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叶芝是爱尔兰诗人,不仅伟大,而且令人着迷。从照片看上去,他显得俊逸而又深沉,全身心的是个诗人,没有一点刺目的地方,尤其那双眼睛,既像孩子又像老人,兼具学者的风采。他被艾略特称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一点也没不过分。叶芝几乎没有失败的作品,许多诗篇是如此的饱满圆熟,又不失活力。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家族中,很少像叶芝这样深入人心,具备永久魅力的。
叶芝的与众不同,在于他执著的爱和对一切神秘事物抱有宗教般的情怀。想当年,他对爱尔兰的爱国主义者毛特·岗的追求,拼却一生,铸成了一朵不败的玫瑰,是何等的感人肺腑!1889年,他与美丽的女演员毛特·岗相遇,关于他第一次见到毛特·岗的情形,叶芝后来这样写道:
“她伫立窗畔,身旁盛开着一大团苹果花;她光彩夺目,仿佛自身就是洒满了阳光的花瓣。”
她不仅魅力动人,而且是世纪之交爱尔兰争取民族自治运动领导人之一,这在叶芝的心目中自然平添了一轮特殊的光晕。叶芝在一首诗中赞美她“有着朝圣者的灵魂”。但在现实生活中,毛特·岗却一再拒绝了叶芝,她在1903年嫁给了爱尔兰军官麦克布莱德少校。当这场婚姻出现灾难性的波折时,她依然拒绝了叶芝的追求。他对她的一番痴情得不到回报,“真像是奉献给了帽商橱窗里的模特儿。”尽管如此,叶芝对她抱有终身不渝的爱慕,有诗为证: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叶芝最后与乔治·海德·利斯结婚。婚后,叶芝在离庄园不远的地方买下了一座倾颓的古塔,把它修复之后,携带妻子住了进去。黯黑而浪漫的古塔,在叶芝诗意的想像中,与其说是一处栖身之所,还不如说是一个象征。残破的塔顶仿佛象征他的时代和自己的遭际,塔的本身却体现着往昔的传统和精神。叶芝攀着塔内的旋梯,从塔顶向下俯瞰,沉入冥思。后来,美国著名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在给她母亲的信中,说她最大的愿望是去看叶芝当年的神秘城堡,“也许在爱尔兰我可以找到我的灵魂。”就在这样的地方,叶芝不懈地致力于形成他的整体生命观和诗学,把个体与历史、艺术与政治、激情与反讽、信仰与智慧等相互融铸在一起。的确,叶芝的信仰和智慧是多方面的,甚至对神话、魔幻达到了着迷的程度,他写了《幻象》,相信:“我们那些最精致的思想、最精致的意图和最精致的情感,常常并不真正属于我们,它们仿佛猛然从地狱浮现出来,或从天国飘然降临。”但是我们应当知道,在叶芝那儿,幻象只是一种心智状态,是诗歌的一翼。而在现实中的抗争(他后来也进一步参加了爱尔兰的政治斗争),承受精神的洗礼,经历绝望的爱情,以及由此带来的哀痛,却是叶芝诗歌的另一翼。
济慈,全名约翰·济慈[1](John Keats,1795年—1821年)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父亲是马厩的雇工领班。自幼喜爱文学,由于家境窘困,不满16岁就离校学医。其父母在其青少年时期便相续去世,虽然与兄弟和姐姐相互支持,但过早失去父母的悲伤始终影响着他。在埃菲尔德学校(Enfield School),济慈接受了传统正规的教育,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济慈受到了师长克拉克(Charles Cowden Clarke)的鼓励。年轻的济慈非常钟爱维吉尔(Virgil),14岁时,他将维吉尔的长诗《艾涅阿斯纪》("Aeneid")翻译成英语。1810年,济慈被送去当药剂师的学徒。五年后济慈考入伦敦的一所医学院,但没有一年,济慈便放弃了从医的志愿,而专心于写作诗歌。济慈很早就尝试写作诗歌,他早期的作品多是一些仿作,1817年,济慈的第一本诗集出版。这本诗集受到了一些好的评论,但也有一些极为苛刻的攻击性评论刊登在当时很有影响力的一本杂志(Blackwood`s magazine)上。济慈没有被吓倒,他在来年的春天复印了新诗集《安迪密恩》(“Endymion”)。1818年夏天,济慈前往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旅行,途中得到消息说他的兄弟汤姆得了严重的肺结核,济慈即刻赶回家照顾汤姆。这一年年底,汤姆死了,济慈搬到一个朋友在汉普斯泰德(Hampstead)的房子去住,现在人们已将那所房子认为济慈之家。在那里,济慈遇见并深深的爱上了一位年轻的女邻居,芬妮·布朗(Fanny Brawne)。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疾病与经济上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济慈,但他却令人惊讶的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包括《圣艾格尼丝之夜》《秋颂》《夜莺颂》和《致秋天》等名作,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强烈感受和热爱,赢得巨大声誉。1820年3月,济慈第一次咳血,之后不久,因为迅速恶化的肺结核,1821年2月23日,济慈于去意大利疗养的途中逝世。 去世的时候,只有年轻而忠诚的朋友画家塞文陪伴着他。
他的墓志铭写着: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ten in water
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
叶芝的与众不同,在于他执著的爱和对一切神秘事物抱有宗教般的情怀。想当年,他对爱尔兰的爱国主义者毛特·岗的追求,拼却一生,铸成了一朵不败的玫瑰,是何等的感人肺腑!1889年,他与美丽的女演员毛特·岗相遇,关于他第一次见到毛特·岗的情形,叶芝后来这样写道:
“她伫立窗畔,身旁盛开着一大团苹果花;她光彩夺目,仿佛自身就是洒满了阳光的花瓣。”
她不仅魅力动人,而且是世纪之交爱尔兰争取民族自治运动领导人之一,这在叶芝的心目中自然平添了一轮特殊的光晕。叶芝在一首诗中赞美她“有着朝圣者的灵魂”。但在现实生活中,毛特·岗却一再拒绝了叶芝,她在1903年嫁给了爱尔兰军官麦克布莱德少校。当这场婚姻出现灾难性的波折时,她依然拒绝了叶芝的追求。他对她的一番痴情得不到回报,“真像是奉献给了帽商橱窗里的模特儿。”尽管如此,叶芝对她抱有终身不渝的爱慕,有诗为证: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叶芝最后与乔治·海德·利斯结婚。婚后,叶芝在离庄园不远的地方买下了一座倾颓的古塔,把它修复之后,携带妻子住了进去。黯黑而浪漫的古塔,在叶芝诗意的想像中,与其说是一处栖身之所,还不如说是一个象征。残破的塔顶仿佛象征他的时代和自己的遭际,塔的本身却体现着往昔的传统和精神。叶芝攀着塔内的旋梯,从塔顶向下俯瞰,沉入冥思。后来,美国著名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在给她母亲的信中,说她最大的愿望是去看叶芝当年的神秘城堡,“也许在爱尔兰我可以找到我的灵魂。”就在这样的地方,叶芝不懈地致力于形成他的整体生命观和诗学,把个体与历史、艺术与政治、激情与反讽、信仰与智慧等相互融铸在一起。的确,叶芝的信仰和智慧是多方面的,甚至对神话、魔幻达到了着迷的程度,他写了《幻象》,相信:“我们那些最精致的思想、最精致的意图和最精致的情感,常常并不真正属于我们,它们仿佛猛然从地狱浮现出来,或从天国飘然降临。”但是我们应当知道,在叶芝那儿,幻象只是一种心智状态,是诗歌的一翼。而在现实中的抗争(他后来也进一步参加了爱尔兰的政治斗争),承受精神的洗礼,经历绝望的爱情,以及由此带来的哀痛,却是叶芝诗歌的另一翼。
济慈,全名约翰·济慈[1](John Keats,1795年—1821年)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父亲是马厩的雇工领班。自幼喜爱文学,由于家境窘困,不满16岁就离校学医。其父母在其青少年时期便相续去世,虽然与兄弟和姐姐相互支持,但过早失去父母的悲伤始终影响着他。在埃菲尔德学校(Enfield School),济慈接受了传统正规的教育,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济慈受到了师长克拉克(Charles Cowden Clarke)的鼓励。年轻的济慈非常钟爱维吉尔(Virgil),14岁时,他将维吉尔的长诗《艾涅阿斯纪》("Aeneid")翻译成英语。1810年,济慈被送去当药剂师的学徒。五年后济慈考入伦敦的一所医学院,但没有一年,济慈便放弃了从医的志愿,而专心于写作诗歌。济慈很早就尝试写作诗歌,他早期的作品多是一些仿作,1817年,济慈的第一本诗集出版。这本诗集受到了一些好的评论,但也有一些极为苛刻的攻击性评论刊登在当时很有影响力的一本杂志(Blackwood`s magazine)上。济慈没有被吓倒,他在来年的春天复印了新诗集《安迪密恩》(“Endymion”)。1818年夏天,济慈前往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旅行,途中得到消息说他的兄弟汤姆得了严重的肺结核,济慈即刻赶回家照顾汤姆。这一年年底,汤姆死了,济慈搬到一个朋友在汉普斯泰德(Hampstead)的房子去住,现在人们已将那所房子认为济慈之家。在那里,济慈遇见并深深的爱上了一位年轻的女邻居,芬妮·布朗(Fanny Brawne)。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疾病与经济上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济慈,但他却令人惊讶的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包括《圣艾格尼丝之夜》《秋颂》《夜莺颂》和《致秋天》等名作,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强烈感受和热爱,赢得巨大声誉。1820年3月,济慈第一次咳血,之后不久,因为迅速恶化的肺结核,1821年2月23日,济慈于去意大利疗养的途中逝世。 去世的时候,只有年轻而忠诚的朋友画家塞文陪伴着他。
他的墓志铭写着: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ten in water
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
参考资料: 理想藏书
展开全部
只是翻译的不同而已~
1. 威廉·巴特勒·叶芝 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亦译“叶慈”、“耶茨”,爱尔兰诗人、剧作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
比较喜欢他的《当你老了》、《他希望得到天堂中的锦绣》、《白鸟》、《和解》、《反对无价值的称赞》……几首诗;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白发苍苍,睡意朦胧,
在炉前打盹,请取下这本诗篇,
慢慢吟咏,梦见你当年的双眼
那柔美的光芒与青幽的晕影;
多少人真情假意,爱过你的美丽,
爱过你欢乐而迷人的青春,
唯独一人爱过你朝圣者的心,
爱你日益凋谢的脸上的哀戚;
当你佝偻着,在灼热的炉栅边,
你将轻轻诉说,带着一丝伤感,
逝去的爱,如今以步上高山,
在密密星群里埋藏着它的赧颜。
1. 威廉·巴特勒·叶芝 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亦译“叶慈”、“耶茨”,爱尔兰诗人、剧作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
比较喜欢他的《当你老了》、《他希望得到天堂中的锦绣》、《白鸟》、《和解》、《反对无价值的称赞》……几首诗;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白发苍苍,睡意朦胧,
在炉前打盹,请取下这本诗篇,
慢慢吟咏,梦见你当年的双眼
那柔美的光芒与青幽的晕影;
多少人真情假意,爱过你的美丽,
爱过你欢乐而迷人的青春,
唯独一人爱过你朝圣者的心,
爱你日益凋谢的脸上的哀戚;
当你佝偻着,在灼热的炉栅边,
你将轻轻诉说,带着一丝伤感,
逝去的爱,如今以步上高山,
在密密星群里埋藏着它的赧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不是一个人,人名你翻译得不准确。
William Butler Yeats 威廉. 巴特勒.叶芝,爱尔兰诗人,剧作家。
John Keats 约翰·济慈,英国诗人
William Butler Yeats 威廉. 巴特勒.叶芝,爱尔兰诗人,剧作家。
John Keats 约翰·济慈,英国诗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是一个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