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古诗,要理由

推荐古诗(推荐一首古诗,1、不要太长2、写清理由,适当加入赏析3、要七言诗,不要词4、唐宋元明清古代名家诗),古代条件很清楚,不忽悠,老师要让写作文,一页半(大概480多... 推荐古诗(推荐一首古诗,1、不要太长 2、写清理由,适当加入赏析 3、要七言诗,不要词 4、唐宋元明清古代名家诗),古代条件很清楚,不忽悠,老师要让写作文,一页半(大概480多字减(28一首诗)抄上 展开
 我来答
tyjqjythl
2012-11-20 · TA获得超过32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1.4万
展开全部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孤帆泊何处? 天涯一望断人肠。
荆州和东吴是接壤的水乡,
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
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要停泊在何处?
抬眼向天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之极。

春江渺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春江渺茫,正好行船。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是恨“君去”太疾呢?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这就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司空图《诗品·冲淡》)了。

第三句,撇景入情。朋友刚才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联系上句,这一问来得十分自然。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者愈见阔大,渺小者愈见渺小。“念去去千里烟波”,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句中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这一问实在是情至之文

前三句饱含感情,但又无迹可寻,直是含蓄。末句则卒章显意:朋友别了,“孤帆远影碧空尽”,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心潮汹涌,第四句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所谓“不胜歧路之泣”(蒋仲舒评)。“断人肠”点明别情,却并不伤于尽露。原因在于前三句已将此情孕育充分,结句点破,恰如水库开闸,感情的洪流一涌而出,源源不断。若无前三句的蓄势,就达不到这样持久动人的效果.
纯手打,求采纳!!!!
蓝梦冰雪莹
2012-11-23 · TA获得超过382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6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7万
展开全部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告诉了我们:“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 希望能帮到你,祝你学习进步!
追问
回答很棒,我写出来了,你的就是稍短了点
追答
谢谢夸奖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施小莫520
2012-11-21 · TA获得超过20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6.1万
展开全部
<长歌行><野望><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黄鹤楼><送友人><秋词><鲁山山行><浣溪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最好是复制下来给我,不要给个网我.
每个5分`全部一起给55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guangguang757
2012-11-20
知道答主
回答量: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8万
展开全部
要求太多!
追问
老师出的,我也没办法
追答
(⊙o⊙)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