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能力的培养
展开全部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之中,概括能力是众多关键能力中的重点,与其他关键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层级关系,也是小学中高段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广义的概括能力可以分成诸多类别,而本文所指向的是小学阶段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此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迅速理解文意,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中语言和情感表达的理解,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课改当下,统编义务教科书的编排更注重能力训练的螺旋上升,其中概括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那寻找概括能力培养的策略就成了我们语文教师的重点研究问题。
一、概括能力普遍缺失的归因
关于学生概括能力的体现,我们大致可以在课堂教学和检测评价中感受到,且窥一斑而知全豹。学生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时,长篇而大论者有之,简明却不扼要者有之,画蛇添足或缺斤少两者皆有之。可见,概括能力作为思维力支撑下的高阶能力,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也必定存在着能力缺失的缘由所在。
1.序列不明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也很多,根据课文类型的不同选择了“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却忽略了年段特点,其实这是不合适的。不同年段的教学应有其不同的方法介入,当下,我们还是存在着不同年段同样教的情况,“请你简要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这一问题出现在各年段的课堂教学之中,可以折射出我们对于小学阶段统编义务教科书关于概括能力的培养序列是不太明晰的,至少在实践教学中的落实还是很有偏颇的,于是学生概括能力的形成和提升也就缺少了台阶。
2.关键不清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时,出现的主要问题就是把握不了文章的重点内容,在概括时,过多地关注细枝末节反而遗漏了文章中不能忽略的重点。这得归因于学生的重点意识还比较淡薄,也就是说,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没有办法确定这篇文章的哪些内容算是重点,且必须要保留下来的。这可以说是学生概括能力缺失中最关键的一环,而从学生的学,我们反思到教师的教,我们是否清楚小学阶段概括能力培养序列的关键点在哪儿呢?我们需要在哪个年段的教学中来提高学生把握重点的意识呢?
3.指导不实
模糊的指导方式也是造成学生概括能力缺失的原因之一。课堂中,学生概括不够精准是很常见的,而更常见的是我们的理答:“你说的再简洁一点就好了” “谁能说得更详细一些”,这两条我们最多用的评价语,都有其指向性,但缺少实实在在的针对性指导,事实上,学生在类似这样的指导下,依然是无所适从的。缺少了清晰的方法指导,学生在下一次进行概括能力训练时,依然会因为没有着力点而出现各类问题。
二、概括能力的关键学习
第六单元编排了一篇精读课文《小英雄雨来》,二篇略读课文《我们家的男子汉》和《芦花鞋》,三篇文章都是故事性较强的,降低了概括内容的难度,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是很有难度的,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台阶和针对性的方法指导。
1. 有效快速的默读
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难点就在于文章的长度,如《小英雄雨来》就占据了书本9页,篇幅之长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前所未有的。那么,默读就成了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的不二选择。比如《小英雄雨来》课后练习第1题中提出: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带着这个问题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我们家的男子汉》的导语中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但是,“带着问题,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是五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中才集中提出的要求,所以,这儿的“较快速度默读”只是“尝试”,而“较快的速度”具体是怎样快,也值得斟酌。
从学生学习有效性的角度出发,有效快速的默读终究是以有效为主的,快速是建立在有效地前提下,尽可能地提升速度。其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方法进行默读,以达成有效而快速的目的。首先是引导学生正确地默读: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这是基于已有学习能力的练习;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默读过程中及时采取信息,尤其是跟自己思考的问题有关联的信息,可以是圈划,也可以作简单批注,本单元“交流平台”中也提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的内容,如果忘记了,还可以再翻回去看一看,那么,圈划批注的痕迹可以让学生更快速地统整自己的阅读感受。总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而快速的默读是概括长文章主要内容的前置条件。
2.利用段落结构法
尽管在课改后,《语文课程标准》已经不再提出学生具备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的要求,但是我们梳理统编义务教科书概括能力的培养序列,发现概括能力的形成是从词句到段落再到篇章的,那么,段落的概念和意识是学生从词句到篇章过渡的桥梁,也是学生把握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段落结构的概念。
首先是要强化学生对于自然段的认识,能了解自然段的特点,理清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从而快速地了解段落的主要内容,教师可根据段落结构类型的不同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概括,比如总分结构的段落可以抓住关键句,并列结构的段落可以采用合并法等。这是学生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训练。
单元的长文章学习中,所要关注的段落意识就要从自然段转变到意义段,也就是文章是分成几个部分来写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单元中的三篇长文章的意义段,比如《小英雄雨来》分为六个部分,是用“一、二、三”等序号来区分;《芦花鞋》则是通过空行来区分,全文分成了4个部分。把握了这些意义段的主要内容,才能把握整篇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实现了词句到自然段、意义段再到篇章的概括能力迁移运用。
3.化繁为简列标题
经历了有效的默读,了解了长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后,就要把局部内容拼接起来,成为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但这样概括仍显繁琐,所以,长文章单元最常用、最主要的概括策略就是列小标题。经过阅读思考,给每个部分取好小标题,再把标题用自己的话连贯起来,就成了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其实本单元的学习难点也就在于取小标题,单元的编排呈现了从学习、练习到运用的梯度上升。《小英雄雨来》在课后练习第二题作出了小标题的示范,让学生照样子列出小标题;《我们家的男子汉》要求学生给每个部分换个小标题,是练习从不同角度提炼小标题;《芦花鞋》则直接让学生列出小标题,练习并运用列标题的概括方法。教师应遵循这样的学习规律,在三篇文章的学习中,逐步让学生把握列小标题的概括方法。
学习列小标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概括能力,比如关注人物主要事件把握主要内容,借助关键词句把握内容等方法。比如《小英雄雨来》的小标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主要事件;《芦花鞋》的第一部分则可以关注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内容。所以,列小标题既是概括能力的一种新方法,也是已有概括方法的综合运用契机。
现在,我们就更清晰地知道,应严格按照年段特点,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尤其在长文章单元的学习中,勾连前后,综合运用,为小学高段概括能力的运用打好扎实的基础。
一、概括能力普遍缺失的归因
关于学生概括能力的体现,我们大致可以在课堂教学和检测评价中感受到,且窥一斑而知全豹。学生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时,长篇而大论者有之,简明却不扼要者有之,画蛇添足或缺斤少两者皆有之。可见,概括能力作为思维力支撑下的高阶能力,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也必定存在着能力缺失的缘由所在。
1.序列不明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也很多,根据课文类型的不同选择了“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却忽略了年段特点,其实这是不合适的。不同年段的教学应有其不同的方法介入,当下,我们还是存在着不同年段同样教的情况,“请你简要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这一问题出现在各年段的课堂教学之中,可以折射出我们对于小学阶段统编义务教科书关于概括能力的培养序列是不太明晰的,至少在实践教学中的落实还是很有偏颇的,于是学生概括能力的形成和提升也就缺少了台阶。
2.关键不清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时,出现的主要问题就是把握不了文章的重点内容,在概括时,过多地关注细枝末节反而遗漏了文章中不能忽略的重点。这得归因于学生的重点意识还比较淡薄,也就是说,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没有办法确定这篇文章的哪些内容算是重点,且必须要保留下来的。这可以说是学生概括能力缺失中最关键的一环,而从学生的学,我们反思到教师的教,我们是否清楚小学阶段概括能力培养序列的关键点在哪儿呢?我们需要在哪个年段的教学中来提高学生把握重点的意识呢?
3.指导不实
模糊的指导方式也是造成学生概括能力缺失的原因之一。课堂中,学生概括不够精准是很常见的,而更常见的是我们的理答:“你说的再简洁一点就好了” “谁能说得更详细一些”,这两条我们最多用的评价语,都有其指向性,但缺少实实在在的针对性指导,事实上,学生在类似这样的指导下,依然是无所适从的。缺少了清晰的方法指导,学生在下一次进行概括能力训练时,依然会因为没有着力点而出现各类问题。
二、概括能力的关键学习
第六单元编排了一篇精读课文《小英雄雨来》,二篇略读课文《我们家的男子汉》和《芦花鞋》,三篇文章都是故事性较强的,降低了概括内容的难度,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是很有难度的,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台阶和针对性的方法指导。
1. 有效快速的默读
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难点就在于文章的长度,如《小英雄雨来》就占据了书本9页,篇幅之长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前所未有的。那么,默读就成了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的不二选择。比如《小英雄雨来》课后练习第1题中提出: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带着这个问题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我们家的男子汉》的导语中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但是,“带着问题,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是五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中才集中提出的要求,所以,这儿的“较快速度默读”只是“尝试”,而“较快的速度”具体是怎样快,也值得斟酌。
从学生学习有效性的角度出发,有效快速的默读终究是以有效为主的,快速是建立在有效地前提下,尽可能地提升速度。其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方法进行默读,以达成有效而快速的目的。首先是引导学生正确地默读: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这是基于已有学习能力的练习;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默读过程中及时采取信息,尤其是跟自己思考的问题有关联的信息,可以是圈划,也可以作简单批注,本单元“交流平台”中也提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的内容,如果忘记了,还可以再翻回去看一看,那么,圈划批注的痕迹可以让学生更快速地统整自己的阅读感受。总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而快速的默读是概括长文章主要内容的前置条件。
2.利用段落结构法
尽管在课改后,《语文课程标准》已经不再提出学生具备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的要求,但是我们梳理统编义务教科书概括能力的培养序列,发现概括能力的形成是从词句到段落再到篇章的,那么,段落的概念和意识是学生从词句到篇章过渡的桥梁,也是学生把握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段落结构的概念。
首先是要强化学生对于自然段的认识,能了解自然段的特点,理清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从而快速地了解段落的主要内容,教师可根据段落结构类型的不同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概括,比如总分结构的段落可以抓住关键句,并列结构的段落可以采用合并法等。这是学生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训练。
单元的长文章学习中,所要关注的段落意识就要从自然段转变到意义段,也就是文章是分成几个部分来写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单元中的三篇长文章的意义段,比如《小英雄雨来》分为六个部分,是用“一、二、三”等序号来区分;《芦花鞋》则是通过空行来区分,全文分成了4个部分。把握了这些意义段的主要内容,才能把握整篇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实现了词句到自然段、意义段再到篇章的概括能力迁移运用。
3.化繁为简列标题
经历了有效的默读,了解了长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后,就要把局部内容拼接起来,成为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但这样概括仍显繁琐,所以,长文章单元最常用、最主要的概括策略就是列小标题。经过阅读思考,给每个部分取好小标题,再把标题用自己的话连贯起来,就成了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其实本单元的学习难点也就在于取小标题,单元的编排呈现了从学习、练习到运用的梯度上升。《小英雄雨来》在课后练习第二题作出了小标题的示范,让学生照样子列出小标题;《我们家的男子汉》要求学生给每个部分换个小标题,是练习从不同角度提炼小标题;《芦花鞋》则直接让学生列出小标题,练习并运用列标题的概括方法。教师应遵循这样的学习规律,在三篇文章的学习中,逐步让学生把握列小标题的概括方法。
学习列小标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概括能力,比如关注人物主要事件把握主要内容,借助关键词句把握内容等方法。比如《小英雄雨来》的小标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主要事件;《芦花鞋》的第一部分则可以关注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内容。所以,列小标题既是概括能力的一种新方法,也是已有概括方法的综合运用契机。
现在,我们就更清晰地知道,应严格按照年段特点,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尤其在长文章单元的学习中,勾连前后,综合运用,为小学高段概括能力的运用打好扎实的基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