛,其深度达12.262公里。而我们地球母亲的地核可要深得多,最少也得有3000公里。至于里面果真是地核吗,还是别的什么东西,至今还是个谜……

极地有进入地下世界的入口吗?

我们的脚底下到底会有什么呢?现在可以听到很多离奇古怪的说法。俄罗斯著名地质学家和地理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弗拉基米尔·奥布鲁切夫认为,很早很早以前,一颗很大的陨星掉到地球上,穿透了地壳,于是形成一个空洞,里面很可能保存着一个被遗忘的史前世界。他甚至写了一本名为《冥府》的长篇小说,说的是一些勇敢的研究工作者从北极的一个大洞口进到地下世界,在里面找到了恐龙、原始人和一颗小小的太阳。

这种情况看来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有的,但美国海军上将、到过地球南北极的极地飞行员理查德·伯德(1885~1957)的一番话又似乎证实了这一说法是正确的。伯德说,他亲眼在地球的尖顶见过一大片有猛犸和原始人在上面游荡的无冰绿洲。这是实际情况,还是凭空想像,科学家无法弄明白,因为飞行员在那次飞临南极并见过那个神秘世界不久后便死去。
从太空拍摄下了进入地狱的洞口吗?

有人不信伯德的说法,认为他看到的是幻景,或是他的幻觉。但美国essa-7卫星1968年11月23日拍发了北极地带的一张照片,上面能见到一个黑黢黢的大洞。1989年也拍下了几张地球邻居金星北极的照片,上面也有这么一个黑洞。

这些照片让科学家们坚信不疑:说不定奥布鲁切夫的说法有他一定的道理。地球不全是由石头组成,而是像一个里面空心的大足球。既然里面有空洞,那为什么不可以假定里面住有某种神秘生物呢?

“空心说”的科学论据之一是对地球表面面积和其重量的比较。这么的大的一个球,如果全部是由石头构成,那它的重量就会比现在这个重量大得多。造成这种结果不外乎有下面两种情况:它或是空心,或是多孔。顺便说说,目前世界上物理学界就很盛行“‘多孔’世界”这一说法,空洞实际上随处可见。比如说,植物的茎中,人的毛发和骨骼中,还有脑髓、砖和分子里,都不乏孔眼。既然整个自然界都是这么一个结构,那为什么地球里就不能有空洞呢?

总之,当前的物理学家想问题比那些幻想家要实际和利害得多。甚至有一种“镜宇宙”理论,说的是空间在镜宇宙中以一种奇怪的方式收缩,使得一个球形面里含有另一个球形面,而且第二个比第一个还大。这就是说,我们的地球里面很可能藏有第二个地球。

如何才能探测到地下的情况

为了彻底弄清这个问题,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教授大卫·斯蒂文森甚至还打算把科学仪器送达地心。通过什么途径送呢?斯蒂文森的行动计划并不复杂:找来一颗比在广岛爆炸的那颗原子弹能量还大2-3倍的原子弹,要投得很准,在地壳炸开一个宽约30公分、深达好几百米的“洞”,然后往里面浇熔化开的金属。滚烫的金属渗入地狱,流向地心,因为它的密度比岩石大。通红的金属以每秒5米的流速向前渗透,不几天便能抵达地核。

这股金属流的最前方是一个有如网球大小的小小科学探测器。正是由它来告诉人们地下王国的情况:是热还是冷,压力多大,地球是由什么构成,那里是否有冥河和鬼魂栖身的地方。

现在就只剩下找一个正好是大地构造断口又居民尽量少些的地方。心地善良的斯蒂文森教授一开始打算把这颗原子弹扔向冰天雪地的冰岛,不过后来又改变了主意,他说他喜欢冰岛,那里有他的不少朋友。不过要实行这个计划,总共得需要100亿美元的投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