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书中关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异同??? 5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目前西方宏观经济学中两个较有影响的理论流派。两者的主要分歧在于:
(1)在基本假设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明显的分歧是,前者坚持市场出清假设,而后者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可以迅速调整,通过工资价格的不断调整,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市场连续地处于均衡之中,即被连续出清。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把表示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均衡看做为经常可以得到的情形。与此相反,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例如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处于供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
(2)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是,前者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后者则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看来,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社会中所生产的实际收人便取决于技术和资本存量。换句话说,这时总量生产函数取决于表示技术状况的变量z和资本存量k,即
y=zf(k)。如果假定资本折旧率为 ,则在所考察时期的期末,经济中的可供利用资源为当期的产量加上没有折旧的资本存量,即总资源函数为:。假定总资源只有两个用途:消费和积累,如果由于技术进步,使z值增加,则生产函数和总资源函数向上移动,则原有的资本存量、产量和总资源都会相应地增加,从而使下期的消费和资本积累也相应地增加。如果经济社会选择新的资本存量,则资本存量的增加又会使实际收入进一步增加。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技术变化,则经济随着总资源的增加,会扩张直到达到新的状态上。这便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较为复杂。为节省篇幅,这里只说明其基本思路。首先,新凯恩斯主义为了与非市场出清的假设相一致,建立了解释工资和价格粘性的各种理论,其中包括长期劳动合同论。其次,新凯恩斯主义导出了短期总供给曲线。最后,利用短期总供给曲线,新凯恩斯主义通过考察经济遭受总需求冲击后回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说明经济经历了一次波动(衰退或高涨状态)。
(3)在政策主张上,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价格和工资的粘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之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回复到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而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所以,为了避免较长时期的非充分就业持续出现,凯恩斯主义的需求政策仍然是有效力的。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中一个不变的主题是反对政府干预。早期的理性预期学派就曾断言,由于人们的合理预期,规则的政策对产量变动是无效的。因而,为了避免因政策的突然变动引起的经济波动,政府应按稳定的政策规则行事。
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在财政政策有效性上的分歧
①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认为控制经济波动最有效的手段是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认为财政政策是有效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总供给曲线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财政政策的实行会带来经济的增长,而对物价的影响不大。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要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率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当认为总需求非常低,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反之,当认为总需求非常高,即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
②货币学派的观点
货币主义者认为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无效,尤其是在没有相应的货币政策的配合下,而且由于政府支出可能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更降低了整个经济的增长能力。货币主义不主张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干预经济,认为财政政策只能导致物价的变动,对总产出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他们得出这个结论是基于总供给曲线的假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缺乏弹性的。
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在货币政策有效性上的分歧
①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凯恩斯学派认为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虽然存在着时滞,但它可以系统地影响产出等实际经济变量,即货币政策是有效的。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由于经济运行不稳定,必须运用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根据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市场经济的运行很不稳定,长期增长速度与短期增长速度往往互相背离,这就导致经济的波动。若短期经济增长速度超过长期增长速度,社会的有效需求就超过有效供给,这就会造成通货膨胀;反之,社会有效需求少于有效供给,这又会发生经济萧条和失业。因此,他们主张采取财政、货币政策以发挥稳定经济、保证充分就业的作用。
b.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稳定经济运行。在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规范倡导者看来,货币政策本身具有一种能动性的短期经济稳定作用,货币当局被赋予广泛的权力,它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权衡取舍,通过“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反经济周期”行动来抵消波动,稳定经济运行。
c.货币政策存在时滞。货币政策收效比较慢,而财政政策收效比较快。虽然他们承认货币政策具有较长的时滞,但他们仍然坚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即货币政策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可以比较有效地影响实际经济变量,稳定经济运行。
②货币学派的观点
货币学派虽然认为货币政策的收效比财政政策要快,但是由于长而不确定的时滞的存在和人为判断失误等因素,“相机抉择”货币政策往往不能稳定经济,反而成为经济不稳定的制造者。即“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在长期是无效的。他们是从下面几个方面阐明其政策观点的:
a.相信经济本身存在自动调节功能,在没有中央银行旨在稳定经济的政策行动情况下,产出可以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理论上,经济会表现出一种固有的自我调节机制,随着时间变化,它可以自动消除紧缩和通货膨胀缺口,这一机制源于工资和价格水平具有伸缩性。
b.认为用来操纵社会总需求的相机努力不起作用,这是因为货币政策的时滞和经济生活中所存在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并且这种相机的货币政策无助于稳定产出和就业,并可能导致很严重的通货膨胀。
c.与上述观点相适应,主张放弃“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而采用“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1)在基本假设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明显的分歧是,前者坚持市场出清假设,而后者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可以迅速调整,通过工资价格的不断调整,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市场连续地处于均衡之中,即被连续出清。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把表示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均衡看做为经常可以得到的情形。与此相反,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例如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处于供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
(2)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是,前者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后者则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看来,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社会中所生产的实际收人便取决于技术和资本存量。换句话说,这时总量生产函数取决于表示技术状况的变量z和资本存量k,即
y=zf(k)。如果假定资本折旧率为 ,则在所考察时期的期末,经济中的可供利用资源为当期的产量加上没有折旧的资本存量,即总资源函数为:。假定总资源只有两个用途:消费和积累,如果由于技术进步,使z值增加,则生产函数和总资源函数向上移动,则原有的资本存量、产量和总资源都会相应地增加,从而使下期的消费和资本积累也相应地增加。如果经济社会选择新的资本存量,则资本存量的增加又会使实际收入进一步增加。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技术变化,则经济随着总资源的增加,会扩张直到达到新的状态上。这便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较为复杂。为节省篇幅,这里只说明其基本思路。首先,新凯恩斯主义为了与非市场出清的假设相一致,建立了解释工资和价格粘性的各种理论,其中包括长期劳动合同论。其次,新凯恩斯主义导出了短期总供给曲线。最后,利用短期总供给曲线,新凯恩斯主义通过考察经济遭受总需求冲击后回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说明经济经历了一次波动(衰退或高涨状态)。
(3)在政策主张上,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价格和工资的粘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之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回复到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而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所以,为了避免较长时期的非充分就业持续出现,凯恩斯主义的需求政策仍然是有效力的。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中一个不变的主题是反对政府干预。早期的理性预期学派就曾断言,由于人们的合理预期,规则的政策对产量变动是无效的。因而,为了避免因政策的突然变动引起的经济波动,政府应按稳定的政策规则行事。
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在财政政策有效性上的分歧
①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认为控制经济波动最有效的手段是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认为财政政策是有效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总供给曲线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财政政策的实行会带来经济的增长,而对物价的影响不大。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要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率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当认为总需求非常低,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反之,当认为总需求非常高,即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
②货币学派的观点
货币主义者认为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无效,尤其是在没有相应的货币政策的配合下,而且由于政府支出可能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更降低了整个经济的增长能力。货币主义不主张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干预经济,认为财政政策只能导致物价的变动,对总产出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他们得出这个结论是基于总供给曲线的假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缺乏弹性的。
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在货币政策有效性上的分歧
①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凯恩斯学派认为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虽然存在着时滞,但它可以系统地影响产出等实际经济变量,即货币政策是有效的。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由于经济运行不稳定,必须运用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根据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市场经济的运行很不稳定,长期增长速度与短期增长速度往往互相背离,这就导致经济的波动。若短期经济增长速度超过长期增长速度,社会的有效需求就超过有效供给,这就会造成通货膨胀;反之,社会有效需求少于有效供给,这又会发生经济萧条和失业。因此,他们主张采取财政、货币政策以发挥稳定经济、保证充分就业的作用。
b.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稳定经济运行。在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规范倡导者看来,货币政策本身具有一种能动性的短期经济稳定作用,货币当局被赋予广泛的权力,它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权衡取舍,通过“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反经济周期”行动来抵消波动,稳定经济运行。
c.货币政策存在时滞。货币政策收效比较慢,而财政政策收效比较快。虽然他们承认货币政策具有较长的时滞,但他们仍然坚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即货币政策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可以比较有效地影响实际经济变量,稳定经济运行。
②货币学派的观点
货币学派虽然认为货币政策的收效比财政政策要快,但是由于长而不确定的时滞的存在和人为判断失误等因素,“相机抉择”货币政策往往不能稳定经济,反而成为经济不稳定的制造者。即“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在长期是无效的。他们是从下面几个方面阐明其政策观点的:
a.相信经济本身存在自动调节功能,在没有中央银行旨在稳定经济的政策行动情况下,产出可以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理论上,经济会表现出一种固有的自我调节机制,随着时间变化,它可以自动消除紧缩和通货膨胀缺口,这一机制源于工资和价格水平具有伸缩性。
b.认为用来操纵社会总需求的相机努力不起作用,这是因为货币政策的时滞和经济生活中所存在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并且这种相机的货币政策无助于稳定产出和就业,并可能导致很严重的通货膨胀。
c.与上述观点相适应,主张放弃“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而采用“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展开全部
两个学派根本的区别,简单的说,新古典学派奉行小政府,大市场的理论,即政府对经济市场的干预越少越好;
新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认为政府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能应对市场失灵等情况。
新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认为政府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能应对市场失灵等情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新古典是自由主义学派,坚持不政府干预主张,在他的经济模型里有市场出清的假设,认为工资有伸缩性,加上理性预期认为有序货币政策无效,随意的才有影响,但信息不完全又造成政策制定和执行比较盲目,很难奏效,总之就是不让政府干涉,认为市场自己能处理好。新凯恩斯是认为工资粘性,危机很难及时调整,必须政府出面快速扭转,手机打字不方便,你可以看高的宏观倒数第二章,里面介绍的很详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两者虽然处于长期的争论中,但还是有许多共识的:
(1)两者都认为在长期中,决定国民生活水平的因素是一国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能力,及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和技术水平。(长期AS曲线为垂直线)
(2)两者都认同在短期内,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总需求的冲击。(AD去线的右移能引起经济增长)
(3)两者都肯定了理性预期在决定经济行为方面的左右,其假设中都有:理性微观个体和追求利益最大化两点。
两者的区别及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政策的效用上: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在受到外部冲击时,由非市场出清状态回归到市场出清状态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商品市场上物价刚性,在劳动力市场上工资粘性)。因此,新凯恩斯主义鼓励政府做出相机抉择的政策对市场进行干预(这一点是却别与凯恩斯注意提出的采取主动积极的政策对市场进行干预)。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则认为如果政府的政策是持续性的政策(无论是根据影响因素指定的具有规律性的政策还是根据政策实施效果所制定的反馈修正型的政策)都能被社会很好的预期(这基于新古典派关于理性预期的解释,人们会尽一切可能去获取能够帮助有效预期的信息,并且能够正确的运用相关信息和经济模型进行解释和运算),这种情况下政府的政策效果将完全被抵消点对实际产出不构成任何影响(即政策无效性)。但是,新古典主义中有一个学派是货币主义学者则认为财政政策是无效的,政府应该推行持续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以上内容,是我对两个学派学习和研究的结果,希望你能满意。
(1)两者都认为在长期中,决定国民生活水平的因素是一国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能力,及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和技术水平。(长期AS曲线为垂直线)
(2)两者都认同在短期内,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总需求的冲击。(AD去线的右移能引起经济增长)
(3)两者都肯定了理性预期在决定经济行为方面的左右,其假设中都有:理性微观个体和追求利益最大化两点。
两者的区别及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政策的效用上: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在受到外部冲击时,由非市场出清状态回归到市场出清状态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商品市场上物价刚性,在劳动力市场上工资粘性)。因此,新凯恩斯主义鼓励政府做出相机抉择的政策对市场进行干预(这一点是却别与凯恩斯注意提出的采取主动积极的政策对市场进行干预)。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则认为如果政府的政策是持续性的政策(无论是根据影响因素指定的具有规律性的政策还是根据政策实施效果所制定的反馈修正型的政策)都能被社会很好的预期(这基于新古典派关于理性预期的解释,人们会尽一切可能去获取能够帮助有效预期的信息,并且能够正确的运用相关信息和经济模型进行解释和运算),这种情况下政府的政策效果将完全被抵消点对实际产出不构成任何影响(即政策无效性)。但是,新古典主义中有一个学派是货币主义学者则认为财政政策是无效的,政府应该推行持续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以上内容,是我对两个学派学习和研究的结果,希望你能满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