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是如何应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一战爆发后,澳大利亚各党派都表示完全支持英国,联邦政府也宣布澳大利亚进入战争状态。
但是当时澳大利亚国内正值大选前夕,因此自由党政府在两方面进行工作,一方面做好大选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派远征军去欧洲参战。选举中工党获胜,安德鲁·费希尔当选为澳大利亚联邦总理组织新一任政府。
内政问题解决后,费希尔政府立即着手解决参战问题。政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把国家从和平转向战争。这对澳大利亚来说,完全是新问题。因为自1788年以来,澳大利亚从未发生过战争,加之澳大利亚远离欧洲孤悬南半球,突然战争到来,而又要使国内生活战争化,是一大难题。而工党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全国组织起来,组建军队,筹措军费,发展经济,鼓动国内士气,为直接参加军事行动做好充分准备。
在对德宣战后两个月,便派出第一批远征军去欧洲,澳大利亚的口号是“拯救帝国,保卫澳大利亚”。第一批远征军全系志愿人伍,政府在参战后号召人民自愿报名人伍,报名十分踊跃、积极。
鉴于现有的法律不足以应对非常局势,联邦议会通过了一项重要的法令《战时戒备法》,该法令赋予联邦政府极为广泛的权力,使政府得以实施新闻出版检查制度,并确立一种军事性的中央集权式管理制。另一项重要法令是《禁止与敌人通商法》,其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处罚也较重。规定违反法令的企业将受到审查甚至被接管。
战争在欧洲和亚洲激烈地进行,澳大利亚军队源源不断开往战场,因而兵源成了当时联邦政府面临的最大问题。澳大利亚没有推行义务兵役制而实行志愿兵役制,兵源没有根本的保证。可以说在整个大战期间,兵源问题始终是政府面临的最大而又最头疼的问题。当时执政的工党,一向反对义务兵役制。工党领袖费希尔于1915年10月毅然辞去总理,工党另一领袖休斯继任总理。休斯就澳大利亚实行义务兵役制问题经过两次公民投票,仍得不到解决。
但在整个大战期间,澳军始终保持着五个师的编制,人伍士兵达四十多万人,送往欧亚非战场上作战的人数达三十多万人。澳军伤亡的比例也是很大的,伤亡合计是出发人数的60%多 ,是帝国内各国军队伤亡人数比例最高的。从1914—1919年,澳大利亚耗用战费达3亿多英镑,此外花费在年金、遣送归国费、伤员、战债利息以及归国士兵补助等项达2.7亿英镑左右,两项合计达6亿英镑,以500万人口计,战时财政损失人均近130英镑。这个数字是相当庞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