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一篇第十六章

 我来答
梦之缘文化
2022-07-30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32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146万
展开全部
原文】

1•16 子曰:“不患(1)人(2)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

(1)患:忧虑、怕。

(2)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评析】

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学生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有的解释者说,这是孔子安贫乐道、不求名位的思想。这种解释可能不妥。这不符合孔子一贯的主张。在孔子的观念中,“学而优则仕,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这里的潜台词是: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一章,它文字上的意思非常的简单,但是我们如果深入地去看我们内心的行相跟它对照的话,就会很明显地看到完完全全是不一样的。我们就先把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一下。

首先我们解释一下“患”,患就是害怕、担忧、忧虑,“不患人之不己知”我们可以解释成不怕人家不知道自己;“患不知人也”就是怕自己不知道别人。也就是说“不患人之不己知”就是我不管人家知不知道我,我都不用去担心他。因为我本来、我的生命的宗旨就不是这样的,不是为了要给别人看而做,也不是为了得到某些名利而做的,我的生命宗旨是为了我自己的生命能够不断地跨越、不断地突破,然后改变自己也改变别人。所以我当然就是能够做到不患人之不己知,人家知不知道我,我不用去担心这个。这跟我们前面读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实意思的内涵是一样的。就是一个走圣贤之路的人,是一个有道的君子,而人不知我的话,事实上很清楚,我的道在此时此刻不能行于天下,乃至于不能行于我周遭的人。这时我应该怎样呢?应该看到这是从因到果的关系,我因地上的努力不够,所以它是属于天命,不可忧患,你根本不用去担忧他,相反地要回过头来再再地反恭自省,再再地涵养自己的修为。这是“不患人之不己知”。

那“患不知人也”呢?就是怕自己不知道别人,为什么要怕自己不知道别人呢?到底知人这么重要吗?我不能够不管他吗?我一定要去关心他、了解他吗?这是大家要去深思的问题。孔老夫子很清楚地告诉我们,该忧虑的是你不了解别人、你不知道别人。因为如果我们不知道别人的话,其实如果你是一个想要学习心灵提升的人,你就得不到良师也得不到益友、好的朋友、好的伙伴共同切磋琢磨,你也得不到良师来帮助你。那怎么办呢?你这条一定要有师长、一定要有友伴陪伴的生命的旅程,你就非常的孤单、非常的寂寞,因为你不晓得良师在哪里,你没有办法去辨别贤人——就是优秀的人,还是不行的、愚笨的人,你真伪莫辨。这是你最该引以为患的事情。我们先把字面上的意思以及为什么要这样的理由都作了一个说明。

我们现在大家可以来思考几个题目。第一个问题:大家来一起想一想,你在跟人相处的过程中你觉得你害怕的是什么?是害怕你不了解别人还是害怕别人不了解你?你扪心自问你怕的是什么?这个关键到你跟人相处是不是会解决问题,还是问题像排山倒海的蜂涌过来,决定于你怕的是什么,因为你的这个怕的东西是根源于你的见解,正确的见解带给你正确的思想跟行为,错误的见解、偏颇的见解带给你的是错误的思想跟行为。这个就会影响你在跟人接触的过程中的苦乐的问题。你到底跟人相处的时候是快乐还是痛苦?就在于你是患不知人也,还是患人之不己知,你到底忧虑的是什么?这是第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有没有答案给大家,其实是有的,只要你跟孔老夫子的思想不一样的时候,也就是看出我们一般人跟走在学习心灵提升的路上的人,甚至已经跨越了君子的阶梯一心仰望圣贤或者甚至于已经成为圣贤的人,当我们发现我们的内心的状况,或者我们的认知、我们的行为跟圣贤是不同的时候,其实就是我们要改善自己了。所以各位我这边给大家的题目,大家可以多去思考,思考完了,观察到自己内心的实际的状况的时候,要跟孔老夫子给我们讲的话去作对比。然后去找到原因,然后再思惟、再观察,必要的时候跟好朋友一起讨论,然后想办法自己在境界上,这个境界一定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境界上,去改变自己。这样子我们就会从一条本来是非常漫长的一条道路,而那条道路是痛苦的,走上了快乐之道。而且会走上人跟人之间是互相帮忙的一种幸福的状态。刚刚讲的,大家思考的第一个题目应该可以了。

第二个题目:如果你是“患人知不己知”,那你在跟人交往的过程中你会产生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就最近的事相去思考。就我个人来讲,就是我自己在职场上的一个例子,我可以跟大家分享。我们有一个他自认为他很有专业的快四十岁的年青人,他一进来的时候其实蛮趾高气扬的样子。他有一次就告诉我一句话,当然他告诉我一句话之前我有一个动作,那个动作就是我跟他讲说,你负责的网络工作,有办法在我们负责的期限内三月之前完成吗?我就跟他讲了、问了他这么一句话。然后你知道他怎么样吗?他抬头看我,然后就丢了一句话:“你动劝起我来,然后我是专业,你对网络你不专业,那你就应该信任我。”我就跟他讲说:“我现在没有所谓的信任不信任你专业的心情,我的心情只是想要提醒你,你花太多时间跟那个帮我们要做网络的厂商讨论了,我觉得你好像已经讨论了两三个月,我只是要提醒你,我们的进度、我们的时辰你要注意。”然后他就说:“专业就是专业。”他的意思就是还是提醒我是专业。我后来就想,我要怎么办呢?他真的是专业吗?真的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吗?其实不如期完成也要有一个期限出来呀,我就这样子想。但是他其实跟我讲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内心其实没有很大的不舒服,但是我只是觉得说现在的年青人,就是我已经把他的这个问题扩大了,我就觉得说现在的年青人怎么可以这样子对长辈、对主管讲话呢?我就把那一句“现在的年青人怎么可以这样子对主管讲话呢?”本来是一种对时下教育的一种慨叹。其实我是可以往一个方向讲:时下年青人出了问题了,而我们是做教育工作,那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职业不就更伟大、更了不起吗?我应该往这个方向去想的。可是我就开始一直往那个方向去想:这个年青人实在是,最后想到说我当初干嘛要聘他,就会有很多。后来当晚我就看见他,他是个男生,将近四十岁的男生,他就过来找我,他就跟我讲了一句话说:“对不起,我今天早上跟你讲了很多话很抱歉。”然后我居然看到他眼眶是红红的。其实那个时候的我顿时想到说,也许他今天一整天都在反省他自己,而我因为不够了解他,因为认为他的表现代表着整个时代的教育的绝望,可是我都没有想到他可能是被我讲了以后,他是讲了那样的话,也许他都可以反省一整天,最后在他要回家之前来跟我道歉。所以最近在诵读“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我就想起了这一幕。其实我发现我真的是太不了解他了,然后会用他的一句话说,“你请了我”。你就觉得这句话好像是大逆不道,然后我就觉得忘记了这个人也有他善良的本性。真的我相信,因为我后来看到他眼眶红红的,而且一个大男生,而且来跟我道歉,你就相信他这一整天是非常不舒服的。可是我却埋没在自己那种对教育的这种绝望的感觉,然后怪他,其实我一整天是蛮不舒服的。

我讲这个例子主要告诉大家,其实我们在跟人的相处的过程,我们应该往正向的思考那一面,而且应该去更了解他,也许我们就可以不必要的一些猜测跟痛苦负面的思考。从最近在诵读这一章,然后再想想那个例子,就会发现其实我的生活当中还有太多不了解别人,或者是不相信人性本来就是好的,他可能只是一时的问题的产生。我觉得这种不了解别人、不相信别人带给自己的痛苦,其实是不必要的,而且是可以免除的。如果我们早早都听孔老夫子的话,也许很多人与人之间的问题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我们跟我们周遭的人更有办法携手共进,来共创美丽的未来。甚至于是不仅是个人美丽的未来,而是整个人类美丽的未来。我的第二个问题与人交往时会产生什么问题,希望带给你们一些醒思。

第三个问题:当你跟人家一起要共同承办一件事情的时候,也许办一个活动,或者是携手要做一些业务上的来往,请问你会先去要求别人了解你的能力、了解你的特长,还是你想要先了解对方?也就是说,你跟人家共同承办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有没有把了解他、或者了解你放在心上考虑?还是一头就栽进——我们一起来做事,就开始做工作的分配。因为我们去理解说,你擅长做什么,你怎样而我怎样,我怎样促进彼此这个团队要共事的团队的彼此的互相了解。所以我的问题就是,当你要跟大家共同承办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先从了解彼此,包括你自己或者是他,还是一头就栽进事相的讨论跟分工,然后有要求,这个又关系到你的人际互动快乐不快乐。

如果你有把彼此的了解放在前提去考量,那你是先要求别人了解你,还是你要求自己先去对对方了解?这就是人我相处的时候你把自己摆在第一,还是把别人摆在第一。你先去了解别人,你先做了,做给人家看,这是以后我们在《为政》里头这一篇会常常讲到的。凡事都先要求自己做,那你做了以后自然而然别人会受你的影响,你的德的芳香会传到他的身上去,他就会受你的感染。所以在与人共事的时候,你是要求人家了解我呢?还是要求自己了解对方你才去做?这个问题也是蛮值得你去推敲的。

还有一个问题也请你们再考虑一下。如果你已经开始在跟人家共事了,就是共同承办一件事业。如果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是遇到困难,通常遇到困难都会有两种状况:一种就是停下来,不做了不干了,怎么办?就不要做了,我跟你合不来我就停了,这是第一种状况;第二种状况,还是依然在那边动,还在想办法改善。你是哪一种人?你可以想一想。第一个停在那里,第二个想办法改善,请问你是哪一种人?这个也跟这句话“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有关系。其实想办法改善第一,一定是那个时候已经想到,啊!我当初就是不了解他,所以现在我遇到这困难,我是抱怨呢?还是停下来一走了之呢?其实聪明的人学习心灵提升的应该去想——机会来了!我当初没有考虑到,现在给我机会我要去改善他,所以要想办法改善。这时候的“患”就是忧虑,已经怎样了——害怕忧虑,已经走出来了,而变成是什么——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你看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有的人就是刚刚讲的走掉,停而不做了走掉了。但是他的心情是怎样?是很难过的,是很忧虑的,是记恨的,是抱怨的。可是,如果他想办法改善,就迎上前去的时候,他的“患”是什么?已经进入了想要解决问题,想要让自己生命突破的心情了。所以他这个里的患,已经不仅仅只是忧虑了,而是碰到问题他会想:问题在哪儿?我怎么样子?还是认定我所做的这件事情非常的好,但是我现在的条件不足,我怎么去具足那个条件?首先还是从见解上去改变。

如果不这样的话,如果我们平常在生活中遇到事情选择停,而不是想选择想办法改善的时候,我们在这条学习的心灵提升的路上会觉得倍觉艰辛、处处挫折,而且非常的辛苦。孔老夫子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你就体会不到,连边都摸不到。所以怎么办呢?一定要选择第二条路——想办法改善。问一问我们的师长,问一问我们的好友伴,我碰到困难,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改善的方法到底是什么?其实我们之所以会痛苦,之所以会跟人处不好,通常的原因都是因为我们陷在自己的错误的病点中。我们自己都跳不出我们原来思考的模式,都在那边晃啊晃啊,绕啊绕啊,那种重复的痛苦,在让我们心里看不到阳光,看不到光明,也看不到温暖。所以我们的“患”、我们的忧虑常常存在。我们的这个患如果患错了,我们整个生命的痛苦就指数会不断地增加。患错了,就患别人不了解我,而不是患我不了解别人。所以当我们这个患永远存在的时候,我们是没有所谓的,所谓的走上幸福快乐之路,患对了才可以走上幸福跟快乐之路。方向要对,不然那都是白忧虑的,那个忧虑对我们的生命根本没有用。

所以,我们最后一段十六章这一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跟我们的第一章是遥相呼应的。怎样不患,而且患了以后还走对的是正确的方向跟内涵,这个部分你是一定要学习的。一定要学而时习,而且要掌握住根本,要掌握住根本。所以患我们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要学而时习之的内涵,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地跟着师友学习的话,我们至少做人可以做到不被困住,而且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透脱而出,甚至于达到左右逢源。左右逢源不是那种阿谀谄媚,不是!而是左边来了右边来了,所有的困难你都知道,很平静的、宁静的、平和的心情去解决它。

我刚刚应该是出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人与人交往时你反省一下你怕的是什么?是怕人家不知道你自己呢,还是怕自己不知道别人?到底怕什么,这个关系到你整个与人互动的状况。第二个问题是,当与人交往时你会产生什么问题?沟通的问题——沟通不了就是他不了解我,可是我们很少讲说我不了解他。他不了解我,我不了解他,你们想想下去是什么?他不了解我,就是我有好多的心意、好多的苦衷他都不知道。而我不了解他,啊!原来这件事情的产生都是我自己不够做到、不够周延,我真的都不了解他,就会产生不一样的内心的感受。内心的感受不同的时候,你再接下去的行为也会不同。

刚刚有讲到说我们所有的痛苦,所有跟人的互动的问题,都出在自己陷在自己的错误的定准中,在自己的见解里去观察你周遭所有的事,乃至于天下所有的事。所以事实上,我们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拿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一切事情,而所有的一切事情其实都是千变万化的,可是我们都只用一个见解、一个错误的偏狭的见解来看待千变万化的事情。所以我们讲到这是在有子曰那一章,我们要特别提到说,下手处就是要做什么呢?其为人孝弟,对不对?要做好孝弟。而且提到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也就是说,要跟刚刚提到这些改变,都要跟师友来学习。那师友的学习一定要有第一步——做好孝弟,这是很重要的。仁——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个仁的意思就是你做任何事情,一定要考虑两个人,所以仁这个字是由两个人而组合成的。也就是说我们要考虑两个人,要代替站在那个人的立场,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所以做任何事情必须要从两方面去思惟。这个仁字很重要。所以我们要解决我们人际互动的关系,其实最重要就是要涵养你心中的仁,要常常考虑别人。如果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你认为他不知道你,那你想一想他就不会认为你不知道他吗?结果我们就怎样?就怪来怪去,我怪你不知道我,而你怪我不知道你。就这样,每天就光这个概念就让我们引申出一堆一堆的抱怨,一堆一堆的不了解,一堆一堆的痛苦。那应该怎么办呢?刚刚讲的仁,好好地为别人想,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当我开始为你想的时候,我已经收起了那个抱怨的劲头,我已经反过来把那个看我自己了。我觉得我自己内心中还是需要很多改善的,所以我就开始改我自己。改我自己原本只考虑到我,开始考虑到你,开始在想你是怎样,开始不抱怨你,开始想你你这样子想是怎样,是什么原因。

就像我对那个年青的大男生,我就想铁定他一定反省了一天,那时候我就开始在替他想了,不然他不会在要回去之前来跟我道歉,他眼眶也不会红。我就想,他真是一个善良的男孩。所以其实在往后的日子里,他也常常犯错,因为我相信他讲那句话——我是专业呀,你就放手给我做的时候,那个也是他的习性。他的习性不会马上改,但是他会透过他不断的反省他会改。所以当我考虑到他的时候,我觉得问题就好办,所以虽然他有时候还是会趾高气扬,尤其是他还是蛮善说的一个孩子,但是实际上做就不太会。所以在善说的时候,你有时候还是会看到他的那个样子出来。可是我已经开始在考虑他了,开始在为他想了,开始相信他有善良的一面。我就觉得我之所以会这样,我觉得我应该感谢很多陪伴我一起成长的伙伴们,就如同跟共背的你们一样。当然就要更感谢我的师长,在这条代别人着想、观功念恩的路上不弃不舍地教着我们。

其实我每一次想到《论语》的这些话,就特别怀念我的老师。就像他当年在教我们“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时候,其实他就讲了一句话,话只两句。他说这个十六章,他这样子讲,他说这段话只有两句话,但如果我们终身行持,一生受用无尽。但如果不能够实际上在生活上实践,那是一个最大的浪费。我再把它念一遍给大家听,就是当年我们老师在教我们这一段的时候,他说过的一句话。他说《论语》学而第一篇最后的这一段话只有两句,但我们可以终身行持,一生受用无尽,若不能实际上去实践,那真是最大的浪费。我想说,我把这句话送给你们。也希望各位对这一句患不知人,好好地去成为我们终身去奉行的一个规内。

那到底怎样才能知人呢?刚刚讲过最好的方法就是跟着老师,跟着一群好朋友,不断地在生活上实践,不断地问问自己——我了解他了没有?我真的为他了没有?当你的这个想法不断涌出的时候,所有的人际上的问题都会改善,所有的人际上的问题改善以后,你会变得越来越快乐,在快乐的路上你才有办法把你的德行不断地增长。

所以我最后要跟各位讲的就是,不知人无以为政。就是我们接下去的第二篇《为政篇》,如果你今天有办法离群所居,自己生活也罢,但是事实上我们没有办法离开群众而生活。所以人际的互动,变成是这个时代里最重要的,也是让我们痛苦和快乐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而人际互动最最重要的关键,是你了解了人性否?你了解了别人否?还是你一心一意地都以本位立场出现,然后突显自己、夸张自己,这是我们必须去努力的。

所以最后我想跟各位讲,也希望期待你们喜欢背《为政篇》,喜欢诵读《为政篇》。它是从《学而篇》这样引申出去的,《学而篇》比较偏向于自利、自我的学习,《为政篇》就是要走在人群中修行的。你不知人你无以为政,为政不要把它认为只是当官的、做官的,不是!其实任何一个人他都是可以成为一个为政者。为政者的第一个条件,当然我们讲的就是还是自己的德行的增长。那什么东西是能够让你德行增长呢?就是去了解,了解人,去知人。所以我说,不知人无以为政,祝福我们第二篇的学习越加的顺利。谢谢大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