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苏秦阅读及答案
1. 【古文阅读】苏秦止孟尝君入秦孟尝君 ① 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
小题1:(4分) (1)阻止;(2)本来;(3)对话;(4)好比
小题2:(2分) 人 事 者 /吾/ 已 尽 知 之 矣
小题3:(3分)淄水一来,水就会把你冲走,到那时你将不知道漂泊到何处。
小题4: (3分)苏秦用土偶人和桃梗在“降雨下,淄水至”的相同情形下的不同结果,来比喻孟尝君“留齐”和“入秦”的不同结局。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如本题中“语”是动词。
小题2: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一定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不停顿,关联性词语要划开。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本题中“至、去、何如”,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4:
试题分析:读懂文章内容,找到苏秦说理的句子“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理解其义,说明其是在类比孟尝君“留齐”和“入秦”的不同结局
2. 苏奏之楚文言文答案
【原文】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
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
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⑥矣。”【注释】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
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
④ 因:依靠。⑤ 就舍:回到馆舍。
⑥ 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选自《战国策》)【问题】1.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 分)寡 人闻 先 生 若 闻 古 人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①三日乃得见乎王( ) ②不远千里而临寡人( )③愿闻其说( ) ④今令臣食玉炊桂( )3.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例句:苏秦之楚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⑴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判论战》)5.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2 分)【答案】1.寡人/ 闻先生/ 若闻古人(2分)2.①能够,可以;②到,到……跟前;③听;④吃。
(4分)3.B(2分)4.(1)楚国的粮食比珠玉还贵重,柴草比桂木还贵重。(2分,“食”“于”译句时须落实)(2)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2分,“狱”、“察”、“情”译句时须落实)5.做事要有耐心,说话要有技巧(1分);要懂得尊重别人,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1分)。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题1:(1)打开 (2)仔细
小题2: 苏秦谓齐王曰/齐秦立为两帝/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
小题3:“夫约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代赵,不如伐宋之利。”
小题4:我们做事不要好大喜功,贪婪愚蠢,见利忘害
小题1:试题分析:“启”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一样,根据语境可推断出来。“熟”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有学过,译为“仔细”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对于课外文言文中的字词,其一是产生联想,想一想课内文言文中该字词的意思,并判断一下是否相同。其二是根据语境去推断。
小题2:试题分析:要断句,首先要把它的意思大致理解一下,本句的意思是“苏秦对齐王说:‘齐国和秦国都建立了帝号,大王认为诸侯将尊重秦国还是尊重齐国呢?’”。根据意思,本句的停顿应是“苏秦谓齐王曰/齐秦立为两帝/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
点评:给文言语句标出停顿,其实是把几个句子断开。所以要注意其整体特点和语段的意思,画出合适的停顿。当然,句子意思不能改变,语意要完整。
小题3:试题分析:“苏秦要齐王放弃帝号的理由”,在原文中有明显的语言标志,“故臣愿王明释帝以就天下”句中的“故”是所以的意思,表明前面的语句即是“臣愿王明释帝以就天下”的理由,即本题的答案所在。
点评:对于要求“用原文回答”的题目,一定要在理解原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文中的标志性语句,从文中提取出切题的答案。
小题4: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可知,“由于齐王听信了苏秦的话,最终造成了‘五国伐齐’”。根据对原文的理解可知,齐王听信苏秦之话的根本目的在于“国重而名尊”“天下不敢不听”,却没有想到会出现“五国伐齐”的被动局面。因此本文告诫我们:做事不要过于贪婪,更不能见利忘害,这样只会陷自己于困境”。
点评:对于文章的启示,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对题干要求的分析,根据故事的前因后果和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得出自己的感悟。注意切题做答,语句通顺。
4.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张仪者,魏人也
8、B
9、B
10、D
11、(1)凭您的才能,却让自己穷困潦倒到这样的地步。难道我不能推荐您让您富贵吗?只是您不值得录用罢了。
(2)我担心他以小的利益为满足而不能成就大的功业,所以特地把他召来羞辱他,以激励他的意志,您替我暗中侍奉他。
8.B(意:怀疑)
9.B(A项第一个以是“认为”之意,第二个是“因为”之意;B项两个之都是主谓之间无意义; C项第一个乃是“于是”之意,第二个是“是”之意;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10.D(张仪表明他不会在在苏秦在位时攻打赵国,而并非一辈子不攻打。)
11.(1)“宁”表反问,“富贵”使动用法各1分,句意通畅3分
(2)“遂”,“阴”各1分,句意通畅3分
参考译文:
张仪是魏国人。当初曾和苏秦一起师事鬼谷子先生,学习游说之术,苏秦自认为才学比不上张仪。
张仪完成学业,就去游说诸侯。他曾陪着楚相喝酒,席间,楚相丢失了一块玉璧,门客们怀疑张仪,说:“张仪贫穷,品行鄙劣,一定是他偷去了宰相的玉璧。”于是,大家一起把张仪拘捕起来,拷打了几百下。张仪始终没有承认,只好释放了他。他的妻子又悲又恨地说:“唉!您要是不读书游说,又怎么能受到这样的屈辱呢?”张仪对他的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的妻子笑着说:“舌头还在呀。”张仪说:“这就够了。”
苏秦已经说服赵王而得以去与各国结缔合纵相亲的联盟,但是他害怕秦国攻打各诸侯国,在盟约还没结缔之前就遭到破坏,又考虑到没有合适的人可以派到秦国,于是暗中派人指引张仪说:“您当初和苏秦交情很好,现在苏秦已经当权,您为什么不去结交他,以实现你的愿望呢?”于是张仪前往赵国,呈上名帖,请求会见苏秦。苏秦告诫门下的人不许为张仪引见,又让他好几天不能离去。不久,苏秦才接见了他。让他坐在堂下,赐给他奴仆侍妾吃的饭菜,还屡次责备他说:“凭您的才能,却让自己穷困潦倒到这样的地步。难道我不能推荐您让您富贵吗?只是您不值得录用罢了。”说完就把张仪打发走了。张仪投奔苏秦,自认为都是老朋友了,从中可以得到好处,不料反而被羞辱,很愤怒。又考虑到诸侯中没有一个值得他侍奉的,只有秦国能困扰赵国,于是就到秦国去。
不久,苏秦对他的家臣说:“张仪是天下最有才能的人,我大概比不上他呀。现在,幸亏我比他先受重用,然而能够掌握秦国权力的,只有张仪才行。但是他太贫穷,没有机会求得引荐。我担心他以小的利益为满足而不能成就大的功业,所以特地把他召来羞辱他,以激励他的意志,您替我暗中侍奉他。”苏秦向赵王禀明这件事,发送金钱、财物和车马,暗中派人跟随张仪,和他投宿同一客栈,渐渐地接近他,并奉送车马金钱,凡是他需要的,都供给他,却不说明谁给的。张仪终于有机会拜见了秦惠王。惠王任用他作客卿,和他商议攻打诸侯的计划。
苏秦的家臣见任务完成了,要告辞离去。张仪说:“靠您的相助,我才得到显贵的地位,正要报答您的恩德,为什么要离开呢?”家臣说:“我并不了解您,真正了解您的是苏先生。苏先生担心秦国攻打赵国,破坏合纵联盟。认为除了您没有谁能掌握秦国的大权,所以激怒先生发愤的意志,派我暗中供您钱财,这全都是苏先生的计谋。现在,先生已被重用,请让我回去复命吧!”张仪说:“唉呀,这些权谋都是我学习过的术业,而我却没有察觉到,我没有苏先生高明啊!况且我刚刚被任用,又怎么能图谋攻打赵国呢?请替我感谢苏先生,苏先生当权的时代,我怎么敢奢谈攻赵呢?况且有苏先生在位,我难道能摆脱他的掌握吗?”张仪出任秦国宰相以后,写信警告楚国宰相说:“当初我陪你喝酒,并没有偷你的玉璧,你却鞭打我。你现在要好好地守护住你的国家,我可要偷你的城池呢!”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苏秦谓齐王曰齐秦立为两帝王以天下
1。
(1)打开 (2)仔细 2。 苏秦谓齐王曰/齐秦立为两帝/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3。
“夫约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代赵,不如伐宋之利。”4。
我们做事不要好大喜功,贪婪愚蠢,见利忘害【解析】1。 试题分析:“启”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一样,根据语境可推断出来。
“熟”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有学过,译为“仔细”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对于课外文言文中的字词,其一是产生联想,想一想课内文言文中该字词的意思,并判断一下是否相同。其二是根据语境去推断。
2。 试题分析:要断句,首先要把它的意思大致理解一下,本句的意思是“苏秦对齐王说:‘齐国和秦国都建立了帝号,大王认为诸侯将尊重秦国还是尊重齐国呢?’”。
根据意思,本句的停顿应是“苏秦谓齐王曰/齐秦立为两帝/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曲的理解和诵读能力。
点评:给文言语句标出停顿,其实是把几个句子断开。所以要注意其整体特点和语段的意思,画出合适的停顿。
当然,句子意思不能改变,语意要完整。3。
试题分析:“苏秦要齐王放弃帝号的理由”,在原文中有明显的语言标志,“故臣愿王明释帝以就天下”句中的“故”是所以的意思,表明前面的语句即是“臣愿王明释帝以就天下”的理由,即本题的答案所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点评:对于要求“用原文回答”的题目,一定要在理解原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文中的标志性语句,从文中提取出切题的答案。 4。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可知,“由于齐王听信了苏秦的话,最终造成了‘五国伐齐’”。根据对原文的理解可知,齐王听信苏秦之话的根本目的在于“国重而名尊”“天下不敢不听”,却没有想到会出现“五国伐齐”的被动局面。
因此本文告诫我们:做事不要过于贪婪,更不能见利忘害,这样只会陷自己于困境”。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点评:对于文章的启示,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对题干要求的分析,根据故事的前因后果和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得出自己的感悟。 注意切题做答,语句通顺。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
【答案】【小题1】A【小题1】C【小题1】B【小题1】(1)现在先生一本正经不以千里为远(前来)在朝堂上指教我,(我)愿在来日(再听教诲)。”
(2)哪有游说人主不能使(他)拿出金玉锦绣,(进而自己)取得卿相尊位的呢?(3)崤山以东各国,像顺从风倒下一样(迅速)服从,使赵国地位很受尊重。 【答案解析】【小题1】选择【小题1】为:均作介词,被A.者:代词,他的;后者语气副词,如果。
B。前者“的”,后者为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D.而:均作连词,前者表修饰;后者表因果【小题1】苏泰日:“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小题1】(1)俨然、远、庭教、以异日各一分(2)安有…乎、说、出、尊各一分(3)山东、从风、服、大重各一分。
参考译文 苏秦起先用想要推行连横的战略,游说秦惠王说:“大王您的国家,耕地肥沃,百姓殷实,战车逾万辆,武士上百万;千里沃野、资源非常充足;地势形胜而便利。这就是所说的的天府,天下显赫的大国啊!凭着大王的贤明,士民的众多,车骑的作用,兵法的教习,可以兼并诸侯,独吞天下,称帝来统一全国。
希望大王稍许留意,我请求进言说明为秦王效力的策略。”秦惠王回答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不能高飞上天;法令不完备不能惩治犯人;道德不深厚不能驱使百姓;政教不顺民心的不可以烦劳大臣。
现在先生一本正经不以千里为远前来在朝堂上指教我,我愿在来日再听教诲!”游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但苏秦的主张未被采纳,他的黑貂皮衣穿破了,一百斤黄金用完了,钱财缺乏、断绝,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 他背书挑袋,身形枯萎,面容黑瘦,脸上有愧色。
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于是当晚翻找书,在几十只旧书箱里,找到了姜太公讲用兵谋略的《太公阴符》,伏案诵读,拣选、习练、拿来研究、推求。
读书想要睡时,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脚上,说:“哪有游说人主不能让他们拿出金玉锦绣,而让自己取得卿相尊位的呢?”过了一年,研习完成,说:“现在真的能够凭借它(用兵之法)去游说当代的君王了!”这种情况下,苏秦就登临赵国的燕乌集宫殿,在华丽的殿堂中拜见游说赵王,两人击掌侃侃而谈。 赵王十分高兴,封他为武安君,授予相印,华车百辆,锦缎千匹,白壁百双,黄金万两,(所有赏赐)跟随在后面,缔结合纵离散连横,来抑制强大的秦国。
所以苏秦在赵国做相,秦函谷关就交通断绝。在这个时候,天下广大,人民众多,王侯威望、谋臣权力,都要取决于苏秦的策略。
在苏秦显赫尊荣时,黄金万黄金万镒被他花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在道路上炫耀;崤山以东各国,像顺从风倒下一样(迅速)服从,使赵国地位很受尊重。苏秦将要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清扫道路;安排乐队设置酒宴,在城郊三十里外迎接,妻子侧着眼睛来看,侧着耳朵来听,嫂子像蛇一样爬行匍匐在地,行四拜大礼跪地谢罪。
苏秦说:“嫂子为什么先前傲慢后来谦卑呢?”他的嫂回答说:“因为小叔子(季子,苏秦的字)现在地位尊贵、钱财富裕的缘故。”苏秦说:“唉!人如果贫穷连父母都不把他当儿子,一旦富贵亲戚都感到畏惧。
人活在世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怎么能忽视不顾啊?”。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