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 我来答
晓婷小楼爱生活
高能答主

2022-01-11 · 专注研究生活中的小妙招
晓婷小楼爱生活
采纳数:436 获赞数:995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背影》的写作背景如下:

朱自清写《背影》的前几年,朱自清和父亲的关系是非常矛盾甚至敌对的。朱自清22岁北大毕业回母校扬州八中执教时,与父亲发生了一次激烈的矛盾冲突。曾任徐州烟卖局局长的父亲朱鸿钧在48岁时失业,赋闲在家。他认为老子领取儿子的薪水实属天经地义,于是凭着与扬州八中校长的私交,未与儿子商量下,径直取走了儿子朱自清当月的工资。

父亲此举,让受新思想熏陶的儿子朱自清十分不满,于是愤而离职。后来,朱自清还把妻儿接到杭州安家。父亲朱鸿钧显然对儿子的这份安排相当生气。父子之间为此中断交流,在这个时期父子关系降到了冰点。

直到1925年,朱自清转到北大执教后,意外收到父亲给他写的信,说“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这种话,其实意味着父亲在服软了,朱自清才想起八年前家道中落,父亲送他上学,给他买橘子的种种,才有了这篇《背影》。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原任清华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转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在抗日民主运动的影响下,政治态度明显倾向进步。

小小石头子
2023-05-13 · TA获得超过45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798
采纳率:91%
帮助的人:195万
展开全部
1917年,朱自清先生的祖母去世,父亲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差事也交卸了。办完丧事,父子同到南京,父亲送朱自清上火车北去,那年朱自清20岁。在那特定的场合下,做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爱护,使儿子极为感动,这印象经久不忘,并且几年之后,想起那背影,父亲的影子出现在“晶莹的泪光中”,使人不能忘怀。1925年,朱自清有感于世事,便写了此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修身阁
2023-06-04 · 超过3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42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15.6万
展开全部
1917年,朱自清先生的祖母去世,父亲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差事也交卸了。办完丧事,父子同到南京,父亲送朱自清上火车北去,那年朱自清20岁。在那特定的场合下,做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爱护,使儿子极为感动,这印象经久不忘,并且几年之后,想起那背影,父亲的影子出现在“晶莹的泪光中”,使人不能忘怀。1925年,朱自清有感于世事,便写了此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